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科普法修訂,将為科普企業帶來哪些推動和機會?,歡迎閱讀。
2024 年 12 月 25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 " 科普法 "),這是科普法自 2002 年頒布以來首次修訂。
新科普法第三十條明确規定 "國家發展科普產業,鼓勵興辦科普企業,促進科普與文化、旅遊、體育、衛生健康、農業、生态環保等產業融合發展"。
科普產業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產業需要一家家企業運轉共同支撐。對于不同方向的科普企業來說,新修訂的科普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帶來幫助?
以下是部分科普企業負責人的聲音——
汪诘 上海光錐文化傳媒創始人,科普作家 / 科普電影導演
我的公司光錐文化目前所有營收都來自科普内容,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制作了很多科普内容,在各大音頻、視頻平台付費播放,也在免費節目中為信得過的產品和企業植入品牌廣告;我們還在 " 科學聲音 " 知識小店裡賣自己的產品,包括付費音視頻、自己出的書以及科學聲音的周邊文創產品;出書的版稅和線下演講的門票、講座酬勞也是營收的一部分,另外我們還會承接一些機構比如基金會的科普項目。第二部分是電影業務,這幾年我們拍了《尋秘自然》系列電影,基本上以一年一部的節奏推出,電影票房也是我們的收入來源之一,我們現在的目标是希望做出一流的科普長視頻,能走向國際市場。
公司是 2017 年成立,最初只有我和合作夥伴吳建平兩個人,2019 年發展到 20 人并維持至今。
到目前為止,我們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在大眾認知中,科普還不是一個產業,甚至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項 " 公益事業 "。很多時候,我們有些内容要收費,就會招來很多的不理解。比如有些部門聯系我們的老師去講課,我們要收費、要報價,對方就會覺得,我們請你過來給孩子們上課,你們居然要收費。我們也很無奈,我們是全職做這件事,要發工資,要吃飯,不收費怎麼活。
近幾年,我們想把制作的科普電影賣給科技館或教育機構時,也會遇到這種認知問題:對方會意識到我們做的東西有成本,白拿不合适,但他們又覺得價格應該低廉甚至虧本銷售,除了認為 " 科普是公益事業 ",還有一點,如果我賣給對方一部手機或其他產品,他會覺得 10% 到 20% 的利潤是合理的,但如果我賣一部科普電影,他就覺得你不應該賺錢。所以,有時我們報成本價出去,對方還要再壓價。從產業角度看,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次買賣的問題,而是,如果沒有好的市場環境,即使我貼錢做一次,終究也只能昙花一現。
所以最近看到新修訂的科普法我特别高興,因為我注意到它明确了 " 科普產業 " 的提法,我相信,通過新科普法的修訂和實施,可以讓大眾越來越意識到科普可以是一個產業,可以有正常的企業經營,科普企業可以通過科普產品來獲得合理的利潤。
也期待這次科普法的修訂和實施,一方面從法律層面肯定我們這些企業通過正當手段賺取合法利潤是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鼓勵的方向的,另一方面也明确了科普企業也是企業,企業就要有利潤,這是天經地義的。
另外,我還注意到,以前 9 月份只有全國科普日,現在新科普法規定 " 每年 9 月為全國科普月 ",對我們這些科普企業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消息。根據過去的經驗,每年到全國科普日附近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因為各地都要舉辦科普活動,需要專業的老師或組織者,我們之前就幫好幾個地方政府承辦過大型的科普活動,但因為集中在 9 月的第三周,我們承接了這個部門就不能再承接其他部門的活動,如果以後整個 9 月都是科普月,我們就可以承接更多的科普活動了。
更多業務不但能帶來更多營收,對我來說,也更有利于達成我們的願景和使命,我們傳播科學知識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弘揚科學精神,這也是我們企業的願景:讓科學思維成為一種習慣。
鄒波 胡桃夾子工作室創始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影融合專委會委員
我們是一個小團隊,成立 11 年,員工數一直在 10 名左右。科普方面的業務以視頻為主,還有出版書籍以及為出版社繪本,不管是圖書還是視頻,邏輯都是一樣的:定制視覺化的科普内容。
這些年,市場上同類的團隊也越來越多,某種角度看,這也說明科普市場在變得繁榮。但對我們團隊來說,因為競争者變多,我們的機會也相應地就會變小。合作方挑選内容團隊有多種考量,當客戶的選擇越來越多,我們拿到業務的幾率就會變小。
科普并非公益事業,實際操作起來,要依賴各個行業的設計和政策。比如之前我們和一家部門合作,對方的目标很明确,要參加一個科普視頻比賽,找我們是看中我們的品質可以得獎。當然,做完後也确實得獎了,然後我跟她們聊,你們明年有采購需求嗎?對方說,沒有。我的理解是,這次合作只是因為有比賽推動了一下,如果之後沒有其他推動力,也就沒有采購需求。
最近新修訂的科普法出來後,我和對方溝通了下,國家法律出台後," 對科普内容的采購 " 就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常态化的需求。雖然之前也有需求,但要申請撥款相對難或被動,現在有這麼一個綱領性的東西帶領,就像多了一個持續的推動力。
所以,在我看來,科普法的修訂和實施,也許可以為我們這種科普企業帶來更多市場需求和機會。當然,這也要看後續更細化的落地措施。
除了和事業部門合作,企業也是我們的合作客戶。我看到第二十九條提到 " 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高等學校、企業等依托現有資源并根據發展需要建設科普創作中心 "。如果以後企業也可以用一部分資金來做科普内容,對我們來說,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合作機會,也期待未來國家可以有相應的資源和政策,讓企業有更大的動力去做這件事。
我覺得,新科普法出來後,肯定有很多人持積極态度,也會有一些人會觀望,期待可以有更多的媒體宣傳,能帶動更多觀望的人積極參與,讓包括我們這種科普企業在内的更多人能更有信心地參與進來。
冮楠 無熵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前騰訊教育總經理
我們公司是 2023 年創立的,屬于比較新興的企業,主要做人工智能技術,其中一部分業務,是将智能的圖形生成和渲染應用到沉浸式的科技場館,并圍繞展項來做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課程,面向包括小孩子在内的公眾來做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普。
創業之前,我在騰訊教育擔任總經理,會帶隊做人工智能課程,主要面向青少年,教他們什麼是人工智能、它和我們的生活如何相關以及未來可能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之前遇到的困難,主要是這個賽道人比較多,内容參差不齊,有些人打着人工智能的旗号但其實做的内容和科普并不相關,比如帶着孩子操作一下機器人就自诩人工智能,而有時家長或學校老師對于這種新興事物了解程度不夠,我們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成本去說服他們:我們和其他的科普課程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人工智能課程卻沒有機器人。
獨立創業後,雖然工作内容和客戶資源還是從前的基礎,但課程核心還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技術革新變得更快,如果大部分目标閱聽人的知識革新沒有跟上這些技術和理念的革新,解釋溝通的成本就變得更高了。而且我們發現,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不同地網域之間的差别也變得越來越大,因為科普課程的推廣,往往要先說服當地主管人員接受,如果主管人員對人工智能或新技術的了解較少或不理解,我們在當地的推廣就會更加困難,他們可能更願意把經費花在購買真實的物品比如機器設備,而不是知識的學習和傳播。
新修訂的科普法出來,我注意到第三十四條提到 " 國家鼓勵在職業培訓、農民技能培訓和幹部教育培訓中增加科普内容,促進培育高素質產業工人和農民,提高公職人員科學履職能力 ",我覺得特别好,如果主管領導或一些關鍵崗位的人先接受這種學習,具備科普意識,才能用這些理念來造福區網域内的人,然後才可以讨論家長的理念以及讓小孩子去重視科普相關的學習。
另外,我注意到第六章 " 保障措施 " 裡有很多與科普場館建設相關的内容,我也比較認同,現在有些科技館只有看、玩的體驗功能,期待可以加上配套的課程,在體驗基礎上加上學習功能。也期待随着科普法的修訂和實施,未來可以有更多的相關配套政策出來,互相聯動,能更好地去落實這些導向。
策劃制作
策劃丨楊楊
責編丨楊楊、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醫生的這個 " 暗語 " 一定要聽懂!不然很可能會吃大虧……
2."8 只河狸 2 天建好捷克拖了 7 年的水壩 ",這 " 河狸 " 嗎???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