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兩個老兵營夜襲,駁殼槍、大刀打頭陣,痛殲鬼子100餘人,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風
在抗日戰争中,湖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場,數次大會戰均在這裡開打,殺傷鬼子數在 10 萬以上。
當然,即便是大會戰,其實也是由一系列戰役、戰鬥組成的。具體到某些戰鬥來說,雖然規模未必很大,但也應當為人所熟知。
我們在本文所講述的一場戰鬥,便是發生于 1943 年常德會戰期間的熱水坑戰鬥。
熱水坑,位于湖南省常德桃源縣境内,這裡石山高聳,有古道橫穿其間,因為山坑裡有溫泉,故名熱水坑。
1943 年 11 月常德會戰期間,日寇占領了熱水坑,并以一個大隊兵力據守東西山口,以堵擊我方援軍。
第 73 軍第 15 師受命組織一個加強團的兵力,拔除鬼子的熱水坑據點。
第 15 師是湘軍部隊出身,不過在抗戰後期已經逐步中央軍化,裝備處于中等水平,但因大戰多次兵員并不足額。
尤其接令時恰逢濱湖戰役之後的整補期,所轄的三個團裡,一個團外出接新兵、一個團另有警戒任務,所能執行作戰命令的只有第 45 團。
而第 45 團其實也不滿編,實有兵力不過 2 個營,但好在都是大戰後所剩的老兵以及傷兵歸隊者,因此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為了強化第 45 團戰力,第 15 師師長梁袛六親自動員指揮,并加強了師直屬的搜索連、特務連,組成了突襲支隊。
但盡管如此,突襲部隊的實有規模也不過一團之眾,而熱水坑據點的鬼子足有一個大隊,還據險而守,這些兵力夠用嗎?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當戰争進行到 1943 年底時,鬼子的部隊其實也不滿編,而且還要承擔原駐地的守衛任務,所以真正能開出來作戰的部隊大大減少。
在作戰過程中陸續出現戰鬥、非戰鬥減員後,其兵力會進一步縮減。
以占據在熱水坑的這個日軍大隊來說,其實有兵力大約 400 人,遠不及編制數。
但是以 400 人的兵力固守險要,這在當時也不是輕易可以吃下的,尤其是第 15 突襲部隊的實有兵力還不及一個團。
所以,戰鬥需要進行部署,更需要偵察缜密。
由于日軍是深入作戰,其周邊并無固定據點,所以物資需要兵站供應,熱水坑據點的鬼子也不例外。
在偵知其派出 100 餘人外出押運物資後,梁袛六師長決定趁其兵力大減之際,攻擊熱水坑。
攻擊方式當然也沒有選擇白天強攻,而是選擇夜間突襲。
具體以第 45 團團長率第 1 營為前衛,而作為前衛營先鋒的則是從全團老兵中精選的一個敢死隊排,又加強師直搜索連的一個便衣班。
這個先鋒隊每人配駁殼槍一支,大刀一把,另有 8 枚手榴彈,以圖近戰解決敵人,打開突破口。
凌晨 2 時許,突襲部隊接近鬼子據點。
這裡的鬼子根本沒想到會遭到夜襲,所以警戒十分放松,兩個哨兵都在掩體内打瞌睡。
敢死隊見狀隐蔽接近,手起刀落,把這兩個鬼子打發了。
随後攻擊部隊分東西兩路,向鬼子工事區接近,待被發覺時,距離已經非常近了。
這時候,駁殼槍、大刀、手榴彈的威力就顯現了出來,鬼子一線陣地的守軍大部被射死、砍死,僅剩 10 餘人向後逃竄。
不過戰鬥還沒有就此結束,因此鬼子在山頭還有宿營地,此外還在周邊要隘布置有重機槍陣地。
兩挺重機槍構成扇形火網,掃射我突襲部隊,同時其步兵在整隊後,竟然還發起了反衝擊。
鬼子的反衝擊來得很兇猛,但是第 15 師來的也都是百戰老兵,戰士們跟鬼子都是有血仇的。待鬼子逼近,便是白刃見紅。
關鍵時刻,随突襲部隊跟進的迫擊炮分隊适時開火,端掉了鬼子的兩個重機槍陣地。
随着其火力支援大減,第 1 營營長謝儒軒率後續部隊一擁而上,将衝出來的鬼子一掃而淨。
此時,在山頭民居内的鬼子仍然頑抗,攻勢又遇到了阻礙。而且謝儒軒營長于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兩個連長也接連犧牲,戰鬥形式十分嚴峻。
關鍵時刻,師直屬特務連連長帶領兩個排,從敵人的側背繞後攻擊,一時間把鬼子打得大亂。
這時正面部隊發起衝擊,終于将鬼子打崩潰了。
不過由于夜暗因素,還是有 100 餘鬼子趁夜逃脫,而剩下的 100 多餘人則全數被擊斃。
戰後統計,除了擊斃這 100 餘鬼子外,還繳獲輕重機槍 7 挺、步槍 100 餘支。在國軍部隊中,繳獲如此數量的武器是很難得的。
當然,勝利不是沒有代價的,此役第 15 師也陣亡了 1 名營長、2 名連長,其餘官兵陣亡者還有 80 餘人,此外傷者也有 30 餘人。
這也是我們今天回顧熱水坑之戰時,一定要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