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大模型之争,騰訊假裝不急,歡迎閱讀。
文 | 藍媒匯
五月中旬的股東大會,當被問及 ChatGPT 風口下,騰訊為何略顯低調時,馬化騰回答:你先别急。
互聯網企業都有很多的積累,都在做,我們也一樣在埋頭研發,但是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來展示。
Pony 馬認為,大模型的關鍵在于把底層的算法、算力和數據扎實做好,更關鍵的是場景落地。
相信我們有很多場景是可以落地的,目前(我們)還在做一些思考。
但在短短一個月後,騰訊就想通了。
6 月 19 日,騰訊雲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召開行業大模型及智能應用技術峰會,第一次公布了騰訊雲行業大模型的研發進展。
準确的說,是騰訊設計的行業大模型服務解決方案:和百度、科大訊飛亦或是 OpenAI 不同,騰訊在會上沒發布傳聞的混元大模型或是某某 GPT,而是圍繞 B 端需求,反復強調自家大模型是為 " 具體場景設計的具體應用 "。
從時間線上來看,騰訊算得上國内公布大模型進展最晚的科技大廠之一,友商集中發布大模型的 2023 年二季度,騰訊股價三個月内跌去了 11.12%。
此番開會堆料應用場景,終于算是跟市場、跟投資人有個交代。Pony 馬可以說他們不急,但在公司内部,其實不可能不急。
騰訊,做了個消費品
"AGI 也需要場景落地,有針對性地篩選數據、優化算法。"
先前,AI 藍媒匯與一位 AIGC 公司創始人對話時,對方曾談到 ChatGPT 類型的通用大模型的應用,并判斷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是找到具體應用,具體優化。
而騰訊的大模型策略,則選擇了另外的路線:繞過與友商類似的通用大模型產品,直接根據行業需求進行定制。
暫且不去猜測,騰訊在通用大模型方面進展如何,至少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表示,通用大模型其實沒那麼必要:
雖然大家對通用大模型期待很高,但它不一定是滿足行業場景需求的最優解。
他認為,企業所需要的是在實際場景中真正解決了某個問題,而不是在 100 個場景中解決了 70%-80% 的問題。
騰訊選擇的路線,是直接找顧客:抛出 " 大模型精選商店 " 概念,即買即用,做成消費品。
官方的解釋是這樣的:就像走進一間超級服裝店,門口就有 " 推薦款 " …進來的客人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行 DIY 定制 " 專屬款 "。
一個月前馬化騰提出的場景落地,終于得以驗證。
騰訊希望傳遞的信息是,相比于推崇通用大模型,定制的解決方案更好用,更能解決問題。湯道生表示,在具體實施中," 模型、數據和算力是大家需要格外關注的三個點。"
模型與數據有着密切的關聯。自 ChatGPT 首次公開至今,信息準确性不足始終是行業未能解決的問題,張冠李戴時有發生。騰訊的解法是将數據庫細分,用針對性的垂直行業或企業數據,讓模型的輸出更細致、精準,便于管理和修正,體量的減小和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算力成本的降低。
算力則是大模型時代的硬體底座," 高性能、高彈性和高穩定的算力,對于大模型的訓練和使用至關重要 "。
垂直行業的數據庫,雲服務和高性能計算集群組合,便于客戶應用,成為了鵝廠大模型的賣點。
這當然是對的——因為友商一樣正在做。騰訊能繞過通用大模型發布,卻終究繞不開應用領網域的競争。
拼手速,搶客戶
我們最開始以為這是互聯網十年不遇的機會,但是越想越覺得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所以我們覺得(AI)非常重要。
同一眾業内人士相似,對外,馬化騰将大模型帶來的視窗視作科技甚至文明的又一奇點,而對内,對公司而言這也是一個拓展業務,甚至改變行業格局的機會。
行樂須及春,風口也理應趕早。但顯然,在大模型的亮相環節,騰訊已經慢了。
下一場競争是應用端——找人買單這件事,務必不能再多耽擱。
關于應用,行業的解題其實是思路相似的,但具體解法略有不同:微軟将 ChatGPT 整合進搜索和辦公,百度、科大訊飛等企業也陸續将各自大模型整合進寫作、翻譯、營銷……将 AI 帶入自身擅長且需要增量的領網域,成為行業的一種默契。
騰訊,選擇将大模型覆蓋企業級應用和雲服務,湯道生甚至在演講中專門 " 建議 " 企業管理者使用雲廠商工具,搭建一體化的模型服務:" 這樣效率比較高,節約訓練、運維的成本和時間。"
此前,在财報會議上,騰訊方面表示希望提高雲業務的收入邊際,減少虧損的項目,進一步追求 " 高質量 " 的增長。而相關報告顯示,騰訊雲在 2022 年下半年國内公有雲 IaaS + PaaS 的市場份額,已從 11.1% 減少 1.2% 至 9.9%,排名也從第二跌到了第四。
行至 2023,大批科技、互聯網行業友商,都在依托大模型概念和技術謀求增量。盡管馬化騰認為 " 有很多公司太急了,感覺是為了提振股價,我們一貫不是這種風格 ",盡管劉熾平表示 " 我們也不急于馬上上台去搶一個位子,位子已經在那了,場景、用戶、服務都已經在那了 ",但盡早,總歸是更好。
畢竟,作為遊戲、社交、辦工等諸多領網域的頭部大廠,騰訊在風口之中的任何一步拖沓,對市場情緒和業務開展都不會是利好。
對于此番大模型進展公布,市場反應其實平平。6 月 19 日收盤,騰訊控股單日跌幅 1.6%,截止 21 日,三日内跌幅已達 6.23%。
有投資者認為,手握大量社交和辦公場景的騰訊,此舉是務實之選。但也有用戶表示," 炒完概念,該看看訂單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