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影后最新恋情,内娱哪敢学,欢迎阅读。
同一IP拍出的电影和剧集,很难同时取得成功。
拿这两年的内娱来说。
如果说跨年档的《一闪一闪亮星星》把剧集的6.8分拍成电影的5.0分,还不算离谱的话,那么《花千骨》和《三叉戟》分别把两部7分以上的剧,拍成3.5分和4.8分的电影,就能看出人们到底有多么不待见所谓的"电影版"了。
但也有例外。
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这部,今年同时出了剧版和影版。
结果,豆瓣双双过8分。
剧版Sir在上个月刚刚聊过(点此回顾),觉得这个不折不扣的"男男"题材,拍出了爱情一词的纯粹。
而影版呢?
之所以能够再次取得高分,却不是因为重复剧版的"爆点"。
而是拍出了完全不同的侧重。
而这,对于任何试图"影剧联动"的国内创作者来说,恐怕都是一个绝佳的示范。
还等什么?
不妨一起进入这个"怎么拍都好看"的故事——
大都市的爱情法
대도시의 사랑법
01
电影故事取自原著的第一章《在熙》。
也就是书名《在熙,烧酒,我,还有冰箱里的蓝莓与烟》里的那个"在熙",她是男主角最好的朋友。
电影的第一个亮点,就在于角色同等比重下,拍出了亚洲影视作品里难得一见的——
男女之间的纯友谊。
一开始,两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在熙(金高银 饰),巴黎留学归来的叛逆少女。
一出场就是人群中的焦点,衣着打扮看起来放纵不羁爱自由,私底下更是烟酒都来。
张兴秀(卢尚贤 饰),致力于在人群中当个透明人的深柜gay子。
日常把"拒绝与人来往"写在脸上,只有回到自己的通讯录圈子,才会释放欲望。
结果就在酒吧门外的一次"释放"中,不小心被路过的在熙撞见,发现了他性向的秘密。
兴秀原以为在熙和其他人一样,会把这个秘密当奇观、当把柄,然后让他变成集体的笑话。
没想到,在熙却一脸真诚地对他说:
你做你自己
怎么会成为你的把柄呢?
她看他的眼神,不带任何偏见,他对她也开始放下戒备。
后来。
在熙被同学们造黄谣,兴秀是唯一一个帮她回怼,并果断与集体割席的人。
两个被流言蜚语排挤的"局外人"的互相取暖。
不是我无条件相信你是"对"的,而是你"错"了也没关系。
理解、包容,和不带偏见的赏识,使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走到了一起。
如果熟悉国产片的画风,这种设定很容易变成以下走向——
下一秒男主就要意外发现自己原来也喜欢女生,而后强行变"直",开始相恋。
比如《失恋33天》里的王小贱,以及《家有喜事》里张国荣饰演的常舒。
或者是,以最好的朋友身份自居,其实互相暗生情愫但死不相认。
比如《我可能不会爱你》的李大仁和程又青。
毕竟气氛都烘到这了,写出了两个如此有趣的灵魂,又怎么可能忍住不写个恋爱呢?
但《大都市》偏偏拒绝。
它始终保持着Gay和顺直女的出厂设定,于是将他们的日常相处拍得极其"闺蜜感",跟男女之情无关。
没错,他俩"同居"了。
两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出门上课、蹦迪,回家看电影、抽烟喝酒、吃零食、敷面膜,互相谈论自己最近遇到的男人。
也有矛盾——
比如,她会偷偷用他的刮鬚刀刮腿毛,他也会偷涂她的化妆品。
两人吵架时会和对方说很难听的话,气急之下甚至还会扯头发。
但摔门而出后,没多久又回来,不道歉但会安慰对方,然后照常吃饭喝酒扯淡。
但更多的是互相依赖——
在熙和男人一夜情后意外怀孕,慌乱之间会第一时间选择求助兴秀。
兴秀得知后,立马取消和Crush的约会,陪她去医院。
在她迷茫时,给她陪伴和拥抱,绝不会去问责她为什么不自爱。
这种特别的亲密关系,既让二人在同学们眼中仿佛一对情侣,给兴秀的身份打足了掩护。
也给电影奠定了两人之间没有欲望的感情基调。
让观众看到了压抑社会里一种新关系的存在——
性是欲望,爱是本能。
但爱不只是爱情,也可以是动人的友情。
导演把一个原本聚焦于LGBT群体的故事,拍成了一部以友情为主线和视角的电影。
目的就是为了用这样一段关系,去模糊掉性别。
去书写那些更多数的个体。
Ta们,不只是LGBT群体,也可能是不被社会和自己接纳的——
你,我,他,她。
02
相比原著和剧版的全男叙事,影版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变成了男女双主角。
他们截然不同。
但同时,又遇到了相同的困局。
比如她——
在熙。
一个在别人眼里很酷很飒、敢爱敢恨、奔放自由的新时代女性。
通常在悬浮剧的设定里,这类角色一般都是乐观勇敢、不恋爱腦也不内耗,清醒果断到仿佛没有感情的爽文大女主。
但这部电影没有回避现实。
它让在熙落地了。
没错,她清醒自由,她独立勇敢,可真实的生活起来,依然会跌入数不清且层出不穷的困境。
尤其是,在保守压抑的社会环境中,很难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电影中,她的潇洒是建立在脆弱上的。
大学时期被造黄谣,一张传说是她的裸照在全校流传。
在熙虽然没躲没藏,但也因为愤怒,不小心掉入了自证陷阱。
在坐满人的教室里,她走上讲台,掀开上衣,当众证明裸照上的人不是自己。
在习惯被爽文大女主叙事喂养的观众眼里,在熙的做法不够"自洽",是个会跳脚的弱者。
尤其是和剧版中,对谣言完全无所谓的美爱对照之下。
在熙被认为根本算不上新时代女性的榜样。
△ 豆瓣某长评
可毫不在意这种事,不正是因为现实里几乎不存在,才会被写进小说里,被奉为圭臬吗?
很多人喜欢爽文,却忘了。
大女主不该是设定里与生俱来的。
而在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自由后,面对鲜血淋漓的现实,依然努力抗争的结果。
一点一点去和现实对抗,撕下过往,直到最后突破规训,抛弃枷锁。
而这个过程,一定不美好。
就比如在熙被渣男三,酒吧买醉后和陌生人一夜情,结果意外怀孕。
去堕胎时,她被大夫责备"这是对自己的人生和身体不负责任"。
她在众多质疑、讨伐的声音中,几乎是逃學生般地离开了医院。
然后蹲在下着雨的小巷子里,一遍遍问陪她来堕胎的兴秀:
蔡善宇(渣男前任)不会和我谈真挚的恋爱
那个医生也说这(怀孕)是我人生的结果
所以说我是贱货
像臭抹布的女人
可他们那么大声骂我也没事吗
他们觉得随便对我 我也不会受伤吗
"我也会受伤"。
这是生而为人,不可忽视的本能。
一个不被普世认可的个体,就是会一遍遍地意识到:做自己,是要付出代价的。
于是她一度想要退缩。
堕胎之后,她不再像过去一样泡吧、以酒精寻乐,在一个个男人和感情之间游走。
而是痛定思痛,沉下心来学习、考试、求职、上岸。
以及,找一个安稳的对象,谈一段长久的爱情。
后来,她甚至为了讨好自己的精英律师男友,放弃了以前最喜欢的辣妹装,转而换成了"好嫁风"穿搭。
也不再喝冰咖啡,因为男友觉得她喜欢喝热美式。
包括个性,她也收敛了很多,不再像过去一样的嚣张跋扈。
直到有一天,她在地铁上看到了一个和她撞衫的女人。
看上去是那么的平庸、无聊,没有魅力。
那么他呢——
兴秀。
不同于剧版中,酷儿男主高煐(南润涛 饰)对自我认同的洒脱,可以有勇气去寻找爱情,又在一次次地受过伤后,还在坚持去爱。
对现实中的更多数LGBT而言。
同性恋这个身份,是从小的噩梦。
兴秀高一时和喜欢的人在楼下接吻,不小心被妈妈撞见。
妈妈一言不发,但从那以后,她开始每天去教会、抄经,半夜还要进儿子房间祷告,为他赎罪。
她认为他病了,不是一个正常人。
母子间为这事有过多少争论和矛盾,电影没拍出来。
但当镜头扫到兴秀手腕上狰狞的伤疤时,我们可以窥见,他的性向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过多么惨烈的浩劫。
没错。
哪怕不像剧版中,高煐两次面对死亡,且自己罹患HIV的残酷情节。
现实中,大多数LGBT群体的生活就已经足够艰苦。
电影则是把镜头转移到了那些不够勇敢,一直在生活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更大多数普通人身上。
比如兴秀几乎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
他会去酒吧里找同类消解爱欲,却不敢碰恋爱,不敢走进长久的关系。
遇到有好感的人,第一反应也是:"怕他想要爱情"。
所以他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伴侣,最接近爱情的一位,也只能称为"Crush"(郑辉 饰)。
他们相识相知很多年,是事实上的情侣。
但。
Crush在电梯里牵他的手,他会生气。
Crush邀请他去参加LGBT主题社团,要先谎称那是"吉他社",不然他也绝不会去。
那些情侣之间,在阳光底下最普通的日常,他只能靠写小说,在幻想中体验。
于是影片最大的冲突随之而来——
在熙的律师男友上门找在熙,却意外发现她一直以来都在和另一个男人(兴秀)同居。
不明前因后果的男友大发雷霆,对兴秀大打出手。
在熙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逃避已觉醒的自我,对外隐藏自己原有的不羁个性。
却在冥冥中注定被这份"逃避"反噬。
而此刻,在熙为了解除男友的误会,为了保护兴秀不再被打、受伤。
她戳开了挚友从不敢公开示人的秘密。
兴秀什么反应?
哪怕事后在熙道歉、解释、安慰。
他也无法接受。
甚至绝望、痛苦到,要跟全世界最理解他的知己在熙绝交的地步。
可正如在熙叩问的一样。
这些不被普世接受、认可的群体,难道就因为怕被偏见重伤,怕未知的残忍,摧毁他们伪装多年的外壳。
就一辈子这么躲下去吗?
当然不是。
如何接纳自己,才是这部电影,以及那些不被认可的群体间,最大的命题。
03
在熙与兴秀。
一个渴望爱,一个回避爱。
他们之间的互相对照,其实是在展现两个人在现实压力下,不同维度的委曲求全。
他们的成长,是在一次次受伤和遗憾之后,悄然发生的。
而不是一次性、没有前因后果的揠苗助长。
这其中,有无数必经的阵痛。
比如分手后,Crush给兴秀发信息说:
如果执着不是爱情
那我从未爱过
这份执着曾经让兴秀回避,主动地将对方推开、推远。
可彻底分开后,这条短信却让他陷入沉思。
又比如。
在熙那句冲动的"他是Gay",导致了二人的友情出现裂痕,兴秀搬走。
可这一次突如其来的"被出柜",却诱发了兴秀对出柜本身的悸动和期待。
当晚,在母亲又一次把手放在他熟睡的背上,又一次念出日复一日的赎罪词时。
兴秀突然睁开眼,平静地说出了自己压抑多年的秘密。
原以为,这番话有千钧之重。
没想到,竟这么轻松自然地,就说出口了。
母亲听完,依旧一言不发,默默地离开了他的房间。
此后的一整天,妈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直到深夜才穿戴整齐地出门。
她说她去看电影。
结果到了半夜,兴秀发现她晕倒在卫生间,而马桶里、地上,全是"血"。
可就在兴秀手足无措地打电话叫救护车时,妈妈竟自己站起来,若无其事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他这才发现,那些"血",其实是妈妈喝醉后,吐出的红色树莓酒。
而他家的餐桌上,除了两瓶被妈妈喝空了的树莓酒,还有一张电影票。
那是2019年在韩国上映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电影票根。
原来,母亲比想象中还要理解他。
原来,出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原来,那些想象中的偏见和歧视,不会杀死爱我们的人。
那不过是一场宿醉罢了。
同样的,这样的解脱后来也在在熙的身上印证。
她的冲动不仅间接推动了兴秀出柜的决定,也使自己幡然醒悟。
那位律师男友对她的"爱",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掌控和把玩。
分手后,律师擅自闯进在熙的家,求复合不成,便对她大打出手。
现实的重击,迫使她拼了命地出逃。
她没穿鞋子,踩着单薄的丝袜奔跑在冰冷坚硬的马路上。
每一步都在痛,又每一步都在觉醒和成长。
她或许还是搞不懂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但她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她不要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不要随便低头,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比如在职场上。
在熙看到女同事因为没有完成上司的任务被训斥,因为这个所谓的任务,是领导们在室外抽烟时随口布置的,而女同事压根不在场。
于是,在熙便带头,带着女人们也出来抽烟。
和领导们打趣说:
我都不知道原来这里是会议室啊
以及公司团建,在熙会在领导滔滔不绝地讲废话时,看似不经意地打断,直接拿起话筒唱歌。
她让KTV恢复了本来就是用来唱歌、happy的作用。
除此之外,她也会在聚会上怼那些歧视同性恋的人。
会在男同事晚上提出送她回家时,直接驳回:
如果男人们早点回家的话
女人一个人走夜路也会很安全的吧
看似字字带刀,句句不饶人,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做自己。
她曾为了"像个正常人"一样地去生活、得到爱。
可"正常"的代价却是束缚真实的自己,不断跌入一个又一个被规训编织好的牢笼里。
而当在熙下定决心不再讨好,不再降低身位去求爱,时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时。
这个不讨喜的自己,能发出的光亮,吸引到真正的欣赏。
比如在被她那一套"女人走夜路"的逻辑喷完之后,那位同事发自内心地感叹:
她是天才啊
而因为这份欣赏、尊重和理解带来的爱,她和这位同事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熙和兴秀这对知己,也就此走上不同的人生新方向。
他们终于直面自己。
在熙遇到了真正的爱情,兴秀也走到了阳光底下。
最后,他在她的婚礼上,慷慨激昂地为她跳女团舞、唱祝歌,一度哽咽。
但Sir在这个哽咽中,并没有觉得他们在遗憾什么。
而是有点类似于《老友记》结局时,好朋友们各奔东西的怅然若失。
并且,看到了他和她,以及那些不被普世所接受的人们。
一路走来的不易。
一路走向开阔的不易。
为了这份"不易",难道不值得哽咽、流泪和干杯吗?
如果说剧版的《爱情法》聚焦的是性别之外,爱情的现实主义,情感在当下的破碎和迷离。
那电影则用一段至诚的友谊举杯——
致敬所有挣扎过、质疑过、羞耻过、破碎过。
但最终选择勇敢地做自己的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明焉等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