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彭博新能源财經:中國在锂離子電池領網域的主導地位将繼續保持,歡迎閱讀。
彭博新能源财經發布報告稱,如果按照目前的投產速度,到 2028 年中國的電池產能将達到 8.6 億千瓦時。
蓋世汽車訊 12 月 4 日,彭博新能源财經發布報告稱,中國去年的電池制造產能已經超過 2 億千瓦時,而去年全球電池需求為 0.9 億千瓦時。如果按照目前的投產速度,到 2028 年中國的電池產能将達到 8.6 億千瓦時。由此看來,中國在锂離子電池電芯累計制造產能上依然将保持全球的主導地位。
圖片來源:彭博新能源财經
中國在锂離子電池的上下遊供應鏈中占據着絕對優勢。報告稱,中國在全球锂離子電池電芯制造產能中的份額為 86%,在锂離子電池陰極材料制造產能中的份額為 86%,在锂離子電池陽極材料制造產能中的份額為 97%。
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的 1 月到 9 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價值分别為 18 億美元、25 億美元和 37 億美元。這表明美國高度依賴來自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中國仍是美國新能源汽車進口的第一產地。
報告還指出,中國磷酸鐵锂電池電芯 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的價格分别為 105 美元 / 千瓦時、121 美元 / 千瓦時和 54 美元 / 千瓦時,下跌速度非常快。
不過,彭博新能源财經計算得出,锂離子電池制造成本的下降速度未能趕上電池電芯價格下跌的速度,且兩者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這意味着中國本土锂離子電池電芯利潤率持續走低。因此,中國本土電池制造商有更大的動力去海外尋找一些高利潤的市場,而這必然伴随着電池制造轉移。
據悉,世界各國目前都在出台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實現電池的本土化供應。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引入多項與電池相關的稅收減免,從上遊金屬到正負極原材料、電芯、電池包制造環節都給予了非常慷慨的補貼,下遊應用直接給新能源汽車、儲能直接稅收和投資抵免。
而歐洲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歐洲本土制造能力能夠達到 85% 的本土電池需求,這大約對應了 550 千兆瓦時的產能。
然而,目前北美和歐洲估計有 750 千兆瓦時的產能明确要被取消、延期或減小規模,其中歐洲占 600 千兆瓦時以上。相比之下,中國锂離子電池的產能擴張計劃在日本、印度和東南亞是相對比較順利的。
盡管中國在锂離子電池電芯累計制造產能上依然将保持全球的主導地位,彭博新能源财經仍警告稱,如果按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非制造國的電池需求仍然存在,這麼大產能也将給中國的電池制造商帶來一定的問題和挑戰。
彭博新能源财經還表示,對于世界其他地區來說,目前他們的累計產能是由大量關稅補貼和貿易保護政策帶來的,這樣的政策必然是讓各國政府投入很多的時間和金錢,但這并不一定能夠帶來能源轉型或淨零排放。因此,這些政策的可持續性仍有待時間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