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初代選手只剩四家,明年新勢力只會更慘烈,歡迎閱讀。
24/12/19
導語
" 月銷 1 萬輛将是生死線,月銷 2 萬輛将是枯榮線。"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嚴旭霞
每個冬天,中國車市都有 " 魔幻 " 的事發生。
今年冬天,極越的沒有任何征兆的突然 " 猝死 " 無疑令所有人感到震驚。而截至目前,其閃崩造成的行業影響與熱烈讨論俨然還在延續。
譬如,就在昨天,先是有内部員工匿名揭露 CEO 夏一平的種種罪證。通篇閱讀過後,非常大跌眼鏡。理性客觀的講,這位掌舵者的盲目自信、獨斷專行包括錯誤判斷,的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極越的突圍與發展。
于情于理,身為掌舵者,都難逃其咎。面對指責,夏一平本人并未發聲,反而其公關負責人在朋友圈回應道。
"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這個公司走到今天,就都是老板的責任,任何一個員工都沒有責任?大家扪心自問這個公司最拼的那個人是誰?"
" 仆從的眼裡沒有英雄。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言辭之激烈,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作為旁觀者,對于上述一來一回,更多的感受則集中在," 任何一家公司的倒下,受到影響最大的永遠是底層員工、供應商以及這條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這時候了,還在糾結極越的鍋究竟應該誰來背,不知道意義何在。"
有 " 吵架 " 與 " 互怼 " 的功夫,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把損失降低,做好所謂的善後工作。但轉念一想,人性或許亦是如此,即便撕破了臉皮,還得往自己的臉上貼金。
由此将視角放大,實際上,極越的出局已經讓一直遭遇質疑的新勢力造車,開始蒙受更大的非議。眼下,外界關于 " 下一家淘汰誰 " 的讨論,正在變得愈發熱火朝天。
而本周,看到了目前該群體中絕對領跑者理想發布的又一期周銷量,突然發現前十名中,真正意義上的 " 初代選手 ",就只剩包括其在内的四家。
分别為 1.41 萬輛的理想,1.00 萬輛的零跑,0.72 萬輛的小鵬,0.44 萬輛的蔚來。至于其它品牌,要不擁有傳統車企的背書,要不是科技巨頭的產物。
面對這番情景,不禁再度感慨:" 多年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一家家新勢力造車,經歷了大浪淘沙與不斷洗牌,當身上的遮羞布被扯下,誰是投機者只能原形畢露。"
相比之下,同樣諷刺的是,留在牌桌上四位 " 初代選手 " 的老板,無一例外都是之前被吐槽的 " 門外漢 "。
反觀那些擁有傳統車企工作經驗背書,選擇下海創業的精英經理人們,好像沒有一位能夠延續榮光,紛紛顏面掃地落得一地雞毛。
至于背後的原因,肯定是多維度的。而在我眼中," 錯把之前的平台當能力 " 俨然占據非常大的比重。更直白來講,遠遠低估了造車的難度,總覺得自己可以扮演救世主,最終卻被現實狠狠鞭打。
順勢,将實現繼續拉回到僅存的四位初代選手身上。
今年的理想,雖然遭遇了 MEGA 所引發的純電滑鐵盧,但還是憑借自身位于增程板塊絕對扎實的根基,牢牢站穩了新勢力造車銷冠的位置。明年,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70 萬輛或将是它想要衝擊的目标。
不吹不黑,好像并沒有想象中激進,尤其是考慮到其 CEO 李想曾輸出過 2025 年需要邁過 160 萬輛大關的豪言壯語。此刻,明顯收斂與理性了許多。而試圖拆解這 70 萬輛,大概率會是增程板塊穩中有進貢獻 60 萬輛,純電板塊貢獻 10 萬輛。
今年的零跑,早在本月第一天,便已官宣提前完成了 25 萬輛的既定目标。按照目前的架勢,12 月繼續突破 4 萬輛也不是問題。那麼,簡單相加,全年共交付新車将超過 29 萬輛。
明年,根據劇透,這家新勢力造車則想要跨越 50 萬輛大關。結合零跑目前積攢下的勢能,以及位于終端的口碑,包括已知的後續產品推新計劃,雖然完成存在一定難度,但并非沒有可能。
今年蔚來,大概率會以 22 萬輛收官。考慮到 NIO 本品牌并無產品推新,第二品牌旗下的首款產品樂道 L60 上市三個月交付僅 2 萬輛左右,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算差。明年,根據李斌的許諾,銷量同比翻番将是它必須達到的底線。
借用原話," 做到 44 萬輛,對于我們來說沒有太大壓力,依靠 NIO 本品牌與樂道大概率便能撞線,況且不要忘記還有螢火蟲的貢獻。我們内部的預期,比這還要更高一點。"
洋洋灑灑幾十個字,彌漫着濃濃的決心。想必李斌非常清楚地知曉,接下來 365 天的走勢,将決定這家新勢力造車還能不能留在牌桌之上。
今年的小鵬,上半年的确遭遇了 " 天崩開局 ",但憑借下半年接連推出 MONA MO3 與 P7+ 兩款從產品、到配置、到產能都準備充分的 A 級與 B 級純電轎車,很大程度上緩過了勁兒來。全年,預計交付量會超過 18 萬輛。
明年,這家新勢力造車試圖衝擊的目标則為比較理性的 35 萬輛。考慮到上述兩款產品引發的馬太效應,以及小鵬自身組織架構的徹底煥新,包括有效新車的繼續入場,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綜上,明年将會是四位初代選手位于中國車市愈發站穩腳跟的關鍵節點。
當然,目前洋溢着比較樂觀的情緒,并不代表結局真就如此順利。按照我對于整個大盤競争強度的了解,它們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與不及預期。
相比之下,對于所有自願或非自願歸納在 " 新勢力造車 " 該群體中的品牌來說,正如今天文章的導語所言," 月銷 1 萬輛将是生死線,月銷 2 萬輛将是枯榮線。" 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非常硬性的标準,就明晃晃的擺在那裡。
但凡無法達到,便會陷入泥潭,極越的倒下則是前車之鑑……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