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順豐急了,歡迎閱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3 年 9 月 4 日,港交所官網挂出順豐控股申請上市公告(新版)。聯席保薦人為高盛、華泰國際、摩根大通。不久的将來,順豐将成為首家 "A+H" 上市的快遞公司。
絕大多數情況下,同時在 A 股、H 股挂牌的上市公司,A 股交易價格顯著高于 H 股。将股價統一折算為人民币或港元,可算出 A/H 溢價率或 H/A 折價率。
以 2023 年 9 月 4 日為例(當日港币匯率為 0.9278):
中遠海控(SH:601919;HK:01919)收盤價分别為 9.95 元人民币、8.03 港元,H/A 折價率為 -25.1%。同一家公司、同樣的分紅,在香港市場 " 七五折 " 買中遠海控(大陸投資者需開通港股通);
比亞迪(SH:002594;HK:01211)的 H/A 折價率僅為 -6.9%,巴菲特減持的是港股,比亞迪的堅挺表明了國際投資者的态度;
長城汽車(SH:601633;HK:02333)H/A 折價率高達 -67.8%。
為了能在 A 股上市,萬達從 H 股退市。回 A 無望後,将核心資產注入 " 珠海萬達商管 " 申請 H 股上市。" 不願在港被賤賣 ",萬達折騰掉半條命。
眾多央企在港發行 H 股,原因是在 A 股之外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吸引國際資本,反正央企不太在意估值。
騰訊、阿裡、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在 H 股上市,均是股權結構或當年業績不符合 A 股上市條件。
民企登陸 A 股後,跑到香港為投資人創造折價買自家公司股票的條件,這樣的例子不多。2022 年 7 月,天齊锂業(SH:002466;HK:09696)為緩解資金壓力在 H 股上市,最新 H/A 折價率為 -30.4%。
從估值角度,順豐控股赴港上市不算 " 利好 ",但為了融資暫時顧不上許多了。
以價換量告一段落
2018~2019 年,順豐快遞業務單票收入約為 23 元;2019 年 Q4 開啟 " 以價換量 " 模式,單票收入跌破 20 元。
2020 年 Q2,單票收入 18.2 元、同比下降 22%,業務量提高到 19.4 億票、同比增長 85%。
随後的兩年,單票收入降幅與業務量增幅同時收窄,形成一把 " 剪刀 "。
2022 年 Q1,單票收入降幅 1.5%、業務量增幅 44.2%,剪刀合攏了。
2023 年 Q2,單票收入降幅、業務量增幅分别為 0.6%、11.2%。
2023 年 6 月和 7 月份單票收入小幅上揚。其中,7 月份單票收入同比上升 4.4%,業務量下降了 4.1%。如果剔除豐網(已剝離),業務量上漲 7.7%、單票收入下降 5.3%。
綜上所述,順豐 " 以價換量 " 已基本結束。
基本盤喜憂參半
1)" 速運及大件 " 收入結構
順豐業務劃分基本上一年一調,2023 年 " 快遞分部 " 與 " 快運分部 " 合并為 " 速運及大件分部 "。
新分部囊括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及醫藥四項服務:
時效業務是核心中的核心。2022 年營收 1057 億、同比增長 6.8%,較 2021 年低 3.6 個百分點;
2022 年,順豐經濟快遞營收 255.5 億、同比增幅僅 0.5%,較 2021 年低 21.4 個百分點;
快運業務一度增長較快,2021 年營收 185.2 億、同比增長 47.4%,2022 年增速降至 6%。
冷運及醫藥物流收入占比較低,2022 年營收 18.9 億、同比增長 10.4%。
2023 年 Q1,時效、經濟、快運三項收入增速齊齊回到 15% 一線,有提交上市申請前 " 衝業績 " 的意味。
經濟快遞(電商)業務是通達系、極兔們的核心業務。順豐憑多年樹立的口碑,在電商領網域占有一席之地。
順豐參與降價戰、運營加盟品牌(豐網),意在獲得更多電商業務、保住市場份額。
把豐網賣給極兔,說明順豐 " 心氣兒 " 沒那麼高了(極兔沒有支付現金,而是向順豐發行代價股)。
2)喜的是保住市場份額
根據國家郵政局報告,2023 年 H1 全國快遞業務量約 600 億件、同比增速約 17%;快遞業務收入約 5500 億、同比增速約為 11.5%。業務量增速大于收入,快遞行業單票收入降至 9.2 元以下,同比降幅超 5%。
中通、韻達、圓通、申通、順豐五家上市快遞公司公布的業務量合計 458 億件,總市場份額為 76.3%。
2023 年 H1,中通、申通、圓通份額有所增長——中通業務量約 140 億件,市場份額提高到 23.3%;圓通業務量約 98 億件、市場份額 16.3%;圓通業務量 77 億件、市場份額 12.9%。
2023 年 H1,韻達業務量 84 億件、市場份額下降 3 個百分點至 14%。
2023 年 H1,順豐業務量 59 億件,市場份額微降 0.2 個百分點。
看來," 市場份額 10%" 是順豐非常在意的底線。
3)憂的是盈利能力大不如前
" 速運及大件業務 " 這個概念有些籠統,從中剔除大件 / 快運,将剩下的三項—— " 時效快遞 "" 經濟快遞 "" 冷運及醫藥 ",合并為 " 快遞業務 "。
與 " 快遞業務 " 并列的是 " 快運 "" 同城 "" 供應鏈 " 分部。順豐招股檔案披露了上述四個分部的收入、成本、淨利潤、折舊 / 攤銷等數據。
2020 年,順豐快遞業務收入 1173.4 億,毛利潤率 10.4%,淨利潤 80.3 億、淨利潤率 6.8%;
2021 年,順豐快遞業務收入 1323.2 億,毛利潤率降至 6.5%,淨利潤 42.5 億、淨利潤率 " 腰斬 " 至 3.2%;
2022 年,順豐快遞業務收入 1384.1 億,毛利潤率 4.6%,淨利潤 55.1 億、淨利潤率回升到 4%;
快運業務包括大件快遞及貨運。2020 年收入 193.4 億、淨虧損 9.5 億、虧損率 4.9%;2021 年收入 283.6 億、淨虧損 5.5 億、虧損率收窄至 1.9%;2022 年,收入 313.5 億、毛利潤率首次轉正,淨利潤 3056 萬、利潤率 0.1%。
雖然保住了市場份額,但順豐賴以起家的快遞業務,盈利能力大不如前。
同城業務增長空間有限
同城即時配送屬本地生活範疇,面向餐飲門店、零售 / 電商商家、個人及企業提供即時物流配送服務。提供 To B 的尊享、特惠及增值服務,和 To C 的幫取、幫送、幫買服務,同城配送平均 1 小時。
2020 年,同城業務收入 32 億,虧損 7.6 億、虧損率 23.5%;2021 年收入 51 億,虧損 8.9 億、虧損率 17.6%;2022 年收入 66 億,虧損 2.9 億、虧損率 4.4%;2023 年 H1 淨利潤 3031 萬、利潤率 0.9%。
盡管虧損收窄并實現上半年盈利,但同城即時配送是新興業務,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速不算快。順豐營收兩三千億,同城業務六七十億營收無關大局。
阿裡、美團、抖音、京東、小紅書、滴滴坐擁高頻流量入口,把本地生活視為 " 第二增長曲線 ",戰場硝煙彌漫。
阿裡、京東、美團外賣 / 閃購既是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又 " 自帶 " 履約。2023 年 H1,美團配送 97 億單,閃購單日峰值 1100 萬單。
順豐即時配送的角色是履約,直接獲客能力不及流量巨頭。從财報數據看,順豐沒打算燒太多錢,把賺錢擺在搶市場份額前面。這樣的話,同城業務成不了氣候。
國際業務尚待 " 撥雲見日 "
投資人或許對順豐同城業務沒有寄予厚望,但被寄予厚望的國際業務卻遇到瓶頸。
1)順豐的星辰大海
順豐是中國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擁有 99 架全貨機,并租用國内、國際 5400 條航線、81 萬班機的貨倉,是中國航空貨運最大貨主。
2023 年 H1,順豐航空貨郵運輸量占全國的 35.2%。
順豐強大的航空貨運能力,使其在跨境物流、國際快遞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其在國内搶幾塊錢一單的電商業務,不如開拓每單 5 美元、10 美元的跨境業務。
世界三大快遞公司,聯邦快遞從孟菲斯貨運機場發家、UPS 運營路易斯維爾航空樞紐、DHL 擁有辛辛那提航空樞紐。
鄂州航空樞紐轉運中心是亞洲第一個專用貨運樞紐,順豐決心令其成為 " 中國的孟菲斯 "。2023 年三季度,花湖機場将投入試運營。
順豐的星辰大海不是與通達、極兔搶運價低廉的電商業務,而是與世界快遞巨頭争鋒。巨資建設花湖機場充分暴露出順豐的野心。
2)艱難爬坡
2020 年 10 月份,順豐國際快遞業務量為 350 萬件(首次披露)。
2020 年 Q4,國際快遞業務量為 1150 萬件;2021 年 Q4 達 1650 萬件、同比增長 35.7%;由于疫情對國際供應鏈的影響,國際快遞業務持續兩個季度只有 2% 出頭;
2022 年 Q4,國際快遞業務量 2040 萬件、同比增長 30.8%。2023 年前兩個季度,國際快遞業務量增速均高于 40%。
2023 年 7 月,國際快遞業務量達 590 萬件、同比增長 28.3%。
2022 年,順豐供應鏈及國際分部收入 899 億,淨利潤 19.5 億、利潤率 2.2%;
2023 年 H1,國際分部收入 30.3 億、同比下降 36.3%。
盈利能力退坡更加嚴重:2022 年 H1 淨利潤 16.9 億,H2 淨利潤不足 2.6 億,2023 年 H1 虧損 3.1 億。
順豐國際分部要增速沒增速、要利潤沒利潤,原因是國際空運、海運需求及運價從 2022 年 H1 高位大幅回落。說明順豐跨境業務主體是航運(快遞只占很小一部分),與中遠海控的集運業務一樣,都是強周期性極強的業務。
2023 年 H1,集運價格處于歷史低位,中遠海控淨利潤仍達 166 億、每股現金分紅 0.51 元。順豐卻由盈轉虧。
3)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順豐國際快遞艱難爬坡之際,菜鳥跨境業務卻突飛猛進。
根據阿裡 2023 财年(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菜鳥跨境和國際業務日均履約超過 400 萬個包裹。2023 年 Q2(自然季),菜鳥營收 231.6 億、同比增長 34%。
同期,阿裡 " 國際數字商業 " 訂單量同比增長 25%。天貓跨境業務風生水起,Lazada、速買通在海外攻城略地,能夠在 15 日内送達的訂單占比超過 30%。因此,阿裡财報将國際業務增長歸因為 " 受國際、國内物流服務收入增加所帶動 "。
接近菜鳥的人士透露,2023 年 Q2 日均跨境業務量達 500 萬件。
順豐整個季度(91 天)履約 2000 萬件,菜鳥單日 500 萬件!
沒有足量快遞訂單,跨境業務就只是航運。由于成本控制能力不及中遠海控,運價低位運行時會產生虧損,蠶食國内快遞本就不多的利潤。
花湖機場投入運營,新增跨境業務不會 " 從天上掉下來 "。淘天系有菜鳥,拼多多與極兔深度綁定,京東自建物流 …… 誰都不會把利潤豐厚、想象空間極大的跨境業務拱手相讓。順豐跨境運力大增,不等于有貨可運。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