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太嚣張!這個盜墓團夥,竟在網上售賣龍袍……,歡迎閱讀。
最近,廣西桂林警方偵破一個盜掘古墓葬系列案件,在這起案件中警方先後共抓獲犯罪嫌疑人 42 名,被盜掘的古墓葬遍及全國多個省市,繳獲各類文物 160 餘件。
清代的銀鎏金诰命鳳冠、五爪龍袍、将軍罐,明代的梅瓶、墓志銘,以及漢代的陶锺、陶簋、陶壺 …… 這些文物究竟來自何處?它們又是如何被盜掘出土的呢?案件的起源還要從一頂清代的銀鎏金诰命鳳冠說起。
賓館内倒賣文物
被警方當場抓獲
2020 年 10 月,廣西桂林興安縣警方接到舉報線索,稱有人正在當地的一賓館内倒賣文物,警方立刻前往調查,當場将正在倒賣文物的唐某等人抓獲。随後警方邀請當地的考古專家對鳳冠等文物進行了初步鑑定,發現這些文物很可能都是被犯罪嫌疑人盜掘出土的,這意味着倒賣文物犯罪背後還涉及盜掘古墓葬等其他犯罪行為。
興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文海波:專家當天晚上就來看了這個鳳冠和其他的文物,他們初步判定這是清朝中期的二品诰命夫人的鳳冠。
然而在訊問中,唐某卻聲稱這些文物是在地攤上買的,經查證不實後,便開始緘口不言。
為了查清鳳冠等涉案文物的具體來源,警方随後開展深入分析研判,發現唐某常年輾轉于全國各地,所去的地點也不是旅遊目的地,而且都十分偏僻。警方大膽猜想,他應該是去尋找墓葬盜掘。
與此同時,前往唐某住處進行搜查的民警也有了重要發現。
興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文海波:我們去唐某家搜查的時候,就查獲他大量的盜墓工具,有洛陽鏟、鐵鍬、繩子,有其他的一些工具。
盜墓工具的發現,讓警方斷定,唐某不僅僅是倒賣出土文物,而且還涉嫌盜墓犯罪,警方圍繞唐某開展進一步調查,很快,與他聯系密切的兩個人——呂某和張某,一同進入警方視線。
手機裡的一個 " 土 " 字标記
牽出系列團夥
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九大隊大隊長 趙強:當時我們通過偵查就發現,張某在 2020 年 12 月份的時候,在我們桂林的轄區還在進行盜墓的活動,我們後面就把張某先收網了一次。
但是,對張某的這次收網并沒能打開案件偵破的局面,由于張某十分狡猾,且拒不交代,審訊工作進展十分緩慢,搜查工作也沒有發現更多的線索,警方只得把重點放到了呂某身上。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警方并沒有立即對呂某實施抓捕,而是對他展開了更加深入的調查。
正當對呂某的調查工作穩步推進時,桂林市興安縣境内發生的一起入室盜竊案件打亂了警方的計劃。正在調查的盜墓分子呂某竟然牽扯進了一起盜竊案件中,事發突然,要不要立即對呂某進行收網,這讓辦案民警有些猶豫,經過深思熟慮,警方最終決定先以入室盜竊的案件對呂某進行抓捕。将呂某抓捕到案後,警方立即對其住處進行了搜查,很快有了重大發現。
興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文海波:抓了之後馬上對他兩個住處,一處是他現住的地方進行搜查,查獲了他的盜墓工具,接下來我們就去他的另一住處搜查,就查到了很多出土的文物,比如說一些紐扣和銅币,還有一些陶罐、瓷罐類的,還有銀器,都是出土的東西。
除此之外,警方發現呂某手機上的不少聯系人都标記着一個 " 土 " 字,其中就包括已經被抓獲的唐某和張某。" 土夫子 " 是民間對盜墓分子的一種稱呼,呂某手機得標記着 " 土 " 字的聯系人很有可能就是涉案盜墓分子。警方随後對這些人展開了逐一調查,很快有了重大進展,被盜古墓葬的範圍也遍及了全國多個省市。
在文物和考古領網域專家的協助下,随着調查的深入,隐藏在呂某、張某、唐某等人背後的盜墓犯罪網絡也逐漸清晰起來。
人迹罕至
盜墓團夥如何發現古墓葬
調查中警方發現,呂某等人雖然在全國各地到處尋找作案目标,但并非漫無目的,而是有着極強的針對性。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祁兵表示,犯罪嫌疑人會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判斷," 三品官員以下他基本上不去碰的 ",身份比較顯赫的,經分析墓葬裡有很有價值的東西的才去作案。
專家曾跟随民警到現場進行過勘查,看到殘破不堪的盜墓現場,這讓他們感到十分惋惜,因為這些盜墓行為對文物古迹的破壞無法估算,更難以挽回。
殘破的石碑訴說着歲月滄桑,也記錄了盜墓分子的罪行,記者在現場發現,這個古墓位于山腰的背面,而且林深樹密,很難被外人發覺,那麼犯罪嫌疑人又是如何找到這裡的呢?警方介紹,為了找到這些古墓葬,盜墓分子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九大隊大隊長 趙強:他會定這些,會看這個墓大致的朝代。
除了查資料,警方還發現,這夥犯罪嫌疑人還購買了大量的儀器設備,用于探測古墓葬的結構和位置。
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 祁兵:有一些探測的工具,這些都是比較先進,他從發現有金屬,或者是有空洞、有瓷器,他們通過這個儀器,是能夠發現特點的,甚至水位,他都可以用這個儀器來進行一些測量。
文物犯罪呈網絡化訂單化趨勢
團夥盜墓挖出龍袍網上售賣
采訪中記者發現,文物犯罪除了隐蔽性的特點之外,現在又呈現出了網絡化和訂單化的趨勢,這也給文物的追繳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 祁兵:他們從網上采取一些下訂單的模式,比方說我需要一些什麼樣,什麼朝代,什麼時代的物品,這個文物,然後發到網上,有人應答以後,他們就按照這個需求進行有計劃的尋找,然後盜掘。
桂林市文物局原局長 林京海:現在你抓盜墓分子,基本上搜不到東西的,我給你多少錢,一談妥以後,晚上就去把它盜出來,第二天早上就賣出去了。
在追查出土文物流向的過程中,不少涉案人員在審訊中都提到了一件龍袍,這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針對這條線索,警方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這些線索均指向了張某。
興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文海波:有一張照片,是張某拿着一件龍袍拍了一張照片,有些人說是穿着一件龍袍拍了張照片,針對這個線索進行深入的挖掘。一審張某就認了這個事情。
據張某交代,這件龍袍是他們從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的一處古遺址内盜掘的,之所以拍照是為了在網上進行出售,但還未來得及出手,自己就被抓獲了。
随後辦案民警前往甘肅對此進行核實,但由于盜洞已經被回填,當地也沒有進一步開展考古發掘,因此這件龍袍主人的身份仍然成謎。
歷經一年多的缜密偵查,這個盜掘古墓葬的系列案件最終得以偵破,警方先後共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 42 名,查獲涉案文物共計 160 餘件。目前,法院對這起系列案件已經作出了一審判決,包括呂某、張某在内的多名被告人被判處了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文博專家表示,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法守法,對法律心存敬畏,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