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商湯“求藥”阿裡,歡迎閱讀。
文 | 市象,作者 | 文昌龍,編輯 | 楊舟
" 内部信的核心目的,是對内對外傳遞信号,穩住股價,安撫員工。" 月初,商湯科技董事長兼 CEO 徐立發布全員信,宣布集團完成組織架構調整,推出全新的 "1+X" 架構,将此前的傳統 AI 與生成式 AI 業務架構再次進行調整。
但這并未完全消除員工對此前裁員陰影的憂慮。"1 代表主業,主要是賣卡,也就是 AI 算力租賃;X 則是傳統 AI 等虧損業務," 一位接近商湯的人士解釋," 如果盈利狀況得不到改善,X 部分的業務恐怕還是會面臨裁撤。"
組織架構調整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裁員帶來的注意力,将市場的讨論焦點引向了全新的組織架構—— "X" 代表的各生态企業将設立獨立 CEO,并全權負責業務發展。
根據内部信的描述,這些生态企業将享有更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融資渠道,從而能夠更加敏捷地抓住各自領網域的市場機遇。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阿裡。2023 年 3 月 28 日,阿裡宣布啟動 "1+6+N" 的組織變革,集團之下成立獨立運營的六大業務子集團。無論是商湯的 "1+X" 還是阿裡的 "1+6+N",其核心理念都是通過業務拆分,讓每個部門獨立承擔盈虧責任,同時激發更大的想象力。
但在阿裡内部,"1+6+N" 并非一片贊譽。部分員工認為,這種架構調整更像是自建籬笆,拆分之後,各業務板塊反而陷入重復造輪子的内耗之中。
對于飽受市場質疑的商湯,這次雷同阿裡的組織變革,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藥到病除?答案并不難以預見。
01 慣用調整手段
這并非商湯首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早在 2023 年,商湯就已将原有的四個業務板塊重組為生成式 AI、傳統 AI 和智能汽車三大板塊,試圖以更聚焦的方式應對市場挑戰。
生成式 AI 即提供生成式 AI 的模型訓練、微調及推理服務業務,傳統 AI 即過去四大板塊中的三個的綜合——智慧城市、智慧商業與智慧生活等 AI 業務,而原來四大板塊之一的智能汽車板塊保持不變。
商湯在 2023 年全年财報中解釋稱:" 以生成式 AI 業務為重點發展方向,同時保持傳統 AI 業務和智能汽車的優勢。"
根據商湯最新的 2024 年上半年财報,生成式 AI 收入增長 256% 至近 10.51 億元,占總收入 60.4%,絕影智能汽車業務收入 1.68 億元,同比增長 100.4%,占總收入比重從 2023 年的 5.9% 升至 9.7%,包括智慧城市在内的傳統 AI 收入板塊人民币 5.2 億元,同比下降 50.6%,占總營收比重約 30%。
結合财報來看,此次業務重組的意圖也就明确了。商湯試圖通過突出自身優勢業務,特别是押注生成式 AI 的未來,不僅能優化财務報表的表現,還能在市場上塑造自己作為生成式 AI 領網域重要玩家的形象。
" 說到底,這一舉措就是想擺脫傳統 AI 的标籤。但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這不過是财務結構的調整,充其量只是引發一陣短期波動,根本沒有新意——因為歸根結底,這不過是财務技巧。"一位接近商湯的人士如是說。
商湯似乎在這一策略上樂此不疲,2024 年再度上演了一幕類似的調整。最早的端倪出現在其 10 周年全員信中。
10 月 22 日,商湯發布了 10 周年全員信,信的結尾提到:" 在組織層面,圍繞戰略和核心資源,我們将構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組織架構,推動資源的集中和集約化投入,加快組織和管理的年輕化進程。"
彼時,商湯正深陷裁員争議。媒體報道稱,裁員波及了安防、自動駕駛、醫療、研究院等多個業務部門,有的甚至 " 整個團隊全砍 ",賠償方案為 N+1。
員工普遍的感知是,這份信件其實是裁員的信号。裁員往往是公司調整組織架構或業務不善時的常見決策," 郵件發出後不久,HR 就開始逐個找人談話。"
直至 12 月,商湯再次發布全員信,宣布 "1+X" 架構調整。這次組織架構的調整,實質上是此前周年信中提到的 " 集中和高效的組織架構 " 的具體落地。
回過頭看,這次大規模的調整其實并不讓人意外。除了當時的裁員争議,另一方面,商湯内部對于周年信中提到的新組織架構并沒有太多的感知。在商湯,團隊的調整并不罕見。
一位商湯員工表示," 進公司幾年,幾乎每年都會經歷組織架構調整,每次一有調整,真正踏實做事的機會就被打折。"
在 10 月郵件發布後,據「市象」獲悉,商湯已經進行了部分架構調整,包括涉及研究院和智能駕駛(IAG)體系下的二級部門,推行扁平化管理。
結合去年業務整合和今年的 "1+X" 架構調整,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一記 " 俗手 " ——共性在于,商湯的傳統 AI 業務正持續收縮。" 商湯為了迎接這波 AI 浪潮,裁掉了許多曾經為 2B2G 服務的老業務。顯然,這是轉型中的陣痛。"
02 學習阿裡 " 好 " 榜樣
根據新的 "1+X" 的架構 :
"1" 代表集團核心業務,包括之前的生成式 AI 和傳統 AI 的視覺模型;"X" 代表重組拆分的生态企業矩陣,包括智能汽車 " 絕影 "、家庭機器人 " 元蘿卜 "、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
在生态企業中,将設立獨立的 CEO,并對業務發展負責。同時,這些生态企業将獲得更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融資通道。
這讓人聯想到阿裡巴巴在去年 3 月啟動的 "1+6+N" 組織變革:
在阿裡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裡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并分别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 CEO 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各個集團和公司的人、财、事全面獨立,每個業務對自己的業務結果負總責。
不僅如此,商湯發布的 10 周年全員信提及 " 加快組織和管理的年輕化進程。" 在吳泳銘出任集團 CEO 後的全員信中也提及:4 年内,要讓 85 後、90 後作為主力管理者刷新業務管理團隊,創造讓更多年輕的阿裡人成為阿裡的核心力量的機制和文化環境。
" 這次組織調整與之前阿裡的大規模調整非常相似。" 有多年大廠組織管理經驗的索骥咨詢合夥人王晟這樣評價道。" 不過,阿裡最終大部分的調整又回到了原點。"
今年 3 月 26 日,阿裡巴巴公告撤回菜鳥上市申請。此前,阿裡雲和盒馬上市計劃也被陸續叫停。前任 CEO 張勇時期的 "1+6+N" 方案正在被吳泳銘革新。
據虎嗅此前報道,在阿裡内部,1+6+N 在開會時不再被提及。有集團副總裁級别及以上人士在不同場合表示:對内對外,都不要再提及 "1+6+N"。
近期,阿裡宣布成立電商事業群,整合國内外電商業務,包括淘天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 1688 和閒魚兩個戰略級創新業務。有一個被忽視的細節是,此次調整中提及,為确保對核心戰略方向的支持和保障,财務線和法務線将實行集團統一管理。
這些變化本質上在傳達一個信号:阿裡,正在從 " 分 " 到 " 合 "。
阿裡的轉向并非沒有道理。" ‘ 1+6+N ’架構實施後,溝通成本呈指數級上升,獲取數據變得困難重重,甚至與其他部門的合作都比與外部合作還要艱難。過度的内部協調讓大家把時間幾乎都花在了處理内耗上,哪還有精力做業務?" 這一點,「市象」從多位阿裡員工處得到過類似反饋。
" 組織調整是為了更好地配合業務促進業務的,關鍵還是在于業務發展趨勢和核心業務的競争力。" 對于商湯和阿裡的組織架構調整,王晟對「市象」表示。
談及商湯的效仿分拆。" 不如收縮,只是可能管理團隊覺得還能博一把,分拆當然能夠增加下面點自主靈活性,但同時資源也更分散了。"
現階段,阿裡已經從 " 分 " 到 " 合 ",這說明分拆并不是解藥。形式上的變化并不關鍵,核心問題依然是業務本身。從這個角度來看,商湯的拆分對于公司業務和發展的實質性推動,也未必能帶來太大意義。
03 商湯要向内求
" 在傳統的 AI1.0 時代,模型生產的主要成本在于研發人員的投入。而在生成式大模型 A1 2.0 時代,模型生產的成本主要在于算力資源的投入。"
在商湯十周年内部信中,徐立特别強調了一句話,商湯員工普遍将其解讀為裁員的潛台詞。但這句話不僅透露出裁員的可能性,也直指商湯虧損的核心之一——高昂的人力研發成本。
根據公開資料,從 2018 年至 2023 年,商湯近 6 年研發分别投入 8.49 億元、19.16 億元、24.54 億元、36.14 億元、40.14 億元和 34.66 億元,累計投入達到 163 億元。平均研發費率超過 70%,尤其是近兩年,研發投入占比都超過了營收的 100%。
今年上半年的财報中,商湯依舊延續了這一現象。2024 年上半年,商湯營收 17.4 億元,同比增長 21%,但研發費用高達 18.9 億元,同比上升 6.1%。
可以說,作為一家以算法起家的 AI 公司,商湯在研發上的巨大投入早已超越了傳統軟體公司的範疇。然而,連年虧損的根源不僅是巨額研發成本,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其業務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進一步分析,商湯在傳統 AI 領網域的計算機視覺(CV)業務中,泛化能力的缺失是核心痛點。客戶需求高度非标準化,導致商湯的業務工具箱無法做到标準化,每一個需求都意味着大量的工作量。這樣的技術瓶頸和高定制化需求無疑大幅提高了成本,進一步拖累了業務的擴展能力。
IAG(智能汽車事業群),商湯絕影的内部管理和業務現狀非外界看到的光鮮模樣,個别細節能寫成一部 " 故事會 "。
當然,上述問題并非商湯獨有,而是 AI 1.0 時代公司普遍節節敗退的縮影。AI 1.0 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路徑,暴露出了難以規避的局限性。
如今,商湯自喻已踏入 AI 2.0 時代,但問題在于,AI 1.0 積累下的 " 技術财富 ",在大模型驅動的 AI 2.0 背景下,可能反而成為一種沉重的歷史包袱。技術迭代的方向改變後,這些曾引以為傲的資產是否還具有競争力,依然充滿疑問。
目前,财報數據顯示,商湯在生成式 AI 業務上取得了一定進展。這得益于其較早的布局。這确實營造了一種 " 遙遙領先 " 的氛圍,仿佛将競争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後。如今,随着互聯網大廠的強勢殺入,并不能保證商湯的先發優勢不被蠶食。
" 傳統 AI 1.0 時代的業務競争不過别人,虧損,那憑什麼到了 AI 2.0 時代,就能 All in 成功?"一位接近商湯人士這樣質疑道。
12 月 11 日,商湯宣布,根據一般授權配售新 B 類股份。總配售金額達到 27.98 億港元,扣除相關費用後的淨額為 27.87 億港元。這距離商湯上一次配股僅過去半年。6 月 27 日,商湯科技曾成功完成一般授權配售 16.73 億股新 B 類股份,總集資額超過 20 億港元,
公告稱,上次配售所得款項截至本次公告前已全部使用。短短半年時間,20 億港元已全部耗盡,足見商湯科技對資金的巨大需求與運營壓力。
這次配股籌得的資金能否在新架構調整後實現有效造血,而非再次迅速耗盡,仍是未知數。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短期内,商湯暫時 " 手頭寬裕 " 了。
" 又有飯吃了,兄弟們。"一位商湯員工半開玩笑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