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慕尼黑車展實錄:轉折、野心與蛻變,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AutoReport 汽車產經(ID:autoreport),作者:陳昊、Aki,編輯:于傑,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梅奔展台),文中圖片拍攝自現場
一個中國朋友在慕尼黑駕車轉悠,行至瑪利亞廣場,被警察攔住,告知道路已封,瑪利亞廣場要辦 IAA Mobility。朋友懵了,因為他剛在國王廣場見到 IAA 的展台。
警察說:" 沒錯,IAA is everywhere."
這就是 2023 年的慕尼黑車展,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城市嘉年華。
國王廣場的 IAA
跟前些年的法蘭克福車展(慕尼黑車展前身)相比,這次慕尼黑車展其實已經有遲暮的迹象:
雖說德國本土車企仍是主角,奔馳、寶馬、大眾都打出了最強電動牌;但非本土的車企,比如豐田、本田、日產、三菱、通用、起亞等,這次通通缺席;PSA 和 FCA 合并後的 STELLANTIS 集團也沒有露面。
好在主辦方足夠努力,不僅在 Messestadt West 這個地方辦了内展,還在戶外搭建展區供公眾看車和試駕體驗。
不過,對挽救慕尼黑車展頹勢功勞最大的,是本屆車展上最靓麗的風景線—— " 喧賓奪主 " 的中國企業。
雖然喧賓奪主,但東道主十分 happy。
IAA 市場傳媒總監在和中國媒體溝通時說:我們特别感謝中方的合作夥伴,歷盡艱辛,幫我們邀請到如此眾多的參展商。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總經理也很開心:今年展商翻了兩倍至 50 餘家,希望未來這個數量繼續穩步增長,我們會規劃更多的展位給中國參展商。
最近幾天總有媒體調侃:" 如果沒有中國企業,慕尼黑車展估計要歇菜。"
汽車產經有幸與幾乎全部來到慕尼黑的中國企業進行了交流。交流的結論很 " 偉光正 ",但又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中國車企在海外車展已逐漸走過了 " 賺面子 " 的階段,一個真正為買賣而行動的全新階段已經來臨。
比亞迪們:從打卡到扎根
本屆慕尼黑車展上最熱鬧的場面,是比亞迪的發布會現場。
我們提早 5 分鍾到場,但發布會已經人山人海,很多人只能遠遠地高舉着手機拍照。
這一次,比亞迪攜海豹、宋 PLUS EV 冠軍版、元 PLUS(海外命名為 BYD ATTO 3)、海豚、漢以及騰勢 D9 亮相。海豹正式在歐洲上市,兩個版本售價分别為 50990 歐元(約合人民币 40 萬元)和 44900 歐元(約合人民币 35 萬元)。
在出海方面,這個來自中國的巨無霸企業已花 50 億元訂購 8 艘遠洋汽車運輸船,每艘船可配裝 7700 輛汽車。8 月,據估計,比亞迪實現了 2 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出口。
除了運車出海,比亞迪也決心在歐洲建廠、扎根。
李雲飛(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告訴我們:" 王傳福總親自帶隊。以前我們總是在總部自己開會,但效率不高,現在我們基本出差到實地現場。我們選了好幾個地方,規模未定,但已經和政府做了很密切的交流。到年底,我們在歐洲的經銷商網絡從 100 餘家增加到 200 家。"
近兩年,賽力斯在國際車展上也非常活躍。
去年,SERES 3 和 SERES 5 兩款車型在巴黎車展亮相過。今年 1 月,SERES 5 還參加了比利時布魯塞爾車展,據說那一次新車訂單超過 2 萬台。
在賽力斯展台與尤峥(左一,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和張興燕(左二,賽力斯集團海外事業部總經理)交流
陳玉東(博世中國總裁)在賽力斯展台跟我們回憶說,這兩年他帶着張興海董事長在歐洲轉了很多圈,就是為了搞明白這個市場。
我們在現場采訪了一位國際友人,他對賽力斯的互動系統和車内材料非常喜歡,認為整車可以 " 打 80 分 "。
賽力斯展台展出
博世中國總裁 陳玉東
相比比亞迪和賽力斯決心賣車,零跑在 " 賣技術 " 上表現得野心更強。
整個發布會 40 分鍾的時間,30 分鍾用來介紹他們的 " 四葉草 " 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
朱江明(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說:在發達的區網域,要打造一個品牌很難,我們初期對銷量的預期也比較低。所以,零跑更希望走出第三條路,使自身角色位于整車和零部件之間。
小鵬汽車顯然已經為這種模式打好了樣。
零跑提供四種 " 合作模式 "
盡管是第一次參加歐洲車展,但小鵬汽車存在感很強。不僅因為帶着國際版 P7i 和 G9 在外展展出,更因為在大眾集團活動上小鵬屢次被提及。
活動上,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表示:大眾中國将基于小鵬 G9 平台打造 2 款 B 級 SUV,小鵬提供平台和技術,大眾負責工程研發、設計和制造。
在與中國媒體溝通時,徐海(小鵬汽車國際業務中心副總裁)對此頗為自豪,說:" 希望小鵬和大眾的合作,能給中德合作開啟一個裡程碑。"
參展慕尼黑的中國主機廠選手還有阿維塔、高合、柳汽、名爵……不管是定位高端,還是走性價比路線,都帶着勢必打入歐洲腹地的目的。
比如柳汽,自從參加 2022 法蘭克福 AMF 汽配展後,在歐洲已經賣了 1000 輛新車,海外整體銷量超 4 萬輛。柳汽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馮傑對我們說:" 我們在歐洲肯定是賺錢的,不盈利我們折騰這些事兒幹嘛。"
采訪柳汽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馮傑
又比如阿維塔,已宣布右舵產品将于明年投放海外市場。
阿維塔科技董事長、CEO 譚本宏還給自己安排了一整天的觀展活動。在美國新勢力品牌 Lucid 展台上,正在看車的譚本宏跟我們開玩笑說,要把這百萬的豪華買回去拆解學習。
阿維塔展台出現人擠人的排隊現象
譚本宏在 Lucid 展台參觀學習
中國供應商的野心:鎖死 BBA
本次慕尼黑車展另一個看點,是參展主力變成了供應商。中國參展商包括頭部動力電池廠商如寧德時代、億緯锂能、欣旺達、中創新航,也包括智能汽車軟硬體提供商如地平線、億咖通、輕舟智航、禾賽科技等。
真有點 CES 那味兒。
據傳,展前萬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把所有參展商都找來開了個會議。千叮咛萬囑咐,所有參展商不能高調,務必保持謙遜。
原因是什麼,不難理解。電池、芯片、激光雷達、智能駕駛系統,這智能電動汽車上的 " 幾大件 ",全都堵人家門口來了,搞不好又是一番中國威脅論。
但低調歸低調,生意歸生意,機會來了當然要抓住。因為确實有越來越多的歐洲車企接受中國供應商的訂單。
寧德時代是當之無愧的先鋒選手。
今年 1 月,寧德時代在德國東部城市埃爾福特的電池廠已投產,為寶馬提供電池。預計幾年後完工的匈牙利工廠還将向大眾、Stellantis 和寶馬供貨。
目前,寧德時代在歐洲市場的電池裝機量份額達到 28%。如果建廠順利,在產能 100GWh 的匈牙利工廠落成後,這個份額數字還将上升。
我們在 Messe 展館外詢問一名老外是否聽過 CATL(寧德時代英文名),老外回復:" 當然聽過,比 LG Electronics 還要牛,世界第一。"
4 号當天,這個電池巨頭在慕尼黑車展發布了超充 " 神行電池 "。展台後面的會議室裡,可以看見曾毓群(寧德時代董事長)同時接待多個歐洲客戶。
曾毓群(左二)接見歐洲客戶
智能軟硬體提供商也同樣忙碌。
車展前一天,餘凱(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就告訴我們,他的行程别無其他,就是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客戶。
半年多以前,這家智能駕駛計算方案提供商獲得了大眾集團的 10 億美元投資。車展期間,地平線公布了最新的商業成績:征程芯片出貨量增長至近 400 萬片。
餘凱(右二)接見歐洲客戶
輕舟智航的創始人于骞向我們傳達了他們家的好消息——輕舟智航已與寶馬達成合作。
汽車產經了解到,在慕尼黑展出的中國新車型裡面,就有輕舟智航賦能的產品。于骞也透露,在國内以及海外,他們已确認與數家車企合作,合作消息或在 9 月份官宣。
采訪輕舟智航創始人于骞
BBA 已經成了中國供應商打入歐洲的錨點。
在國内卷的很痛苦的商湯科技,也大膽将目光投向了 BBA。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 我們希望更快實現盈虧平衡,出海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從戰略角度希望尋求如 BBA 的支持。"
不得不感慨,這屆慕尼黑車展成了中國汽車產業全面崛起的一個側寫。
黑芝麻楊宇欣(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總結得好:" 對中國的供應鏈企業來講,我覺得三步走:跟中國車企幹中國市場,跟中國車企幹海外市場,跟海外車企幹中國市場,跟海外車企幹海外市場,中間兩個是同時進行的,現在走到第三步了——跟海外車企幹海外市場!"
德國車企的蛻變:從速度開始
關于德國車企的路線轉變,中國媒體很喜歡用一個評價:在變化中,但不夠快。不過,從慕尼黑車展透露的信息,德國人也許真的決心要提速了。
在距離 Messe 展館不遠的大眾汽車 Media Hub 裡,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董事會成員技術研發負責人 Kai Gr ü nitz 見到中國媒體後的第一句話就有關 " 速度 "。
他說," 中國新勢力在研發、技術和發展速度方面非常驚人,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了激勵。基于從中國汲取的經驗,我們目前的研發時間,能縮短約兩年。"
參觀大眾展區 T7 California 露營車
大眾的應對策略除了提速,還有設計思路的改變。
" 車型的設計是集團成功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在一個產品和服務越來越趨同,諸如價格、質量、生產和創新等傳統價值觀成為了必備要素,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我們将讓大眾汽車集團成為一家以設計驅動的企業。" 大眾集團 CEO 奧博穆這樣對中國媒體說。
車展上展出的新車則包含了大眾對未來世界的理解:
大眾汽車 ID.GTI 概念車将 GTI 的 DNA 融入電動時代,CUPRA DarkRebel 則是一款擁有誇張前臉和鋒利車身線條的純電跑車。
一位東風高層看過德系的車展後,感慨道:" 大眾把未來跑車的概念和未來 city mobility 的概念融合到一塊,這個設計非常超前。我們中國的車就做不到,太多車都很雷同。"
ID.GTI 概念車
有人看好德系,但也有人繼續唱衰。
慕尼黑車展前夕,寶馬發布了面向未來的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車,這款被寶馬寄予厚望的產品将于 2025 年量產。
有媒體犀利評價:這個兩年後落地的產品,采用 800V 電氣架構、語音助手等技術,但 800V、智能座艙等在中國已經落地且有大面積普及的趨勢。這就意味着當 VISION NEUE KLASSE 量產時,将繼續落後于中國車企。
寶馬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車
當然,中德車企面對新技術的思考和戰略選擇不同,調整和轉變也不能一蹴而就。
不管怎樣,大眾集團所做的最新調整也好,寶馬純電平台新推出的概念車也好,這些都透露出德系車企對新能源車的理解,以及為持續赢得全球市場份額尤其是中國市場而做出的應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AutoReport 汽車產經(ID:autoreport),作者:陳昊、Aki,編輯: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