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葉子煙”“神仙水”“跳跳糖”……新型毒品喬裝打扮潛伏人們周邊,歡迎閱讀。
外形看上去只是普通香煙,實際卻 " 暗藏玄機 "。為了緩解工作壓力,網絡主播王女士無意間接觸到一種 " 葉子煙 ",殊不知卻掉入了新型毒品的陷阱。所謂 " 葉子煙 ",其實是合成大麻素類毒品和普通煙絲混合而成的卷煙。
警方掌握相關線索後,抓獲了向王女士等人售賣 " 葉子煙 " 的劉某,經查,劉某本人就是一名瘾君子,其明知所謂 " 葉子煙 " 是新精神活性物質為代表的新型毒品,仍故意實施販賣。近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 8 年,并處罰金 8000 元,追繳其違法所得并予以沒收。
" 葉子煙 "、毒 " 郵票 "" 神仙水 "" 跳跳糖 "…… 近年來,以新精神活性物質為代表的新型毒品層出不窮、花樣繁多,經過喬裝打扮,悄悄潛伏在人們的周圍,對各地政法機關的打擊工作提出了新挑戰。
打擊懲治新型毒品存在哪些難點?各地政法機關打擊整治這類違法犯罪有何成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點在哪裡?帶着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新型毒品善于偽裝
毒害性成瘾性更強
近日,貴陽海關所屬貴陽龍洞堡機場海關在國際郵件監管中發現來自境外的進境郵件機檢影像可疑,結合風險布控指令開箱查驗,發現郵件内有兩張真空密封袋密封的紙卡。
經鑑定,兩張紙卡藏有致幻劑 LSD 共計 100 片。這種俗稱 " 郵票 " 的新型毒品,外觀材質為具有一定厚度的吸墨紙,所含主要毒品成分有麥角二乙胺(LSD)或苯乙胺類物質等。
據介紹,不法分子将預先印好的紙張浸入毒品溶液,制成與傳統郵票大小、顏色近似的成品。這種 " 郵票 " 體積小、好攜帶,隐蔽性極高。因為外觀新奇,加之有不法分子以 " 沒有危害、不會上瘾、體驗新奇 " 等謊言進行包裝,讓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掉進新型毒品的漩渦。
毒 " 郵票 " 并非個例。大連海關所屬大連郵局海關查獲 2 包含有四氫大麻酚成分的 " 軟糖 ";蘭州市公安局緝毒支隊在工作中查獲包裝成飲料的、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質成分的 " 功能潮飲 "2.3 噸;上海警方抓獲一名将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質的 "0 号膠囊 ",包裝成成人用品售賣牟利的犯罪嫌疑人 …… 新型毒品套上各種偽裝,大量湧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張黎告訴記者,當前新型毒品的範疇已經得到很大的擴展,主要分為三個類型:一是模仿被管制毒品而創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質,例如合成大麻素類物質、色胺類物質等;二是将多種毒品成分混合而成的混合型毒品,例如 " 開心水 "" 彩虹煙 ";三是将毒品成分添加到食品、飲料、煙草制品中的偽裝型毒品,例如 " 毒巧克力 "" 毒咖啡 "" 上頭電子煙 " 等。
張黎指出,包括新精神活性物質在内的各類新型毒品,具有與傳統毒品相似的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危害不容小觑。一些混合型的新型毒品,因不同成分之間發生協同或疊加作用,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毒副作用,形成急性過量中毒甚至死亡的後果。與傳統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在外觀上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欺騙性,這對潛在濫用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誘惑力更大。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新型毒品的麻醉或抑制作用,進行強奸、猥亵、搶劫等犯罪活動。
" 随着毒品刑事政策的日益嚴厲與禁毒防控工作的日益深入,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傳統毒品價格走高、渠道萎縮、供應減少,濫用規模呈下降趨勢。而新精神活性物質是對已有化學合成物質 ( 毒品 ) 進行結構修飾或創新,制作簡易、成本低廉,社會關注度相對較低。"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白春子說,相較而言,吸毒人員為滿足毒瘾自然會轉向尋求新型、非慣用毒品來替代傳統毒品,實踐中涉合成大麻素、甲卡西酮、曲馬多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增多,吸食 " 笑氣 " 等替代物質情況時有發生,部分地方甚至出現制造、販賣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質犯罪案件。
相關案件占比上升
手段隐蔽打擊困難
"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随着法槌敲響,安徽省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于近日二審終審一起販賣含有合成大麻素電子煙油、非法經營一氧化二氮(俗稱 " 笑氣 ")案件,以販賣毒品罪、非法經營罪、洗錢罪數罪并罰判處被告人陳某聰有期徒刑 17 年,并處沒收财產 8 萬元、罰金 6 萬元,對趙某龍等其他 11 名涉毒被告人分别判處有期徒刑。
經查,2021 年 7 月,陳某聰、趙某龍等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将含有毒品合成大麻素的電子煙油與普通煙油進行勾兌,互相販賣或者通過快遞販賣給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其他人,作案 180 餘起。2020 年 6 月,陳某聰在不具備經營危險化學品相關資質情況下,多次購進一氧化二氮,分裝成小瓶後販賣,非法經營數額 5.7 萬餘元,獲利 3.5 萬元。
2018 年至 2022 年,遼寧全省法院審結一審毒品犯罪案件 10194 件,涉新精神活性物質及國家管制的麻精藥品等新類型毒品犯罪逐漸增多;近 5 年,北京西城法院審理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所占比重呈現上升态勢,由 2018 年的 68.8% 上升為 2022 年的 80%;2019 年至 2022 年 3 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新型毒品犯罪 16 萬餘人,其中,起訴涉新精神活性物質犯罪 1.8 萬人 …… 一條條數據都在說明:涉新型毒品案件占比呈上升趨勢,數量不容小觑。
然而,實踐中,對新型毒品的打擊存在難度。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新型毒品犯罪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新興寄遞業發展," 互聯網 + 物流寄遞 + 線上支付 " 非接觸式手段已成為販運該類毒品的重要方式,實現 " 人、毒、财 " 分離,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導致證據收集、審查難度增大。
白春子分析指出,新精神活性物質包裝形式多樣、時尚新穎,讓接觸到的人難以識别其實際上是已納入國家管制的毒品,如毒奶茶 ( 含氯胺酮等 ) 、" 小樹枝 " ( 含合成大麻素 ) 等。有的新型毒品如毒 " 郵票 " ( LSD 致幻劑 ) 甚至僅通過皮膚接觸就能產生與吸食同樣的效果,其隐蔽性和誘惑性不斷增強,部分吸毒人員甚至認為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質不會成瘾,不屬于違法行為,以至于一些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因缺乏識毒拒毒能力而陷入泥潭深淵。為避人耳目,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員更多選擇在私密場所或者通過網絡視頻聊天聚眾吸毒,很難被及時發現并管控。
多方合力重拳出擊
攻堅網絡涉毒問題
打擊新型毒品,有關部門積極行動。
今年 4 月 3 日,公安部集中發布百項公共安全行業标準,其中,針對實戰中快速更新迭代的新型毒品,制定了單次覆蓋 168 種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檢驗方法标準;為支撐禁毒防線重心前移、全鏈條打擊毒品犯罪,制定了 7 項易制毒化學品檢驗标準。
此外,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加強綜合防範和專項治理打擊方面,我國公安禁毒部門針對各類風險因素,綜合采取傳統方法和新興手段,部署開展打擊芬太尼類物質等新型毒品犯罪專項行動,嚴密防範新型毒品研發制造,确保國内沒有形成新型毒品濫用規模。同時強化排查管控,完善制毒前體、成瘾物質的列管和管控機制,加強新精神活性物質的全要素管理,通過前端管控、源頭治理,有效防範遏制涉毒風險的滋生蔓延。
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打擊毒品犯罪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毒品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 ( 2019 年 -2023 年 ) 》及典型案例。會上指出,當前新型毒品加速變異、形态不斷翻新、種類日漸多樣,同時随着電子煙的流行,走私、販賣大麻油的毒品犯罪現象日益突出,對法院審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鑑于毒品犯罪隐蔽性較強、犯罪分子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等情況,我們嚴格審核毒品的提取、稱重、取樣、鑑定等程式,明确在案毒品來源、淨重和去向,确保在案證據之間能夠相互印證,足以排除合理懷疑,準确定罪量刑。"
針對當前利用 " 互聯網 + 寄遞 " 實施販運毒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多發的情況,最高檢于 2021 年 10 月 20 日向國家郵政局發出 " 七号檢察建議 ",同時抄送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 12 個有關部門。據介紹,接下來,檢察機關将進一步加強與郵政、醫藥衛生、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健全協作機制,加大信息共享。對于辦案中發現的未被列管但存在濫用的新精神活性物質,檢察機關會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列管意見。
" 新精神活性物質的防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職能部門和全社會齊抓共管、通力協作、形成合力。預防和打擊消滅新型毒品犯罪,不僅要靠事後打擊,關鍵還在如何預防。" 白春子認為,政法機關要通過辦理各類毒品犯罪案件,梳理總結新情況新問題,延伸司法辦案效果,采取經濟、社會、文化、法律、行政等多元化手段對毒品問題進行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将遏制毒品犯罪與治理吸毒問題結合起來,通過擠壓末端毒品需求來促進減少前端毒品供應,推動毒品治理模式由事後被動應對向事前積極預防轉型。
創新技術手段應用
服務一線禁毒實戰
打防控治 " 一鍵辦案、一标互通、一管到底、一水溯源 ";麻精藥品數字化監管;易制毒化學品行政審批 " 智能備案 "" 網上秒辦 "…… 在有關部門、各地政法機關開展禁毒工作的過程中,技術手段成了一柄利劍。
近年來,我國禁毒科研工作推動了毒品檢驗鑑定、污水監測、毛發驗毒、毒品成瘾性和危害性評估等技術的發展應用,有力填補了國内禁毒技術應用空白。
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毒品實驗室目前已累計篩查全國公安和海關報送的可疑繳獲樣品近 1 萬份、核磁共振波譜圖 130 萬餘份,共發現各類新精神活性物質 340 餘種,興奮劑 50 餘種,其中 30 餘種物質為世界範圍内首次發現和報道,已開發覆蓋全國 6430 家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監測毒品濫用數據平台。
為簡化易制毒化學品企業行政審批程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浙江省公安機關會同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易制毒化學品企業開展禁毒信用評價,對模範部門網上規範提交購買第三類易制毒化學品申請的,信息系統即刻出具備案證明,實現企業即報即批、網上秒辦,2022 年保障了 3400 餘萬噸易制毒化學品流通安全。其中,安吉縣在全省首創上線 " 麻精藥品數字化監管應用 ",打造數據中心,接入全縣 400 餘家醫藥機構信息管理系統,以最小部門粒、支計量,确保全縣現有麻精藥品底數清、情況明。截至目前,已采集麻精藥品 136 類、出入庫信息 5.7 萬餘條。依托該系統,可對涉案麻精藥品開展溯源倒查,鎖定開藥機構,服務案件偵辦。
在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 - 中國藥科大學禁毒關鍵技術聯合實驗室,科研人員已經構建了基于城市污水分析的毒情評估技術體系、毒品原植物定性檢驗鑑定及溯源技術體系、新精神活性物質快速預警篩查新方法。該實驗室研發的城市污水中痕量毒品富集和檢測技術,已在全國 367 個城市推廣應用,目前已完成 2 萬餘份污水樣本的監測,為國家禁毒辦制定技術規範提供重要依據。
" 面對毒情形勢的新變化、新挑戰,必須牢牢把握禁毒工作中心大局,綜合運用多元化、智能化的監測預警技術,掌控涉毒違法犯罪活動的運行規律,為識别防控各級涉毒風險、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張黎認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當堅持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注重挖掘各類涉毒數據的内涵與特征,通過對毒情數據的實時監測、趨勢預測與風險警示,實現對毒品問題的科技治理、數據治理和前瞻治理。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