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場關于華為5G手機回歸的變局,歡迎閱讀。
關于華為将推出 5G 手機的爆料、讨論、辟謠每年都有,但今年的聲量似乎格外大,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前段時間,騰訊《深網》在一篇文章中援引某渠道商消息,稱華為終端 BG 首席運營官何剛曾在視頻會議中透露過,"10 月份之後,華為會有重大消息公布 ",并且有華為内部員工暗示會有 5G 手機。
報道發出後,何剛辟謠稱:" 假消息,沒說過類似的話 "。
近日,又有微博科技博主爆料稱 " 華為多款 5G 新機通過藍牙備案,nova13 到 nova16 備案型号均為 5G,後面還有幾個未知命名的全 5G 新機。" 消息一出,數碼圈讨論熱烈。
消息繁雜,撲朔迷離。目前,5G 可能出現在什麼機型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高端旗艦 Mate60,另一種是在中端手機 nova 系列。
關于如何實現 5G 亦有分歧,抛去那些已經辟謠的,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搭載骁龍 8 Gen2 4G 處理器 + 國產 5G 射頻芯片的方式實現 5G;另一種是由中芯國際基于 N+1 制造工藝代工制造的相當于 7nm 制程的麒麟芯片。
中國市場需要華為 5G 已經很久了,用戶也一直期待着,真相到底如何,讓子彈先飛一會,或許幾個月後就會有答案。
現在我們且來說一說,如果華為 5G 回歸,對國内各大手機品牌有什麼影響,是制衡,是防御,還是亂戰?
5G 回歸,背刺蘋果
" 除非芯片性能、功耗比較差,或者產量不夠的話,我認為華為更可能在 Mate60 上搭載 5G。" 知乎手機話題優秀答主 @不知西東判斷道。
" 華為其他機型都是用來承接從高端下放的技術,最新的技術用在旗艦上,保證旗艦最優,比較普世的技術下放給其他機型。如果這次從中端切入 5G,它的產品邏輯就被打破了。"
Mate60 與 5G 的結合似乎是理所應當的結果,如果是這種情況,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自然是蘋果。
榮耀、OPPO、vivo、小米的高端旗艦和華為旗艦相比價格線要低,比如小米 13 是 3999 元起,華為 Mate50 是 4999 元起。在高端市場,這 4 家和華為還玩不到一起,只有蘋果和華為在一個維度上。
華為和蘋果也是老對頭了。原本蘋果在高端市場獨占鳌頭,後來庫克挖來巴寶莉的 CEO 安吉拉 · 阿倫茨做零售渠道總裁,帶着 iPhone 往輕奢的道路上發展,導致 2018 年 iPhoneX 的定價貴的離譜,國行價竟然 8388 元起,這就給了華為一個逆襲的機會。
"2017、2018 年華為起勢特别猛,品牌形象也越來越好。當時,台積電芯片工藝也在向 7nm 過渡,麒麟 980 芯片是第一批用上台積電 7nm 工藝的,體驗上有很大改進,再加上 iPhoneX 賣的那麼貴,華為就起來了,難得的機會。" 不知西東分析道。
這次教訓也讓蘋果發現輕奢路線行不通,2019 年安吉拉 · 阿倫茨被辭退。
此後一直到 2020 年第三季度之前,國内高端手機市場一直被蘋果和華為把持。IDC 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華為以 44.1% 的份額位居榜首,蘋果以 44% 的占比緊随其後,小米 OV 加起來還不到 12%。
華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制裁後,蘋果吃進了華為絕大部分高端手機份額,2021 年第四季度占據了 70% 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
所以如果華為 5G 回歸,必然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當年蘋果吃下去的份額大概率要受到侵蝕。
畢竟現在 5G 還沒有回歸,便已出現華為搶占失地的苗頭了。
今年華為春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終端 BG 首席運營官何剛就透露了一個細節,在 5000 元以上手機市場中,每當華為發布新機,蘋果的市場份額都會下跌。" 在高端手機產品上,可能和蘋果硬杠只有華為,所以在高端市場上我們應該還是最強的那一家。" 何剛信心十足。
8 月 4 日,華為在東莞松山湖基地舉辦了 2023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餘承東一開場便公布了一組數據:2023 年二季度華為手機市場份額同比大幅增長,跻身智能手機市場份額 Top5(與小米并列)、高端市場 Top2。
IDC 機構對此分析:" 随着新品發布節奏的正常,華為出貨量繼續恢復,二季度在 Top 廠商中同比增幅最大。雖然依然受到外部限制,但憑借新品 P60 系列和折疊屏 Mate X3 系列的優異表現,華為在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上保持在第二位。"
最近,華為秋季新品發布會定檔 9 月 12 日,主角自然是 Mate60 系列新旗艦。有意思的是,這和蘋果發布 iPhone15 系列的時間撞了個滿懷,可見華為也頗有和蘋果拼刺刀的意思。
聊到蘋果會如何應對時,不知西東向商隐社分析道:" 蘋果的供應鏈很長,iPhone15 系列 9 月份要發布,基本上六七月的時候就已經到工廠組裝了,參數、配置等都已經定好了,產品上應該不會有調整。蘋果本來打算 iPhone15 系列漲價的,如果要應對的話,可能就是漲價的動作小一點,或者不漲。"
六年的老對手在頂峰相聚,或許,下個月蘋果和華為就會有一場惡戰了。
當然,華為 5G 回歸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搭載到 nova 系列手機上。
8 月 11 日,微博知名爆料達人 @數碼閒聊站透露,華為旗下 nova13-nova16 全系多款 5G 新機已經正式通過藍牙備案。
而且,實現 5G 的方式有可能是與中芯國際的 N+1 制程配合生產出相當于 7nm 的芯片,考慮到未來高通和聯發科的旗艦芯片,如骁龍 8 Gen3、天玑 9300 等,預計都會用上芯片廠商的 3nm 制程。
相比之下,這塊芯片的性能、發熱、功耗都和旗艦芯片有一定差距,把它搭載到 nova 系列上也剛好合适。
如果是這個情況,那麼一眾國產手機廠商都會受到影響,榮耀首當其衝,OV 緊随其後,最後是小米接盤承壓,屆時國内手機市場或将迎來一場大亂鬥。
為什麼?這還要從 nova 手機本身講起。
線下渠道洗牌
2014 年開始,OPPO 和 vivo 依靠步步高的渠道優勢,在線下迅速崛起。到了 2016 年,OV 的線下渠道相比兩年前翻了一倍不止。
這年的第三季度,華為被 OV 超越,三家市場份額依次是 15%、16.8%、16.2%。為了挽回頹勢,華為從 2015 年開始推行 " 千縣計劃 ",打算建成覆蓋 1000 個縣城的實體店。
2016 年 9 月,華為又推出了 nova 系列手機對 OV 的主打機型 R 系列和 X 系列進行正面阻擊。
OPPO 的 R 系列和 vivo 的 X 系列都是主打外觀設計、拍照好看的偏女性向手機,nova 系列也是一樣。
當時,OPPO 一口氣聘請了一系列在年輕人中有影響力的代言人——李易峰、楊洋、楊幂和 TFboys 等等,明星粉絲年齡跨度從 15 歲到 25 歲,都是旗艦機 R 系列的目标買家。
vivo 則側重籤約韓國偶像,比如宋仲基、宋慧喬,在韓流盛行的 2016 年頗有熱度。一年當中,OPPO、vivo 兩家在明星代言、傳統媒體上砸廣告費用遠遠超過 20 億元。
華為也學着一樣的打法,請來張藝興、關曉彤做 nova 手機代言,硬剛 OV。
所以,華為的 nova 系列手機從誕生之日起,其營銷打法、產品設計都是圍繞線下渠道、對标 OV 進行的。
這次如果 5G 回歸到 nova 系列,必然對線下渠道有一番衝擊,第一個受影響的其實是榮耀。
因為榮耀正處在一個非常尴尬的階段。
榮耀的定位最初是互聯網品牌,原本是 2013 年為了阻擊小米而誕生的。但後來,OV 從線下異軍突起,華為意識到線下更重要,所以榮耀的渠道重心開始向線下偏移。
2014 年,蘇寧和榮耀就達成了合作,蘇寧将幫助榮耀大力拓展線下渠道,全面進入三、四線市場,實現進駐 1500 家蘇寧易購服務站的目标。
當時有榮耀相關負責人稱,自從進駐蘇寧易購後,一年間銷售翻了 30 多倍。
2020 年左右,榮耀手機銷量線上線下渠道基本五五開。被深圳國資企業及 30 餘家華為經銷商共同收購後,榮耀更注重線下渠道的建設。
《中國企業家》等媒體此前報道過,在新榮耀線下經銷商會議上,新榮耀 2021 年的目标之一,就是開出 30000+ 家線下體驗店與專區專櫃。
榮耀 CEO 趙明就曾公開透露過,今天的榮耀手機線下渠道銷量已占 7 成。
這就意味着,如果沒有一系列轉型和更新,華為和榮耀本不在一個賽場上,但現在,榮耀不得不和華為全面、正面對抗。
尴尬的是,分割三年,榮耀還是擺脫不了華為的光環。
榮耀董事長萬飚,CEO 趙明,產品線總裁方飛都是華為資歷深厚的 " 老将 ",榮耀超越 4000 人的研發團隊中,保留了一部分曾經的華為體系研發隊伍。
這就導致榮耀在產品開發上多多少少帶着華為的影子。比如,榮耀數字系列與華為 P 系列很像,Magic 系列和華為 Mate 系列也莫名相似。
當然,這也可能是榮耀故意為之,讓買了榮耀的人覺得自己買到了 " 華為 "。
在技術層面,榮耀承接了華為原來的技術,比如攝像頭技術、Link Turbo、GPU Turbo 等獨家技術,然而獨屬于榮耀的新技術還不夠明晰。
在渠道層面,榮耀也繼承了華為 " 渠道控盤 " 的打法。所謂渠道控盤就是通過控制放貨速度,塑造高端稀缺的品牌形象,給了渠道商炒作空間,通過溢價來保持產品的熱度,而消費者最終購買需要付出高于官網的價格。
兩個品牌的交織會在消費者心中產生投影,把品牌心智扭曲。用戶似乎認為榮耀是華為的平替,那些買不起高端,又認可華為的人,就會選擇榮耀。
在榮耀門店裡,有導購員甚至直接或間接告訴消費者,華為缺貨了," 榮耀就是支持 5G 的華為手機 "。而在消費者眼中," 買榮耀就是支持華為 "。
所以當有一天,和榮耀數字系列在同一價格線上的華為 nova 系列回歸後,用戶會選擇誰呢?
當然,面對華為 5G 回歸,誰都會重視起來,OPPO 和 vivo 也一樣。OV 的基本盤在線下,而前文說過,nova 系列正是 OV 當年的老對手。
眾所周知,OV 和渠道商的關系非常牢固,他們與省級代理公司交叉持股,深度綁定。
OPPO CEO 陳明永甚至直接審批一、二級代理商人選,選擇标準并不是看錢多、能力強,還要看對 OPPO" 本分 " 價值觀的認同。
當初 OPPO 要做手機,沒想到功能機剛造到一半,智能機的時代卻到了,OPPO 壯士斷腕,停止功能機的研發生產,全部轉向智能機。
但是船大難掉頭,在上遊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功能機生產訂單,OPPO 承諾照單全收,這意味着買回一批電子垃圾。而在下遊,功能機的庫存砸在了經銷商手裡,OPPO 承諾讓經銷商大幅降價促銷,自己補差價。
這兩個承諾,讓 OPPO 付出了 3 億元的代價。但換來了供應商與經銷商的極大信任和尊敬。所以 OPPO 全球銷售總裁吳強才有底氣說,"OPPO 的渠道體系是基于共同的價值觀和長期信任建立起來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
面對 OV 這樣鐵板一塊的線下渠道,華為拿出了殺手锏——利潤。
每部手機的利潤至少達到 400 元,經銷商才會去關注,達到 500 元以上才會有動力去推銷。OV 手機一直以來利潤都很高,賣出一部 OV 手機利潤在 500-700 元之間。
但華為直接給到更高的利潤,比如 P30 手機利潤在 600 元以上,華為 P30 保時捷款的利潤更是高達 2000 元。
OV 也給予反擊,發起了一場戰争——聯合大小經銷商,地毯式地鋪設門店,集合戶外門頭、廣告牌等傳統傳播資源,在華為的圍堵中殺出一條血路。
那一場線下渠道戰打得昏天黑地。最終 2017 年 nova 系列手機出貨量達到了 2000 萬,直接讓華為獲得反超,重奪國内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視角拉回到現在,如果 5G 從 nova 系列回歸,其產品力競争力也一并回歸,那麼此時便是彼時的重演,OV 和華為在線下中端市場又是一場亂戰。
有意思的是,當年華為 OV 三家在線下競争,小米卻成為了最大的輸家。
2016 年第四季度,整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 18.7%,OPPO 從第四名一躍成為第一,vivo 從第 5 衝進前三,2015 年還在前三的小米,卻因為失了線下,市場份額僅 7.4%,排在蘋果之後,位居第五。
中國手機市場是一體的,某幾家品牌相互競争,必然全體都會受到波及,這次也一樣,榮耀 OV 承壓,小米也難受。
線上渠道洗牌
面對華為 5G 回歸,榮耀 CEO 趙明正面回應:" 如果華為 5G 回歸,最開心的就是榮耀。" 他還稱,獨立兩年半的榮耀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榮耀已經具備與華為抗衡的能力。
其實榮耀早就有所動作了。
榮耀數字系列和 Magic 系列相比前幾代都有明顯的降價,以 Magic5 為例,同樣是 12+256GB 的機型就比上一代降了 400 元;低端機 X50 更是把 2000 元以下價位市場重新定義,1999 元直接給到了 16+512GB 的配置,堪稱王炸。
這說明,榮耀在用價格換增量,放棄和華為同價位機型的正面競争。
榮耀的策略是錯位競争,穩固好低端,而對于 OV 來說,它們的出路則在線上。
如今的線下市場和 2016 年華為 OV 火拼的時候不同,產業鏈降價已經觸底,以價換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兩年會是產業鏈不斷漲價、終端性價比不斷降低的兩年,和華為在線下大規模開戰的利潤空間實在有限,所以相比之下,更好的機會是在線上。
OV 非常有可能進一步在一加和 iQOO 上發力,去搶占小米 / 紅米的地盤。
2021 年 9 月 11 日,一加并入 OPPO。OPPO 承諾 3 年為一加單獨投入 100 億,還說三年内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可以為 0,把更多成本投入到產品中。
此外,OPPO 還為一加提供各種資源,比如供應鏈、生產制造、優秀人才,全國 5000+ 線下門店、近千家服務網點等等。
目的就一個:你要做互聯網手機的老大,把紅米幹趴下。
近幾年,一加和紅米打得有來有回。最近紅米 K60 至尊版發布會後,兩家又掐了起來。
雷軍将紅米 K60 至尊版和友商 11 做比較,結果就是當天 # 一加定價 # 衝上了熱搜。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暗諷紅米,一加不會為了 " 顯得便宜的價格 ",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做閹割。
随後紅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加入罵戰,發微博稱建議把精力都花在正經事上,似是在回應一加。
相比一加,vivo 的 iQOO 沒那麼激進,但仍有很大威脅,比如這次 iQOO 成為亞運會電競比賽官方用機,算是另辟蹊徑。
"vivo 這家公司戰略定力很好,會持續地把用戶體驗打磨好。這是 iQOO 的競争力。" 不知西東認為。
所以,線上戰場本就打得火熱,在華為 5G 的影響下,OV 轉攻線上,小米一定會有更大壓力。
那麼小米該如何應對?
向線下發力。
小米的線上打法非常成熟,但仍然會受到榮耀、一加、iQOO 的衝擊,實際上是因為互聯網的紅利過去了,線上獲客越來越難;且線上和線下的體量基本明确,根據中國聯通研究院的《國内手機市場渠道洞察》報告,線下渠道才是大頭。
圖源:中國聯通研究院《國内手機市場渠道洞察》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小米在中國大陸的線下零售店數量保持在一萬家以上,但這些門店主要集中在城市,對于縣鎮級别的地區,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所以說線下是小米很明确的增長點。
分析到最後你會發現,如果華為 5G 從 nova 系列回歸,那麼榮耀、OV、小米将會陸續承壓,為了應對,榮耀可能會主打性價比,OV 可能進一步發力線上,小米可能在線下尋找機會,手機品牌都在做着對手擅長的事情。
結語
大家一直期待的華為 5G 是否回歸以及如何回歸,或許未來幾個月就會有所定論。
如果從 Mate60 機型回歸,結果很明朗,華為和蘋果将會有一場惡戰,當年蘋果吃下去的高端份額會陸續回吐,至于中低端市場則會相對風平浪靜。
如果 5G 從 nova 系列回歸,蘋果或許影響不大,但各國產手機品牌,從線上到線下,從中端到低端,都會有一場混戰。
至于有人問,華為真有這麼大能量嗎?歷史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2019 年 5 月,美國對華為進行第一次制裁:華為将不再能夠使用美國的 EDA 軟體、谷歌的 GMS 框架服務,并且高通等美國供應商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那時台積電還沒有斷供,華為瘋狂進購、囤貨、銷售。對應的市場份額從 34% 飛速漲到 2020 年第二季度的 46%,OV 只有 15% 和 16%,小米被擠壓到只有個位數 9%,這也是小米唯一一次成為個位數的市場份額。
這是曾經華為的影響力的見證,也是最後的高光。
随後,華為手機漸漸滑落,2020 年 Q4 僅剩 8.4% 的市場份額,此後跌出前五。華為 5G 手機成為手機市場的傳說,直到再次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