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孩子被嘲笑時,你安慰孩子的這句話,可能讓孩子更難過,歡迎閱讀。
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面臨的社交問題會越來越多,有時會被其他小朋友有意或無意的嘲笑:
孩子皮膚偏黑,被小朋友取笑「你好黑」,很難過;
孩子頭發是卷發,被同學笑話「小卷毛」,非常苦惱;
很多家長回家聽孩子說自己的遭遇後,可能都會這樣安慰孩子說:
哪裡醜了 / 難看了,媽媽 / 爸爸覺得你很好,我們不用在意别人的說什麼,做自己就好。
但不少家長會發現,說完這句話後,孩子難過并沒有減少,甚至對此更加耿耿于懷,并沒有開心起來,可能還更難受了。
明明安慰也支持了孩子
為什麼沒有解決問題呢?
因為我們說的這句「安慰」,并沒有真正解開孩子的心結。
3~5 歲幼兒時期孩子,對外表的評價通常還沒有形成深刻的理解,他們的傷心、難過,并不是因為「皮膚黑不好看」「頭發卷很醜」造成的。
可能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皮膚發黑,别人都不黑」或者「自己是卷發,别人都是直發」差異性造成的。
這種差異性,會讓孩子感覺被同伴排斥,失去群體歸屬感,這種難受,并不是一句來自于媽媽爸爸的一句「你很好」就能解決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那我們多和孩子說「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是不是就能幫助孩子脫離這種「内耗」呢?
答案是不能。
這句話看起來邏輯上沒毛病,但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是無法理解的,也是很難做到的。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是需要有「高自尊」水平才能做到的(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有這樣的能力)。
高自尊:是指對自己成為某類人很滿意,高自尊的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優點,也能知道自己的缺點(常常希望克服它),對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感覺滿意。
當孩子被同伴嘲笑時,孩子會感覺自尊受到了傷害了,我們說的這句話雖然正确,但沒有人情味,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覺得我們根本不理解他們受傷的心情,更加難過。
想象下,我們在工作中被同事嘲諷 ,回家和老公 / 老婆傾訴,卻被說一句:「别管别人說什麼,做自己就好啦」,是不是一樣也會覺得更郁悶,情緒沒有被理解,更難受。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當了解孩子被取笑時
第一件事是幫助孩子「走出情緒」
當孩子回家後,哭喪着臉告訴家長自己被嘲笑時,首先需要處理的是孩子情緒問題,
家長可以詢問一下發生了什麼,通過提問讓孩子描述事件,幫助孩子梳理問題和感受。
這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面對被取笑,自己的感受,爸爸媽媽可以理解,并接納。
● 開放性提問:「可以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嗎?」
● 具體情境提問:「誰說的?是哪位小朋友呀?」、「什麼時候說的?自由活動時間嗎?」、「其他小朋友是什麼反應呢?」
● 感受和反應提問:「寶寶聽到他們這樣說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呢?」、「寶寶當時是什麼感覺?會難過嗎?還是生氣?」、「寶寶是怎麼說的呢?」
● 回應孩子情緒:「爸爸媽媽聽到這樣的話,也非常生氣 / 難過。」
在我們的提問和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孩子的想法,對事件表現出積極關注和重視,這其實是最直接的共情表現。
孩子情緒緩和後
和孩子讨論「評價的多樣性」
讓孩子能更好地認可自己
在孩子被嘲笑後,最重要的是:帶孩子開放性的看待美醜,理解評價的多樣性,這對孩子從内心認可自己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通過聯系繪本動畫裡的故事、身邊人的特征、或用孩子能理解的事物進行類比,幫助孩子理解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評價。
● 聯系繪本 / 動畫的故事人物,打開孩子的開放性:
寶寶還記得卡通片《超級飛俠》裡面跳舞的那個小姐姐嗎?她的皮膚黑黝黝的,非常美;搭配裙子,跳起舞來非常絢麗,大家都為她鼓掌!
寶寶還覺得皮膚發黑是不美嗎?
你看《超級飛俠》裡,有各種各有顏色的皮膚,但他們都很美,很自信,很快樂。
圖片來源:超級飛俠海報
● 聯系身邊人 / 事,理解評價多樣性:
寶寶還記得媽媽的朋友 *** 阿姨嗎?你很喜歡她,覺得阿姨很漂亮、溫柔。她的頭發就是自來卷;
扎起來的時候,自信滿滿;放下來,卷卷的波浪,很特别。
那個阿姨讀書時候也和你一樣,曾經因為被人嘲笑苦惱,覺得不好看,總想把自己頭發弄成直發;但是後來她發現自己卷發很獨特,卷發也是一樣美麗的。
你看,同樣的事情,就有人會覺得好看,有人會覺得難看,最重要是我們自己的感受。
又比如:
寶寶還記得第一次偷喝媽媽咖啡嗎?很難喝對不對?但媽媽和爸爸覺得很好喝;
你看對咖啡,我們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寶寶會以因為爸爸媽媽喜歡,就愛喝咖啡嗎?爸爸媽媽會因為寶寶不喜歡就不喝咖啡嗎?
對于自己需求,我們自己的評價最重要。
● 用孩子能理解的事物進行類比,理解事物多樣性,評價的多樣化;
我們每個人就像不同的顏色,寶寶是黃色的,像獨生子一樣溫暖;媽媽是綠色的,像小樹一樣堅強;爸爸是藍色,像大海一樣寬容;你看家裡每個人都各自不同。
我們每個人喜歡的顏色也都不一樣,寶寶覺得粉色漂亮,媽媽覺得紫色漂亮,爸爸覺得藍色好看,我們對美的顏色,也都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其實,每種顏色都會有人覺得美,我們每個人也都會有人喜歡。
當孩子意識,美醜不是絕對的,每個人對事物的評價各不同;别人的評價并不能代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更不能定義自己時,他們也會逐漸接納自己的特點和不同。
這會讓他們在别人語言攻擊時候,内心會更清醒獨立。
面對嘲笑,要不要教孩子「回怼」呢?
可以教孩子怎麼回應,但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能教會孩子用一兩句話,自信地回怼其他人的嘲笑,而不驚慌失措站在原地承受所有攻擊,這将更有助于孩子抵擋嘲笑帶來的挫敗感,同時減少嘲笑情境發生的可能性。
但也有些孩子,确實不擅長解決衝突,或者害怕衝突,這個時候就算家長一字一句教他如何怼回去,他們可能也做不到,或者不願意說。
對于這樣的寶寶,我們切記:不要強迫他去回怼了,或表現出「不怼回去就是你輸了」,會讓他們更難受,產生無力感,并生出自我的否定的自卑感。
我們可以鼓勵教孩子表達對嘲笑的态度,比如:「我很不喜歡你這樣說話 / 你這麼說很不禮貌!」,或者直接教孩子不用回應,扭頭就走,不要陷入争吵不休中。
比起教孩子在社交衝突中「赢回來」,更重要的和孩子站在一起,讓孩子充分感受我們對他們的支持。
家長要做的,是以理解和溫暖的态度回應孩子,幫助孩子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評價的多元化,讓孩子能真正的接納自己,樹立自信,建立「被嘲笑的勇氣」。
參考文獻
[ 1 ] 《兒童心理學:0-8 歲兒童的成長(原書第 7 版)》唐娜 · S · 威特默等
[ 2 ] 《外貌心理學》尼古拉 · 拉姆齊 & 黛安娜 · 哈考特
[ 3 ]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Search Results | Taylor & Francis eBooks, Reference Works and Collecti
[ 4 ] How to Talk to Kids About Body Image
[ 5 ] Things to Do When Your Child Says 'I'm Fat'
[ 6 ] Lessons in Body Positivity to Teach Your Child by Age 5
本文專家
蘇靜
合作專家
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
鄧欣媚
審核專家
華東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制作
策劃:蘭蘭
監制:大力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