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DeepSeek一夜接入近20家車企,AI重新定義汽車,歡迎閱讀。
本文文字:2446 字
閱讀時長:13分鍾
"
如果說現在最熱的話題,除了《哪吒 2》票房頻頻攀登外,那就是 Deep Seek 了。
從春節期間橫空出世,到重創英偉達股價,再到 " 全民提問 ",這家國產大模型公司杭州深度求索開發的 Deep Seek 應用的風,也吹到了汽車圈,甚至有可能成為車企智能化發展下一個發力點。
Deep Seek 推出的是一個 AI 開源模型,通過純深度學習方法讓 AI 自發湧現出推理能力。就在過去短短的一周,已經陸續有近 20 多家車企高調宣布和 Deep Seek 展開合作。
1
Deep Seek 成為車企 " 香饽饽 "
水滴汽車了解到,這些和 Deep Seek 合作的車企眾多,但合作的程度和方式不同。有的是雙方大模型深度融合,有的是聚焦在智能座艙領網域,有的車企在整車架構上展開合作,還有車企在營銷端展開合作。
具體來看,大模型深度融合的企業有吉利、極氪、廣汽,長城、奇瑞、smart 等。吉利汽車自研的星睿大模型與 DeepSeek-R1 深度融合,利用 DeepSeek-R1 模型對星睿車控 Function Call 大模型、汽車主動互動端側大模型等進行蒸餾訓練。極氪旗下自研 Kr AI 大模型與 Deep Seek R1 大模型完成了深度融合,并且智能座艙助手 AI Eva 也已集成并即将上線。
廣汽集團的 ADiGO SENSE 端雲一體大模型與 DeepSeek-R1 大模型深度融合。長城研發的 Coffee Agent 與 Deep Seek 完成融合适配;奇瑞集團的 Lion AI 智能化大模型與 Deep Seek 深度技術融合校驗。還有 smart 智能座艙團隊宣布完成自研 AI Agent 與 DeepSeekR1 大模型融合測試。
将 Deep Seek 接入智能座艙車型有岚圖知音和夢想家、猛士 917、零跑、寶駿享境、智己汽車、深藍汽車、東風風行星海、極狐 S5、奔騰小馬、一汽 - 紅旗等。
營銷端展開合作的是一汽 - 大眾,其新媒體 AI 内容運營數字化平台已全面對接 Deep Seek;在架構上展開合作的是比亞迪,比亞迪整車智能 " 璇玑架構 " 将全面接入 Deep Seek R1 大模型的能力,以快速提升車端和雲端 AI 能力。
一時之間,Deep Seek 成為汽車領網域的 " 香饽饽 ",頗有點曾經車企争先恐後和華為合作的架勢,但接入 Deep Seek 比和華為合作要容易得多。據業内人士透露,現階段車企不論采用哪種方式接入 Deep Seek 的技術難度并不大。相比車企自研 AI 技術和大模型,Deep Seek 憑借‘低成本、高适配、中文語境霸權’的優勢,讓車企擁有以低成本接入 AI 能力。
可以預計的是,接下來還有更多車企和 Deep Seek 展開合作。畢竟,智能化早已成為業内公認決定車企未來的勝負手,而以 AI 為核心的智能化,将是今年汽車行業競争的關鍵。
2
技術支持和流量熱度兼得
那麼 " 和 Deep Seek 合作真的能提升車企智能化技術競争力嗎?"
筆者采訪了多位業内汽車工程師表示,目前來看大多數将 Deep Seek 接入智能座艙的企業,只是将車輛的互動模式換成了 Deep Seek。而那些在大模型上和 Deep Seek 融合的企業,在用戶體驗層面的提升還有待考究。
同樣的問題筆者也抛給了 Deep Seek,得到是肯定的答案,以下是 Deep Seek 的回答。
Deep Seek 總結了 6 點它能帶給車企的優勢,包括有自動駕駛領網域、智能化座艙體驗、智能制造和供應鏈、電池領網域、用戶運營、數據安全。Deep Seek 從技術層面分析得很全面,但它還有一點沒回答,那就是車企和 Deep Seek 合作,除了有技術支持之外,還有其他 AI 應用無法給到的 " 用戶普及度 "。
人們都說今年春節,村口大爺都能聊兩句 Deep Seek。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Deep Seek 上線 20 天全球日活 DAU 突破 2000 萬,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 AI 應用。Deep Seek 日活躍用戶 DAU2215 萬,是 Chat GPT 日活用戶的 41.6%,超過豆包的日活用戶 1695 萬。今年 1 月,Deep Seek 應用(APP) MAU 月活躍用戶 3370 萬。
最關鍵的是,相比那些晦澀難懂的 AI 技術或代名詞,Deep Seek" 深入群眾基礎 ",接受的範圍更廣。村口的大爺不知道什麼是 AI,什麼是智能化,但是他知道 Deep Seek 很牛 X 就夠了。Deep Seek 對于普羅大眾來說,就代表 AI。正如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華為就是智能化的代名詞一樣。搭載華為智能化的車,甚至不需要過多做宣傳,消費者心裡就明白,這輛車是智能的。
對于消費者如此痴迷的技術和公司,車企選擇跟進 Deep Seek,暫且不說技術方面得到什麼支持,憑借 Deep Seek 之名包裝自己的智能化,也更容易讓普通大眾快速意識到這家企業或者這輛車有 AI,甚至都不用過多去做宣傳。
在智能技術應用端越來越同質化的背景下,這也不乏是一種差異化的營銷手段。在這個極致内卷的市場中,對新技術、新體驗充滿好奇是一方面,但想要讓消費者認可,營銷也占很重的成分,小米汽車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在資本市場,在資本對 Deep Seek 追捧下,宣布和 Deep Seek 合作的車企股價也順勢而升。吉利公布消息後,汽車的股價在 5 個交易日内飙升 26%。東風汽車公布消息後,股價也一度衝高,漲幅甚至超過 12%,随後回落;零跑汽車宣布消息後,股價漲超 4%。
3
車企在 AI 戰場厮殺正酣
不論是技術層面、用戶體驗層面、亦或是營銷層面,和 Deep Seek 合作能帶給車企的優勢,有待市場去檢驗。而諸多車企如此積極接入 Deep Seek,背後的信号十分清晰:以 AI 為核心的智能化賽道比拼在中國市場上真正開始了。
事實上,在 Deep Seek 出現之前,汽車圈 " 大模型上車 " 和 " 端到端 " 就已經風靡開來。特斯拉率先強調了‘ AI 汽車’的标籤,随後一些新勢力跟進。李斌曾說,一個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 AI 公司,小鵬汽車也早已将自身定位為‘ AI 汽車公司’,理想也宣布成為一家 AI 公司而不是汽車公司。
進入 2025 年,傳統車企也開始陸續登上桌面。長安汽車和比亞迪接連發布和智能化有關的發布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從今年起長安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比亞迪表示,2025 年買車看智駕,未來 2~3 年智駕将成為必不可少的配置,沒有安全智駕的車,将成為少數派。吉利也将在 3 月初發布 AI 智能化戰略布局。還有,眾多車企紛紛接入 Deep Seek,布局 AI。
相關預測顯示,2025 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2030 年有望突破 5 萬億元。毫無疑問,如此龐大的市場,誰能占據領先優勢,便能分到更多蛋糕。試問誰不想去拼一把呢?
十年前,馬斯克用動力電池重新定義了汽車;今天,AI 在重新定義一次。這場汽車 AI 狂歡賽道上,一個問題也随着浮出:當所有車企都宣稱 " 接入 Deep Seek" 或者自研的大模型或者其他大模型,所有車企布局‘端到端’上車自動駕駛時,資本市場的紅利終會褪去,誰能真正跑出重圍?
這個問題 Deep Seek 也無法給出準确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比賽的終點,絕不止于‘汽車’這麼簡單。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作者|趙嘉佳
編輯|王 磊
責編|祁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