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蔚小理大戰分水嶺,這次真的來了,歡迎閱讀。
文 | 零态 LT,作者|秦天宇,編輯|胡展嘉
新能源、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快速發展,汽車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關注汽車行業最新動态,深入剖析市場趨勢,零态 LT特推出《車圈》欄目,以專業的視角,關注全球汽車行業最新動态、各大車企的新品發布、技術革新以及市場表現,通過對汽車行業進行深度解讀,揭示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市場規律,以及它們如何改變汽車行業的格局,以及它們将如何影響人類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該欄目11篇,聚焦智駕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 " 賽點 " 後,一眾新能源車企為何紛紛瞄準自研芯片,以及對于它們而言,能否直面這個巨大挑戰。
11 月末,一眾造車新勢力紛紛發布了三季度财報。
理想汽車依然是車圈 " 優等生 ",三季度營收為 429 億元,同比增長 23.6%;調整後淨利潤 38.4 億元人,同比增長 11%。小鵬雖然依然身陷虧損泥潭,但營收 101.0 億元,同比增長 18.4%;淨虧損 18.1 億元,相較上年同期 38.9 億元的淨虧損大幅收窄。蔚來則 " 初心不改 ",總營收 186.74 億元,同比下滑 2.1%;淨虧損 50.6 億元,同比增虧 11.0%。
造車新勢力的業績分化,很大程度上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迎來淘汰賽,馬太效應愈發凸顯。接下來,車企如果不想被淘汰,就需要夯實核心競争力。
前幾年,由于剛剛起步,中國新能源汽車競争還圍繞基礎體驗展開。2024 年,随着基礎配置趨同,中國新能源汽車競争的 " 賽點 " 已經變為智駕。
對此,财報電話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就對外表示,小鵬的智駕水平要從 " 第一梯隊變成第一 "。
此前幾天舉辦的小鵬 AI 科技日上,何小鵬透露,小鵬自研圖靈 AI 芯片一顆頂英偉達 Orin X 三顆,已于 10 月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駕功能。未來 AI 汽車将搭載至少 3 顆圖靈芯片。
事實上,不止小鵬,近期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加碼自研芯片,以圖突破芯片算力觸頂的瓶頸,進而給消費者市場帶來更高水平的智駕體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芯片畢竟是科技皇冠上的 " 明珠 ",難度頗高。車企如果想要在自研芯片領網域有所建樹,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在此過程中,持續虧損的車企或将直面資本市場的拷問。
毫無疑問,這次,蔚小理為代表的新能源大戰,進去到了關鍵時刻,誰能摘得芯片這顆皇冠上的明珠,誰就能在接下來的生死時速競賽中,笑到最後。
▲圖源:小鵬汽車
產業鏈高度同質化,智駕成關鍵賽點
曾幾何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競争還圍繞三電、内飾、外觀等配置展開。不過,随着上遊產業鏈逐步成熟,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性配置也高度趨同。
以理想汽車為例,2020 年後,其靠差異化的增程技術路線以及獨到的 "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 " 產品定義,俘獲了海量家庭用戶。眼看着理想大肆掘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車企跟在理想身後,采用相似的技術路線以及產品理念打造產品,試圖分流理想的影響力。
以問界 M9 為例,其搭載了第 4 代增程平台,擁有行業領先的 15:1 壓縮比,車内也有一體環宇三聯屏、高級 NAPPA 真皮座椅、車載冰箱等舒适性配置,并且支持華為 ADS 3.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售價區間為 46.98 萬元~56.98 萬元,對标理想 L9。
因產品配置不俗,問界 M9 上市後銷量持續井噴。2024 年 10 月 10 日,鴻蒙智行官宣,問界 M9 上市 9 個多月累計大定破 15 萬台。
簡言之,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走 PC、智能手機等產業都走過的底層配置同質化的老路。在此背景下,為了策動消費者買單,一眾車企只能被迫參加慘烈的價格戰。
乘聯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 年前 5 個月,中國汽車市場有 136 款車型降價,降價規模超 2023 年全年的九成,超越 2022 年全年數據。
不過好在,近年來,AI 技術日趨火熱,為新能源汽車競賽,提供了新的 " 出口 "。2024 年 10 月 28 日舉辦的新浪新聞探索大會上,何小鵬對外表示,AI 會讓未來的汽車有巨大的變化," 明年沒有強 AI 能力、沒有強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都開始難賣。"
事實上,早在 2023 年,智駕就已經開始彰顯想象力,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銷量攀升的關鍵推手。以 2023 年 9 月問世的問界新 M7 為例,其支持華為 ADS 2.0 智能駕駛系統,NCA 智駕領航可覆蓋城區 90% 場景,有圖無圖都能開,AEB 最高刹停時速提升至 90km/h。
▲圖源:鴻蒙智行
因智駕能力出眾,上市兩個半月,問界新 M7 累計大定破 10 萬輛,其中智駕版占比 60%,城區 NCA 選裝率高達 75%。
2024 年以來,理想汽車也開始加碼智駕技術。2023 年 7 月 5 日舉辦的理想汽車夏季智能駕駛發布會上,理想汽車公布端到端 +VLM 智駕方案。10 月 23 日,理想端到端 +VLM 全量推送,Max 及以上車型可實現 " 全國都能開 " 的無圖 NOA。
對此,2024 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上,理想管理層對外表示,"AD Max 對整個銷售的影響非常顯著。在 30 萬元以上的 AD Max 版本中,銷量提升到了一定水平;在理想 L6 銷量中,AD Max 的占比也在持續提升。"
Thor 難產、國產芯進步遲緩,車企困在 Orin-X 中
2024 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智駕能力突飛猛進,固然與端到端智駕方案更加靈活有直接聯系,但也離不開算力強悍的芯片作為底層支撐。
▲圖源:理想汽車
以理想為例,其 Max 及以上車型均搭載了雙英偉達 Orin-X 芯片,算力高達 508 TOPS。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端到端的能力與芯片的算力成正比,如果想實現更高階的智駕,那麼芯片的算力需要指數級提升。地平線披露的數據顯示,L5 級自動駕駛算力需求超 2000 TOPS,是雙英偉達 Orin-X 芯片算力的四倍左右。
▲圖源:英偉達
事實上,早在 2022 年 9 月,英偉達就看到了自動駕駛技術對算力的強烈需求,因而推出了全新的車規級 SoC 芯片 Thor,内部擁有 770 億個晶體管,AI 算力高達 2000 TOPS。按最初規劃,Thor 将于 2025 年量產上車,由極氪首發。
然而,時間已經來到 2024 年末,Thor 依然沒有量產的迹象。2024 年 11 月 5 日,接受偉健采訪時,小鵬汽車 P 系列及 G 系列的產品負責人 Nick 透露,小鵬 P7+ 技術選型時考慮的是 Thor 芯片。然而,由于 Thor 難產,小鵬 P7+ 只能采用雙英偉達 Orin-X 芯片。
與此同時,在論壇與網友交流時,Thor 還無奈地表示,"Thor 到現在為止還在延期,還沒有确定的 SOP 時間,現在看 2026 年能見就不錯了。"
更令車企感到絕望的是,不光英偉達的 Thor 芯片難產,國產車規級 SoC 芯片也進步遲緩。2024 年 4 月,地平線推出征程 6 系列芯片,其中征程 6P 作為旗艦產品,算力僅為 560 TOPS,和已經問世兩年的雙英偉達 Orin-X 芯片并無二致。
考慮到出色的智駕能力,已成新能源汽車銷量井噴的關鍵推手,上遊高算力芯片難產,決定了車企的智駕能力即将觸及瓶頸,難以助力新能源汽車繼續拓寬銷量。
在此背景下,車企們自然要有所行動。
加碼自研芯片,一眾車企開戰在即
為了突破上遊算力的瓶頸,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來,不止小鵬,特斯拉、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加碼自研芯片。
早在 2019 年 3 月,特斯拉就量產了自研 FSD 芯片。目前,FSD 芯片累計出貨量已超 1200 萬顆。
2023 年 9 月舉辦的蔚來創新科技日上,蔚來首次向外界公開了自研激光雷達主控芯片楊戬 NX6031。一年後,蔚來董事長、CEO 李斌宣布,蔚來自研智能駕駛芯片神玑 NX9031 流片成功,其基于 5nm 車規工藝制造,擁有超 500 億顆晶體管,預計于 2025 年 Q1 首發于蔚來旗艦轎車 ET9 之上。
▲圖源:蔚來汽車
與此同時,2024 年 10 月初,《晚點 Auto》爆料稱,理想汽車計劃在香港建立一個芯片研發辦公室。在此之前,理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等地均設立了芯片研發辦公室,合計約 200 人。預計理想智能駕駛車端推理芯片将于 2024 年 Q4 出流片結果,2026 年量產裝車。
對此,2024 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上,理想管理層表示," 理想将持續加大在智能駕駛基建方面的投入,保持在訓練算力和智能訓練裡程數方面的領先。"
盡管目前大部分車企的自研芯片還未大規模上車,但結合特斯拉的先例來看,自研芯片或将給車企帶來諸多利好。
首先,自然是垂直整合,帶來的成本大幅下探。目前,業界估算 FSD 芯片的研發及生產成本約為 240 美元 / 片,而英偉達 Orin-X 的采購成本超 300 美元 / 片。對此,李斌也表示,楊戬 NX6031 量產後,可以讓蔚來單顆激光雷達成本下降數百元,一年左右就能收回研發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全鏈路自研,定制化的自研芯片還可以更高效地匹配車企别具一格的智駕方案,避免公版芯片大量通用算力被浪費的問題。這正是小鵬圖靈 AI 芯片可以做到 " 一顆頂三顆 " 的核心誘因。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自研芯片蘊含着巨大的商業想象力,但由于技術難度極大,其也需要一擲千金的研發投入。比如,2024 年初,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台透露,今年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網域的累計投入将超 100 億美元。
要知道,目前除了理想已經成功盈利,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都身陷虧損泥潭。每年斥巨資研發自研芯片,可能會将這些車企拖入更深的虧損泥潭,削弱投資者的信心。
事實上,手機行業的翹楚 OPPO 已經成為車企們的前車之鑑。2019 年,OPPO 成立哲庫科技,加碼自研芯片。芯謀爆料稱,OPPO 造芯三年,無法折現的投入近 100 億元。因投入產出比過于懸殊,2023 年中,OPPO 宣布全面終止哲庫科技業務。
不過與智能手機領網域的自研芯片短期内很難給消費者帶來立竿見影的使用體驗提升不同,現階段智駕已經成為說服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的關鍵要素。車企如果打造出具備競争力的自研芯片,推動智駕能力不斷精進,立即就能打通商業閉環。
因此,自研芯片或将成為接下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最為矚目的技術潮流。不過由于開發難度很高,或許只有少數車企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