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央視稱華為Mate 60 Pro手機搭載“中國芯”,多個芯片股随之大漲,歡迎閱讀。
最近熱議的華為首次未發先售的 Mate 60 Pro 手機(來源:钛媒體 App 編輯拍攝)
钛媒體 App 9 月 4 日消息,今天 A 股、港股的多個國内芯片股大漲。
其中,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港股(00981.HK)尾盤持續拉升,日内漲幅達 11.68%,收盤報 21.85 港元 / 股,成交額超 23 億港元;中芯國際 A 股今日漲 4.5%;歐菲光(002456.SH)則漲 2.98%,報收 5.87 元 / 股;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SHA: 603986)日漲 2.43%,報收 96.80 元 / 股。
消息面上,經過多日網絡熱議,9 月 3 日晚,央視新聞和新聞聯播在一則 2 分鍾視頻中披露,目前銷售火爆的華為 Mate 60 系列新機采用 " 中國芯 ",并稱 1 萬多個零部件已實現國產化。
" 于無聲處聽驚雷,很多網友直呼其(華為 Mate 60 系列手機)為‘争氣機’,因為這款手機搭載的芯片,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歷經美國四年多的全方位極限打壓,華為不但沒有倒下,還在不斷壯大,1 萬多個零部件已經實現國產化。" 不過,央視發布的這段視頻沒有透露相關國内芯片廠商的具體信息。
9 月 2 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另一檔節目中表示,"Mate 60 Pro 開售以來行情火爆,為遭遇圍堵的中國科技產業帶來了更多希望。專家認為中國半導體基本衝破封鎖線,迎來春天只是時間問題。"
但對于外界最關注的芯片問題,截至目前,華為沒有公布任何相關信息。
據悉,2019 年 5 月起,美國對華為施加多輪制裁,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而 2020 年,美國政府先後兩次發布針對華為的制裁,原則上要求使用美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在替華為生產芯片前,必須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從當年 9 月 15 号開始,包括台積電等在内的多家芯片生產商不再向華為供貨。
最初,華為依靠斷供前拿到的麒麟 9000 芯片,發布了 Mate 40 系列和折疊屏手機 Mate X2 兩款 5G 手機,但在庫存耗盡後被迫轉向 4G 芯片,手機銷量也大幅下跌。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9 年,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 18%、全球第一,2022 年跌至 2%。
進入 2023 年以來,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明顯回升,尤其是 Mate 60 Pro 開售以來行情火爆。
9 月 3 日,華為 Mate 60 系列手機正式在全渠道開售。據華為商城,目前華為旗艦手機 Mate 60 售價每台 5999 元起,Mate 60 Pro 售價每台 6999 元起。此前 8 月 29 日,華為以 "HUAWEI Mate 60 Pro 先鋒計劃 " 對外開始預售 Mate 60 Pro ——這是華為首次在旗艦手機上實施 " 未發先售 "。
華為稱,Mate 60 系列是 " 史上最強大的 Mate 手機 ",也是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即使在沒有地面網絡信号的情況下,也可以撥打接聽衛星電話。同時,該新機采用鴻蒙 4.0 作業系統,還接入了華為的盤古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耐用性方面,手機使用了超可靠玻璃,耐摔能力提升一倍,抗擠壓能力提升 10 倍。
但是,截至目前,華為沒有公布任何有關手機芯片的信息,也沒有說明這是否是一台 5G 手機。
據央視引述網絡視頻顯示,Mate 60 Pro 手機沒有任何地方帶有 5G 标志,但下載速率卻超過每秒 200-500Mbps(兆比特),而 4G 最高下載速率通常只有每秒 100Mbps。另據钛媒體 App 手中的一台華為 Mate 60 Pro 通過測試軟體反饋的信息顯示,其搭載的是麒麟 Kirin 9000s,擁有 8 核 12 線程。Geekbench 顯示,單論峰值性能該芯片介于天玑 8100 至骁龍 7+Gen 2 之間(大核或超大核有被鎖可能)。
央視新聞指出,斷供 4 年間華為加大自主研發,通過與國内廠商合作,在芯片等多個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華為創始人、CEO 任正非今年 3 月表示,華為用三年時間内完成了 13000+ 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 電路板的反復換板開發。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 CEO 餘承東曾在 8 月的一次發布會上表示,回首 4 年,鴻蒙生态經歷了艱難的 4 年,但輕舟已過萬重山。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華為 Mate 60 Pro 正式上線,未來有望引領華為手機銷量高增長,推薦華為相關產業鏈。華為 Mate 60 Pro 新機發布,技術不斷突破塑造極強產品力,華為相關產業鏈直接受益,有望率先走出行業周期底部,實現業績增長。
結合多方消息,钛媒體 App 不完全統計整理了相關產業鏈信息供參考
據華為發布的官方公告,預計該公司将于 9 月 12 日在上海正式發布包括 Mate 60 系列設備在内的多款軟硬體產品。
" 華為突圍,說明自主創新大有可為。科技自立自強,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堅信,中華有為,未來可期。" 央視視頻中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