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3名大專生,幹出600億IPO,歡迎閱讀。
文|廖堯
編輯|彭孝秋
深圳這個消費電子之都,已造富了一大批電子草根富豪。
嘉立創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嘉立創」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拟募資 66.7 億元。若成功 IPO,這将是 3 名大專生經過 20 餘年,從創業、打工者搖身一變成為身價逾百億的造富故事。
「嘉立創」成立于 2006 年,是一家印刷電路板(簡稱 PCB)生產商,實際控制人為丁會、丁會響、袁江濤。
其中丁會、丁會響為親兄弟關系,江蘇徐州人。哥哥丁會是董事長,弟弟丁會響是副總經理;袁江濤是「嘉立創」的真正創始人,出身江西九江,現任總經理。三人皆為大專學歷。
據公開資料,丁會算是最早一批來深圳掘金的下海者。1999 年,丁會才 17 歲,他就從江蘇徐州的睢寧南下深圳搞錢。從學徒做起,一路做到車間工人、技術人員,最後做到主管級别。如今闖蕩少年丁會已是睢寧首富。
25 歲,丁會選擇自己創業,成立深圳中信華。弟弟丁會響在同年加入深圳中信華。而袁江濤此時還在深圳一家無人機公司擔任電子工程師。
所以用 " 草根逆襲 " 形容三人的經歷并不為過。若「嘉立創」上市成功,按照募資估算,其市值超過 600 億元,這三人均身價超過百億元。
從招股書發現,「嘉立創」主要靠兩大核心業務。一個是 PCB,這是一種重要的電子部件,電子元器件需要通過 PCB 才能實現互聯,讓電子元器件之間實現導通和傳輸等鏈接功能,是關鍵的電子互聯件。簡單理解,電子元器件相當于人,PCB 則是将人鏈接起來的互聯網。
另一個是延伸出的電子元器件業務。「嘉立創」在 2020 年 -2022 年分别營收 32.77 億元、59.55 億元以及 63.87 億元。上市前,更是吸引到紅杉中國、鍾鼎資本、國投招商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然事實上,PCB 是一個極度内卷的行業,競争對手眾多,時不時就會打上一場 " 價格戰 ",業務亦是以銷定產,更多是跟随市場 " 随波逐流 "。具體到「嘉立創」,經營業績并不算最出彩,為實現上市而進行的一系列資本操作才更引人矚目。
靠合并上市,并計劃再融出一個嘉立創
從這次衝擊 IPO 看得出,「嘉立創」野心很大。其 2022 年末資產總額才 60.45 億元,但募資計劃遠超資產總額,相當于再融一個嘉立創。
即使以同期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計算,也相當于公司一年全部營收,11.6 倍的歸母淨利潤。與 2020 年末相比,則相當于融資 2.3 個「嘉立創」。
業績圖
實際上,為了實現 IPO,「嘉立創」進行了一系列資本操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并表了中信華與立創電子。「嘉立創」在招股書中表示,上述業務并購,是為了整合上下遊產業鏈資源、發揮協同效應、解決同業競争問題。
具體而言,「嘉立創」在 2021 年先後收購由實際控制人丁會、丁會響非同一控制下的江蘇中信華 100% 股權、江西中信華 100% 股權和中信華產業園 100% 股權,以及由實際控制人丁會、袁江濤、丁會響同一控制下的立創電子(即 " 立創商城 ")100% 股權。
合并後,「嘉立創」财務數據迅速實現翻倍增長。從事業務亦從原本 PCB 的模範、小批量板制造業務拓展至小批量、大批量 PCB+ 電子元器件業務。在 2022 年,PCB 與電子元器件分别實現 26 億元、30.99 億元營收,占比 41.77%、49.79%。
此番操作,是丁會、丁會響、袁江濤 " 三兄弟 " 合并衝刺資本市場,也是中信華、「嘉立創」、立創商城三家 " 兄弟 " 公司的資產整合。
硬氪發現,三家公司淵源很深。
早在「嘉立創」成立後的 6 年,即 2012 年,丁會響就通過增資拿到 60% 股權,随後于 2013 年将 30% 股權分給哥哥丁會,至此袁江濤與丁氏兄弟分别持股 40%、30%、30%。此後,在 2013-2021 年,三人又增資三次。
而立創商城創立于 2011 年,由袁江濤領投,丁家兄弟一同投資,在接觸外部資本前,三人合計擁有近 6 成的表決權。有報道指出,楊林傑當年是在老同學袁江濤的 " 忽悠 " 下,成為公司董事長。
雖然丁家兄弟于 2012 年才開始與「嘉立創」產生關聯,但「嘉立創」與中信華早已 " 相識 "。據嘉立創網站信息,在 2012 年,其投入 3000 萬在惠州設廠。設廠之前,其生產場所為中信華佛山工廠,該工廠是中信華 2009 年全資收購,即招股書中丁會 2009 年至 2012 年任職的佛山高明中信華公司。
當時報道
如果說「嘉立創」的 PCB 業務始于中信華,資本路徑則始于立創商城。公開信息顯示,2018 年,立創商城與天河星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拿到總值 1.05 億元首輪戰略融資;2019 年,又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鍾鼎資本總計 2.5 億元 A 輪投資。
由此,「嘉立創」與紅杉、鍾鼎兩家投資機構初次產生關聯。2021 年,「嘉立創」與中信華、立創商城的合并,其中便有兩家機構身影。鍾鼎資本彼時指出,其攜手紅杉資本,共同投資 5 億元參與嘉立創集團的整合重組,這也是「嘉立創」創業來首次吸納資本方的投資。
紅杉在當時也拿到了第四大股東地位,持股 2%;鍾鼎資本拿下第 5 大股東地位,持股 1.6%。如果按照這個數據估算,「嘉立創」估值 139 億元。紅杉這一輪出資 2.78 億元左右。
此後,「嘉立創」便按下資本市場快進鍵。
2021 年 10 月,紅杉和鍾鼎再次向「嘉立創」進行投資,同時,袁江濤、丁會、丁會響以及員工持股平台鼎創天誠、鼎創星源、鼎創浩盈也參與增資;2022 年 8 月,「嘉立創」完成來自國投招商、建發新興投資與鍾鼎資本的共計 9 億元融資。這一輪估值就翻倍至約 375 億元,也就是國投招商以 6 億元投資,換得 1.6% 股權,也為第二大機構股東。
同年 11 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1 個月後啟動上市輔導,并于 2023 年中遞表。
PCB 紅海,合并後的盈利能力倒退
從業績來看,合并只有收入的增長,沒有利潤的增長。
2020-2022 年,「嘉立創」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32.77 億元、59.55 億元、63.87 億元。合并後的兩年較 2020 年營收分别多出 26.78 億元、31.1 億元。規模顯著增長。
但與之相對應的淨利潤中,最近三年分别為 6.22 億元、7.64 億元、5.73 億元;肉眼可見,除了 2021 年利潤有所增長,2022 年利潤不及并購前。
業績表
深入觀察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PCB 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
據悉,「嘉立創」主營業務分為 PCB、電子元器件、電子聯裝、其他四類,其中 PCB、電子元器件兩項營收占比合計超 92%。而這兩項業務中,PCB 業務的毛利率從 2020 年的 43.62% 降至 2021 年的 24.24%,并于 2022 年進一步下降至 21.04%。相當于三年腰斬。
毛利率
對此,「嘉立創」把原因歸結于 2020 年度,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醫療電子相關 PCB 需求較大且交期要求高。在產能緊張的情況下,產品定價也有所提高,使得毛利率水平較高。
但 2021 年,受銅、錫價格快速增長影響,公司上遊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導致成本端承壓,毛利率有所下滑。并且,「嘉立創」售價調整存在一定的滞後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銅價大幅下降,錫價保持穩定,「嘉立創」PCB 業務毛利率較 2021 年依然下降了 5.58%。其解釋為下遊需求下滑,公司相應下調價格應對市場競争以及中大批量 PCB 產能擴充,固定資產折舊增加。
需求不足,行業就容易進入内卷,在「嘉立創」公眾号,便時常可見 " 降價促銷 "" 免費打板 " ……價格戰已不是新鮮事。
根據 Prismark 數據,2015-2021 年全球 PCB 產值由 553.25 億美元增長至 809.20 億美元,CAGR 為 6.54%。2021 年受益于疫情階段性緩解、需求復蘇、居家辦公業态興起等因素,全球產值同比增長 24.07%。2022 年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下行,但 PCB 下遊訂單穩定,受波動影響小,預計 PCB 全球產值 817.4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1%。2023 年高通脹引發下遊消費電子需求低迷,經銷商庫存高企,全球產值預計同比下降 4.13%。
從「嘉立創」主要客戶的采購金額變化亦可看出下遊需求疲軟市況。對比 2021 年,在 2022 年,PCB 采購量最多的威勝、華立科技購買量分别減少 500 萬元和 1200 萬元。
另一家從事 PCB 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滬電股份(002463.SZ)方面表示,出于對全球通貨膨脹等因素的擔憂,展望 2023 年 PCB 行業或将面臨需求疲軟、高庫存調整、供過于求和激烈競争的挑戰。
市場不斷下滑的需求,讓 PCB 價格不斷下降,其 2022 年 PCB 平均單價為 416.04 元 / 平方米,同比下降 8.25%。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嘉立創」也在不斷提高銷售費用,2020 年至 2022 年,其銷售費用分别為 0.83 億元、1.56 億元和 2.21 億元,占收入比分别為 2.54%、2.62% 和 3.45%。
融資擴產,紅海中的好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 2023 年,PCB 行業不只卷價格,還卷產線。
此次「嘉立創」募資投入最多的也是高多層印制線路板產線建設,拟投入募集資金 20 億元;PCBA 智能產線建設項目次之,拟投入募集資金 15.5 億元。
募資用途
如果行業需求爆發,市場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選擇擴產,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正如「嘉立創」在招股書中指出的,產能不足,會構成公司競争劣勢。
但實際上,PCB 以銷定產模式的另一面,是仍未完全使用的產能。在 2020 年至 2022 年,「嘉立創」產能分别為 439.76 萬平方米、799.72 萬平方米以及 826.15 萬平方米,對應產量分别為 404.85 萬平方米、647.7 萬平方米以及 625.38 萬平方米,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對應為 92.06%、80.99% 以及 75.7%。
產量和產能
「嘉立創」亦在招股書中坦言,2021 年和 2022 年末,因 PCB 中大批量訂單相對不飽和等原因,導致公司部分機器設備出現產能利用率未達預期或閒置的情形,固定資產存在減值迹象。
如果參考 Prismark 預測數據,預計未來五年全球 PCB 行業產值復合增長率為 3.8%。即使「嘉立創」業績增速符合 3.8% 的復合增長率,其目前的產能至少還能滿足 7 年。
上述機構統計,2021 年中國大陸 PCB 產業規模同比增長 25.70%,這與公司同年小批量 PCB 銷售數據,即同比提升 28.59% 的增長幅度相近。「嘉立創」的增長與市場情況相匹配。
對于「嘉立創」而言,在紅海市場中,融資擴產是否為好選擇?或許只是被行業卷入的逼不得已選擇。
除了「嘉立創」,大部分 PCB 企業都有擴產計劃。上市公司博敏電子拟 50 億元投建 IGBT 陶瓷襯板及 IC 封裝載板生產基地;金祿電子投資 23.40 億元建設 PCB 擴建項目;景旺電子新建贛州信豐高多層 PCB 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約 30 億元……
各級擴產理由大同小異,就是随着電子產品的日趨復雜化,即在 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帶動下,中高端印制電路板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大。
「嘉立創」在行業内的排名不算領先,據招股書與行業榜單排名對比,PCB 業務在 2022 年還下滑了 3 位,位列 20;電子元器件在同年亦排名 20。或許這也是其急于融資擴產的理由之一,當行業都在快速發展,不加入可能就意味着淘汰。
但增資擴產并非 " 穩賺不賠 " 的生意。「嘉立創」便明确指出,未來可能會面臨品質、成本、市場、產能等多方面發展不利的情形。且由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而可能導致公司業績下滑。
只是對于「嘉立創」而言,在落後淘汰與投入可能無法達到預期之間,果斷的選擇了後者,畢竟相比起來,後者還有一拼的可能,而前者的結果只有迅速退出競争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