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胎兒體内長出“雞蛋”,一查竟是“兒童腫瘤之王”,歡迎閱讀。
家住南京的 34 歲陳女士最近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她很快要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寶寶,可謂來之不易;憂的是在 35 周左右產檢時,通過 B 超篩查發現胎兒腎上腺區有異常回聲包塊,形似一顆 " 雞蛋 ",占位體積較大。這可吓壞了陳女士。經過推薦,她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院區(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門診處就診。
小兒外科學術帶頭人易軍教授接診後,仔細進行了問診。因為 B 超檢查提供的信息有限,他建議陳女士補充胎兒的核磁共振檢查,并聯合產科主任張國英教授、放射科趙萌主任醫師以及新生兒科、產科 B 超、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等多學科專家對該病例進行聯合會診。胎兒核磁提示:胎兒右側腎上腺區占位,考慮神經母細胞瘤可能!易軍教授表示,神經母細胞瘤 5 歲以下兒童好發,也是 1 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實體惡性腫瘤。因為病因不明,惡性程度高,治療難度大,治療效果普遍不佳,生存率較低,常被稱為 " 兒童腫瘤之王 ",目前手術切除是治療該腫瘤的首選方式,是否能完整切除、術後腫瘤的殘留情況等多個方面因素決定了該病的預後效果。
在權衡胎兒發育成熟度及腫瘤發展速度利弊情況下,多學科團隊對陳女士腹内胎兒将來智力、生長發育、生活質量等進行了充分讨論,認為有治療的希望,考慮到陳女士懷孕已近 37 周,胎兒腫瘤增長速度較快,建議盡早停止妊娠,待胎兒出生後再進行手術切除。
△ 易軍教授團隊查房
近日,陳女士在產科順利產下 3kg 的女寶寶,經過幾天的觀察與周密的術前準備後,陳女士女兒被推進手術室。在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保駕護航下,易軍教授對患兒行右側腹膜後腫瘤切除術,取臍上偏右橫切口直達腫瘤處探查,發現該腫瘤已經壓迫腎髒和肝髒。因新生兒跟成人體型相差巨大,空間狹小,手術耐受度不佳,所以對手術精準度和速度要求極高。易軍教授團隊完整離斷腫瘤附近血管,精準剝除腫瘤,25 分鍾即完成戰鬥,手術取得成功!經過測量,該腫瘤體積為 5*4*3cm,包膜完整,如果再不幹預後果不堪設想。術後患兒在 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密切監測了 5 天,待生命體征平穩後返回普通病房。
易軍教授表示,經過病理檢查确認,陳女士女兒所患腫瘤确為神經母細胞瘤,證實了之前的判斷。但考慮到該腫瘤分型較差,後續還需進一步明确病因,将結合基因檢查、骨髓穿刺檢查,聯合醫院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共同研判,定期随訪,必要時需進行化療、骨髓移植以及靶向治療。這種橫跨產前產時產後的 " 一體化 " 治療模式也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院區(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所具備的獨特優勢。
易軍教授提醒廣大市民,根據權威數據統計,神經母細胞瘤一期、二期中低風險的患者生存率并不低,5 年生存率基本能達到八成以上,但中晚期高風險的患者 5 年生存率基本不足三成,兇險程度堪稱兒童腫瘤裡的 " 王者 ",所以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接受系統的規範化的治療是預防神經母細胞瘤的關鍵。
通訊員 侯雨萌 王成明 現代快報 + 記者 劉峻
(通訊員供圖)
(校對 張靜超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