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佑駕創新通過上市聆訊,港股又要迎智駕新人,歡迎閱讀。
文 | 賽博汽車
又一家智能駕駛公司即将港股上市。
12 月 8 日,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簡稱 " 佑駕創新 ")在港交所披露聆訊後的招股書,這意味着佑駕創新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将登陸港股市場。
聆訊環節是對即将上市的企業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确認其是否符合上市及公開招股資格的審查機制。聆訊通過後,企業會将所有相關資料進行整合,以聆訊後資料集的形式公布。
佑駕創新在港交所披露聆訊後的招股書
從今年 5 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10 月獲得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到如今聆訊……佑駕創新地平線港股 IPO 進入最後的倒計時。
至此,這家成立 10 年之久的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迎來了其發展歷程的關鍵節點。
根據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佑駕創新已累計為 35 家汽車整車廠進行量產,產品涉及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部分車路協同業務。
盡管業務不斷增加,但由于毛利長期低位運行且研發上不斷加注,佑駕創新虧損壓力不小。2021、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佑駕創新淨虧損分别為 1.4 億元、2.2 億元及 2.06 億元和 1.1 億。
而截止到 2024 年 6 月 30 日,佑駕創新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約 2.2 億元。
上市籌資,迫在眉睫。
三大業務板塊,智能駕駛為核心
相比今年上市的諸如地平線、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公司,佑駕創新在智能駕駛領網域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實際上,其已經成立近 10 年。
2014 年 12 月,佑駕創新成立,屬于自動駕駛浪潮中的第一波進入者。
佑駕創新的創始團隊均為 80 後,其中,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總經理劉國清,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後于 2013 年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根據招股書信息,其博士畢業後曾在南京車銳信息科技(主營車聯網業務)擔任總經理兼首席工程師職位。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楊廣,同樣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主要負責佑駕創新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業務以及生產、制造、質量管控等業務。
除此之外,創始團隊中的周翔以及王啟程,分别畢業于東南大學及清華大學等國内知名院校,擁有專業的技術背景及管理經驗。
這樣的團隊規劃,也造就了其後續的業務方向選擇。
根據公司介紹,佑駕創新定位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商,并于 2021 年拓展了部分車路協同業務。
佑駕創新業務板塊
其中,智能駕駛業務是其業務核心和基礎,也是目前產生正向商業回報的大頭。
在布局節奏上,佑駕創新采取的是漸進式的自動駕駛路線,從低階的 L2 基礎 ADAS 功能起步,最終產品組合涵蓋了從 L0-L4 級智能駕駛的組合解決方案,可滿足不同場景和車型的需求。
并且在算法上布局了從感知到決策的全棧自研,可滿足市面主流的 SoC 芯片部署。
具體到產品上,成本及功能從低到高分别有基礎的 iSafety,具備 AEB、TJA、ICA、ACC、LKA、 FCW、LDW 等 L2 級 ADAS 功能。
L2+ 的產品主要是 iPilot 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可提供從主動安全到高速領航等功能,目前正在開發 iPilot 4 版本,最終将在 80TOPS 的計算芯片上實現城區領航功能。
L4 的產品方案 iRobo 正處于測試階段,首款產品是無人駕駛的 Robobus,預計将會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
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佑駕創新已經與 16 家車企就 25 款車型的智能駕駛展開定點開發,并與 22 家車企的 67 款車型進行了量產。
佑駕創新智能駕駛方案營收情況
佑駕創新指出,按照 2023 年 L0 至 L2+ 級解決方案的收入計算,其在中國所有智駕供應商中市場份額為 0.6%。
佑駕創新智能座艙業務以以座艙感知和監控,以及座艙内互動為核心,主要包括駕駛員監測系統、乘客監測系統。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其已經與 8 家整車廠就 16 款車型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開展定點的持續開發,并與 9 家整車廠就 30 款車型進行了量產。
在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領網域進行布局後,佑駕創新希望能搭建一個汽車智能生态系統,打造更為全面的解決方案組合,于是開始布局車路協同。
佑駕創新車路協同方案營收情況
在該領網域,佑駕創新主要提供車路協同集成了雷達和攝像頭等傳感器設備、自研算法,以及 " 車聯網(V2X)" 技術,截止到最後實際可行日期,佑駕創新已經在中國範圍内已參與 21 個典型車路協同項目。
研發投入占比不小,現金流很緊張
業務範圍擴大,營收增長的同時,佑駕創新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其中,最大頭還是研發。
2021、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佑駕創新研發支出分别為 8220 萬元、1.39 億元、1.50 億元和 6330 萬元。
研發團隊上,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佑駕創新的研發團隊有 304 名員工,53.9% 擁有學士學位,28.9% 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
佑駕創新最新财務數據
實際上,相比其他自動駕駛公司,佑駕創新在研發支出上并不算多,但相對營收占比也算高強度投入。
數據顯示,2021、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佑駕創新營收分别是 1.75 億元、2.79 億元、4.76 億元和 2.37 億元。
盡管營收不斷增長,但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64%,但由于毛利的長期低位運行,以及研發上的不斷加注,佑駕創新虧損壓力不小。
2021、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佑駕創新淨虧損分别為 1.4 億元、2.2 億元及 2.06 億元和 1.1 億。
與此同時,佑駕創新的融資能力不算太強。
招股書顯示,自成立至今,佑駕創新進行了超 10 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為 14.48 億元人民币。
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佑駕創新未動用銀行融資為人民币 4500 萬元。
盡管佑駕創新表示,正在積極尋求優化我們流動性及資本管理的方法,且預期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并可進一步鞏固營運資金充足性。
但從現金流來看,截止到 2024 年 6 月 30 日,佑駕創新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約 2.2 億元。
上市籌資,很緊迫。
一大批智駕公司還在上市路上
今年以來,已經有一批自動駕駛公司上市,包括地平線、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另有一大批正在路上。除了佑駕創新,還有選擇赴美上市的 Momenta,以及衝刺港交所的縱目科技……
自動駕駛企業扎堆尋求上市的背後,一方面是對資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還有兌現對投資人的承諾。
首先,對金錢的需求很好理解。
佑駕創新現金流緊張
正如上文佑駕創新的招股書數據,其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約 2.2 億元,迫切需要融資。
而顯然,一級市場已經很難再融到資。佑駕創新盡管顯示 2023 年 8 月和 11 月都有融資到賬,但屬于 Pre-IPO 輪,也都受益于上市計劃。
不考慮上市因素,上述提及已經或正在上市的企業中,文遠知行最後一次融資發生在 2022 年 10 月,地平線也是;縱目科技的上一輪融資也在 2022 年 3 月;Momenta 最新一次融資更是要追溯到 2021 年 11 月。
這背後的邏輯很好理解。
一方面,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國内資本市場活躍度遠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投資 " 老人 " 不具性價比。
融資不順暢、研發投入高、盈利遙遙無期,衝刺 IPO,既有機會拿到戰略融資;又能抛去一些包袱,再拿一筆錢,确實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兌現承諾也很重要。
有投資人告訴《賽博汽車》,一般來說,國内一級市場的人民币基金,存續期在 7 年左右,其中 5 年投資期,2 年時間是資本退出變現。
退出變現有幾大途徑,包括 IPO(基石基金在解禁後賣出)、并購、新三板挂牌、股份轉讓、回購、借殼上市、清算等等。其中 IPO 是資本最理想和體面的退出方式。
顯然,從 2014 年第一波自動駕駛浪潮至今,早到了需要回報投資人的時候。
國内的股權投資,很多時候都會有投資方與創始團隊的對賭協定出現,即在公司沒有達成一些條款時(比如上市),公司包括創始團隊需要掏錢從投資人那裡回購股份。
業内人士坦言,現在投資人也挺難的,從大多數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看,不管是創始團隊還是企業本身持有的資金,回購股份的難度是很高的。
如果無法完成回購,其他路徑又無法行得通,剩下的或許就是一個個創始團隊與資方對簿公堂,公司清算,甚至創始人被成 " 老賴 " 這樣令人唏噓的故事。
這顯然無論對于企業,還是投資人來說,都是是 " 雙輸的買賣 "。
上市,顯然是最體面的方式。"很多企業上市募集的資金,在上市前就已經談好了,甚至很多想要上市的公司是有地方政府兜底的,與地方政府或一些戰略方有‘抽屜協定’。" 有資深投資人認為,一些公司是為了上而上,并非企業業務需求。
至于為什麼多數選擇港股和美股,主要是因為,美股或者港股都是自由市場。要發行成功只要實現兩個條件,合規滿足要求、有人能夠認購股權。" 企業本身業務好不好、持續性怎麼樣,這不是必然條件 "。
顯然,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自動駕駛公司加入上市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