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真正阻止你變瘦的,可能是大腦裡的這個小東西,歡迎閱讀。
變瘦最難的是什麼,那必須是管住嘴啊!
但是,相信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正在減肥的朋友,生活的主題就是一個字:吃。
早上一到工位,就開始思考今天中午要點什麼外賣;
吃着午餐,就已經考慮晚上做什麼菜;
無聊時不是去找點事兒做,而是先找點吃的 ......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這不是 你 TA 嘴太饞,也不是自制力差,而是要怪大腦:
食物雷達太敏感了!
研究人員發現,這世界上就是有人會更容易捕捉到有關食物的一切信息(變瘦也就更難)。
就好比腦内有一台全年無休的轉譯機器,不受控制的把任何消息,都嘗試轉化為食物信号。
簡單來說就是:真 · 滿腦子都是吃。
食物雷達敏感的人
管住嘴真的好難
科學家早就發現,胖的人之所以相較于健康人群(瘦子)吃得更多,可能是因為他們的「食物線索反應(FCR)」,也就是「食物雷達」更敏感。
這群人在面對與食物有關的信息時,即便并不感到飢餓,也容易產生吃吃吃的衝動和欲望,生理性地分泌胰島素和唾液,并不自覺把注意力更多分在食物上 [ 1 ] 。
食物雷達是怎麼一步步「讓你想吃」的呢?
敏感的雷達超長待機,只要醒着就會想起吃。
到點才想到吃飯的朋友可能很難理解,有些人的食物雷達,是全天候不分時段地開啟的。
無論是在刷牙、逗貓、工作……甚至是上廁所的時候!腦子裡都會不受控制的,想到美味的食物。
可以說只要是醒着的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思考「吃」還是「不吃」 [ 2 ] 。
如果你看到這群人盯着手機突然開始若有所思,拿起又放下,眼神突然放光又突然黯淡,不要懷疑他是遇到了什麼事。他大概率只是食物雷達開啟了:此刻正在糾結點什麼外賣呢。
沒錯,這個過程早中晚每天他們可以循環往復無數次,樂此不疲(哦,忘了,還有下午茶和夜宵,頓頓都不能落下!
更扎心的是,生活裡的任何信息,都能被食物雷達捕捉後,翻譯成「吃」。
氣味、畫面、情緒就不說了,雷達敏感的人,甚至只要看到一個色塊,就能在大腦中自動與食物產生關聯。
比如看到紅黃配色,就會想到麥當勞;
看到紅白配色,想到的不是葉門國旗,而是肯德基;
哪怕是人物的一句台詞,都會誤觸某個食物雷達的開關 ......
總之腦子非常擅長產生食物相關的聯想,不論輸入什麼信息,都會自動激活「吃」的反應 [ 4 ] 。
敏感的食物雷達,還會無限放大吃的快樂。
這類人,不僅能回憶起食物本身的口味,還能聯想到上一次進食的場景以及帶來美好的體驗。
同樣面對一瓶冰鎮可樂,有些人只會想到是甜甜的氣泡水,而食物雷達更敏感的人,可以想起某個夏天運動之後,喝到冰鎮可樂瞬間的巅峰體驗。
一旦想到,他們就會期待現在立刻馬上就「開上一瓶」。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管它開心還是不開心,食物雷達敏感的人,真的都能想到吃:
加班累了應該吃個火鍋;
和另一半吵架必須來一桶炸雞;
今天天氣太好得配一杯奶茶;
食物和解壓、快樂那必須是強綁定的 cp 關系啊。
而且食物雷達更敏感的人,對于「吃飽」的反應往往更遲鈍。
吃的時候不自主地往嘴裡炫,經常是等到站起來了,才發現吃撐了。
這是大腦對美食反應過度,豐厚獎賞機制蓋過了飽腹感的信号,越吃越開心,越開心越想吃,導致最終攝入超過真實需求的熱量 [ 6 ] 。
管不住嘴的結果嘛……當然是更容易胖。
科學家總結了 6 個可以用于衡量食物線索反應(FCR)的經典問題,可以作為自我對照的參考,分數越高,食物雷達越敏感。
快看看,你的雷達敏感嗎?
測一測你的食物雷達有多敏感吧?
來自食物情緒反應量表翻譯版(僅供參考)
請認真閱讀以下描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這句話的認同程度進行打分(非常不贊同 -2 分,不贊同 -1 分,中立 0 分,一般贊同 1 分,非常贊同 2 分)
1. 面對我喜歡的會讓人發胖的食物,我會特别想吃,至少得嘗一下。
2. 好吃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我感到失控。
3. 對于愛吃的食物,我沒有自制力可言。
4. 無論怎麼努力,我都沒辦法停止想「吃」這件事。
5. 渴望食物的念頭讓我陷入内耗。
6. 我好像老想着吃東西。
食物雷達敏感
可能是天生的
靈敏的食物雷達,可能從我們還是個娃娃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有研究發現,在幼兒階段部分人群的食物線索反應(FCR)就會增高,并在整個兒童時期保持穩定。甚至有母親報告了 3 個月大嬰兒的食物雷達反應值(FCR),并正确預測 TA 之後反應增加情況 [ 7 ] 。
這說得不就是那個:小時候吃啥都麻麻香,随便一顆糖就能騙走的,枕頭底下偷偷藏餅幹,媽媽一說開飯跑得比誰都快的你我人嘛。
另一項關于肥胖行為易感性理論的研究發現,食物線索反應(FCR)從 3 歲開始就與肥胖有着密切的關聯;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反應可能會顯著增加一生中肥胖的風險 [ 8 ] 。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食物雷達的靈敏度,還會在後天得到強化。
比如經常吃高脂高糖飲食,此後對于垃圾食品的雷達會更敏銳,渴望也會更強烈。
圖片來源:文獻加工
比如把吃東西和快樂、享樂等體驗做關聯,下一次感到壓力大、沮喪的時候,就會更容易做出吃東西來補償的選擇。
還有那些經過精心設計的食品廣告,食物雷達敏銳的人,每在身邊、媒體上、聊天中接收到一次,就會引發吃的強烈渴望,并立刻下單 [ 9 ] 。
圖片來源:網絡
雷達被訓練的越來越敏感,腦子裡像是有個大喇叭,時時刻刻在嚷嚷:
食物雷達敏銳的人
減肥需要一些技巧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敏銳的食物雷達,有助于人在資源匮乏時期生存,在有限的條件下把握住任何補充能量的機會 [ 4 ] 。
在遠古時代,這是一項關乎生死的能力。
但在食品充足,熱量過剩的現代社會,食物雷達敏感,反而變成了一種忍耐力挑戰。
最頭疼的就是減肥,是真的管不住啊。
計算卡路裡、節食、吃減脂餐,都會很難堅持,因為這意味着與曾經帶來快樂的行為做對抗。
這時候更關鍵的,不是計算吃了多少熱量,而是要學着控制對食物的預期,戒掉「多餘」的依賴。
不妨調整下思路,試試「正念飲食」。研究發現,當食物雷達敏感人群用這種方式對于減肥效果的保持更持久,不容易反彈。
第一,享受你吃的每一口食物,不要再想熱量了,享受它!
正念飲食,即有意識地、時刻關注我們的食物,但不加以批判,目的不是減肥,而是幫助我們享受當下和食物,并鼓勵全身心地投入到飲食體驗中 [ 10 ] 。
無論是哪種食物,都試着聞一聞它,觀察一下它,慢慢品嘗它,感受它在嘴巴裡帶給你的快感。
不用過度阻擋自己對美食的熱愛和向往,無論是正餐、零食、夜宵……可以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要吃它?是餓了還是為了快樂?
如果為了獲取快樂,是不是點一小份,也就夠了?
例如想吃巧克力時,就去吃吧。不要為了減肥,繞過内心最想要的選擇,用其他食物替代,最終反而吃了很多額外的食物。
圖片來源:pinterest 翻譯
第二,識别飽腹感,飽了、快樂夠了就可以停下來了。
很多時候,不受控制的吃東西,并不是餓了,而是不自主地會把手伸向食物,機械地吃東西。比起算熱量,食物雷達敏感的人,要更多地提醒自己:
「我飽了嗎?再吃我還快樂嗎?」
學習控制對食物線索的依賴和快樂預期,有意識地在吃飽時停下,你會發現,你在收獲快樂食物的同時,熱量自然就會少下去。
别忘了,我們還有一個先天優勢:豐富的食物雷達,讓我們能比其他人,更大程度地體驗到美食帶來的快樂呀。
不需要為此感到愧疚,這不過是你的大腦,幫我們篩選了一種以食物為中心的生活。
圖片來源:《我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作者:喬舒亞 · 巴克曼
一個小彩蛋:是誰看了封面圖想點蛋撻吃了(評論區集合)。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 1 ] van den Akker K, Stewart K, Antoniou E E, et al. Food cue reactivity, obesity, and impulsivity: are they associated? [ J ] . 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 2014, 1: 301-308.
[ 2 ] Mason A E, Vainik U, Acree M, et al. Improving assessment of the spectrum of reward-related eating: the RED-13 [ J ]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7, 8: 795.
[ 3 ] https://www.neiduo.com/what-is-food-noise-and-how-to-eliminate-it.html
[ 4 ] Hayashi D, Edwards C, Emond J A, et al. What is food noise? A conceptual model of food cue reactivity [ J ] . Nutrients, 2023, 15 ( 22 ) : 4809.
[ 5 ] Sim D E K, Eichen D M, Strong D R,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ood cue responsivity scale [ J ] . Physiology & behavior, 2023, 258: 114028.
[ 6 ] Epel E S, Tomiyama A J, Mason A E, et al. The reward-based eating drive scale: a self-report index of reward-based eating [ J ] . PloS one, 2014, 9 ( 6 ) : e101350.
[ 7 ] Manzano M A, Strong D R, Rhee K E, et al. Discordance between assessments of food cue responsiveness: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in youth with overweight/obesity [ J ] . Appetite, 2023, 186: 106575.
[ 8 ] Carnell S, Wardle J. Appetite and adiposity in children: evidence for a behavioral susceptibility theory of obesity [ J ]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8, 88 ( 1 ) : 22-29.
[ 9 ] Llewellyn C H, Fildes A. Behavioural susceptibility theory: Professor Jane Wardle and the role of appetite in genetic risk of obesity [ J ] . Current obesity reports, 2017, 6: 38-45.
[ 10 ] Nelson J B. Mindful eating: The art of presence while you eat [ J ] . Diabetes spectrum: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17, 30 ( 3 ) : 171.
[ 11 ] Nummenmaa, L., Saanijoki, T., Tuominen, L. et al. μ -opioid receptor system mediates reward processing in humans. Nat Commun 9, 1500 ( 2018 ) .
策劃制作
合作作者:洋蔥圈
策劃:阿發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