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婚戀交友App裡藏着多少“灰色地帶”?,歡迎閱讀。
近年來,網絡婚戀交友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增速明顯,手機應用商城上多個排名靠前的婚戀交友 App 下載量過億。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用戶信息審核不嚴,偽裝身份詐騙錢财,甚至衍生出平台賬号買賣等 " 黑灰 " 產業鏈。
法律人士表示,要督促平台加強信息審核把關,通過技術手段清理整頓虛假注冊等亂象,設立快速響應投訴舉報機制,加強誠信網絡空間建設。
不法分子利用婚戀交友 App 詐騙斂财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破獲一起利用婚戀交友 App 詐騙案件。當事人馬某某報案稱,在某交友平台上添加了一名昵稱 " 迷人寶貝 " 的陌生網友。該網友自稱是一名女檢察官,是剛離婚的單身母親,沒聊多久就對馬某某表示好感,雙方在網上确立男女朋友關系。
此後,對方多次以孩子出車禍、介紹工程項目等理由向馬某某借錢,兩個月内馬某某共向對方轉賬 3 萬 4 千餘元,在一次次要求視頻和線下見面未果後,馬某某意識到被騙。
辦案民警介紹,這名所謂的 " 女檢察官 " 實際上是河北某地一個男性菜農,把賬号注冊成女性,編造身份和男用戶聊天,發現馬某某動感情 " 上鉤 " 後,便開始連續騙錢。
記者注意到,此類案件近年來在多地頻發,不法分子 " 鑽 " 婚戀交友 App 用戶信息審核把關不嚴的漏洞,輕易實施詐騙,有的金額巨大。
去年,山東警方破獲系列婚戀交友類詐騙案件,搗毀 69 人婚戀交友詐騙犯罪團夥,涉案金額 500 餘萬元。詐騙團夥人員在某交友平台上把自己包裝成女性角色,拉近距離後便誘導對方以給其購買鮮花、衣物、化妝品等理由在虛假購物鏈接上付款,還引導受害人在虛假平台軟體上進行充值。
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的偵查員分析此類案件特點時表示,婚戀交友詐騙較為常見,不法分子作案套路簡單,通常利用網絡偽裝成 " 金融白領 "" 商業精英 "" 軍官 "" 公務員 " 等身份,騙取事主的感情和信任,接着編造各種理由騙取錢财。
信息不對稱為詐騙等違法犯罪留下 " 空間 "
記者調查發現,婚戀交友平台信息不對稱特點突出,用戶只要充值百十元就能獲得查看其他用戶個人信息或來訪記錄等 " 權限 ",這為不法分子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大開方便之門,衍生出會員賬号買賣等 " 黑灰產 "。
去年 8 月,北京警方打掉一個網絡黑產犯罪團夥。警方調查發現,該團夥主要有 3 名嫌疑人,一人負責招攬客戶注冊婚戀交友平台會員賬号,兩人負責将收購來的會員賬号轉賣給電信詐騙團夥,非法獲利 26 萬元。
據介紹,該團夥以某婚戀交友平台需要 " 湊人頭 " 衝業績為幌子,如幫忙注冊會員賬号可以領取商家 50 元至 140 元不等的 " 補貼 "。
為了在婚戀交友平台實施詐騙,一些詐騙團夥還在社交平台發布 " 有償租用微信号 " 等消息,吸引人上鉤。在北京警方偵破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以 100 元 24 小時的價格将自己的微信号、QQ 号 " 出租 ",結果對方使用其賬号關聯注冊某交友平台賬号,騙走一名當事人 8700 元。最終,嫌疑人因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警方依法處理。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婚戀交友平台的 " 活躍用戶 ",通過充值升高等級,可以在查看他人信息尋找作案目标的同時更好隐藏身份。其中,有的用戶發布 " 軟色情 " 信息暗示可以提供招嫖服務,實則進行 " 裸聊 " 詐騙;有的冒充 " 紅娘 ",收取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 " 介紹費 "。
據介紹,平台虛假注冊亂象增加了公安機關打擊和整治難度。吉林省松原市公安局反詐民警邊界恺說,在查辦相關案件中,常常發現平台賬号的注冊人不是詐騙分子本人,給警方排查帶來不小挑戰。
提升治理精準度推進誠信網絡環境建設
由于婚戀交友服務高度同質化,許多平台失去資本支持,盈利模式趨于單一,并在疏于監管之下產生許多灰色地帶。
記者注意到,婚戀交友平台亂象長期存在,大量網友在 " 黑貓投訴 " 等平台發起投訴,反映維權難。對此,專家建議加強監管治理,讓規模高達數十億元的網絡 " 脫單生意 " 良性發展。
" 要在平台運營成本與保障信息真實之間尋找平衡點,加大技術上的投入。"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說,一些有标準、可量化、提供成本不高且有必要進行核實的信息,可要求用戶提供後與相關部門對接進行查詢驗證,确保某些關鍵信息真實性。此外,平台自身也應通過技術的手段識别違規信息,發現違法活動,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全龍傑認為,針對一些小眾交友 App 使用門檻低、隐匿性強等特點,需要加強監督檢查和整治工作。
北京警方同時提醒,網戀需謹慎。如果在交往過程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對方還以各種理由引導匯款,很可能就是在實施網絡詐騙。發現被詐騙後,要及時保留聯系記錄、匯款賬戶等相關證據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