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北汽藍谷更名,極狐能否挑起改命重任?,歡迎閱讀。
" 改名容易改命難 "。
逆天改命,對于普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一般只能出現在百億票房之中。
改名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一件大事,需要提出合理的申請才能變更,對于企業來說,改名雖然限制更少一些,但也有許多不便,特别是對于上市企業來說,更是影響重大。
2 月 14 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将變更為北汽極狐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國内首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北汽藍谷曾被稱為國内新能源第一股,如今在 2025 年開年之際變更名稱,背後頗有深意。
同時新的公司名稱更是将業務範圍聚焦到新能源汽車上,這與不少新能源汽車公司表示要轉型成為科技公司剛好相反。
逆襲的極狐
作為國内最早成立的一匹新能源企業,北汽藍谷的背後是北汽集團,更是集團唯一的電動汽車平台,從 2018 年上市以來,推出了包括極狐、BEIJING 和享界三大新能源汽車品牌。
根據統計,2024 年北汽藍谷的銷量為 113860 輛,同比增長 23.53%,期中極狐的銷量為 81017 輛,占比超過 70%。
從數據上來看,極狐目前是北汽藍谷的銷量主力,而曾經作為新能源先鋒的 BEIJING 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能在網約車市場擠出一點銷量。
2024 年對于極狐來說,可以稱得上一個好年份,從 2016 年品牌成立以來,去年是極狐銷量表現最好的一年,年度累計銷量同比增長翻倍,單月銷量更是連續五個月破萬輛,終于在國内新能源品牌中站穩了腳跟。
極狐銷量的增長,一方面是來源于新能源汽車整體的銷量增長,根據統計 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35.5%,在多項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成為了消費的主要推動力,在大跨步的替代燃油車。
另一方面,是極狐本身的策略調整,從 2024 年 6 月份開始極狐就在終端推出優惠政策,降價幅度在 1-2 萬元,随後更是将優惠力度擴大到 3 萬元,甚至連上市不久的極狐阿爾法 S5 也在範圍内。
具體來看,極狐主銷車型阿爾法 T5 和阿爾法 S5 通過 " 低價高配 " 的策略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16 萬元的純電車型标配 800V 快充,寧德時代電池等高端配置,将性價比拉滿。
極狐阿爾法 S5 更是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 " 紅米汽車 ",在小米 SU7 一車難求的影響下,性價比更明顯的阿爾法 S5 成為了不錯的平替產品,特别是當時小米汽車還與北汽有着不少關系。
當然銷量的增長還來自與極狐市場的擴大,2024 年極狐的全國門店增長到 394 家,城市覆蓋率翻倍,更是滲透到了鎮江、泰州等三線城市。
此為,營銷上北汽藍谷也推動極狐的曝光度,2024 年北汽藍谷與華為鴻蒙智行達成了合作,成為 " 四界 " 之一的享界,讓極狐這個很早就接入華為生态體系的新能源品牌再度被消費者關注。
在 " 鴻蒙智行 " 這塊金子招牌的影響下,與其有關的汽車制造商曝光度都提升了不少,特别是在享界發布的前幾個月,北汽藍谷更是備受關注。
可以說在 2024 年新能源汽車競争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極狐找到了一條能夠對抗競争的發展策略,順利渡過了風險,成為國内為數不多的新能源品牌。
進入 2025 年,極狐依然采取成功的價格策略,2 月 13 日極狐再度加入價格戰,以終端優惠 3.2 萬元的力度開啟了新一輪競争。
更名求變
北汽藍谷改名,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另一家車企賽力斯,在與華為達成合作後,賽力斯抛棄掉曾經的小康股份,以新名稱賽力斯成為了國内新能源車企中的新星。
巧合的是,北汽藍谷也是在與華為合作之後才有了名稱變更的行動,與賽力斯不同,北汽藍谷選擇了将極狐這個品牌名稱提升為公司名稱。
在北汽藍谷的公告中強調,更名是為進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車主業,強化品牌在市場中的辨識度與影響力,以全新的企業形象,更好地契合公司未來發展方向。
确實,北汽藍谷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間節點,畢竟從 2020 年開始,北汽藍谷已經連續五年處于虧損狀态,而且在不斷的發展中,虧損的金額還在不斷擴大。
根據初期财報統計,北汽藍谷 2024 年淨虧損為 65 億元 -69.5 億元,較 2023 年擴大了 20%,累計虧損已經高達 300 億元,公司負債率更是被推到 90% 以上。
面對虧損,北汽藍谷只有不斷地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了來進行補血,在 2024 年末,北汽藍谷再獲得一筆 101.5 億元的增資,緩解了經營壓力,但是靠外部融資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市場需要看到北汽藍谷的變革,特别是在極狐汽車銷量明顯增長後,更需要統一宣傳名稱來讓資本市場的熱錢正确的流到北汽藍谷的口袋中。
在北汽藍谷之前的宣傳中,北汽藍谷和北汽極狐幾乎是割裂的存在,不少消費者甚至是在看到極狐汽車的尾标才能将其與北汽藍谷連接到一起。
當然這樣的問題對于極狐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在極狐汽車宣傳初期,曾經一度綁定麥格納制造,在一段期間内,極狐汽車的尾标上都是麥格納,但是,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麥格納制造并不等同與加分項,知名度并不高。
同時,更名後極狐在北汽藍谷的重要性将被進一步提升,也表明在北汽藍谷内部對于極狐和享界的資源傾斜度有了結論,自主品牌極狐将繼續成為主要投資方向。
在享界 S9 發布之後,關于北汽藍谷将擴大與鴻蒙智行的合作消息不斷被釋放出來,引發了外界的憂慮,認為北汽藍谷可能要大力發展享界而放棄極狐,這樣的猜測對處于上升期的極狐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畢竟在經歷多次暴雷之後,市場對于新能源品牌一直處于謹慎态度,這些流言蜚語很有可能影響到極狐的銷售。
北汽藍谷在這個關鍵時間點釋放改名的消息,也是給市場吃上一顆定心丸,讓車主和經銷商相信極狐汽車。
從進入 2025 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競争并沒有因為參與者變少而有所緩解,反倒是競争不斷加劇,特斯拉再度拉開價格戰,蔚小理緊跟而上。
在傳統車企中,比亞迪再度發力,智能化浪潮一度推進到 7 萬元的車型上,眾多車企只能不斷跟進,長安汽車要在年内将激光雷達下放到 10 萬元級車型,極狐的高配低價策略在 2025 年可能會失效。
同時改名畢竟只是表面功夫,北汽藍谷更需要面對的是如何減少虧損和實現盈利,找到新的策略來應對 2025 年的汽車市場,要不然很有可能落得一個 " 改名容易改命難 "。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