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5高舉“智駕平權”旗幟,但車主們真的需要智駕?,歡迎閱讀。
2025 年,由比亞迪打響的智駕普及第一槍,讓整個行業為之振奮,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智能駕駛的發展,使其進入普及的快速通道。
撰文丨餘東
責編丨 DAN
設計丨 PinZow
2025 年伊始,各大車企便按捺不住紛紛開啟了重磅的技術和戰略發布會。其中引起最大話題度的要數比亞迪汽車的 " 智駕平權 " 戰略和長安汽車的 " 北鬥天樞 2.0" 計劃。
前者表示将會把高階智駕功能下放到價格更低的 10 萬元以下的車型上,而後者則除了更明确要普及智駕功能之外,還聯合了各大車企,組成 " 中國智駕合夥人 ",願共同将 2025 年打造成 " 智駕元年 "。
我們都知道,智能駕駛近幾年相當火熱,是繼汽車新能源化之後的又一激烈賽道,除了特斯拉、華為等廣為人知的智駕先行者之外,各大車企也紛紛投入到了自研智能駕駛技術的領網域,可謂成果頗豐。車企們對智駕技術的研發争先恐後,但作為車主,大家真的需要智駕功能嗎?
01
高速使用多,城區不放心,難題待解
春節假期剛過,不少車企曬出了自家車型在春節期間車主們的智能駕駛功能使用情況,我們簡單統計了一下。
其中華為 ADS 的智駕裡程占比最高,達到了 41.8%。此外,理想汽車的智駕裡程占比也有 17.8%;去年的車圈新貴小米汽車的智駕裡程占比也有 22%。
這說明廣大車主們其實非常樂意去使用智駕功能,相信市面上的智駕功能若都像華為 ADS 般體驗良好時,智駕或會成為大家開車的首選駕駛方式。
另外,我們發現智能泊車功能也相當受車主歡迎。在該系統的輔助下,車主們一方面可以減輕泊車操作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大程度減少因觀察不周導致車輛發生剮蹭或事故,提升用車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還公布了車輛觸發主動安全從而避免潛在事故發生的次數,達到了 17.66 萬次,其中避免夜間潛在事故 2.32 萬次。在智駕系統的幫助下,提升用車安全的同時也順帶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相信經歷過因事故導致道路大堵車的車主們會十分理解其中意義。
而在車主的實際使用以及車企的系統研發中,道路狀況的影響相當大。
作為全球基建效率最高的國家,我國的公路建設速度十分迅猛。數據顯示,2023 年末我國公路線路總裡程達到了 543.68 萬公裡,高速公路線路裡程為 18.36 萬公裡,并且每年都在穩步提升。
大家從上方統計表格能看出來,高速智駕裡程均占智駕總裡程的大頭,理想汽車用戶的高速智駕裡程甚至超過了智駕總裡程占比的 90%。這說明大家在高速路這樣的良好路況下十分樂意使用智駕功能。
從而也能看出來,在城區道路中大家比較少用智駕。因為幾乎所有的城市智駕功能在面對復雜的路況和突發情況時的表現都還不夠好,不足以讓駕駛員放心使用它。
雖然城市智駕是目前各大車企的主力研發方向,但也是難點所在。由于我國城市道路組成復雜,交通參與者多且具有強烈的不确定性,因此十分考驗車輛的傳感器識别精度和速度,對芯片算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僅對車企的技術研發來說是一個難題,同時也是一個科技界的難題。
智駕功能體驗的好壞,是大家會不會使用它的決定性因素,而我國的道路分布廣、狀況復雜,要實現全道路良好的智駕體驗還需車企繼續深耕。
02
智駕 " 成本戰 " 任重道遠
我們知道,目前市面上主流廠商所采用的智駕方案主要有純視覺方案和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其中,純視覺方案以特斯拉為代表,自主品牌如極越汽車、樂道汽車以及小米汽車的低端車型也都采用純視覺方案。
純視覺智駕方案的主要優點為成本低、體積小,但由于攝像頭容易受到光線和天氣影響,比較難應對復雜場景和突發的問題,所以使用體驗欠佳。
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以華為 ADS 為代表,理想汽車、比亞迪以及小鵬汽車的高配車型也都采用此方案。
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最大優點是結合了激光雷達高精度三維感知、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的互補優勢,讓車輛處于復雜道路場景時識别障礙更精準,從而能實現精準避障,整體體驗較好。但缺點是成本較高,無法迅速普及到中低端車型。
根據行業慣例,智駕方案的成本通常控制在整車價格的 4% 左右。如果要把智駕功能普及到 10 萬元以下的車型中,智駕系統的成本需要控制在 4000 元以下。
2024 年,國產激光雷達的價格已經降至千元級别,如速騰聚創 MX 系列激光雷達量產價格約為 1440 元,若再加上其它融合傳感器和芯片,總體成本還是偏高。因此,想要在 10 萬元以下車型中普及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智駕系統,還需要繼續優化各方面的成本才可實現。
2025 年,主流廠商計劃将單顆激光雷達價格控制在 1000 元以内,通過技術的不斷提升,激光雷達的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屆時向 10 萬元以下車型普及将成為可能,目前預計最快能在 2028 年後實現。
因此,短期内車企們想要做到 " 智駕平權 ",在中低端車型中目前主要還是依賴純視覺方案實現。
03
" 智駕平權 " 意義何在?
其實從各大車企公布的智駕使用情況便能見微知著,智能駕駛發展不僅僅是車企們的選擇,同時也是車主們的選擇。
目前,搭載高階智駕系統的車型價格門檻依然較高,只有部分人能體驗到智能駕駛所帶來的便利性和革新性。不能普及的智駕,在大家看來就只是車企們的技術自嗨。
2025 年,以比亞迪為首的各大車企喊出了 " 智駕平權 " 的口号,把智能駕駛技術下放到價格門檻更低的車型上,使其不只是少數人的樂趣,而是真正能惠及到所有交通參與者的技術革新,對車主們來說自然是個好消息。
因此,無論是純視覺智駕方案的體驗優化,還是激光雷達多融合方案的成本優化而實現智駕普及,也都只有當智駕體驗足夠完善,人人都願意去用,并且人人都能用得起的時候," 智駕平權 " 才能實現它真正的意義。
2025 年,由比亞迪打響的智駕普及第一槍,讓整個行業為之振奮,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智能駕駛的發展,使其進入普及的快速通道,無論是從行業還是個人的角度出發,這都是一個極大利好。但在浪潮狂歡之後,汽車人或許更需冷靜沉澱,思考如何把智駕成本真正打下來的同時,将安全做好,讓廣大消費者用上又好又便宜的智駕。而消費者購車,也不必被浪潮裹挾,沒有智駕的車不代表不好,有智駕的車也不是一定好。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