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施炜:中國企業從機會成長轉向能力成長的5個階段,歡迎閱讀。
文| 施炜博士,華夏基石領銜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來源 | 華夏基石管理咨詢,管理洞察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注:節選《企業成長導航》,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
如果管理者能摸清企業成長的總脈絡,就能更好的審時度勢,把每件事做對,把每個人用對,逐步解決做不強、做不長的問題,創造出偉大的企業。
相信每個創業者,都有帶領企業尋求發展、走向繁榮的雄心,卻常常因為沒有科學的導航而迷失方向。
摸着石頭過河、邊幹邊悟、邊犯錯邊改進,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一直處于疲于奔命的狀态,到達一定的程度就難以突破,也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
但如果管理者能摸清企業成長的總脈絡,就能更好的審時度勢,把每件事做對,把每個人用對,逐步解決做不強、做不長的問題,創造出偉大的企業。
為此,華夏基石戰略管理專家施炜老師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中國企業成長的五個階段,并對如何 " 從機會成長轉向能力成長 " 做了着重闡釋,供廣大企業管理者作為參考,以便對号入座,對症下藥。
第一個階段,創業階段。這是企業從 0 至 1 ( 從無到有的過程 ) ,其主要任務是尋找機會。
第二個階段,機會成長階段。這是企業擺脫生存風險的過程。主要特征是找到、抓住了市場機遇。也可以說,成長的動因不是企業内在能力而是外部機會。
第三個階段,系統成長階段。這是企業高速增長、高歌猛進的階段,其主要任務是復制成功。到了這一階段,企業成長的動因已從外部機會轉變為組織内部整體性的系統能力。之所以能復制成功,是因為有了組織能力的依托。
第四個階段,分蘖成長階段。對分蘖這個詞,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它是指植物在根基上長出分枝,我們用它來表示企業的多元成長,包含着基于共同資源和核心能力的相關多元成長的意思。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育新業務。
第五個階段,重構成長階段。當企業多個主營業務進入成熟及衰退周期以及商業模式老化 ( 有可能被颠覆 ) 時,必須重構戰略、重構組織,找到新的成長空間和成長方式。這一階段,具有二次創業和再出發的意味,是企業新的成長循環的開始。
除創業階段外,其他每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轉變,均需經過管理變革。這也意味着,不變革,企業生命周期到此終止。
第一次變革,發生在機會成長向系統成長過渡之時,主題是組織能力發育和建設,為系統成長打下基礎;
第二次變革,發生在系統成長向分蘖成長過渡之時,主題是管理體制調整,為業務多元發展打開組織架構;
第三次變革,發生在分蘖成長向重構成長轉變之時,主題是組織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結構性轉換,使企業得以重構成長。
總的來說,這3 次管理整合是對本成長階段累積問題的解決,是新的成長階段健康成長的前提和先聲。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企業成長的動力由 3 組矛盾 ( 問題展開及解決 ) 組成。
第一組矛盾是戰略和組織之間的矛盾:戰略和組織。當戰略和組織彼此不适應時,戰略牽引組織變革,而組織變革則推動戰略框架轉型。
第二組矛盾是戰略範疇内部 " 機會和能力 " 的轉換。企業戰略,在創業和機會成長階段,通常需以機會為重心;而到了系統成長、分蘖成長階段,又需以能力為重心;重構成長階段,則需以機會和能力兩個角度綜合考量。
第三組矛盾是組織範疇内部的 " 組織化 " 和 " 反組織化 "。企業從小到大,組織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復雜。當復雜到一定程度時,則需進行反向的負熵調整。
企業成長五階段模型的創新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實證和邏輯的相互印證。一方面,成長模型來源于企業實踐,另一方面,企業成長有内在的邏輯,而成長模型是這一邏輯的理論揭示。兩者相互印證,使成長模型得以成立。二是強烈的時代感和歷史感。我們所描繪的企業成長模型,蘊含了歷史的信息,我們也借鑑了歷史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