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瑞幸與星巴克,還未到達同一戰場,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丨消費最前線,作者|江心白
進入八月,是屬于瑞幸的咖啡時代。
8 月 1 日,瑞幸咖啡披露 2023 财年二季報,一掃前幾年的陰霾。數據顯示,瑞幸二季度總淨收入達 62.014 億元,同比增長 88.0%;淨利潤 9.987 億元,淨新開門店 1485 家,包含 5 家新加坡門店,截至第二季度末,門店總數為 10836 家,月均交易客戶數 4307 萬,同比增長 107.9%。
這不僅讓挫敗許久的瑞幸揚眉吐氣,更重要的是,這份财報處處彰顯出一個信号:瑞幸甚至超過了星巴克。單純從數據方面來看,确實如此,尤其這是瑞幸的單季收入規模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畢竟這個季度,星巴克中國的總收入僅有 59 億元,低于瑞幸的 62 億。
财報一出,無數咖啡愛好者為瑞幸狂歡。
但瑞幸真的超過星巴克了嗎?值得注意的一項數據是,在門店擴張方面,高線城市的布局瑞幸并不如星巴克。根據窄門餐眼不完全統計,瑞幸門店在一線、新一線、二線城的市門店占總體的七成,而星巴克則占比達近八成。
狂奔之下,瑞幸好像跟星巴克走進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事實上,瑞幸的成功與星巴克的節節敗退,并不在同一個戰場。
星巴克的之外,是另一個戰場
除了大杯小杯中杯的梗,關于星巴克的隕落,也是個由來已久的話題。
早在今年初,微博熱搜就出現了 " 為什麼國内喝星巴克的人越來越少了 " 的讨論。在此詞條之下,引發 1.6 萬次讨論,閱讀次數高達 3.3 億。彼時,星巴克剛剛發出 2022 年 10 月至 12 月的财年季度業績報告。
如社交輿論所提及的那樣,星巴克的市場表現着實令人大跌眼鏡。據悉,财報顯示,星巴克中國市場期内營收為 6.22 億美元,同比下滑 31%。與此同時,衡量經營質量的同店銷售額、平均客單價等指标也出現不同程度地下滑。
例如,同店銷售額下滑 29%,同店交易量下滑 28%,平均客單價下滑 1%。在 2022 年 12 月,星巴克同店銷售額更是出現超過 40% 的下滑,就此,這家高端咖啡巨頭漸漸跌落神壇。而整個咖啡市場中,看着星巴克落魄,等着補位的品牌多如牛毛。
瑞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行業此消彼長,在星巴克佝偻慢行的期間,瑞幸擴張的速度恰好與其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2022 年瑞幸收入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同比增長 66.9%;2023 年一季度總淨收入創歷史新高,達 44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84.5%。
門店數量方面,去年瑞幸咖啡在财報中曾披露,截至 2021 年末,瑞幸咖啡的門店總數和城市覆蓋已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門店總數已達 6024 家,超越星巴克中國當時的 5761 家門店。一組組赤裸裸的數據,算是徹底讓瑞幸在咖啡行業昂起了頭。
然而,作為國内線下咖啡的佼佼者,星巴克入華二十年來,無數品牌虎視眈眈,圍追堵截,期待着取而代之的從不只有瑞幸一家。根據統計,在星巴克之後,Manner、M Stand 等咖啡新貴品牌頻頻出彩,它們早就在一二線城市成為新寵;連鎖品牌 T97、庫迪咖啡瘋狂出圈。
根據美團餐飲《2022 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截至 2022 年 5 月,中國大陸已有 11.73 萬家咖啡門店。2021 年中國新增咖啡相關企業 2.59 萬家,同比增長 12.5%。這裡每一家,都在苦守星巴克之外的那一半點空白。
一旦松懈,全員一湧而上,瑞幸則是其中最為兇猛的。
有意思的是,國内混迹咖啡市場等着 " 撿漏 " 巨頭的,除了咖啡品牌,還有不少奶茶企業。這幾年,奶茶店賣咖啡不是什麼新遊戲,CoCo 此前推出了 3.9 元的美式咖啡,8.9 元的生椰拿鐵,蜜雪冰城本店售賣咖啡的同時,開始大力布局旗下的子品牌 " 幸運咖 ",樂樂茶也推出了咖啡品牌 " 豆豆樂 "。
或許,瑞幸發展至此,競争的對手從來不是星巴克,而是這些跟自己一樣 " 守株待兔 " 的品牌。
此外,瑞幸的突然逆襲不是沒有 " 後遺症 ",尤其跟星巴克對比,後者畢竟在全球咖啡市場維穩多年,根據《明亮公司》統計,上一季度星巴克關店數是 6 家,瑞幸關店則是 109 家,星巴克關店率是 0.9%,瑞幸卻高達 5.6%。
瑞幸還在衝擊高端,星巴克已殺入腹地
自價格戰伊始,瑞幸一路勢如破竹,越戰越勇,但似乎也與高端咖啡領網域漸行漸遠。
不可否認,即便定位不同,瑞幸依舊想在市場聲量與消費者心智上搶先星巴克一步。但值得注意的是,瑞幸是否能成功搶奪星巴克的地盤尚未可知,而一直不重視下沉市場的星巴克,似乎也被瑞幸發展速度 " 教育 " 了,開始在嘗試闖入下沉市場。
而早在幾年前,星巴克還執着于高端品牌的塑造,從城市分布看,星巴克的門店新一線的門店數量超過了一線城市,目前新一線城市 2249 家門店,一線城市為 2182 家門店。
而這幾年,咖啡行業開始明顯地意識到,一二線市場正慢慢成為市場存量,增量來自更加廣闊的三四五線城市,甚至是縣城。美團外賣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咖啡在四五線城市的訂單量同比增長 243%,遠超出一二線城市的增速。
這對于任何品牌而言,無疑都是極大的誘惑。
在星巴克此前公布的新店計劃中,下沉市場是重點布局的區網域。去年 9 月,星巴克提出到 2025 年,在中國将門店開至 9000 家,覆蓋中國 300 個城市,2023 年,星巴克也選擇新進入 10 座三線以下新城市,其中以五線城市為主。
在星巴克中國的這一系列布局計劃中,不難看出品牌對國内縣網域消費的日益認可。
更重要的是,由于咖啡市場存在一定的價格敏感度,《2022 本土咖啡消費趨勢洞察報告》調研數據,消費者最能接受的現制咖啡價格區間是 16~25 元。在一眾平價品牌的打壓下,歷來高傲的星巴克也開始屈從。
這段時間,星巴克不僅盯上了美團、抖音等本地生活團購,去年年底,還發放了消費券,在多平台推出 "93 元三大杯馥芮白次卡 ""28 元星冰樂 8 選 1" 等促銷活動。星巴克一旦下沉,在五環内外試圖打通一條消費紐帶,無異于率先進入瑞幸的腹地,這對瑞幸不是一個好消息。
但星巴克的下沉計劃也不會順利。
畢竟,任何一家消費品牌想要在短時間内,突破自身多年的定位都極為不易。動辄單杯消費三十起步的星巴克,在連續發放代金券的同時,卻讓客單價跟同到店交易量雙重下降。而瑞幸這邊,依舊試圖尋找衝擊高端的機會。
尤其加速出海後,據悉,瑞幸咖啡在國内的定價在 28-32 元之間,各類平台滿減活動後,客單價一般在 15~20 元。瑞幸在海外的定價卻達到了 7~8 新币,折合人民币 36~41 元,在新人券的優惠後約為 5.6~6.4 新币折合人民币 29~33 元。
定價基本與星巴克不相上下。
如今,下沉中的星巴克或許是瑞幸的心頭大患,長期來看,星巴克 " 百足之蟲 ",8 月 2 日,星巴克公布了 2023 财年第三财季業績,截至第三季度末,星巴克中國在 250 個城市運營 6480 家門店,季度内淨新增門店 237 家,超過前兩個季度的總和,創下第三季度的歷史新高。
随着時間的推薦,雙方正在從各自的戰場,未來逐漸進入同一個戰場已成必然。但現在就說瑞幸和星巴克短兵相接,此消彼長,還為之尚早。
門店數量背後,供應鏈才是競争的關鍵
除了市場份額與門店數量,瑞幸在供應鏈上也緊追星巴克。
根據相關媒體消息,星巴克在蘇州的烘焙工廠預計第三季度啟用,屆時星巴克将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完全控制產業鏈,從咖啡豆到紙杯的咖啡零售商。數據顯示,星巴克的蘇州工廠,一期項目将投資約 9 億元人民币(1.3 億美元),這是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的一筆投資。
此外,星巴克在全球已有 6 家咖啡烘焙工廠,其中 5 家位于美國,1 家位于荷蘭。
巨頭如此,整個咖啡市場對于供應鏈的搭建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以瑞幸為例,瑞幸早在 2021 年就在福建投產了首個烘焙工廠,2022 年又在昆山啟動了第二個烘焙基地。福建、江蘇兩大烘焙基地,預計年產在 4.5 萬噸。
今年年初,瑞幸開啟了 " 全球尋豆計劃 ",五月份,瑞幸又在埃塞俄比亞成立辦公室,為了就是更好地把控原材料。瑞幸咖啡的單杯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根據公司公開數據,其每一份手衝咖啡的豆子用量為 15 克左右,咖啡豆供應鏈的分量不言而喻。
然而,與國外傳統咖啡品牌不同,瑞幸只搭建咖啡供應鏈似乎有些單薄,畢竟國内咖啡市場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咖啡趨向 " 飲料化 "。特别是以瑞幸爆火的明星產品 " 生椰拿鐵 " 為例,數據顯示,上市兩個月,生椰拿鐵單月銷量超 1000 萬杯,刷新新品銷量記錄;上市一年,生椰拿鐵賣出了 1 億杯。
此後,咖啡消費中,傳統咖啡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事實上,中國消費者在咖啡店最喜歡買的本來就是卡布奇諾和拿鐵,近六成的人會選擇它們,39.1% 的消費者會選擇的摩卡或者瑪奇朵,也同樣是奶咖。時至今日,咖啡產品更是千變萬化,瑞幸也是其中的產品更新王者。
今年二季度,瑞幸推出了 24 款現制新品,包括冰吸生椰、楊梅瑞納冰、冰萃系列及茶咖系列產品等。一直以來,瑞幸的上新速度都堪稱十分之快。據瑞幸 2021 财年報告,2021 年瑞幸共推出 113 款全新現制的飲品,平均 3 到 4 天推出一個新品。
雪湖資本數據也顯示,瑞幸產品的豐富度是星巴克的 1.7 倍,是幸運咖的 2.4 倍,是 MANNER 的 3 倍。層出不窮的推新與市場試探,不僅極度考驗品牌的研發能力,更不斷衝擊着供應鏈,畢竟誰也不能肯定下一個爆款究竟是什麼。
同時,瑞幸的爆款也無法避免地被無數後來者復制。
生椰拿鐵的出圈,就帶動國内椰子供應暴漲,從 2017 到 2022 年,我國椰子飲品市場規模由 102 億元飙升至 144 億元,海南省是我國椰子的主要產區,每年能產出将近 2 億顆椰子,占總產量的 90% 以上。
但光在 2022 年,我國市場就消費了至少 20 億顆椰子,海南的 2 億顆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我國椰子的進口數量一度從最初的 12226.8 噸,漲到了 36406.1 噸,直接翻了三倍,海量椰子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湧入國内。
種種迹象顯示,随着瑞幸的發展,在供應鏈方面面臨的挑戰和難題也會越來越多。產品體系的復雜多變注定其在供應上要包羅萬象,否則,稍不留神就會直接造成了成本激增,例如 2022 年,瑞幸全年營業成本為 121.4 億元,同比增長約 30%,其中,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漲 61.9% 至 51.9 億元。
這注定是一場苦心孤詣的奮鬥,夢想尚未完成,瑞幸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