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今年“諾獎風向标”來了一位華南農大校友,歡迎閱讀。
2025 年斯隆獎,剛剛出爐!
28 位華人學者獲此殊榮,其中 5 位北大校友、4 位清華校友、2 位中科大校友,其餘學者畢業于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斯隆獎不僅姚班繼續保持蟬聯,還有本科雙非(華南農業大學)的學者入選,他們都來自計算機領網域。數學領網域,有 3 位北大數院校友入選。
斯隆研究獎,素來有" 諾獎風向标 "的稱号,獲得這個獎項的研究人員,将得到為期兩年的 75000 美元的獎金。
今年共有 126 位學者當選,涉及領網域包括化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系統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和物理學等。華人占比近 1/4。
此前獲得該殊榮的華人學者包括馬騰宇、陳丹琦、唐雲清等。
清華姚班繼續蟬聯
計算機領網域共有 8 位華人獲獎。
分别是:
Zhihao Jia, 卡内基梅隆大學(清華姚班)
Sharon Yixuan Li, 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上海交通大學學士)
Yu Su, 俄亥俄州立大學(清華大學學士)
Wen Sun, 康奈爾大學(Simon Fraiser 大學學士)
Xiao Wang, 西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學士)
Xiaolong Wang,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華南農業大學學士)
David J. Wu, 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斯坦福大學學士)
Amy X. Zhang, 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學士)
Zhihao Jia 來自清華姚班,2020 年于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如今是卡内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在 CMU Catalyst Group 和并行數據實驗室工作。
目前的研究重點是為新興機器學習應用(如生成式 AI 任務)構建高效可擴展的軟體系統。
在此之前他還獲得了 IEEE Micro Picks 榮譽獎、英偉達獎學金、谷歌學術研究獎學金、拿到 NeurIPS 2024 spotlight、ACL 2024 傑出論文獎等。
本科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的 Xiaolong Wang,如今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助理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機器人領網域研究。
他本科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畢業于卡内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專業。
Yu Su 本科來自清華大學,後赴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目前是俄亥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傑出助理教授,領導 NLP 小組,共同領導 ICICLE 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基礎 AI 團隊,并領導影像學研究所的機器學習基礎研究團隊。
在此之前,他已經是 ICLR ’ 25 高級區網域主席、ACL ’ 24/EMNLP ’ 24/COLM ’ 24 區網域主席。
Sharon Yixuan Li 本科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後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如金屬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包括 AI 算法和理論研究,目前重點研究大語言模型和多模态 LLM。
北大數院 3 人入選
數學領網域共有 5 位華人獲獎。
Tony Feng,UC 伯克利大學(哈佛大學學士)
Chao Li,紐約大學(北京大學學士)
Song Mei,UC 伯克利大學(北京大學學士)
Lue Pan,普林斯頓大學(北京大學學士)
Anderson Ye Zhang,賓夕法尼亞大學(浙江大學學士)
其中梅松(Song Mei)、李超(Chao Li)、潘略(Lue Pan)本科都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院。
李超和潘略還是北京大學數學院 2009 級大學生。
李超如今是紐約大學助理教授,曾在斯坦福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的研究方向為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幾何測量理論。
潘略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助理教授,博士也畢業于普林斯頓。研究方向為數論,尤其對 p-adic 的朗蘭茲綱領感興趣。
下圖右二為潘略。這張照片拍攝于 2011 年,下圖從左至右分别是 Junliang Shen、Chao Li、Siqi He、Boyu Zhang、Lue Pan、Lizao Ye。
梅松則是 2010 級,北大畢業後赴斯坦福攻讀博士學位,主修應用數學方向。
他如今在 UC 伯克利擔任統計系和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
盡管被劃分到了數學領網域,但是梅松的研究興趣是語言模型、擴散模型、深度學歷理論等。最近發表的研究也都聚焦在 AI 領網域。
Anderson Ye Zhang 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統計學專業,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如今是沃頓商學院助理教授,同時在賓夕法尼亞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科學系有任職。
研究方向為統計學與機器學習的理論和應用。
最後,再次祝賀所有獲獎學者!
完整名單:
https://sloan.org/fellowships/2025-Fell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