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突發,61歲患高血壓母親飛機上猝死,這4類人坐飛機尤其要注意!,歡迎閱讀。
坐飛機出行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長途旅行、出差,還是回家探親,飛機都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乘坐飛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最近一位 61 歲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在飛機上猝死衝上熱搜,原因正在調查中。高空飛行環境特殊,機艙内氣壓降低、空氣溼度低、氧氣含量減少,都有可能造成額外的風險。如何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那麼,哪些健康問題不宜乘坐飛機?
近期手術或嚴重創傷:
飛行可能加重病情
如果最近剛做過手術或遭遇了嚴重的創傷,飛機旅行可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類擔憂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1)雖然現代飛機内部的空氣是加壓的,飛行時内部氣壓相當于海拔 1500 - 2500 米的高度,比萬米高空好不少,但和地面相比還是低壓環境。這種低壓可能會導致傷口内部或者手術部位的氣體膨脹,或者植入的物體移位。
(2)機艙氣壓降低會降低氧分壓(道爾頓定律),因此會加劇低氧血症,對于心肺手術的患者來說,是個挑戰。
(3)由于機艙相對溼度低,脫水會增加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因此,經歷過手術或者創傷的人應該延後飛機出行計劃,根據不同的手術需要的限制的時間不同,這需要和你的手術醫師進行商議,比如↓
· 美國航空醫學協會的最新指南指出 " 氣胸是航空旅行的絕對禁忌症 ",并建議在進行無并發症的胸部手術後應推遲 2 至 3 周再進行航空旅行。
· 镫骨切除術後應至少在 2 周後開始乘坐飛機,并且下降時每 4 分鍾左右進行一次輕柔的瓦爾薩爾瓦動作(即需要在緊閉 . 口、鼻的同時做向外呼氣的動作),減少中耳、内耳的氣壓變化。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而且近期要做手術,尤其術後會限制行動的患者也應避免長途飛行。梅奧診所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飛行超過 5000 公裡後 13 天左右,進行大型手術(頭頸部手術、胸部和血管手術、腹部手術)的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比沒有進行長途飛行的患者更高。
嚴重心肺疾病:
特殊環境可能帶來風險
對于患有心肺疾病的乘客來說,飛行可能會帶來額外的健康風險,不同心肺疾病患者需要了解不同的應對措施。
由于機艙内低氧環境,冠心病患者可能面臨心絞痛或心肌缺血的風險。病情未控制者應避免飛行,近期心肌梗死患者應延後至少 2 周,直到病情穩定。飛行中,避免劇烈活動,選擇靠過道座位,并攜帶必要藥物,如短效硝酸甘油。長途班機前,建議與醫生确認是否需要額外檢查,特别是近期有心肌梗死史的患者。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低氧環境可能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狀,尤其在長途飛行時。重度心衰患者(如 NYHA III 或 IV 級)應避免飛行;若病情穩定且不需額外氧氣支持,仍應避免過度勞累,盡量選擇短途班機,并避免起降時的情緒緊張。飛行中還要避免高鹽食物及過多的咖啡因和酒精,以免加重症狀。
飛行對高血壓的患者的影響除了低氧環境以外,飛行過程中的噪音同樣會造成血壓波動,因此血壓不穩定者應避免飛行。飛行時應避免高鹽食物、過多咖啡因和酒精,穿着寬松衣物,并進行規律的下肢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長途飛行時,每隔兩小時起身走動一次。
對于肺動脈高壓 NYHA 分級 I 或 II 的患者,通常可以安全飛行,不需要額外的氧氣支持;但對于 NYHA 分級 III 或 IV 或者地面上就已經需要氧氣支持的患者,則應盡量避免飛行。
沒有控制的呼吸系統疾病或者近期存在發作史,比如 COPD、哮喘、間質性肺病,都應該避免飛行,直到病情控制穩定,并且随身攜帶需要的藥物。哮喘患者以及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在飛行前,還應避免食用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告知航空公司自己的過敏源及病史。
神經系統疾病:
尚無明确醫學共識
對于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的建議是中風後至少等待 2 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後至少等待 2 天;癫痫發作後,請至少等待 24 小時後再飛行并攜帶急救藥物。
但近期研究發現,無并發症且恢復良好的非出血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如果進入康復階段并且經過評估沒有再發中風的短期風險可以進行飛行。
目前在這方面還缺少權威的醫學共識,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超過 4 小時的長時間飛行,旅途中不自然的頸部姿勢以及颠簸,可能會增加患有頸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風的風險。
傳染病: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
傳染病患者在飛行過程中也可能帶來危害。如果你正在經歷像流感、麻疹、結核等傳染病,飛行過程中密閉的機艙環境使得病菌很容易通過空氣傳播給其他乘客。
這不僅增加了他人感染的風險,也可能讓患者的病情惡化。在這類情況下,患者應等待疾病的急性期過去,确保病情穩定後再考慮出行。
大家在飛行前,可以詳細閱讀航空公司的旅客乘機健康指南。對于任何尚未穩定的疾病都應該考慮延後飛行計劃,出行前應該咨詢醫生以及航空公司,避免給自身造成不便,甚至危險。合理評估健康狀況,科學決策出行方式,才能确保旅途順利、平安到達目的地。
參考文獻
[ 1 ] Cassivi SD, Pierson KE, Lechtenberg BJ, et al. Safety of air travel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anatomic pulmonary resectio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153 ( 5 ) :1191-1196.e1.、 [ 2 ] Akhal T, Bassim M. Flight After Stapes Surgery: A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 OTO Open. 2023;7 ( 3 ) :e65.
[ 3 ] Gajic O, Warner DO, Decker PA, et al. Long-haul air travel before major surgery: a prescription for thromboembolism? Mayo Clin Proc. 2005;80 ( 6 ) :728-31.
[ 4 ] Hammadah M, Kindya BR, Allard-Ratick MP, et al. Navigating air travel and cardiovascular concerns: Is the sky the limit? Clin Cardiol. 2017;40 ( 9 ) :660-666.
[ 5 ] Okyay K. Systemic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flight. Anatol J Cardiol. 2021;25 ( Suppl 1 ) :7-9.
[ 6 ] Coker RK, Armstrong A, Church AC, et al. BTS Clinical Statement on air travel for passenger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Thorax. 2022;77 ( 4 ) :329-350.
[ 7 ] 英國民航局 .https://www.caa.co.uk/passengers-and-public/before-you-fly/am-i-fit-to-fly/guidance-for-health-professionals/neurology/
[ 8 ] 中國南方航空 .https://www.csair.com/newh5/cn/tourguide/booking/orders/order/HealthGuide/?utm_source=chatgpt.com
[ 9 ] Anugrah Dwi Riski , Monica Djaja Saputera , Rachmy Hamdiyati, et al.Deterioration and Recurrence in Flight Passenger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 Evidence Based Case Report. Korean J Aerosp Environ Med 2023; 33 ( 4 ) : 121-128
[ 10 ] Barros A, Duchateau FX, Huff JS, Verner L, O'Connor RE, Brady WJ. Nonurgent commercial air travel after nonh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Air Med J. 2014;33 ( 3 ) :106-8.
[ 11 ] Á lvarez-Velasco R, Masjuan J, DeFelipe A, et al. Stroke in Commercial Flights. Stroke. 2016;47 ( 4 ) :1117-9.
策劃制作
作者丨蔣永源 第三軍醫大學内科碩士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醫生的這個 " 暗語 " 一定要聽懂!不然很可能會吃大虧……
2."8 只河狸 2 天建好捷克拖了 7 年的水壩 ",這 " 河狸 " 嗎???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