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新能源車企混戰的2023年,倒下第一批玩家,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鋅刻度,作者|星晚,編輯|高智
進入 2023 年的後半段賽程,新能源車企們在拿到期中考成績後可謂是 " 幾家歡喜幾家愁 "。
8 月 8 日,理想汽車發布第二季度财報,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交付 86533 輛汽車,營收 286.5 元。
再看 2023 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 120 萬輛,同比增長了 30%。其中,國内市場表現尤為突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 45 萬輛,同比增長了 40%。
市場突飛猛進的同時,有人開始掉隊。也曾站上過高光舞台的恒大汽車、拜騰汽車、奇點汽車、雷丁汽車、威馬汽車等選手紛紛遭遇危機,或申請破產、或陷入醜聞。
相較傳統汽車行業的技術壁壘,新能源汽車的低門檻曾吸引了不少 " 門外漢 " 入局,經歷了大規模的品牌混戰後,各方造車新勢力也終于開始在潮水退去後,露出馬腳。
明星車企們,提前結束旅程
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僅擅于造車,還擅于造詞。
2018 年,蔚來、小鵬、威馬、拜騰以 " 新勢力四小龍 " 的頭銜大步向前,一時間風頭無兩。但不過短短 5 年時間,第一梯隊裡就已經有兩名選手灰溜溜地調出隊伍,他們是威馬汽車與拜騰汽車。
2022 年至今,威馬頻頻陷入資金鏈緊張的局面,因此連累着汽車生產與企業運營。威馬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23 年 3 月底,威馬賬戶上的債務達到 89.5 億元,資不抵債的困境使其随後不斷停工、停產、欠薪等負面新聞纏身。
停工停產導致車輛交付遇到問題,則進一步加劇了威馬的困境。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青浦區消保委直接對消費者提醒 " 謹慎購買威馬汽車 "。随後更是被凍結股權數額 1230 萬元,新增三條被執行人信息。
根據公開數據,今年 1 月,威馬汽車被爆銷量僅為 179 輛,同比下跌 93.3%。與大環境的一片向好相比,威馬實為一匹 " 危馬 "。
不過,沈晖似乎不這麼想。不久前,沈晖發布一則微博:" 出發,一起去看海!"
沈晖微博内容所指的,是威馬汽車出海的動态。7 月 25 日下午 , 上海港海通碼頭 ,NYK 旗下的木星領袖号滾裝船裝載了 50 台威馬 W5 車型離港啟程前往以色列。有消息稱,威馬汽車或許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更多批次的汽車裝船出口。
威馬汽車出海
這是否會成為威馬逆襲的第一步呢?的确值得期待。
而另一位掉隊選手似乎沒有那麼好運。拜騰成立之初可謂是當之無愧的明星車企,公司的團隊中,有原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還有被稱為 " 寶馬 i8 之父 " 的畢福康。在南京搭建的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的整車制造工廠,更是與當時的 "PPT 造車 " 隊列拉出差距。
然而,拜騰遲遲看不見的 " 錢景 " 最終還是使其敗下陣來。成立後的幾年中,拜騰用于研發的資金占比高達 70% 以上,可即便如此,生產線的建設還是沒能完成,以至于交付難產。另外,在一次内部溝通會上,戴雷提到拜騰所有員工 3 個月的工資在 9 千萬元左右,而這還建立在不少高管只有股權、不領工資的基礎上。
難以開源,也難以節流的拜騰,被挂上了 " 燒光 84 億元造不出量產車 " 的名頭。到了今年 6 月,與拜騰關聯的兩家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南京知行電動車有限公司均被立案破產清算。
雖然沒有同樣大的名氣,但如今同樣落入困境的還有恒大汽車、奇點汽車、雷丁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等。
7 月 27 日,停牌近一年半的恒大汽車終于宣布次日将在港交所復牌。復牌公告顯示,恒馳 5 目前交付已超千輛。只是這并非意味着恒大汽車走出了困境,僅 2022 年,恒大汽車的累計虧損就達到了 989.06 億元。想要重新殺回資本市場,還有很多的坎要過。
另外,融資總額一度達到 170 億元的奇點汽車不僅沒能交出量產車,還在今年 7 月被安徽省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清算;有着 " 老頭樂之王 " 稱号的雷丁汽車,雖然主攻 3 至 5 萬元的 A00 級純電微型車市場,但名氣與銷量卻跟不上,拖欠經銷商貨款的消息屢屢被爆,企業信用一度破產;今年 4 月,天際汽車發布停工停產通知,天際汽車及旗下電咖汽車零部件制造(慈溪)有限公司被強制執行 5036 萬餘元 ……
不論新能源汽車是否走入了下半場,但多數參賽者似乎都已結束了旅程。
在真正的大規模之前,盈利問題往後放
市場的另一面,是截然不同的光明大道,那些留下來的企業,已經迎來了全新的大考。
今年 7 月," 蔚小理 " 拿出了撐得起頭部品牌稱号的成績:理想汽車以超 3 萬的月交付量領跑,蔚來單月交付首次突破 2 萬輛,小鵬汽車交付量重回萬輛水平。
理想 L 系列三款車型自去年 6 月相繼發布一來,累積交付超過 20 萬輛;6 月 29 日,共推出 5 個版本的小鵬 G6 也已在 7 月内累積交付超過 3900 輛;經過一系列調整的蔚來在今年 1 月至 7 月,共交付新車 75023 輛。
蔚來汽車 7 月交付情況
從目前看來," 蔚小理 " 的 2023 年還算過得不錯,這種領跑姿态也仍将繼續。
另外在傳統車企旗下自主或合資新勢力品牌中,廣汽埃安月銷量再次突破 4 萬輛,極氪及長安深藍的月交付量、騰勢的單月銷量均超過萬輛。
單以這一成績來看,上述品牌的交付量都在不斷刷新歷史。但新能源汽車集體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增產不增利。
" 蔚小理 " 中,理想今年率先盈利。以之為樣本,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于足夠的規模化。但理想創始人李想也明白,盈利與持續盈利有着很大區别,因此現目前,他将搶占市占率擺在了盈利問題的前面,而這實際也是為未來的持續盈利打下基礎。
小鵬與蔚來則是 " 英雄所見略同 ",何小鵬曾在 2023 年上海車展前夕的扶搖架構發布會上談到:" 我們希望在 2025 年實現盈虧平衡,但如果為了真正的大規模,我們還會延後,我們認為大規模是最重要的。" 走換電模式的蔚來,更是需要一定的規模化來實現盈虧平衡,李斌曾提到 " 希望蔚來在 2030 年成為全球五大汽車制造商之一 " 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不難看出,在之後一兩年中,造車新勢力們将持續圍繞着 " 規模效應 " 做題與賽跑。
下半場,向上走還是向外走
關于 2023 年,雷諾中國董事長、CEO 蘇偉銘在不久前用 "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卷的一年 " 來定義。日趨激烈的市場競争已經吹響了号角,車企們如何盡可能快地占據有利位置,或許将直接影響未來格局。
不少業内人士都曾提及,雖然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不斷成熟,但技術的走向與迭代速度仍然存在的很大的不确定性。
接下來,除了銷量與交付能力之外,細分市場的争奪能力也是考驗車企們争奪能力的重要部分。
具體來說,如特斯拉真将價格壓至 20 萬元以下的,那無疑會在市場上引發連鎖反應。屆時,定位在 10 萬至 20 萬區間、20 萬至 30 萬區間的新能源車企都将受到不小的衝擊。
如何緩解這一壓力呢?
《2023 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洞察》報告提到," 從新興賽道,到大勢所趨,用戶群體的擴張,也意味着消費者端呈現出更精細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通過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群體進行深入調研,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群體正展現出年齡年輕化、地網域廣泛化、消費高質化、教育高知化等 " 四化 " 特點。"
圖源:360 智慧商業
與之相對應,車企們就需要靈活制定出針對消費者的細分需求,提供更有價值的功能。這也是在價格戰之外,各大車企能夠更有效地觸達消費者、助力消費決策誕生的捷徑之一。
如果說倒在下半場之前的新能源汽車們或多或少存在的 " 偏科 " 問題,那麼生存到現在的車企們則正在進行着一場更全面、更成熟的比賽。下半場,究竟是向上走,還是向外走,留着一個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