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寶寶多大能吃大人飯?調味料怎麼加?可以照抄的答案來了,歡迎閱讀。
給寶寶做輔食的辛酸,經歷過的媽媽都懂。絞盡腦汁研究食譜,每天單獨開小灶,吭哧吭哧做輔食,結果娃卻只吃一兩口,浪費不說,讓人又喪氣又心累。
更無奈的是,娃對專門做的輔食沒興趣,卻老盯着大人的飯,躍躍欲試。
圖片來源:GIPHY
寶寶到底多大才能跟大人合餐?合餐後的「大人飯」,調味料怎麼加?怎麼做省事又營養?今天邀請營養師跟大家詳細講講。
1 歲後出現這 5 個信号
就能讓娃嘗試「大人飯」了
寶寶在 1 歲左右,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和大人基本接近,理論上具備了吃大人飯的能力。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中國營養學會,都建議寶寶 1 歲後,可以逐步「嘗試」并「過渡」到家庭飲食。
但「嘗試」意味着吃大人飯的時間點不能一刀切,要結合自家娃的具體情況來執行,「過渡」意味着不能忽視輔食和大人飯的區别,應使兩者逐步接近,直到娃 2 歲時幾乎适應成人的多樣化膳食。
當寶寶 1 歲後出現以下信号時,「吃大人飯」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寶寶可以吃大人飯的 5 個信号
1. 可以輕松快速地吃完自己的輔食
2. 可以咀嚼一定硬度和大小的食物,比如饅頭塊、水果塊、蔬菜條 / 塊、較軟的小肉塊 / 肉絲等
3. 能很好地消化輔食,比如大便裡沒有太多食物殘渣,沒有因吃輔食而常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狀況
4. 對「大人飯」展現極高的熱情,表現得很饞
5. 對自己的輔食表現出不滿,不喜歡吃或吃完不滿足
這些信号不必一一滿足,如果寶寶 1 歲後,已經出現了好幾個上面所說的信号,家長們就可以開始讓寶寶嘗試「大人飯」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什麼樣的大人飯适合娃吃?
這 3 點最關鍵,尤其調味品
寶寶從輔食過渡到「大人飯」,要逐步适應「大人飯」的性狀、口味和食物多樣化,循序漸進很關鍵,尤其要注意這三點。
食物的軟爛程度,要符合寶寶的咀嚼能力需求
「大人飯」跟輔食相比,通常食物體積更大,加工得更粗糙。對于只有幾顆牙的 1 歲小寶寶來說,咀嚼起來有一定難度。
年 齡 | 食物 性狀 | 大米 | 面條 | 牛肉 | 菠菜 | 南瓜 |
1 歲 | 稍大的塊狀食物 |
大多數 1 歲寶寶可以接受的食物顆粒大小,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在寶寶剛嘗試大人飯的時候,需要家長先把「大人飯」加工成寶寶能适應的軟爛程度,然後再循序漸進地嘗試更大顆粒、更硬的食物,以便讓寶寶兩歲的時候,能适應跟大人基本一致的食物。
第一次給寶寶嘗試更大顆粒的食物時,建議家長在旁細心觀察,看孩子咀嚼吞咽時,是否有惡心幹嘔、用舌頭往外頂、嚼很久無法下咽的情況,如果有,可以下次将食物加工的更小一些、更軟一點。
食材搭配合理,要符合孩子的營養需求
和大人相比,孩子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缺乏的敏感程度比大人更高,更需要全面充足的營養素供給:
對高營養素密度食物的需求更高,比如奶類和肉、蛋、魚、禽類動物性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酯類、B 族維生素和礦物質;
對食物多樣化的需求更高,一方面能保證攝入更全面的營養素;另一方面有利于逐步建立孩子胃腸道的耐受度,降低食物過敏風險,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
我們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每日各類食物推薦攝入量,做成了一張表格,供大家參考。
食物 | 1~2 歲 | 2~3 歲 | 4~5 歲 |
奶類 | 400~600 mL | 350~500 mL | 350~500 mL |
雞蛋 | 0.5~1 個 | 1~2 個 | 1~2 個 |
蔬菜 | 50~150 g | 100~200 g | 150~300 g |
水果 | 50~150 g | 100~200 g | 150~250 g |
畜禽肉魚 | 50~75 g | 50~75 g | 50~75 g |
谷類 | 50~100 g | 75~125 g | 100~150 g |
大豆 适當加工 | —— | 5~15 g | 15~20 g |
薯類 | —— | 适量 | 适量 |
堅果 适當加工 | —— | —— | 适量 |
烹饪油 | 5~15 g | 10~20 g | 20~25 g |
簡化為 6 個易實操的原則,照着做就能保證孩子吃得營養又健康:
1. 每天讓孩子喝夠奶、吃 1 個雞蛋
2. 每天吃 3~5 種新鮮蔬菜(最好一半以上為綠葉菜)、2~3 種水果;最好每天能吃到豆腐、豆皮等豆類,以及菌菇類
3. 每天最好能吃到 3 種及以上的主食,比如搭配吃大米、小米、黑米、糙米、燕麥等
4. 每天能吃到肉,最好牛羊豬肉、雞鴨肉換着花樣吃
5. 每周至少吃 2 次魚蝦水產
6. 2 歲後每天适當增加薯類、堅果,注意把堅果加工細碎,避免嗆咳
少加調味品,口味清淡,要符合孩子的口味發展需求
很多媽媽都知道,寶寶 1 歲前不建議加鹽。除了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直在強調:
1 歲前的嬰幼兒輔食要保持食物原味,不添加任何調味品;
鼓勵 1 歲後的孩子嘗試家庭食物,适合 1~2 歲娃的家庭食物應該是少鹽、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食物,最好是家庭自制的食物。
「大人飯」往往會用很多調味品,不僅鈉含量高,口味重,而且有辣、香料等刺激性味道,不适合寶寶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們把不同調味品 / 調味料适合寶寶添加的年齡和用量,做成了一張圖,供大家參考。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需要提醒的是,給寶寶吃「大人飯」時,需要保持「低鹽少鈉」原則,避免含鈉調味料的重復添加,比如醬油、味精等。
除三餐外,也盡量不要給孩子吃火腿腌肉等預制食品,以及含鈉量高的零食。
3 個做飯小竅門
讓全家人的飯,省事又營養
講到這裡,很多媽媽要問了:怎麼做飯,才能省事又營養,既滿足寶寶的健康需求,又滿足大人的口味需求呢?
今天分享 3 個小竅門,不用開小灶,一次做出全家人的飯。
做飯時,先盛出寶寶飯,再加調味品
寶寶吃的飯和家人吃的飯,一起做的時候,先按照寶寶飯的口味,做得清淡一些,做好盛出一部分給寶寶吃。剩下的再按照家裡人的口味,額外增加調味品即可。
如果害怕孩子咬不動,也可以盛出寶寶飯後,再用專用輔食剪處理成寶寶适合的大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多采用蒸、煮、涼拌、清炒,不用煎、油炸、熏烤等冒油煙的烹饪方法
采用蒸、煮、涼拌、清炒等方式時,可以把寶寶和家人吃的飯,一起做出來。
煎、炸、熏烤等冒油煙的烹饪方法,容易產生多環芳烴類致癌物,比如苯并芘、雜環胺類致癌物。而寶寶的肝髒,遠沒有成年人的解毒能力,不适合食用。
炒菜油、涼拌油區分開
寶寶飯不用追求少油、無油,也沒必要單獨使用輔食油,注意把炒菜油和涼拌油區分開,盡量幾種油換着吃,就能把全家人的飯一起做,又營養又健康。
炒菜的時候,注意使用煙點高的油,比如非初榨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
做涼拌菜或水油焖菜的時候,可以用煙點低的油,比如核桃油、紫蘇油、亞麻籽油、芝麻油。
烹饪油最好買最小瓶,保證新鮮,用完随時更換即可。
參考文獻
[ 1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
[ 2 ] https://www.fda.gov/food/nutrition-education-resources-materials/sodium-your-diet
[ 3 ]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 2015 )
本文專家
王璐
合作專家
中國注冊營養師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
劉遂謙
審核專家
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認證
臨床執業營養師
策劃制作
監制:大力
排版:美麗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