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手機市場下行,蘋果也“賣不動”了?,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Pixabay
蘋果依舊處于增長 " 谷底 " 中。
8 月 4 日,蘋果發布了 2023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 2023 年 7 月 1 日,以下簡稱 " 第三财季 ")報,營收為 817.97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淨利潤 198.8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26%。
雖然高于市場預期,但蘋果的營業收入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
蘋果的首席财務官盧卡 · 馬斯特裡(Luca Maestri)在電話會上表示,預計下一季度營收同比表現将與本季度相似,其預計外匯将對營收同比增長產生超過 2% 的負面影響。iPhone 和服務的同比表現将加速向好,而 Mac 和 iPad 收入将同比有兩位數的下滑。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龍頭,蘋果也難以對抗行業整體下行的趨勢。今年上半年,蘋果研發多年的 MR 產品終于亮相,不過新產品能否成為蘋果的又一款力作,市場的看法也兩極分化。
蘋果重返高增長,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
01 手機 " 賣不動 "?
誕生于 2007 年的 iPhone 系列是蘋果的 " 現金牛 " 業務。iPhone 在第三财季收入 396.69 億美元,同比減少 2.45%,貢獻了蘋果 48.5% 左右的總收入。
2007 年 1 月,喬布斯在蘋果的產品發布會上表示,"iPhone 是一款革命性的、神奇的產品。不誇張地說,比起任何移動手機,它都要領先 5 年。" 彼時,市場中多是按鍵手機,iPhone 的誕生颠覆了手機市場,宣告了觸屏智能機時代的到來。
iPhone 也一度成為智能手機的引領者,外觀、攝像等均產品參數是其他手機品牌的對标對象。iPhone 的銷量也一路走高。市場調研機構 IDC 副總裁 Francisco Jeronimo 今年 1 月發文表示,自 2007 年推出以來,蘋果累計賣出 23.2 億部 iPhone。同時據 TechInsights 數據,蘋果 iPhone 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全球市場份額為 16%。
不過随着智能手機市場的下滑,蘋果在手機市場也難以取得更高的突破。今年初有多家機構預測史上最長換機周期将要來臨,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将達 43 個月,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預計增加到 34 個月。
為了維持銷量,蘋果也開始了促銷。盧卡 · 馬斯特裡表示,目前大部分 iPhone 的銷售都是通過某種促銷計劃實現的,包括以舊換新、分期付款以及其他金融消費方式,比例遠遠超過 50%。
僅在中國市場,蘋果就進行了多種類型的促銷。"618" 大促期間,蘋果在天貓開啟全球首次電商直播,采取購物券、直降、分期等優惠措施;今年 7 月,蘋果 Apple Store 微信小程式上線,可以購買 iPhone、iPad 和 Mac 等蘋果產品,且所有訂單享受免費送貨和退貨服務,将官方渠道延伸至天貓之外的平台。
盡管蘋果采取了多項優惠措施,但也很難對抗整體趨勢。Canalys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降 10%。其中,蘋果出貨量 4300 萬台,同比減少 13%,其他品牌的出貨量也均有下滑。
除了手機外,Mac 第三财季收入為 68.4 億美元,同比下降 7.34%;iPad 收入為 57.91 億美元,同比下滑 19.84%。
蘋果也有些 " 賣不動 " 了。
02 靠訂閱服務賺錢
硬體產品收入增速放緩,服務業務成為蘋果的增長引擎。
在第三财季,蘋果服務收入 212.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8.21%,占總收入的 25.93%。其收入已經超過 iPad、Mac,成為蘋果的第二大收入源。
硬體市場不景氣,蘋果愈發倚重 " 硬體 + 内容 " 的生态收入。
過去幾年裡,蘋果相繼推出了 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 等各種訂閱服務,以及蘋果生态中重要的應用商店 APP Store,加碼服務業務。
與硬體產品的高端高價不同,蘋果的訂閱服務走的是平價精品路線。2019 年 11 月,蘋果依靠硬體 Apple TV 推出了 Apple TV+,正式入局流媒體。在内容端,蘋果不斷引入相關領網域的人才搭建組織構架,并合作好萊塢打造原創劇集;在消費端,Apple TV+ 最初的訂閱價格只要 4.99 美元 / 月,在去年 10 月上調至 6.99 美元 / 月,價格仍低于其他流媒體平台。
憑借這一策略,蘋果的服務收入不斷提高。在電話會議上,蘋果表示,蘋果有超過 20 億戶活躍設備,而且還在不斷增長,為整個生态系統的擴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二季度蘋果全球付費訂閱用戶規模超過 10 億人,過去 12 個月就增加了 1.5 億人,幾乎是 3 年前付費訂閱數量的 2 倍。按此計算,蘋果的服務收入已經擁有 50% 左右的滲透率。
而 APP Store 也是蘋果服務收入的重要支撐。基于 ios 的封閉性,用戶想要在蘋果生态内獲取軟體基本上只能通過 App Store。從 2011 年開始,蘋果便對應用内發生的數字内容消費向開發者收取 30% 的傭金抽成。2021 年 APP Store 啟動新政策,年收入在 100 萬美元以上的 APP,蘋果收取 30% 的抽成,年收入在 100 萬美元以下的,抽成比例降為 15%。
15%~30% 的抽成,讓蘋果獲得了大量收入。據蘋果今年 1 月發布的數據,自 2008 年問世以來,開發者們通過 App Store 累計獲得超過 3200 億美元的營收,較去年的 2600 億美元增長 600 億美元。如果全部按照 30% 的傭金計算,App Store 在 2022 年的毛收入超過 850 億美元;如果全部按照 15% 的傭金計算,App Store 的毛收入約為 700 億美元。
抽成為蘋果帶來了營收,而不少國家也加大對 App Store 涉嫌壟斷的訴訟,蘋果也逐漸妥協。去年 12 月,有消息稱,蘋果公司軟體工程和服務部門正在對 App Store 策略進行調整,未來将允許歐洲地區的用戶在第三方應用商店上下載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财季蘋果的服務毛利率達 70.5%,已經連續 8 個季度維持在 70% 以上,而蘋果的硬體毛利率為 35.4%。服務已經成為蘋果穩健增長的業務板塊。
03 蘋果亟需新爆款
硬體產品銷售略顯頹勢,蘋果需要打造出一個新爆款。
今年 6 月,蘋果發布了研發 7 年之久的 MR(即融合 AR&VR 技術的混合現實)頭顯,被視為蘋果下一款 " 劃時代產品 "。
在 2015 年立項之初,蘋果便已收購了多家公司,擁有了大量專利儲備。有報道稱,庫克最初的想法是打造一款外觀類似普通眼鏡、可以日常佩戴且能夠替代 iPhone 的增強現實(AR)眼鏡。不過,受限于技術,蘋果決定先從融合 VR/AR 功能的頭戴式設備開始試水,再慢慢迭代到外觀輕便時尚的 AR 眼鏡。
由于 MR 工藝復雜,定價遠高于其他同類型產品,市場上對其銷量預期也略有争議。
除了新產品外,蘋果也在尋找新的市場。庫克多次表示,要将中國經驗復制到印度市場,将印度打造成蘋果的主要市場和生產基地。
從今年開始,蘋果加速了其在印度的布局。有報道稱,蘋果正在加速供應鏈轉移,計劃将至少 20% 的 iPhone 生產轉移到印度。除了擴大和深化在印度的生產外,更計劃在印度生產更多的中間零件,例如金屬外殼,而不是僅僅在印度組裝已完成的零組件。同時,蘋果今年的目标是在印度生產 1500 萬部 iPhone,包括新款 iPhone 15 系列,該數量是一年前目标的兩倍多。
在這之前,蘋果便推動了富士康、緯創、和碩等供應商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庫克曾表示,在上一财年,印度組裝了價值超過 70 億美元的 iPhone。
除了加速本地化生產外,蘋果也在加碼銷售端。今年 3 月,蘋果通過調整公司國際業務管理層,把印度首次劃分為單獨的銷售區網域。4 月,蘋果首次在印度開了兩家直營店,庫克不僅出席兩家零售店的開業儀式,還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了會面。
在本地化、開設直營店下,蘋果在印度市場也取得了成果。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本季度蘋果在印度同比增長 56%,并在 549 美元以上的高端細分市場占據 59% 的份額,印度已經成為蘋果五大市場之一。
不過,财報數據顯示,第三财季包括印度在内的亞太其他地區營收 56.3 億美元,同比下降 8.46%,營收占比不足 7%;而大中華區營收 157.58 億美元,同比增加 7.9%,營收占比達 19.26%。可見中國市場依舊是蘋果市場的一大基本盤。
如今,消費電子市場尚未回暖,蘋果也不得不面對銷售疲軟的局面。但蘋果憑借樹立的品牌形象與用戶口碑,在高端市場上依舊保有優勢。據 IDC 數據,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國内的出貨量同比增長 6.1%,華為同比增長 76.1%,成為唯二實現正增長的前五手機品牌,兩大品牌分别排名第四位、第五位。國產品牌不斷發力高端,蘋果在中國市場也有着不小的壓力。不過市場更關注的是蘋果的 MR 產品能否成為新的爆款,其在印度的布局能否提振其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