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新成果!塑料污染有救了?,歡迎閱讀。
從塑料袋到塑料玩具,塑料的用途廣泛且成本低廉,幫助建立了現代社會。我們使用的塑料制品數量驚人,但它們也很難分解,最終會以垃圾的形式進入土壤生态系統和海洋生态系統,有的塑料垃圾還會被碎片化,進入全球大氣循環。塑料污染是一個日益加劇的全球危機,對環境、野生生物和人類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作用。
盡管塑料對大多數生物體有毒,但它卻是某些類型細菌和真菌的食物。這些細菌和真菌存在于土壤、海洋中,它們利用專門的酶來分解不同類型的塑料。以塑料制品中常見的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醋)為例,PET 是一種熱塑性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韌性和耐高溫性能,這使得它成為包裝行業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
PET 的降解產物有兩種——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這兩種單體性質不同。而土壤和水體中都有兩種惡臭假單胞菌菌株,其中一種菌株恰恰就特别喜歡吃對苯二甲酸,另一種則特别喜歡吃乙二醇,當它倆在一起時,它們也只吃掉各自喜歡的成分,卻不會去影響對方的飲食習慣。不幸的是,它們胃口很刁,只喜歡吃已經被紫外線或化學物質損壞的 PET,對于完整的 PET 不屑一顧;而且它們的進食效率也很低,需要數周乃至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一工作,而且只能處理少量 PET。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詹姆斯 · 傑伊 · 柯林斯(James J. Collins)教授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槟分校的盧婷(Ting Lu)教授,用基因工程修改了這兩種惡臭假單胞菌菌株的遺傳物質,通過插入或删除某些基因片段,加快它們咀嚼塑料的能力,或者添加某種酶,讓被它們分解的 PET 轉化為可生物降解的有用的材料。
他們發現,被基因工程改造過的兩種惡臭假單胞菌菌株聯合起來工作後,它倆處理 PET 的效率比單一菌株單獨處理時,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僅如此,它倆還能将塑料垃圾變廢為寶,轉化後生成的材料可用于絕緣體、泡沫、塗料、粘合劑、尼龍的生產。這樣,将細菌進行基因工程的改造,可以正面解決塑料垃圾泛濫的難題。相關研究成果以《塑料更新再造的工程微生物分工(Engineering microbial division of labor for plastic upcycling)》為題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其實,将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的想法并不新鮮,在過去,科學家有過許多嘗試,而改造環境中的微生物則提供了一條新的、更清潔、更有效的途徑。與此同時,本研究涉及的概念和策略也可應用于處理其他類型的塑料垃圾上,幫助我們避免将地球變成塑料制品的垃圾場。
參考文獻
[ 1 ]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0777-x
策劃制作
本文為科普中國 - 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劉路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丨鍾豔平 祁媛(實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