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史上最強暑期檔,何以最強?,歡迎閱讀。
今年暑期檔,史上最強。
根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18 日,2023 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 400 億元大關,比 2021 年這一指标提前近兩個月。
國家電影局發布統計數據,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已達到 178 億元,超過 2019 年暑期檔總票房,創歷史新高。
這一次破紀錄,市場盼了四年。
疫情期間習慣了線上觀影的人回到了電影院,哪怕是平時不愛看電影的宅人,也很難不好奇熱搜裡不斷翻騰的話題詞到底說的是啥。
為啥今年暑期檔不僅票房能破紀錄,還能有這麼高的讨論度?
百花 " 怒 " 放的夏天
今年暑期檔給人的直觀印象就是:題材覆蓋面廣。
《消失的她》引爆的婚戀焦慮隔三差五登上熱搜、《芭比》針對女性議題帶來的讨論、《》炸裂的特效、《長安三萬裡》的東方美學、《速度與激情》的金牌 IP、《學爸》對現實教育的展露和深思 ……
從神話到現實,從歐美到國產,從動畫到動作,不論從哪個維度來衡量,今年暑期檔給觀眾的選擇權可謂豐富空前,不同觀影傾向、年齡、審美特質的閱聽人,都能挑選到自己感興趣的作品沉浸其中 ……
今年暑期檔比較特殊。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積壓的影片得以集中釋放,撞上暑期觀影需求旺盛的時間節點。另一方面,往年的 " 國產片保護月 " 這一次沒有緊鎖大門," 開閘放水 " 讓大量國外影片得以 " 無縫銜接 " 定檔上映。
于是,今年暑期有超過 100 部中外影片定檔,題材覆蓋全年齡段、全類型,且更新頻率之快,讓市場充滿競争,令觀眾目不暇接。
" 多樣化的選擇可以滿足多樣化需求,而每逢周末就走進電影院的觀眾讓多部影片的能量持續釋放。" 北京大學教授陳旭光此前表示。
國產電影制作口碑雙提升
與往年比,今年國產電影迎來了更多好評,亮點頻頻。反倒是之前一直爆火的國外 IP 今年暑期顯得有點 " 涼意 "。
截至目前,暑期檔引進片的票房只占據了 15%。其中《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速度與激情 10》上映首日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回落明顯,票房與此前巅峰時期的作品相比分别降幅均超一半,慘遭腰斬。
這些大 IP、大制作的引進電影,基礎票房雖然穩固,但在劇情設計、人物形象、特效審美方面卻換湯不換藥,頗有 " 吃老本 " 的嫌疑。
有觀眾直言:" 某些老 IP 反復咀嚼,還是原來的配方和味道,看多了真的膩味了 "。
與引進片 " 集體啞火 " 相對的,是國產影片 " 顆顆爆珠 " 的新鮮感。
《封神》以打磨五年的劇本、大量資金、人力和技術的投入,佐以流暢劇情和驚豔特效,超出觀眾預期。三分多鍾的片尾字幕、1 萬多名演職人員的名字背後,是持續不斷研發投入、新技術的不斷落地、中國電影工業技術的不斷成熟。
《長安三萬裡》将目光投向唐朝歷史文化的寶藏庫,以獨特的東方美學魅力,演繹了穿越時空的浪漫意境,是對我國深厚歷史文化的藝術表達。
《八角籠中》、《學爸》等一系列現實題材的影片,通過貼近中國社會,從社會脈絡的細枝末節處入手,抓住人心,引發和觀眾的内心情感共鳴,讓觀眾在 " 沉浸感 " 和 " 參與感 " 中大呼過瘾。
其實,國產電影的崛起并非今年這個夏天才突飛猛進。
從此前的《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白蛇》等電影的火爆,就能理出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電影技術成熟 + 中國文化寶庫 + 情感共鳴,三者交織,塑造了今日最懂中國人的國產電影。
用國際水平的電影技術去讀懂中國心,這樣的貼心之作,收獲好口碑也是順理成章。
獨特的 " 中外混血 "
中外合拍其實并不是新鮮事,在《巨齒鲨 2》上映前,不少國外大制作的電影中都有中國元素或者是中國演員參演。
這些東方 " 點綴 ",不僅是片方在華宣傳的賣點,也是觀影後影迷津津樂道的 " 熱點 "。
而這次我們看到,《》中外合拍的形式、呈現的樣貌有所改變,成為今年暑期檔的一大亮點。
在一眾暑期檔電影中,《巨齒鲨 2》就像是一個混血兒,外表是好萊塢般的大制作和一貫的震撼特效,而故事内核卻無比貼近中國文化。
影片中的吳京飾演的 " 九溟 " 不再是以往國外電影中華人扮演的 " 配角 ",而是走上台前,成為了主角。
這對于中國價值觀、中國文化觀念的展現,在好萊塢式動作電影之中,可謂 " 質變 "。
從推動劇情到引導劇情,中國元素在《巨齒鲨 2》中如一條暗線,可以在電影的細枝末節之中得到展現。
這還只是表面。
《巨齒鲨 2》的背後,是在國際大制作的電影中,國人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話語權越來越重。
出品方表示,這次拍攝過程中,中國電影人對鏡頭如何拍攝、台詞如何修改都進行了深度參與。
以英語為載體更多地呈現東方文化,這部影片或許是中國電影人走向國際電影舞台的嶄新一步。
我們究竟喜歡怎樣的電影
熱河裡也有冷流。" 爆冷 " 之外,也有不及預期的 " 熱門 "。
曾一度高居 " 暑期想看榜 " 榜首的《超能一家人》,上映後反響平平,被批人物復雜,劇情拖沓,豆瓣評分一路跌至 3.7 分,未能復現《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的火爆。
大鵬導演的作品《熱烈》同樣也是暑期檔開局前的熱門種子選手。但由于劇情冗長、題材過于小眾等原因,也沒有達到預期。
暑期檔這樣燥熱的市場環境下仍有作品 " 不復當年勇 ",不禁引人思考:我們的觀眾究竟喜歡怎樣的電影?
電影沒有萬能的爆款公式。電影的口碑,取決于時代背景、現實環境、閱聽人群體等多維度的影響。
但今年的暑期檔,讓各方都看到了一個更為 " 内卷 " 的產業環境。
以往觀影的 " 剛需 " 群體已經不能塑造票房奇迹,要想成為爆款,必須有過人之處,能夠 " 出圈 ",拿捏更多人的心。
内容過硬,當然成為一部爆款電影的基本盤。
但這還不夠。
暑期檔的火爆,顯示出整個電影行業發展的步伐節奏越來越快,電影的 " 生與死 " 視窗期急劇縮短。僅憑内容本身做不到全面開花。
電影上映後,口碑的維持、話題的制造、宣傳的形式,都是驅動作品不斷發酵擴散的 " 後驅動力 "。
暑期檔接近尾聲,但一系列佳作仍頻出不斷。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的電影市場熱度仍将持續,這也是中國電影產業多年來深耕細作的厚積薄發。
2023 年火爆的電影市場,或許可以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轉折之年,其帶來的重大改變,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具有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