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很遺憾,「斷崖式衰老」最可怕的,還不是讓你變老、變醜,歡迎閱讀。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團隊發表過一項研究,通過血漿蛋白的變化發現,人有三個驟然衰老的節點,第一個發生在 34 歲。
這一年,很多人會驚覺自己好比一只蘋果,不知道被哪個王八羔子暗中咬了一口。
前一秒還鮮嫩多汁,後一秒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唰」地枯萎。
眼袋、黑眼圈、法令紋,發腮、垮臉、白頭發……
血漿蛋白:一種衰老相關指标
這也是近幾年圍繞「斷崖式衰老」最集中的讨論:
花期結束,你将迎接一種「可視化的變醜」。
圖片來源:網友授權
然而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垮臉,或許是衰老裡最不緊要的一環。
真正恐怖的是,你将全方位感受到身體機能變差,精力大不如前。
過去怎麼吃都不胖、通宵不爆痘、累了一覺睡到天亮、追起人來健步如飛;
如今卻叉腰摸到一把肉、睡眠質量大不如前、跑兩步喘得像頭牛……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原來人不是慢慢變老的,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村上春樹誠不我欺。
更要命的,是每年體檢報告單上的各項健康指标,走勢比股市還讓人心驚肉跳。
敢情别人坐擁中產三寶,咱喜提「體檢三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
這一切,都很難不令人發出一聲悲怆的怒吼:
「蒼天呐!難道我這輩子還沒來得及叛逆,就要開始養生了嗎!?……」
很遺憾,是的
最新研究發現
人的斷崖式衰老
其實發生在這兩個年齡
斯坦福大學那篇論文發表于 2019 年,研究重點圍繞與人體皮膚彈性和光澤相關的蛋白質變化: [ 1 ]
34 歲是「顏值」的一條分水嶺,膠原蛋白流失、臉部肌肉開始塌陷。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1 ]
然而,盡管其中也提到了「健康」的坎兒—— 60 歲、78 歲,與疾病相關的蛋白明顯增多。
但這項研究只分析了血漿蛋白變化,樣本未免過于單一,使結論存疑。
從整體健康的角度,身體機能也存在斷崖式衰老嗎?
今年 8 月,國際學術頂刊《自然 · 衰老》上發表的一篇最新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
很不幸,是的,确切時間點在 44 歲和 60 歲。
到了這兩個歲數,人體代謝會顯著變慢、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驟升。 [ 2 ]
研究采取了血漿蛋白外更多樣本,包括血液、糞便、皮膚、口腔和鼻腔等,最終獲得了近 2500 億個數據點,彌補了斯坦福研究的不足
44 歲——你的心血管、脂質和酒精代謝将會發生明顯變化。
60 歲——免疫調節和碳水化合物代謝顯著改變。
你身邊很多人肯定就是這樣:
30 歲時還可以胡吃海喝随便造,但一到 40 歲,體檢單上突然就收到一堆「異常」報告;
一些中老年人,50、60 歲身子骨還很硬朗,跨過 60 歲這道坎,渾身就哪哪不得勁兒。
關于「斷崖式衰老」的研究其實很多,老化表現在身體的方方面面,不論男女。
2013 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殖技術實驗室的一項統計分析發現:
最早從 34 歲開始,男性精子質量就會下降;40 歲,精子濃度和正常形态比例明顯降低;43 歲,精子活動力斷崖式下跌。 [ 3 ]
而在去年另一項針對中國女性的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
中國女性斷崖式衰老的時鍾,可能撥得更早一點—— 30 歲和 50 歲。 [ 4 ]
30 歲主要是脂質代謝水平減弱、類固醇減少;
50 歲則表現為器官、細胞和分子等多層面猛烈變化
就像一架闖入風暴的失控飛機,你變得越來越難駕馭這副身體,雲中傳來一個聲音:
「從今天起,你再也别想像之前那樣放縱自己!」
衰老有波峰
但快慢看個人
當然了,正如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基因給槍上膛,但環境扣動扳機。
盡管有總趨勢存在,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衰老的速度、程度依然差異不小。
以「中年發胖」為例,《 Science 》頂刊上一項研究發現:
30 歲後,比起總是背鍋的代謝,我們真正減少的是運動量。
30 歲的人,體力活動消耗的能量,比 20 歲的人低了近 20% 。 [ 5 ]
長時間不運動、久坐,和骨骼密度、關節的健康、心肺功能、血糖控制……都有密切關聯。 [ 6 ]
相反,各種形式的運動對延壽好處多多,哪怕只是最簡單的步行。
《自然》子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超 40 萬人的樣本顯示,保持快走的人,中年時的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要年輕約 16 歲。 [ 7 ]
另一項統計,經常做球拍運動的人,比不進行球拍運動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了 56%。 [ 8 ]
說明什麼朋友們?選擇哪項運動是其次,關鍵是動起來!
圖片來源:網絡
被不斷擠壓的睡眠,同樣不可忽視。
就說卵巢衰老吧,一般女性 45 歲後,才會逐漸出現絕經。
但有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兩年内輪值夜班超過 20 個月的女性,絕經提前風險遠高于無夜班者,45 歲前更甚。 [ 9 ]
至于熬夜、睡不夠對大腦、皮膚的傷害,不贅述了,每個「懷疑被吸幹了陽氣」的成年人都懂。
更别提,吸煙、飲酒等衰老加速器。
研究發現,即便都可能得肺癌,吸煙者的肺癌基因紊亂程度,也遠超不吸煙者。
不吸煙的人平均肺癌基因突變數是 18,最多也才 22 ;但長期吸煙的人,平均基因突變數是 209,最多高達 1363! [ 10 ]
圖片來源:丁香設計團隊
酒鬼呢?對不起,40 歲左右,人體酒精代謝能力會急速下滑,腎髒功能也在這個時間點明顯衰退。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年輕時千杯不醉,上了年紀,一杯就昏天黑地。
比起每周 7 杯酒,不喝酒的人,中年查出肌酐數值異常的可能性都更低。
其實,在衰老面前,無論坦然接受、還是努力調整,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可怕的也不是變老本身,而是年輕時無知者無畏,肆意放縱、懶于鍛煉(雖然這真的很爽)。
但你幹過的每一件嚯嚯身體的事,可能都被老天爺拿小本本記了下來——歲月裡真正偷梁換柱的興許不是小偷,是多年前的自己,射出的一顆子彈正中眉心。
抗老先服老。正确認識衰老、了解衰老,才能為此更積極地做準備!
轉發給你關心的人吧,讓我們一起成為更茁壯的老頭、老太太。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 1 ] Lehallier B, Gate D, Schaum N, Nanasi T, Lee SE, Yousef H, Moran Losada P, Berdnik D, Keller A, Verghese J, Sathyan S, Franceschi C, Milman S, Barzilai N, Wyss-Coray T. Undulating changes in human plasma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the lifespan. Nat Med. 2019 Dec;25 ( 12 ) :1843-1850.
[ 2 ] Shen X, Wang C, Zhou X, Zhou W, Hornburg D, Wu S, Snyder MP. Nonlinear dynamics of multi-omics profiles during human aging. Nat Aging. 2024 Aug 14.
[ 3 ] Stone BA, Alex A, Werlin LB, Marrs RP. Age thresholds for changes in semen parameters in men. Fertil Steril. 2013 Oct;100 ( 4 ) :952-8.
[ 4 ] Li J, Xiong M, Fu XH, Fan Y, Dong C, Sun X, Zheng F, Wang SW, Liu L, Xu M, Wang C, Ping J, Che S, Wang Q, Yang K, Zuo Y, Lu X, Zheng Z, Lan T, Wang S, Ma S, Sun S, Zhang B, Chen CS, Cheng KY, Ye J, Qu J, Xue Y, Yang YG, Zhang F, Zhang W, Liu GH. Determining a multimodal aging clock in a cohort of Chinese women. Med. 2023 Nov 10;4 ( 11 ) :825-848.e13.
[ 5 ] Herman Pontzer, Yosuke Yamada, Hiroyuki Sagayama, et 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 Science. 2021.
[ 6 ] Park JH, Moon JH, Kim HJ, Kong MH, Oh YH. Sedentary Lifestyle: Overview of Updated Evidence of Potential Health Risks. Korean J Fam Med. 2020 Nov;41 ( 6 ) :365-373.
[ 7 ] Dempsey PC, Musicha C, Rowlands AV, Davies M, Khunti K, Razieh C, Timmins I, Zaccardi F, Codd V, Nelson CP, Yates T, Samani NJ. Investigation of a UK biobank cohort reveals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elf-reported walking pace with telomere length. Commun Biol. 2022 Apr 20;5 ( 1 ) :381.
[ 8 ] Porter AK, Schilsky S, Evenson KR, Florido R, Palta P, Holliday KM, Folsom AR. The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Exercise Activiti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 ARIC ) Study. J Phys Act Health. 2019 Sep 1;16 ( 9 ) :698-705.
[ 9 ] Stock D, Knight JA, Raboud J, Cotterchio M, Strohmaier S, Willett W, Eliassen AH, Rosner B, Hankinson SE, Schernhammer E. Rotating night shift work and menopausal age. Hum Reprod. 2019 Mar 1;34 ( 3 ) :539-548.
[ 10 ] 菠蘿 . 《癌症 · 真相》.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
策劃制作
策劃:VV | 監制:Feidi
插圖:站酷海洛 | 封面圖來源:網絡
最近微信改版,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為星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