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USB3.0速度不快誰背鍋?小醜竟是自己,歡迎閱讀。
同一塊移動硬碟,在相同的 USB 接口上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速度,你們見過麼?
某日,從某筆記本裡拆出來一塊某品牌 500GB 的機械硬碟,轉速只有 5400RPM,經驗告訴我們這個硬碟的性能早已經落後于時代,不過奔着舊物利用的精神,500GB 的容量畢竟還是很可觀,于是找了個某品牌的 USB3.0 移動硬碟盒裝上,組成了移動硬碟。
接上 USB、格式化,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到這一步也就該結束了。但畢竟我們測試了不知道多少款固态硬碟和 P磁碟,對于這種 " 遠古 " 物品甚是懷念,于是用 Crystal Disk Mark 給它跑了個分,結果出來讓人直呼 " 好家夥 ",讀寫速度只有 42.78MB/s 和 40.86MB/s,現代的 U 盤也不至于跑出這個水平吧?
在 USB3.0 上跑出了 USB2.0 的速度,這就有點讓人抓狂。雖然這個機械硬碟性能确實不怎麼樣,但穩定性還是有的,難道是廉價硬碟盒的芯片速度不行或者虛标?本着不信邪的态度,我們拔掉了 USB 數據線,待硬碟完全停轉後再插到上,然後跑出了新的成績,讀寫速度達到了 82.19MB/s 和 80.89MB/s。
我們又找來一塊某品牌的 1TB 混合硬碟裝到這個硬碟盒子來了次測試,讀寫速度為 125.34MB/s 和 123.96MB/s,和預期性能基本相符,看來這個硬碟盒也沒問題。
所以,導致 USB3.0 移動存儲速度達不到标稱的原因,往往就是 USB 插頭沒有插到底導致的。可能有人會問,以前的 U 盤我插進 USB 一半多也能用,USB3.0 就這麼矯情麼?沒錯,USB3.0 接口還真就是這麼矯情。我們先看下标準的 USB2.0-A 接口的構造,可以看到它的裡面只有四條比較長的接觸片,線材也只有四根。作為比較古老的接口,它的帶寬最大只有 480Mbps,換算一下也就是 60MB/s,因此我們第一次測試其實是符合 USB2.0 的成績的。
然後我們再看下 USB3.0-A 的接口構造(現在已經被叫做 USB3.2 Gen1 和 Gen2 了)。雖然外觀看起來與 USB2.0-A 基本一樣,只是裡面的塑料卡座變成了藍色,但拆解後會發現簡直是别有洞天。我們可以看到它内部有兩段接觸片,外面的一排是 4 根,内部的一排是五根,因此線材實際上是由 9 根。好了,重點來了,如果這個插頭沒有插到底,只有前端的四根接觸片與插座連接,那麼不好意思你走的就是 USB2.0 的通道;插到底了,9 根接觸片都與插座接觸良好,這個時候才能走 USB3.0 的通道,它的帶寬可達到 5Gbps,換算一下也就是 640MB/s,這也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成績符合 USB3.0 預期的原因。如果換成現在主流的 P磁碟,這樣更能反映出強大的性能來。
另外,大家在使用 USB3.0 移動存儲的時候,首先要在 PC 上找到正确的接口,通常來說 USB2.0 插座内部的塑料卡座為黑色,USB3.0 為藍色,不過這也并不絕對,例如有些設備的 USB3.0 接口也是黑色,有的可能是紅色或者黃色等。
如果是這種情況,大家就可以根據接口旁邊的符号進行二次判斷,例如 USB2.0/1.1 的接口标志是這樣的。
而 USB3.0 的标志是這樣的,多了 SS 字樣。
由此可見,想要享受到 USB3.0 的高速,需要移動設備和接口速率相匹配,而且不把 USB 的插頭插到底,也是不可能體驗到 USB3.0 的高速度的。最後還要多說一嘴,如果主機板沒有安裝 USB3.0 控制器的驅動,那麼接口也只有 USB2.0 起作用了。你們學廢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