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大廠血拼家政服務賽道,是藍海還是“難海”?,歡迎閱讀。
文 | 明晰野望
剛剛過去的春節,家政市場迎來了全年最為繁忙的階段,多地單次保潔、住家保姆等臨時訂單暴增。其實不僅是春節,在人口老齡化、養娃就業 " 雙城化 "、工作 "996 化 " 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擇将家務瑣事交給專業的家政阿姨打理。據行業協會測算,目前我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大概 3000 萬左右,實際需求超過 5000 萬,用工缺口高達 2000 萬。
原本 58 同城一家獨秀的本地生活服務賽道,也引發了更多互聯網大廠的争奪。
近期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大廠都推出了家政特惠。京東 App 甚至進行了全新大改版,首頁下拉便是醒目的 " 京東生活 " 頻道,家政、洗衣、家電清洗等生活服務一應俱全,更啟動 " 百縣十萬人招募計劃 " 豪擲 10 億開拓下沉市場。美團則以 "49 元 2 小時保潔 " 的超低價格搶占市場,并在杭州迅速招募了 800 名保潔員,試圖通過高頻低價策略改變用戶習慣。
抖音生活服務數據亦顯示,1 月 14 日至 20 日,平台寵物洗護、家政保潔訂單的增幅明顯,分别達到 148%、93%,大掃除小時保潔、精細擦窗、油煙機清洗等團購訂單的增長頗為顯著。
這會是 " 互聯網最後的金礦 " 嗎?
萬億市場:家政服務成巨頭必争之地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家政市場規模已達 1.16 萬億元,預計到 2026 年将突破 1.3 萬億元。然而,互聯網平台的滲透率卻不足 15%。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的家政保潔時薪已突破 60 元大關,而維修、安裝等服務的費用更是動辄幾千元,甚至超過了部分白領的日薪。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供需關系的失衡和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
大城市中的職場人士工作繁忙,缺乏處理家務的經驗,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服務,如 " 上門代廚 "、" 上門喂貓遛狗 " 等,這進一步推動了藍領服務需求的增長。同時,藍領服務人員的技能和經驗也在不斷提升,使得他們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顯著增強。
58 同城曾是本地生活服務的代名詞,但這家平台顯然沒有妥善解決好用戶需求。去年 12 月,張女士向媒體反映,花費 1500 元在 58 到家下單全屋打掃費後,非但清潔效果不佳,還被工人誘導充值 VIP、經歷了 4 個平台客服的協調,依然沒有妥善解決問題。類似的問題與投訴,在微博、小紅書、黑貓投訴平台更是層出不窮。
收費高的問題也普遍成為矛盾點。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一次水管、暖氣漏水維修,小則幾千,大則上萬。
在此背景下,京東、美團等平台的強勢入局。京東通過 " 購物送家政 "、"PLUS 會員積分兌換 " 等方式,希望能将電商用戶轉化為本地生活用戶,讓用戶低成本體驗到生活服務;而美團則依托外賣、團購的流量優勢,以高頻業務補貼低頻服務,不斷拓展市場份額。
還有互聯網公司例如騰訊,結合一貫的 " 非平台 " 型路徑,依托技術手段推出了 " 小修小補 " 地圖,在全國 200 多個城市篩選出超 50 萬個修補小店的地理位置和服務信息,讓用戶在騰訊地圖或微信裡搜索關鍵詞 " 小修小補 ",便可找到家門口的便民小店。
下沉市場不是 " 避風港 ",舍近求遠恐将碰壁
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成功,讓許多業内人士堅信 " 得下沉市場得天下 "。而在家政服務賽道的戰場,大廠們也期望從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打響包圍戰。
美團數據顯示,2023 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交易規模較 2021 年激增 80% 以上。此外,上門保潔、喂貓遛狗等業務,在年輕人的追捧下迅速成長起來。為此,美團在去年下半年開推無憂保潔服務,通過流量優勢、免費培訓和營銷創新,不斷 " 收編 " 保潔從業者。抖音、快手等也廣招合作夥伴、加大在家政保潔賽道的資金和流量投入,以期在下沉市場這片日益珍貴的資源中占據更多份額。
但是,當巨頭們試圖将一線城市的模式復制到縣城時,卻發現 " 互聯網邏輯 " 在此失效。
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責任人曾分享過一組數據,平台高線城市門店入駐率,是下沉市場的 1.4 倍。交易用戶滲透率是下沉市場的 2.5 倍。表面上看,這說明下沉市場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存在可塑性。而更深層的邏輯是,下沉市場的很多場景中,熟人經濟的影響力遠大于平台經濟。
" 平台派單能靠譜嗎?我們只接李嬸介紹的活兒,知根知底才放心。" 一位河南當地保潔阿姨在提到平台時直言。在下沉市場,信用機制更多依托的是多年的血緣、地緣關系編織出的熟人網絡。當地的水電工張師傅,由于口碑好,寧願選擇微信群接單,訂單穩定且無需抽取傭金。
對于用戶來說,信任壁壘依然難破。縣城消費者對陌生服務者的戒備心較強,他們更關心陌生人上門好不好相處、手腳是不是幹淨、幹活是不是利落……熟人推薦能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鄰居老李的稱贊,遠比平台評分更有說服力。
在下沉市場,覆蓋一個家政服務商家的成本是一線城市的數倍,但 GMV 貢獻卻遠不及一線城市。補貼只能起一時作用,一旦停止補貼,商家會迅速回歸 " 接私單 " 模式。抖音曾在皖北試點 "9.9 元保潔套餐 ",雖然首月訂單暴漲 300%,但補貼結束後留存率卻不足 5%。縣城消費者對低價極度敏感,卻缺乏持續性付費意願。
此外,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需求存在差異,服務提供者的素質和技能水平也參差不齊 , 在下沉市場要實現服務的标準化難度相對更大。
在一些縣城,家政服務人員可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标準,平台在對服務進行監管和評估時也面臨困難。一線城市可通過統一培訓、工具包配送等方式實現标準化,但縣城的個性化需求卻難以适配平台模式。正如某區網域服務商所擔憂的:在鄉鎮,修水管可能需要順帶通下水道,甚至幫忙搬家具,平台的标準服務流程根本無法覆蓋。
非标服務,難成流量生意
家政服務賽道雖然前景廣闊,但 58 同城之外,無論在下沉市場還是一二線城市,更多大廠也面臨同樣的難題。
生活服務屬于非标品,難以有統一的标準,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會直接影響服務質量。例如,在保潔服務中," 深度清潔 " 與 " 日常保潔 " 的價格不同,但服務質量卻難以明确界定;在維修服務中," 配件更換 " 與 " 人工費 " 的定價也存在混亂現象。數據顯示,2024 年家政服務投訴中有 22.2% 涉及 " 服務内容與實際不一致 "。
對此,各大平台應建立起規範的服務标準體系,明确規定服務内容、流程和質量标準。同時,利用 AI 影像等技術手段監控服務質量,确保服務人員的操作符合規範。
在費用透明度問題上,市場存在着長期博弈——按平台價格執行,各種抽成會大大降低服務人員的勞動效益。以至于,在搬家、維修等領網域,各種私下加價等問題,一直是客訴高發地帶。
例如,有消費者在維修前被告知疏通馬桶只需幾十元,但師傅上門後卻以各種理由加價,最終收費幾百元甚至更多。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上,以 " 上門維修 " 為關鍵詞檢索到的投訴中,平台旗下人員的 " 亂收費 " 問題尤為突出。家政服務的價格也同樣缺乏透明度,有些平台給出的價格很優惠,但家政人員上門後卻常常以 " 做不完 " 為借口倒逼用戶增加費用。
針對這些問題,平台應給出更加靈活的收費機制,避免一刀切。同時,有關部門應聯合行業協會根據不同服務類型、服務難度制定詳細的價格區間,并對亂收費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更嚴峻的課題在于,互聯網平台的補貼戰術,很難對規範行業起到正向作用。
補貼一停消費者就跑的情況屢見不鮮。許多消費者養成了比價的習慣,先去各大平台薅羊毛,哪邊便宜就在哪邊下單。加上服務質量問題、虛假宣傳、監管不力等問題頻發,消費者更加難以與平台建立起信任度,客戶極易流失。
服務業雖是非标產業,但正因如此才更容易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和質量與對手拉開差距。各大平台應多下功夫建立信用體系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例如為各個從業人員做好追溯記錄他們的培訓情況、服務評價等;對于用戶的投訴問題積極應對并給予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當下的競争環境中,低價競争的零和博弈已經難以成功,尤其在服務領網域,信任比效率更重要,口碑比算法更值錢。當互聯網大廠們試圖用标準化改造這個古老行業時,不要忘了,唯有找到 " 标準化 " 與 " 個性化 "、" 效率 " 與 " 成本 " 的平衡點,才能在這場 " 諸神之戰 " 中存活。畢竟,家政服務不止是流量生意,而是關乎億萬普通人日常生活的 " 毛細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