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燒假酒,可能是内燃機以後唯一的出路了。。。,歡迎閱讀。
這段時間,脖子哥真的要被搬家整麻了。
不僅東西又多又難搬,新家還一股濃郁的甲醛味,熏得我腦殼疼。
正愁怎麼除呢,前兩天刷新聞的時候迷迷糊糊看見,五菱搞出了一個甲醛發動機,燒甲醛,動力還賊強。
我大喜,這玩意,放我家不就成永動機了麼。
結果定睛一看,喜早了,人搞的是甲醇發動機。
雖然看岔了,可要說對健康的危害,甲醇可比甲醛猛多了。攝入 7g 致盲,攝入 25g 直接就原地重開了。
要命的是,甲醇這玩意因為氣味和口感和乙醇非常類似,經常會被黑心商家拿來做假酒。
脖子哥那天喝的茅合酒,裡頭甲醇估計就不少。
而五菱這台發動機,就是用甲醇代替汽油作為發動機的燃料。你别說,乍一看數據貌似還不錯。
最大功率 105 kW ,最大扭矩 200 N · m ,從圖片上看體積也不大。
論數據和賣相,基本就是個小排量的汽油機。
那麼問題來了,從新聞裡看,想搞出個像樣的假酒發動機難度也不小。最後搞出來數據也和汽油機差不多,
費這個勁,圖啥?
簡單點說,雖然原料是假酒,但甲醇發動機其實解決了内燃機目前為止最大的問題:環保。
在很多人的理解裡,汽車工業的發展是靠着時不時跑出來的新技術。但其實,真正起着決定性作用的,是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環保政策。
就比如往前倒個十幾年,街上的車最少都能是個 2.0 。六缸八缸比比皆是,甚至在脖子哥的老家小縣城裡, 12 缸的奧迪 A8 和寶馬 760 都能偶爾看見。
主打的就是一個排量就得大,環保那啥啥。
然而随着環保政策,特别是歐洲那邊的排放法規的收緊,這些油耗排放都大的車,慢慢就成了不符合政策趨勢的異類。
所以傳統大牌們要麼轉向新能源,要麼就是把小排量發動機的經濟性玩出花,什麼可變壓縮比、預燃燒室甚至是壓燃就都來了。
原本主打大馬力的性能車也是紛紛減配,甚至連 AMG 都用上了 4 缸加混動,真就爺青結。
而這個甲醇發動機,恰好就能在污染物排放上,把汽油機吊起來錘。
就比如二氧化碳,根據論文《采用汽油與甲醇燃料的 C 級車 CO2 排放對比分析 》,汽油的理論二氧化碳排放量是 23g/km ,二甲醇的數據則只有 10.9g/km ,也就是只有不到汽油的一半。
實際情況雖說比不上理論數據。但根據五菱的說法,他們的甲醇發動機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比同級汽油機減少了 20% ,總的污染物則能少排 60% 。
這不比設計各種復雜結構,最後才增加一丢丢燃油效率的方法香?
而且,發動機燒假酒甲醇的優點還遠不止環保。
比如甲醇的價格就特别的便宜,現在 92 号的汽油價格每升大概在 8 塊錢上下,而甲醇則只有 3-4 塊錢。而且因為甲醇的化學式裡帶有氧原子,這玩意不用太多氧氣就能完全燃燒,燃燒效率比汽油還要高。
最主要的是,燒甲醇的發動機和燒汽油的基本沒啥差别,只要把現有的汽油機稍加改動就能喝假酒。實現的難度比起什麼氫燃料電池、純電動汽車都要低上不少。
所以這麼一看,甲醇那就是又便宜、又環保,動力強還沒技術門檻,這不就是完美的清潔能源麼!
可這都 2023 年了,電動車都迭代好幾輪了。甲醇汽車說實話也不是一個很新的技術,咋都沒見過落地量產的呢?
主要還是因為現階段的甲醇發動機,還有着一堆不太好搞定的致命缺點。
嗯,是真致命。
就比如一開始說的假酒有毒,這玩意不僅是喝着危險,因為甲醇本身的揮發性賊強,這玩意聞着也是毒性拉滿。
如果不想開着開着人麻了,甲醇汽車的整個動力系統就必須做好嚴格的密封。
這其實不難,但要命的是,甲醇這玩意不僅對橡膠有腐蝕作用,對金屬還有溶脹效應。
一般發動機用着用着,可能就漏了。漏着漏着,可能就成這樣了。
所以,就得車企花精力研發足夠牛逼的防腐蝕和防漏系統,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而且就算機械層面的問題都搞定了,甲醇本身的一些特性似乎也不太适合當燃料。
就比如,這玩意燒起來,可比汽油快多了。
雖然甲醇的燃燒效率高,但這也意味着它只需要更少的空氣就能燒起來。
就像同樣是吸一口空氣,汽油燒了一小杯,甲醇就得燒個一大壺。而且論熱值,也就是能量密度,甲醇也只有汽油的一半,所以甲醇消耗起來的速度會比汽油快很多。
一天去一次加油站,擱誰也頂不住。
還有像是甲醇容易吸水造成燃料不穩定、低溫的時候容易結冰導致冬天啟動不起來這些問題,也都是甲醇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不是不能克服,但就是感覺沒有必要。
但比起這些,脖子哥覺得甲醇技術沒鋪開的主要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這玩意壓根就不環保。
因為雖然排放低,但是制備甲醇的過程其實說不上清潔。
比如,制備甲醇的原料大部分都是煤礦、煤氣和天然氣,其實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
而煤炭制甲醇的工序因為非常冗長和復雜,中間會消耗大量的電能并且排放出非常多的廢氣。最後燒甲醇的時候省下來的污染,制備的時候全給補回來了都。
頗有種火力發電的既視感。
但和能從太陽、風和水力這些可再生資源裡獲得的電能不同,因為我們的煤炭資源比較豐富,現階段制備甲醇基本還是得靠煤,短時間内還沒有完全清潔的方法。
再加上電池、電機這些電車的配套產業發展的也比甲醇内燃機好,所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大趨勢,還是倒向了電力驅動。
那麼還是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既然現在看來啥啥好像都不太行,那為啥還要花這個力氣去研究甲醇發動機?
這就要和另一個故事放一起看了。
上半年的時候,歐洲通過了一個在2035 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法案。只要是燒汽油的車, 2035 年以後就都不能賣了,甚至連混動車都沒有放過。
而歐洲作為目前主流油車廠商扎堆的地兒,這個政策一出,基本上就意味着我們常說的燃油車退出歷史舞台,離我們可能真就不遠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内燃機車用的是完全碳中和的燃料,那它在 2035 年以後還是可以繼續賣的。
而這個條款,則是保時捷拼死拼活才争取來的。
他們在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建了一座巨大的工廠,通過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通過固碳的方式收集空氣中的碳元素,最後合成出完全可再生的燃料 e-fuel 。
用上了 e-fuel 的汽車雖然也有碳排放,但對環境來說卻是增減抵消,不算污染。也因此,燒 e-fuel 的燃油車也被定義成了新能源車,讓内燃機的形式得以延續。
而這個 e-fuel 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甲醇。
所以要說研究甲醇發動機的意義在哪,我覺得或許就在于,當汽油内燃機正式被淘汰的那一天到來以後,我們的耳邊依舊能夠聽到引擎點火、燃料爆炸、排氣轟鳴的聲音。
或許就在于,以後我們向小車迷們介紹内燃機的時候,不是在博物館和紀錄片裡對着模型和視頻,而是還能讓他們坐在發動機後,方向盤前,自己感受人們所說的汽車文化,究竟是個啥。
縱使甲醇燃料目前的制備工藝還不太完善,可再給它點時間,又何妨呢。
眼前的茅合酒,突然就變得有故事了起來。
唉,幹了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