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的苦日子,熬過去了?,歡迎閱讀。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廖影
頭圖 | 視覺中國
在不被大部分人看好的情況下,小米完成了一次 " 鯉魚打挺 "。
北京時間 8 月 30 日晚間,小米集團發布了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期内實現營收 673.5 億元人民币,相較于去年同期下滑 4%,但高于市場此前 651.3 億元的預期;經調整淨利潤達 51.4 億元,同比增長 147%;期内毛利率也創下 21.0% 的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達到 84 億元,這個數字已接近去年全年經調整淨利潤水平。
從外部環境來看,最近兩個季度智能手機市場仍處于頹勢,小米最依仗的海外市場印度,其官方也在不斷打壓中國廠商。在此背景下,小米上半年的成績,顯得成色十足,以至于在财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多位行業分析師在提問時都以 " 恭喜 " 作為開場白。
圖片來源:小米财報
不過,從财報上的幾項細分數據來看,當下的小米同樣暗藏隐憂。
小米做對了什麼?
兩周前,雷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完成了例行的年度演講。
除了強調小米衝擊高端的決心外,雷軍在年度演講上還罕見地 " 自揭傷疤 ",與台下觀眾分享了公司管理層在小米 11 系列上做出的誤判,以及後續發生的一連串糗事。
能讓雷軍如此坦然地,在公眾面前袒露自己過去的失誤,主要原因還是要歸功于近期旗艦機市場上的成功。
在去年的折疊屏機型 Mix Fold 2 發布後,小米在下半年僅憑借一款機型,就位列全球折疊屏市場第三名的位置,僅落後于華為和三星。而在年底小米 13 系列開售後,憑借全面無短板的配置,以及良好的使用體驗,小米很快得到口碑與銷量的雙豐收。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 20.1%,同比提升 3.3 個百分點;在 4000-6000 元價位段,小米市占率同比提升 6.2 個百分點達 12.7%
反映在财報上,期内小米在中國大陸市場的 ASP(平均銷售單價)同比增長超過 24%;手機業務的毛利率達到 13.3%,同比提高 4.6 個百分點。
需要說明的是,二季度屬于消費電子產品促銷季,今年 618 期間,小米在電商平台上的促銷力度也是只增不減,因此此前小米本季度的盈利表現,并不被市場所看好,但得益于在高端市場上的突破,小米在二季度毛利率甚至環比都有所提高。
而除了高端化帶來的收益外,小米在研發上的突破,也是其毛利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小米 13 Ultra 為例,在這款機型上使用了與華星光電聯合研發的 LTPO 2K 顯示屏,在各項參數持平或略有提高的基礎上,顯示屏采購成本還下降了 20% 以上。
這次,小米終于也在研發上嘗到了甜頭。
不過,受限于行業景氣度,小米的手機業務的整體營收還是有所滑落。财報數據顯示,期内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 366 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減少 13.4%。
相比之下,另外一項營收大頭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在本季度填補了部分手機業務減少的營收。财報顯示,期内公司 IoT 及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 223 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提高 12.3%。小米方面則表示,增長主要來源于智能大家電和平板等產品。
應該說,雖然智能手機目前仍然是小米最重要的營收來源,但在手機市場低迷時,小米旗下龐大的 IoT 及智能設備生态,還是能時不時地帶來 " 小驚喜 "。
外部壓力,仍然顯著
根據 Canalys 發布的統計數據,2023 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10%,達到 2.58 億部。而小米本季度财報顯示,期内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 15.8%,達到 3290 萬台。
單就論出貨量而言,小米下滑的幅度甚至要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小米警醒的信号。
目前來看,這個問題還是要歸咎于海外市場。
盡管小米沒有單獨公布本季度智能手機海外市場的出貨量,但對比國内市場的數據,小米在部分國家可能已經處于 " 量價齊跌 " 的狀态。
比如小米最重要的印度市場,根據 Canalys 的統計數據,2023 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從去年同期的 19% 下降到 15%,市場份額也從第一名滑落至第三名。
各廠商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 2023Q2(百萬部)2023Q2 市場份額 2022Q2(百萬部)2022Q2 市場份額年增長率三星 6.618%6.718%-1%vivo6.418%6.016%7% 小米 5.415%7.019%-22%realme4.312%6.117%-29%OPPO3.710%4.011%-7% 其他 9.727%6.618%44% 合計 36.1100%36.4100%-1%
數據來源:Canalys
财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二季度在印度市場幾乎已經實現觸底,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三季度也基本實現了反彈。盧偉冰還着重強調了,上半年小米在歐洲及中東市場都有着非常好的增長。
不過,即使海外市場出貨量下跌能夠止住,如何提高海外的單價也是個不小的難題。在今年二季度雖然小米在國内的 ASP 大幅提高 24%,但手機業務整體 ASP 提升僅為 2.8%。
因此,下半年小米在海外市場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觑。
而在國内市場,小米有望延續上半年的表現,前不久發布的 Redmi K60 至尊版已經展露出了些許苗頭。
不同于小米數字系列及 Mix 系列肩負着衝擊高端市場的任務,Redmi 品牌存在的意義就是抗起小米 " 性價比 " 的這面大旗,而在這一代 K60 至尊版機型上,小米也是把這句口号貫徹到底,其 16GB+256GB 的起售價僅為 2599 元。
從實際表現來看,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在 K60 至尊版發布的那一周(2022 年 33 周),小米以 18.4% 的市場份額拿下了國内當周銷量冠軍。
AI 會是驚喜嗎?
從小米财報來看,其最大的驚喜可能并不是高端化進展,而是其穩健的财務數據。
這種穩健表現在兩個方面:去庫存,以及降本增效。
财報顯示,期内小米存貨金額為 385 億元,同比減少 30%,為十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位。其中,手機原材料和整機存貨金額同比均下降超三分之一。在電話會議上,盧偉冰甚至表示," 最近在國内發布的四款產品,包括兩款手機、一款手環和一款平板電腦,實際上是處于缺貨狀态。"
而在降本增效方面,小米的表現同樣非常突出。
如果單看研發開支,小米報告期内研發費用同比增加 21% 至 46 億元,而銷售、推廣和行政開支分别下降了 16%、18.2% 和 13.1%。整體來看,小米在二季度的日常經營還下降了 2.3%。
在清庫存和降本增效的雙重作用下,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小米的現金儲備達到了 1132 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自雷軍 "10 年 100 億美元投入汽車研發 " 的口号喊出後,外界始終對于小米的造車計劃存有疑慮,尤其是在去年消費電子行業開始進入下行通道後,更加讓人懷疑智能汽車是否會成為小米沉重的财務負擔。
但現在來看,小米在造車上還是保持相當程度的理智。
同樣保持穩步前進的還有小米在 AI 上的動作。前不久,小米宣布自研的 13 億參數模型已經在手機端跑通,并宣稱部分場景效果媲美 60 億模型在雲端的運算結果。
這個相當于 GPT-2 參數規模的模型究竟能适用多少場景,可能還得打個問号。但其 " 輕量化 " 及 " 本地化部署 " 的理念還是值得肯定的,在一眾通用大模型中,一個能夠支持離線使用的大模型對于手機來說可能無法替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此前小米 AI 實驗室主任王斌透露,目前小米大模型 MiLM 屬于 " 内部開源 " 狀态。簡單的來說,就是讓各事業部輪流挖掘大模型能夠賦能的業務,未來用戶使用的大模型,可能遠不止一個 " 更新版小愛同學 " 那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