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體育經驗:國際大賽哪有重考的說法?錯過世青賽可能是一次人生的轉捩點,歡迎閱讀。
我之前寫了篇介紹胡桑諾夫的長微博,提出了一個球員曝光度對于球員職業生涯和能力影響的問題。其實當時有很大程度上是寫給準備迎接各級大賽的各年齡段國足,尤其是當時正在備戰亞青賽的國青隊員和家長們看的。很巧,我看到賽後有很多人也都在為國青球員們失去了在世界球探面前展現自己的機會而惋惜不已。一個有才華的球員,只有在足夠的曝光度下,才能從被忽視的角落走向舞台的中央,迎接屬于自己的機遇與挑戰。只有當他站在更廣闊的平台上,才能借助更強大的資源,迅速提升自我,釋放潛力,達到職業巅峰。但是真的很可惜,可惜到我已經不想去回想下午那場球了。
在大連國足和沙特的那場世預賽,我看了,天胡開局,一把好牌打的稀爛,給絕殺,事後伊萬給罵成老騙子;國青也是打沙特,我沒去深圳,用手機看的,又是順風球,又給絕殺了,小劉同學也給罵毀了。
我不喜歡落井下石,我也不會針對或網暴任何一個教練或球員,但對不起,今夜我還是得寫點消極的、現實點的東西。職業足球,競争激烈。輸了就是輸了,淘汰了就是淘汰了。高考失利還有第二年再來的機會,國際大賽哪有重考的說法?世青賽固然密集到兩年一屆,但你要是過了 19 歲,哪還有機會給你這個平台再展現自己?世界足壇低齡化趨勢越來越猛,超過 20 歲,又能有幾個歐洲球隊會給你一個亞洲三流的足球國家來的球員提供試錯的土壤?
我看了那麼多屆國青隊,做了這麼多老國青隊員的職業履歷,看着一條條轉會記錄和一張張比賽報告,以史為鑑——這也是每個年輕球員和家長們要注意的——就四個字:時不我待。競技體育如此殘酷,天賦只是入場券,努力才是通行證。每一天的訓練都是與自己的較量,每一次比賽都是與命運的博弈。一個職業球員,你能踢到多大啊,35 歲不基本都退役了,在退役之前,你得賺夠過一輩子的錢;而之前的青少年時期的每次訓練、比賽、抉擇,都決定了你的職業生涯能在哪一層平台開始起步。日韓球員、胡桑諾夫寧有種乎?中國人天生不适合踢球?聽到這種話我就上火,就是胡說八道的理論。這屆亞青賽大家也看到了不少球員,天賦一點都不差,有的小技術杠杠的,但是我們看成年國足,要麼看睡着,要麼看吐血,咋就變成那鳥樣了?為何中國球員總是踢不出來?無非是要麼是别人努力時候你在磨洋工揮霍青春,要麼是給你機會你不中用揮霍掉了。
後天有無再補救機會?有,但沒那麼輕松了。很多球員,在青年梯隊和同齡人相比是挺牛,但上了職業就要和全年齡的老大哥們和外援競争位置。更别說還要面對假賭黑、私生活、欠薪仲裁、傷病和外界輿論等這些亂七八糟的。這種更加殘酷的競争環境會使得球員淘汰率劇增,淪為替補或次級聯賽甚至失業,太家常便飯了。有些球員,毫無危機感,以為穿了國足球衣,乖乖了不得了,從此走向人生巅峰了,就在做着未來在五大聯賽叱咤風雲的春秋大夢了,有夢想當然是好事,但你得當個追夢人,而不是光做夢睡不醒的人。我自己花了一個多小時翻了一下歷史數據,十幾年來,除了最近的那一屆時間過短不予參考,其他每屆亞青賽(中國都是被淘汰的),中國隊的主力陣容中,後來能成為中超穩定主力或國腳的,大致都在 5 人左右。5 個人!什麼概念?有一半以上的國青主力球員,以後中超都不正眼瞧你一眼。
實力不濟被淘汰,認了。但實力足夠卻馬失前蹄,後悔藥都沒有。90 分鍾内,浪費的是一粒進球,給你的懲罰不過是一場輸球。90 分鍾外,浪費的是一次人生轉捩點,丢掉的可能是自己的一輩子的成就和榮譽。在未來的生涯裡,每一次教練給予的出場機會,每一次職業生涯下一站的選擇,每一次面對足球外各種腐化堕落的誘惑,都是為數不多的機遇與挑戰。真正強者是在跌倒後能時刻記住并總結教訓,從而看清前路,并為之拼盡全力逆天改命的人,而不是天天躺平沒有危機感、或者一次失敗就心灰意冷開始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的人。
最後還得說說聯賽,當我站在八萬人體育場看着中超開幕式的時候,我也在想,憑什麼中國球員就總融不進世界足球人才體系?我們的青訓體系、職業聯賽環境應該如何挽救這些失去了一次機會的年輕球員,再次給他們創造機會?中國足球的崛起,在戰略層面和球員個體策略完全不同,我們絕不能期待于個别天才的靈光一現,也絕不能跟陳戌源那屆一樣急功近利開始豪賭每屆大賽,而是需要再細化完善整個人才培育體系。我們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可持續的、系統化的嗎?真的形成了為人才服務的體系型孵化器了嗎?聯賽、國家隊、職業俱樂部需要為年輕球員提供更多的曝光度,讓他們技術、身體、心理得到綜合歷練,敢于給年輕人試錯的空間。各位氣的跺腳的網友也嘴下留留情,發洩一晚上就得了。咱今天開始,該吃吃該睡睡,該關心支持還關心支持。啥時候球員個人從小能懂得卷起來,珍惜把握每一個機會,足協、中足聯、校園足球能給球員科學的支持和孵化體系,山雞才能變鳳凰,人才才能井噴,中國足球才真的叫振興了。
今日份深夜小作文寫了一晚,天又亮了。哎,還有好多話沒說。但願各級國家隊的球員們,家長們,你們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