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夫妻分床睡,到底好不好?答案令人意外……,歡迎閱讀。
日常生活中,一提到婚姻關系,不少人調侃雙方像是 " 合租舍友 ",另一半的存在只是占據了家裡的一個空間而已,就連兩人晚上睡覺也是獨自睡在不同的房間裡。
有人認為,夫妻分房睡其實是在提升相處時的關系質量,讓兩人都能有一定的獨立空間,但也有人認為這甚至都算不上是親密關系了,長期分房睡肯定會讓雙方的感情日趨變淡。
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分床甚至分房睡覺的模式對于夫妻關系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依戀關系很重要
大部分人在婚後都會與另一半在同一張床上睡覺,一方面是出于經濟考量,畢竟不是所有人家裡都能滿足夫妻雙方各有一張床或一個卧室的條件,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動物,而婚姻作為最親密的社會關系之一,夫妻雙方會自然而然地通過各種方式維持彼此之間的情感連接。
所以,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會認為夫妻同床共枕是一種恩愛的體現,而一旦夫妻開始分床或分房睡覺,就很有可能是雙方感情沒那麼好了。
但是,從心理學來說,這種觀念是比較片面的,因為每一段親密關系都有其獨特性,每一對情侶和夫妻都可能會找到适合他們自己的相處模式。根據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成年人的不同依戀風格會影響他們在親密關系中的行為和情感需求,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 4 種:
· 安全型依戀:在情感上較為穩定,能夠信任伴侶,對伴侶的支持和依賴感到自在,能夠有效地溝通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 回避型依戀:傾向于獨立,在情感上保持距離,不太喜歡過多的身體接觸和情感表達;
· 焦慮型依戀:容易產生不安全感,經常擔心被伴侶抛棄或不被愛,可能會過度尋求伴侶的安慰和保證;
· 混亂型依戀:在親密關系中表現出混亂和矛盾的行為,既渴望親密又害怕親密,表現出極端的親近和回避行為。
從這 4 種依戀風格中,不難看出,安全型依戀是最為理想的一種親密關系,很多感情健康良好的情侶和夫妻都屬于這種類型,在他們的日常相處中,既有相互依賴和支持,也有積極的溝通和表達。所以,分房睡覺比較适合那些已經建立起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夫妻,能夠讓雙方在長期的婚姻關系中也能擁有一定的個人時間和空間,但也不會影響彼此之間的親密關系,甚至還可能會 " 小别勝新婚 ",兩個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
但是對于其他三種非安全型依戀關系的情侶和夫妻來說,分房睡覺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睡眠本身就是一個人警惕性最低、最為脆弱的時候,此時的身體接觸和情感交流能夠很好地提升雙方的親密度,從而逐漸建立起一段雙方都能感到舒适和安全的親密關系。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分房會睡得更好嗎?
睡眠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一生中至少有 1/3 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一旦睡不好或睡不夠,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對于婚姻關系來說,睡眠也同樣重要。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夫妻當中有任何一方睡眠不足時,都會導致其情緒調控能力變差,對彼此的理解、包容和信任感也會降低,這就讓他們更容易采取敵意的溝通方式,對消極情緒的反應也更為強烈。可想而知,很多本來不至于吵起來的雞毛蒜皮,都可能會因為沒睡好而大吵一通。
那麼問題來了,夫妻分開睡就會睡得更好嗎?心理學研究給出來的答案是: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起睡會睡得更好。
在一項發表在《精神病學前沿》的學術文章中,研究者招募了 12 對年輕夫妻,在實驗室中睡了 4 個晚上,每對夫妻都各有 2 個晚上是一起睡或分開睡的,同時用腦電、心電和脈搏血氧儀等設備測量他們在睡眠期間的生理參數。結果發現,與單獨睡覺相比,夫妻同床睡覺的時候,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長比例顯著增加,并且碎片化程度降低。由于快速眼動睡眠是人們進入深度睡眠的指标,這就說明在伴侶的陪伴下睡覺能夠提升深度睡眠的時長和質量。研究者通過測量生理參數還發現,同床共睡的夫妻在睡眠模式上顯示出了更強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這在心理學中往往被認為是伴侶之間情感連接增強的體現。
此外,還有很多的研究都一致表明,無論是從客觀的生理參數測量,還是從人們的主觀評價來看,和心愛的人一起睡覺,都能提升人們的睡眠質量和睡眠滿意度,間接地提升雙方的親密關系質量。
但是,為什麼還是會有些人認為夫妻分開睡會睡得更好呢?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個人睡眠習慣和睡眠障礙的因素。
研究表明,當夫妻中的一方患有某種睡眠障礙時,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通常表現為打鼾)、入睡困難、頻繁易醒等,同床睡覺更容易降低婚姻滿意度。也就是說,如果因為自己或對方的睡眠習慣和問題,導致影響了雙方夜間的睡眠質量,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分開睡覺反而更有利于雙方的親密關系。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如果有嚴重打鼾或失眠等睡眠障礙而導致自己或對方睡不好,建議盡早接受專業的治療,恢復正常的睡眠狀态,避免出現嚴重的身體健康問題,分房睡覺只能是一種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能暫時緩解夫妻雙方的睡眠矛盾,并沒有解決本質上的問題。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出現這種情況就别再分開睡了
台灣省的一項研究調查了 1292 對老年人夫妻的睡眠和婚姻情況,其中大約有 1/5(19%)的夫妻選擇分開睡覺,在排除了睡眠問題的因素後,與同床睡覺的夫妻相比,這些分開睡覺的夫妻報告了更強烈的情感孤獨。
也就是說,對于有些人來說,分開睡覺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情感上會更容易感到孤獨,而同床睡覺則有利于降低孤獨感。
心理學家認為,長期的孤獨感不僅會導致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還會讓人們對現在所處的親密關系感到不滿意和不幸福。
而親密關系中的接觸和互動,則是降低孤獨感的有效方式,很多心理學研究都發現,僅僅是接觸伴侶的身體、聞到對方的氣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和壓力,獲得安全感和支持感。
所以,像老年人、原生家庭關系不佳的人以及與朋友聯系較少的人,由于平常能夠感受到情感支本來就比較少,所以他們的内心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就不太适合和另一半分開睡覺。
結語
總而言之,分不分開睡覺這件事兒,最重要的還是要基于雙方對彼此之間關系的感知,來找到最适合彼此的睡眠模式。
但是,雙方的睡眠習慣說到底只是影響親密關系的諸多因素之一,就算睡覺的時候各睡各的,但是在睡覺的八小時以外,夫妻之間更需要的是有充分的良性溝通和相互支持,以及對雙方情感需求和獨立性的尊重和理解,才能維護一段幸福長久的婚姻關系。
參考文獻
[ 1 ] Richter, K., Adam, S., Geiss, L., Peter, L., & Niklewski, G. ( 2016 ) . Two in a bed: The influence of couple sleeping and chronotypes on relationship and sleep. An overview.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33 ( 10 ) , 1464-1472.
[ 2 ] Gunn, H. E., Buysse, D. J., Hasler, B. P., Begley, A., & Troxel, W. M. ( 2015 ) . Sleep concordance in couples is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Sleep, 38 ( 6 ) , 933-939.
[ 3 ] Drews, H. J., Wallot, S., Brysch, P., Berger-Johannsen, H., Weinhold, S. L., Mitkidis, P., ... & G ö der, R. ( 2020 ) . Bed-sharing in couple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nd stabilized REM sleep and sleep-stage synchronizatio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1, 583.
[ 4 ] Mund, M., & Johnson, M. D. ( 2021 ) . Lonely me, lonely you: Loneliness and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2 ( 2 ) , 575-597.
[ 5 ] Chiao, C., Lin, W. H., Chen, Y. H., & Yi, C. C. ( 2021 ) . Loneliness in older parents: marital transitions, family and soci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 bedrooms for sleep. BMC geriatrics, 21, 1-10.
策劃制作
作者丨 ACC 心理科普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鍾豔平
責編丨鍾豔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相關推薦
1.醫生的這個 " 暗語 " 一定要聽懂!不然很可能會吃大虧……
2."8 只河狸 2 天建好捷克拖了 7 年的水壩 ",這 " 河狸 " 嗎???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