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8年轉手賺47億美元,創新藥最強“撿漏王”,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氨基觀察
臨床失敗的創新藥,還有價值嗎?
關于這個問題,Roivant 的回答一定是,有。
事實上,這家公司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诠釋着失敗藥物的價值。從成立之初,Roivant 的宗旨就是拯救那些失敗的創新藥。
怎麼拯救?也就是通過另類創新藥 "license in" 模式,回收臨床失敗管線,想方設法變廢為寶。
因為,Roivant 堅信,很多時候大藥企宣告失敗的藥物并非真正的失敗。
在大藥企内部,項目的成敗會與負責人收到的獎懲挂鉤,所以有時候一些資產被放棄,不一定是技術原因,還可能是因為風險管理;還有一些資產,則是因為公司戰略方向改變而放棄。
所以,如果能夠找到這類藥物進行繼續研發,便可以大大縮短研發時間、節省研發經費,相當于走一條捷徑。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Roivant 的戰果還不錯。2014 年成立至今,Roivant 孵化了 21 家子公司,其中 4 家已成功上市,5 家則在 2019 年便被日本住友制藥以 30 億美元收購,2022 年住友制藥又追加 17 億美元收購 Roivant 子公司剩餘股份。同時,9 年時間 Roivant 共計 6 款藥物獲得了 FDA 批準上市。
Roivant 用行動诠釋了什麼叫做創新藥最強 " 撿漏 " 王。
失敗創新藥的拯救者
一家藥企眼中的垃圾,還有可能成為另一家藥企手中的寶藏。
這便是生物制藥公司 Roivant 的運作理念,而這一理念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公司創始人 Vivek Ramaswamy 在生物制藥領網域的親身經歷。
将時間拉回到 2008 年。彼時,還在華爾街做對衝基金經理的 Ramaswamy,以 5 美元 / 股的價格購買了 Pharmasset 的股票。三年後,這家公司被吉利德以 137 美元左右 / 股的價格收購,Ramaswamy 通過這筆交易創造了三年 20 倍的投資神話。
2013 年,Ramaswamy 投資的公司 Inhibitex 被百時美施貴寶收購,Ramaswamy 從中獲得了 25 倍的投資回報。
在華爾街的這段神奇經歷,不僅 Ramaswamy 讓投資回報頗豐,更讓他找到了一個新的事業方向。
Ramaswamy 發現,藥企的一些潛力管線,居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他曾直言:" 在整個生物制藥行業中,由于企業戰略相關原因,而非科學的原因,不少有潛力藥物的研發陷入了僵局中。"
為了挽救這些希望尚存的藥物,Ramaswamy 成立了 Roivant 公司,标榜的初衷是 " 拯救制藥業被遺忘的藥物 "。
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 撿漏 "。2014 年,Roivant 公司成立後便開始 " 撿漏 " 失敗藥物。
既然要 " 撿漏 ",自然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比如 2016 年,Roivant 的子公司 Myovant 與武田達成協定,獲得了 Relugolix 的全球開發和銷售權。在這筆交易中 Myovant 做到了零首付,僅付出了 510 萬股公司股份,以及低于 10% 的銷售提成。4 年後,Relugolix 成功獲得 FDA 批準上市。去年,Relugolix 在美國和中國市場合計收入 1.82 億美元。
與其他藥企動辄數億美元的授權引進項目相比,Roivant 做到了名副其實的 " 撿漏 "。
然而,研發九死一生,投資創新藥更是如同賭石,神仙難斷寸玉,Roivant 也難免會有失手的時候。最典型的便是其在阿爾茨海默症領網域的失利。
2010 年,葛蘭素史克宣布将逐漸停止神經疾病領網域新藥研發,同時放棄一款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的研發。2014 年,這款藥物被 Roivant 以 500 萬美元的價格買了回來。遺憾的是,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最終仍然以失敗告終。
" 撿漏 " 固然能以小搏大,但并不能改變創新藥九死一生的本質。更何況,Roivant 還是在這 " 九死 " 中尋找一絲生機。
8 年轉手賺 47 億美元
大藥企們擁有最頂級的研發資源、人才以及充沛的資金,他們尚且不能保證一款新藥的順利研發,更何況小藥企。
換句話說,Roivant 這種撿漏的商業模式實際頗為冒險,因為,創新藥二次失敗的風險始終如影随形。
關于這一點,做投資出身的 Ramaswamy,或許比誰都清楚。
為了盡量減少撿漏失敗的風險,追求更高的 "ROI",Roivant 選擇将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具體來說,Ramaswamy 的方法是圍繞 Roivant 收購的每個領網域,以單個或某幾個藥物成立一家子公司,讓這些子公司以獨立實體運營。
目前,Roivant 已經創建了 21 家子公司,這些以 Vant 結尾的公司專注于不同的領網域。比如,Myovant 專注于女性健康和内分泌疾病,Dermavant 專注于皮膚病學,Enzyvant 專注于罕見疾病 ......
在這樣的情況下,母公司產品管線豐富多樣,能夠提高命中率,即使一家子公司的藥物研發失敗,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子公司。比如,研發阿爾茨海默的 Axovant 公司失敗後,Roivant 其他子公司并未受到影響,還在正常運作。
此外,同樣重要的一點是,Roivant 這樣運作,能夠招攬不少生物科技領網域的頂端人才,比如制藥行業的明星人物 David Hung、曾領導 GSK 神經科學領網域藥物研發的 Atul Pande 等等都曾為 Roivant 效力。
這些頂級人才願意來到 Roivant 是因為,在這裡他們可以負責單獨的子公司,如果子公司的藥物成功上市,這些科學家将會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如果這些藥物無法上市,Roivant 将會為這些科學家在其他子公司尋找合适的職位,繼續從事其他藥物的臨床開發。
而在傳統的大藥企中,哪怕是研發了一款重磅藥物上市,科研人員也難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相反,如果藥物研發失敗的話,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
在這些頂級科研人員的坐鎮下,這些曾經失敗的藥物,能夠得到更徹底、深入的研發。可以說,Roivant 是在用頂配的研發力量,盡量去對衝藥物研發失敗的風險。
成果也很明顯。2014 年成立至今,短短 9 年時間,Roivant 已經成立了 20 多家子公司。其中 5 家子公司的股權在 2019 年,被住友制藥以 30 億美元收購。2022 年住友制藥又追加 17 億美元收購 Roivant 子公司剩餘股份。
同時,Roivant 管線中,也有 6 款藥物已經獲得 FDA 的批準上市。
此外,一個潛在重磅消息是,今年 7 月份,輝瑞與 Roivant 共同研發出的潰瘍性結腸藥物 RVT-3101,一度傳出要被羅氏超 70 億美元收購的消息。
看起來,在撿漏界 Roivant 也算闖蕩出了一番成績。
押注 9% 的可能
如果,從 Roivant 的發展經歷來看,拯救失敗藥物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商業模式。但實際上,Roivant 的成功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難以復制。
因為,這是一場比九死一生勝率還要低的賭局。
Roivant 身上有許多其他 biotech 學不來的能力。比如,創始人的超強資本運作、對藥物的超強分析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慧眼識珠,從其他大藥企遺棄的管線中找到能夠研發成功,并能為公司帶來持續盈利的產品。畢竟,創新藥研發本就有着九死一生的失敗率,而那些被人放棄的產品成功率,通常就更低。
2022 年發表在《Acta Pharm Sin B》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臨床失敗的藥物中,僅有 10% 的藥物是因戰略原因被放棄,而剩下 90% 的藥物都是因為安全性、有效性。
很顯然,想要找到九死之中的 10%,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麼有特殊的評價系統能夠去粗取精,要麼對靶點生物過程有獨到見解,要麼有獨到的臨床開發技能,要麼有足夠的資源。如果不具備其中任意一個技能點,那麼藥企很難做到真正的撿漏。
而 Roivan 對于失敗藥物的篩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篩選方法,他們會先從數據庫和中尋找藥物信息并,篩選出候選藥物後,将這些藥物與現有藥物的類别、作用機理、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深入考察,最終結合藥物未來市場預測,以選出目标藥物。
全球範圍來看,采用 " 撿漏模式 " 的藥企并不多,成功撿漏的更是少之又少。
拿國内創新藥企索元生物來說,其同樣采用的是拯救研發失敗藥物的商業模式,但管線中進展最快的產品 DB102,自 2014 年從禮來手中淘回來至今,經歷近十年時間仍未成功。
索元生物和 Roivant 的兩個走向,也展示了拯救失敗藥物的兩個極端結果:
要麼,找到突破口成功拯救失敗藥物,為藥物研發省下巨大的研發成本;要麼,無法找到突破口,被困于前人的失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