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米 YU7,打得過煥新 Model Y?,歡迎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Wallace
在萬眾期待之中,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產品,SUV 車型「小米 YU7」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在工信部「證件照」公布後不久,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為小米 YU7 的初亮相做了補充說明。
雷軍表示,小米 YU7 預計在 2025 年六月或七月上市。
還有半年時間就将其送上工信部進行公示,小米的目的是盡早為 YU7 「解封」,拆除偽裝展開大規模路測有助于小米更好地完善產品。
但考慮到去年小米 SU7 的宣發節奏,小米提前四五個月進行預熱已經是可預測的營銷策略。
當然,小米 YU7 身上還有一些謎團,比如「如此命名的用意是什麼?」「具體的參數配置如何?」
前者我們暫時找不到答案,而後者,我們可從工信部的產品公示頁面中窺探一二。
何方神聖?
小米 YU7 是何方神聖?結合雷軍公布的官方渲染圖,還有來自工信部的「證件照」、部分參數,我們可以下一個大概的結論:這是基于小米 SU7 同平台打造的 SUV,外觀設計有一定的家族化特色,很可能依然強調運動駕控。
我們一點一點來聊。
1. 家族設計
工信部公布的「證件照」為我們準确展示了小米 YU7 的設計細節。
最基礎的特征是,小米 YU7 擁有類似于小米 SU7 的前後燈組設計:前燈組可見「米」字圖案,後燈組依然是熟悉的「土星環」,不過尺寸和形态都有調整。
雷軍公布的官方對比渲染圖可以更直觀地看出小米 YU7 和小米 SU7 的設計區别,小米 YU7 的前後保險杠、前車頭蓋隆起的筋線乃至側面腰線都與小米 SU7 十分類似,難怪有網友評論,「YU7 就是長高、拉寬的 SU7」。
其他的一些設計細節的差異,除了上文提到的後尾燈設計樣式稍有調整外,小米 YU7 目前展示的兩套輪毂中,其中有一套為全新設計,以旋轉對稱的線條為核心設計樣式。
輪胎尺寸則有 19 英寸、20 英寸和 21 英寸三種可選;門把手從半隐藏式改成了彈出式,這可能會成為雷軍未來產品發布演講時的一個重點。
其他基礎的尺寸數據方面,小米 YU7 長寬高為
4999 × 1996 × 1600mm,軸距為 3000mm——相同的軸距進一步證明這是與小米 SU7 同平台的產物,至于長寬高的數據變化,則對應了 SUV 品類追求更大垂直空間的產品特征。
對于小米 YU7 的外觀設計,網上争議較大。和一些 SU7 的車主交流後,他們認為同樣的設計放在 SU7 身上看着會比較協調,而 YU7 則看着「比例不對」。
最終小米 YU7 的設計水準高低,還是要以市場成績來評判。而實車會不會給我們帶來視覺層面的驚喜,現在還要打上一個問号。
2. 澎湃性能
作為同平台的產物,小米 YU7 在參數上接近小米 SU7 也是有迹可循。
動力層面,工信部數據顯示小米 YU7 當前申報的版本配備前後雙電機,型号為 YS210XY103/TZ220XY109,制造企業為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可輸出 220kW 和 288kW 的動力。
最終,小米 YU7 合共可輸出 508kW 的總功率,約合馬力 690Ps,且最高車速為 253km/h。
基于這樣的數據,小米 YU7 的動力輸出已經超越小米 SU7 Max,也就是四驅版本。後者雙電機總功率為 495kW,約合馬力 673Ps。
不過,考慮到 SUV 車型重量更重(小米 YU7 的裝備質量與總質量分别為 2405Kg 和 2855Kg),對比轎車同等級的 SUV 車型馬力更大是行業常态。
電池方面,小米 YU7 搭載的是三元锂電池包,容量、性能等具體參數尚未公布。
就以上性能參數來看,小米 YU7 (申報的版本)大概率會擁有 5 秒級别的零百加速能力,具備一定的運動屬性。而出現在證件照上的激光雷達也表明這是一款中配以上的車型,将支持完整的 Xiaomi Pilot Max 高階智駕。
3. 還有後手?
目前已知的信息比較有限,小米 YU7 依然處于早期亮相的階段,未來會有多少個版本乃至產品如何定位,都需要等待官方進一步披露更多信息才能知曉。
但以小米 SU7 車系作為參考,我們有理由猜測小米 YU7 也會分為标準版、Pro 版和 Max 版三個基礎 SKU,舒适性配置、動力性能和電池續航等因素會是區分這些 SKU 的主要途徑。
至于 Ultra 版——要視乎小米汽車如何定位小米 YU7。
一般來說,SUV 并不以「高性能」為強調重點,尤其是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除了路特斯 Eletre 之外幾乎沒有強調「高性能」的先例。
而且,追求「極限」的任務已經交給小米 SU7 Ultra 去完成,它也的确是更合适的載體,綜合來看小米 YU7 推出「Ultra」版本的必要性不是太高。
另一方面,小米 YU7 安排在 2025 年的六月和七月上市,節奏相比小米 SU7 慢了近 3 個月。
其原因可能有兩個,首先是受英偉達 Thor 智駕芯片延期影響,而小米希望 YU7 成為首發 Thor 的車型之一;其次,等待小米汽車二期工廠的建成。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小米 YU7 并未在外觀設計、基礎動力參數上和小米 SU7 形成明顯差異,「首發 Thor 芯片」這樣的賣點小米不可能錯過。
而第二點原因更好理解,目前小米汽車一期工廠光是生產 SU7 已經滿負荷運轉,沒有二期工廠的產能作為支撐,YU7 過早上市也會遭遇嚴重的交付問題。
另外,小米 YU7 要面對的對手不光是自己,和對标車型的直接競争,很有機會是貫穿 2025 年的熱門話題。
強敵環伺
自 3 月底正式上市以來,小米 SU7 逐漸成為銷量前十榜單中的常客,月交付量也逐漸站穩萬台,并在 11 月份上升至 2 萬台。
這樣的背景故事自然會得令人遐想,身處更受歡迎的 SUV 賽道,小米 YU7 能否創造又一個銷量「奇迹」,甚至颠覆當前的市場格局?
不過擺在小米 YU7 面前的,是特斯拉 Model Y 這座大山。
1. 針鋒對麥芒
回顧過去近一年的銷量成績,特斯拉 Model Y 以 47.8 萬台的銷量穩居中國 SUV 榜單的銷量冠軍,在新能源的細分賽道中更是難以超越的存在。
今年 2 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發布了 2024 款 Model Y,主要更新點在于車載計算硬體從 HW3.0 更新至 HW4.0,智能駕駛硬體能力的上限得到提升。
小米 YU7 對特斯拉 Model Y 的對标首先體現在尺寸上。特斯拉 Model Y 的長寬高尺寸為 4750 × 1921 × 1624mm,軸距為 2890mm。
可見,小米 YU7 整體要比 ModelY 大一圈,不過高度稍矮——很可能是為了優化風阻系數而進行妥協。如果小米 YU7 能夠保證乘員艙的縱向空間,更低矮的車身反而可能成為視覺優勢。
在動力的直接對比上,小米 YU7 高達 508kW 的綜合功率也超過了特斯拉 Model Y 性能版的 357kW。駕控層面,有小米 SU7 作為參考,YU7 的操控性可能會是一個亮點,與 Model Y 處于同一水準。
不過在關鍵的續航能力上,目前只能結合現有信息進行推測。
還是基于小米 SU7 進行反推,小米 YU7 能提供的 CLTC 續航應該在 600km~800km 之間,再加上小米汽車不錯的電耗控制,YU7 的實際可用裡程很大概率超過 450km。
作為對比,24 款 Model Y 的 CLTC 續航裡程在 554km 至 615km 之間,二者旗鼓相當。
變數則是,傳聞指特斯拉真正的「煥新」 Model Y 将在 2025 年登場,更新點之一是長續航版本電池容量或增加至 95kWh,續航裡程很可能突破 800km。
如果流言為真,大改款的 Model Y 将迎來發布以來的最大更新,若價格保持不變,其競争力相比現款會有較大提升。
綜合以上信息,研判的結論是小米 YU7 在紙面參數上對比 24 款 Model Y 擁有一定優勢,但如果未來對上大改款後的 Model Y,「擊敗 Model Y」難度明顯增高。
回顧一下,小米 SU7 是一款「以 Model S 規格打造,對比 Model 3」的產品,随着小米 SU7 的月銷量完成對 Model 3 的超越,象征着小米汽車對标策略的初步成功。
類似的對标策略放在 YU7 和 Model Y 身上還是不是萬試萬靈,值得期待。
2. 虎視眈眈的同行們
小米 YU7 的主要競争對手不只有特斯拉 Model Y,近期上市的,落在 20~30 萬元區間的國產純電 SUV 們,都很可能是小米 YU7 的勁敵。
比如鴻蒙智行出品的智界 R7 就是代表產品之一。只對比紙面參數的情況下,智界 R7 同樣是難纏的對手。
在尺寸方面,智界 R7 長寬高為 4956 × 1981 × 1634mm,軸距為 2950mm。
可以見到,小米 YU7 在尺寸上的優勢不再明顯,消費者更難感知二者在外觀尺寸上的差異。
動力方面,小米 YU7 的優勢會相對突出:智界 R7 雙電機版本的綜合功率為 365kW,幾乎與 Model Y 處于同一水準,和小米 YU7 的雙電機版本相比差距不小。
至于電氣性能,智界 R7 給出的參數為全系 800V 架構,搭載 100kWh 電池包的版本續航可達 802km(CLTC 工況),而續航裡程最短的版本,也能提供 667km 的 CLTC 工況續航。
續航和充電,可能會是小米 YU7 與智界 R7 鬥得最難解難分的項目之一。
最後是智駕,華為乾崑智駕在市場中擁有更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小米的智駕體系尚未完全證明自己,二者之間存在差距。
或許,英偉達 Thor 芯片可以幫助小米 YU7 讓勝利的天平倒向自己。獲得算力優勢後,小米 YU7 有望實現更高水準的高階智駕乃至 L3 自動駕駛,形成體驗優勢。
但同時,小米 YU7 必須抓住「後發優勢」。否則作為一款 25 年中期上市的車型,和 24 年年底的競品拉不開產品力差距,将會嚴重削弱小米 YU7 的吸引力。
除了「智駕」外,小米 YU7 在内飾設計、智能座艙、智能底盤、三電技術等多方面仍有期待的空間,「雷軍如何洞察消費者的 SUV 需求」,再次挖掘出類似「防曬玻璃」之類的出圈產品點,相信也會是 YU7 的一個看點。
話說回來,小米 YU7 畢竟是一款與小米 SU7 基于相同平台打造的產品,這意味着它的核心體驗不會與小米 SU7 有太大差異。
其價值還是補足小米汽車現有的產品線,為「SUV 剛需」的小米汽車潛在用戶提供一個新選項。
至于還沒下手的小米粉絲會不會下手、「路人群體」會不會被小米 YU7 所吸引,這些疑問将伴随着小米 YU7,成為我們期待 2025 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