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蘋果Beats時隔四年發新品:将與AirPods一起收割音樂市場?,歡迎閱讀。
文 | 雷科技 leitech
提到「音樂」與「街頭文化」的結合,你會想到什麼?
毫無疑問,Beats 耳機絕對榜上有名。
Beats 耳機的制造商 Beats Electronics 于 2014 年被蘋果公司收購,但品牌保持了獨立運營。不久前,Beats 推出了 Beats Studio Buds + 真無線降噪耳機,透明的造型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科技媒體透露,久未在頭戴式耳機市場露面的 Beats,即将在 7 月發布它們的全新產品,定位旗艦層級,暫名為 Beats Studio Pro。這款耳機延續了 Beats Solo3 Wireless 的設計風格,但整體配置與前段時間發布的 TWS 耳機更為接近。
這樣來看,蘋果公司似乎為 Beats 耳機,找到了新的出路。
Beats,做蘋果公司最有特色的產品
Beats 上一次推出頭戴式耳機,已經是 2019 年了。
發布于 2019 年的 Beats Studio3 Wireless,很多配置其實已經過于落後,例如通用型的 USB 充電線、藍牙 4.0 以及不支持任何個性化音頻。于是,市場對于即将到來的 Beats Studio Pro 的更新抱有相當大的期待。
據消息透露,Beats Studio Pro 配備了兩個定制化的 40 毫米驅動單元,與 Studio3 相比,音頻保真度提高了 80%。硬體上,這款耳機還将擁有集成的數字處理器,主要用于處理音頻的細節、人聲的調和以及聲音的平衡。
軟體部分,蘋果為 Beats Studio Pro 帶來了更多「與時俱進」的特性。
AirPods Pro 的三大「法寶」,主動降噪、通透模式和空間音頻,如數來到了 Beats Studio Pro 上,此外,還加入了頭部跟蹤,提升音頻的空間環繞感。另一方面,Beats Studio Pro 還支持加入個性化音頻功能,這項功能需要用戶使用 iPhone 的原深感攝像頭對耳部輪廓進行掃描,配合個性算法創造出專屬于自己的調音。
(圖源:9to5Mac)
官方介紹,Beats Studio Pro 更新了語音定位麥克風,支持智能通話降噪,整體效果較 Studio3 提升 27%。連接特性上,Beats Studio Pro 終于更換為 USB-C 接口,同時保留了 3.5mm 音頻接口,這部分與 AirPods Max 保持一致。
不過,Beats Studio Pro 也有一部分遺憾。這款耳機與前段時間發布的 Beats Studio Buds+ 一樣,都沒有采用蘋果自研的音頻芯片,而是「定制的 Beats 芯片」。這樣的方案主要是為了兼容 iOS/Android 跨平台的連接,但對于蘋果生态的用戶來說,這可能不算是好消息。
(圖源:Apple)
可以說,Beats 是蘋果所有產品線裡十分罕見的「非針對性優化產品」,它與 AirPods 有明顯的區别。無論是造型設計、核心配置和功能特性,Beats 都更傾向于面向廣闊市場,而非蘋果生态的用戶。
這樣一來,蘋果就無法用「生态優勢」去掩飾這款產品的不足,Beats 的競争對手也從 AirPods,投射至整個頭戴式耳機市場。
這一代 Beats,竟然比 AirPods 還強?
作為蘋果公司的音頻產品主線,AirPods 往往能用上最好的配置和更新潮的特性,但這一代的 Beats,似乎有「反超」的架勢。
Beats Studio Pro 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重量和續航上。
參數上,Beats Studio Pro 整機重量僅為 260g,比一台 iPhone 14 Pro Max 略重 20g,而 AirPods Max 的重量則是來到了 385g。當然,前者的材質主要是橡膠、塑料,後者将鋁金屬用在整機支架與耳罩上,自然要更重一些。
AirPods Max 自發布以來就遭到了非常大的争議,不少消費者認為,頭戴式耳機沒有必要為了追求質感而采用大量的金屬,過重、過大,十分影響佩戴體驗。怒喵科技李楠也曾表示,長期佩戴這麼重的耳機,可能會讓脖子酸痛。
相對來說,Beats Studio Pro 的重量更符合市場的标準,畢竟索尼 WH-1000XM4、Bose 700、Audeze LCD-1 這類熱門頭戴式耳機,基本在 250g 左右。
更輕的 Beats Studio Pro 反而擁有更好的續航。爆料信息稱,這款耳機的在通透模式下的續航時間為 24 小時,AirPods Max 則是 20 個小時,前者繼承了 Fast Fuel 快充特性,10 分鍾充電就能聆聽 4 個小時。
與前代產品不同,Beats Studio Pro 沒有采用蘋果自研芯片,但「貼心」的蘋果為其設計了很多 Android 端的特色功能,例如:「Google Fast Pair」可快速連接 Gmail 賬戶的所有 Android 設備、「Audio Switch」在 Android、ChromeOS 設備間無縫切換、「Find My Device」利用 Google 查找丢失的耳機。
這些功能都是 AirPods Max 不支持的。
但沒能用上蘋果自研芯片,Beats Studio Pro 在 iOS 端的體驗就要遜色一些。依靠 H2 芯片,第二代 AirPods Pro 獲得了更強的降噪算力,且高效的環境音捕捉特性,使個性化降噪功能在這款設備中表現得十分完美,還有快速配對、聲學任務處理等功能。這些特性,是 Beats Studio Pro 無法享受的。
很明顯,AirPods Max 是一款為蘋果生态打造的耳機,而 Beats Studio Pro 則是面向更廣闊市場設計的產品,但算力上的劣勢,使其難以與高端頭戴式耳機在音質、音效上正面較量,這是相當可惜的。
收割音樂市場,目标不只 iOS 用戶
自 2014 年 Beats 被收購開始,蘋果公司就計劃好構建屬于 Apple 的「音樂王國」。
雖然 Beats 的耳機品牌被保留了下來,但同期被收購的 Beats Music 就沒這麼好運了,經蘋果公司的改造後,搖身一變成了當前三大流行的流媒體音樂服務—— Apple Music。市場調查機構 OnlyAccounts.io 在 2022 年末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Apple Music 當前已擁有 5.9 億用戶,躍升全球第二大音樂平台。
軟體部分做的有聲有色,蘋果公司自然想要在硬體部分給足用戶良好的體驗,于是,Beats 耳機的品牌改造計劃也提上日程。
2021 年,Beats 發布了 Beats Studio Buds 真無線降噪耳機,這是蘋果公司在收購 Beats 後推出的第一款沒有配備蘋果芯片的耳機,它在官網上注明了與 Android 設備的兼容性以及相關功能。
随後發布的 Beats Studio Buds+ 和已經曝光的 Beats Studio Pro 都選擇了這種方案,主動擁抱更廣大的消費群體。
潮電智庫去年的一份市場報告顯示,Beats 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創下了 132 萬對的出貨量,占總市場份額 2.64%。足以說明,Beats 的這項策略也獲得了顯著的成功。
但 Beats 要在頭戴式耳機市場發力,似乎需要更足的底氣。
目前,頭戴式耳機市場幾乎被索尼、Bose 和拜亞動力等傳統聲學品牌占據,尤其是索尼 WH-1000XM4,兼具潮流設計和性能表現,受到大量消費者的追捧。Beats 的優勢除了「街頭文化」之外,更多的就是其澎湃的低音表現,但不少媒體都曾指出,Beats Studio Buds 在沒有 H1 芯片的加持下,低頻部分變得十分松散,體驗不算太好。
往好的方面想,頭戴式耳機一直都是 Beats 最為注重的產品線,同時也是消費者對其印象最深刻的耳機產品,Beats Studio Pro 擁有這麼多提升,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更重要的是,它一定會比 AirPods Max 更便宜。
Beats、AirPods,蘋果一碗水端平?
盡管 Beats 不再享受蘋果的自研芯片,但仍為其帶來了近似 AirPods 的配置,在某種意義上,這也算是蘋果的「平衡策略」了。
現實地說,既然 Beats 的目标是 iOS/Android 的消費者,那麼要求它繼續使用蘋果芯片,其實也是沒有什麼必要的,畢竟 AirPods 在 Android 手機上也發揮不出什麼特性。Beats Studio Buds+ 和 AirPods Pro 一樣,支持杜比全景聲空間音頻、主動降噪、通透模式、設備間無縫切換等功能。
對于用戶來說,只要體驗上沒什麼差别,這就夠了。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自然是希望 Beats 可以帶來更多音頻方面的硬實力,比如嘗試加入高通的音頻計算平台,提供除 AAC 之外的藍牙音頻協定的支持等。這些硬實力的提升,才能幫助 Beats 在更廣的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蘋果已經盡可能地将 Beats 與 AirPods「調教」到相近的水平,但至于消費者是否會為這樣的方案買單,還得看 Beats Studio Pro 的實際表現如何。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