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按头也磕不下去了,烂尾的“癫剧”能不能尊重一下爱情!,欢迎阅读。
别再用写行活的态度对待爱情戏了
文|刘南豆
编辑|周亚波
播到超点大结局,《一念关山》收获了 # 癫剧 # 的热搜,不少追剧观众在社交平台大倒苦水。从豆瓣开分 7.5 暴跌至现在的 6.9,《一念关山》的前后反差很大。
抛开剧外的重重八卦和演员争议,只聊剧情本身,也有太多令人可惜的展开。刚开播时,关于公路类型、人物群像的塑造都被视作国产剧剧作的亮点来讨论,但随着剧情往后推进,公路叙事戛然而止,人物群像也往往在为男女主角的感情线让步,以至于不少观众表示," 一到感情线就劝退。"
不是非要批评《一念关山》,就今年的剧集市场来看,这显然也不只是这一部剧的问题。
翻看今年的高口碑剧集榜单,绝大部分是感情线很弱的,如《三体》《漫长的季节》《狂飙》等等。即便抛开这些破圈层的大众化产品,相对主打年轻观众的《莲花楼》《我有一个朋友》等等,感情线也不会喧宾夺主,不论是内容刻画还是宣传营销,关键词也都是武侠、喜剧等等。
一时间," 披着 XX 皮的恋爱剧 " 好像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国产剧有两个世界。从热度和商业回报率的角度来说,爱情戏仍然是中流砥柱。据云合报告显示,今年 Q3 上新的国产剧里,爱情题材的数量占比为 37%,同比提升 12.5%,正片有效播放占比更是达到了 56.9%,同比提升了 12.6%,都是所有题材中的第一,性价比可见一斑。
图源:云合数据报告
于是,一种奇特的国产剧怪象出现了——一批观众开始不满国产剧中拖泥带水的感情线,只有把感情线隐去或者收缩才有更多获得好口碑的可能性;而另一批相对沉默的观众,依然在坚定担当爱情戏的消费者,让平台和创作者反复意识到 " 谁才是市场热度的保障 "。爱情成了一条楚河汉界,一边是热度,一边是口碑,创作者仿佛必须得做好二选一的心理准备。
事情似乎本不应该是这样: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社会最特别、最戏剧性的情感;作为国产剧历史中最经久不衰的品类之一,围绕 " 爱情 " 的剧作,在不同时代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当下的观众真的不相信有好的爱情了,还是好的爱情仍在被创作的路上?
对爱情 " 审美疲劳 "
《一念关山》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观测大众对剧集感情线态度的绝佳样本,是因为它首先不是一部 " 烂剧 ",只不过定位会显得有些拧巴。
如果定位是偶像剧,那么给观众建立的是 " 恋爱戏占大多数 " 的明确预期,前来观剧的用户大多也是对此有明确需求的,哪怕 " 撒糖时刻 " 设计得相对刻意,也能收获 " 我是土狗我爱看 " 的口碑保护。
但如果定位是武侠、公路冒险、群像等等,那么当观众观剧之后发现这些标签需要给长段的、刻意的 " 撒糖时刻 " 让路时,自然会产生不符合预期的欺骗感。
有 B 站 UP 主创新性地提出了 " 半偶剧 " 这一概念,用来形容《一念关山》" 又想偶又不想偶 " 的状态,不可谓不精妙。
" 又想偶又不想偶 " 的本质,其实就是既希望有偶像剧带来的热度优势,又希望做出偶像剧之外的质感,来同时保障口碑。
客观来说,《一念关山》在这两个方向上所作出的努力还是收到了一些成效。在 " 不想偶 " 的部分里,武打戏干净利落,不再像之前的国产武侠剧一样用慢镜头解决打得不好看的问题。对群像角色的刻画,也不止是像传统偶像剧一样把配角当作成全主角爱情的工具人,杨盈、李同光等角色的设定和人物弧光,是国产剧中相对少见的异色。
在 " 想偶 " 的部分里,男女主角都启用了颇有流量的演员。宁远舟这一角色虽然口碑上不如人意,但带的热度的确不少。据艾漫数据显示,自 11 月 28 日《一念关山》开播时起,每日的在播剧角色热度排行中宁远舟一直处于前两位,其中 11 天排名第一、8 天排名第二。
艾漫数据:12 月 17 日在播剧角色热度排行
可惜的是," 想偶 " 与 " 不想偶 " 的结合处,终究还是有没捏合好的罅隙。两个主角的设定本是 " 双强 ",不单是武功高强,多年执掌情报机构的共同经历,让他们在性格上也是独立、清醒而成熟的。但一到感情戏的时候,总有 " 强行降智 " 的现象,完全抛开了两个角色原本的性格特点,为了一些小事吃飞醋或者为一句话说重说轻了而反复纠结。
这种完美符合俗话里说 " 人一遇到爱情就变成傻瓜 " 的刻板描写,刚好遇上今年网友对 " 恋爱腦 " 的热切讨伐,有点 " 撞到枪口上 " 的感觉。
不过,一到配角身上,感情戏瞬间清爽了许多。比如于十三和初月之间的一晌贪欢,杨盈和元禄之间的无法宣之于口,李同光对任辛多年的念念不忘,都是很有辨识度或符合当代人情感现状的表现方式。
于十三和初月
这样的趋势在今年的国产剧中不少见。如果一定要给今年的国产剧市场定一个 "XX 元年 " 的名号," 配角上桌元年 " 当仁不让。
毒眸曾在过往的文章(《配角上桌,主角眼红?》)中分析过,今年以来," 配角上桌 " 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艳压、CP 和群像成为三套固定模版。其中,通过 CP 而上桌的配角,往往带有一定的禁忌感,直接挪用成主角的感情线会有一定的道德风险,比如《我的人间烟火》里孟宴臣和许沁的 " 伪骨科 "CP。在《一念关山》中,李同光和任辛之间以 " 师徒关系 " 为基的感情线也是如此。
李同光向任辛表白
另一边厢,传统偶像剧中的配角们却还在走 " 配平文学 " 的老路。男二和女二恋爱、男三和女三恋爱,本来是剧集里很常见的现象,但 " 配平文学 " 之所以在今年成为热词,是因为在《以爱为营》中,有五位记者和五位霸总在一起了。数量不是原罪,原罪在于,剧集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男女主的感情线上,对配角鲜有照顾,却在临近结局时强行安排他们成双成对,这才让观众难以接受。
所以,在部分观众对爱情戏的 " 审美疲劳 " 下,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面临着爱情模版过于陈旧的困境。相对有新意的爱情模版还处于先在配角身上试水的阶段,能否沿用到主角身上成为下一个出圈作品还未可知。
不是不要爱情,只是不要 " 烂爱情 "
观众对爱情 " 审美疲劳 " 了,是爱情本身出问题了吗?
这当然是重要的外部原因之一,据网易数读援引中国人民大学 2021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大学生没有恋爱的打算。
从 " 恋爱腦 " 到 " 性缘腦 ",互联网场網域中对各类标签的积极讨论,也正在重塑观众的爱情观。本身就自带个两三年项目周期的影视内容,在时间线上处于落后的状态,实属正常。
" 恋爱腦 " 的讨论由来已久,今年尤盛。去年年底还在把十年前的 " 王宝钏挖野菜 " 当作经典反面教材,今年又能在热播剧《新闻女王》里找到可以咀嚼的话头:" 找个男人嫁了吧 " 是可以用来骂人的。
而 " 性缘腦 " 是更时兴的讨论,今年 10 月,央视网甚至还用一则漫画,把 # 有的甜宠剧能不能别太性缘腦 # 送上了热搜。
很大程度上,国产剧和观众之间的观念形塑是存在互动性的。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师沈奕斐曾在一期讨论 " 性缘腦 " 的视频中提到," 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受现在影视剧的影响,在影视剧里你会发现,上学呢你会爱上老师,上班呢你会爱上老板,军训呢你就爱上了教官,看个病呢你就会爱上医生 ……"
进一步," 在这些剧中,所谓的师生关系、劳动雇佣关系、医患关系等等,任何关系都必须为情侣关系所让步,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成为情侣,而不能成为情侣的这个人也不再重要了,不在你的生活里出现了。"
所以在看剧时,每当一位男角色和一位女角色有一定互动的时候,总不乏 " 我感觉你俩有事儿 " 的弹幕飘过。这不单单是一种 " 性缘腦 " 的体现,也是观剧量提升之后代入了国产剧编剧思维的结果——即便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两个人不会发生什么事儿,但在国产剧里,编剧大概率真的会让俩人 " 有事儿 "。
《一念关山》剧照(图源:豆瓣)
这也是为什么,剧评人毛尖曾评价过,在国产剧里,爱情和现实早就分道扬镳了。人们能看到的只是陈旧而同质化的爱情模版," 永远是一样的男主骑着一样的马,在一样的街上遇到一样的她 …… 然后在同一张床上,同一个人喝醉说出同一句台词:我喜欢你,从春秋战国说到今天,从床上席间说到墙头马上,男欢女爱的唯一判断标准是,有没有喝醉后说出爱你爱你爱死你。"
但即便爱情模版如此陈旧,对这个市场来说,完全的 " 去爱情化 " 时刻也还远远没有到来。
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是,在多年来屡屡遭到 " 披着职场外皮谈恋爱 " 的诟病之后,也曾出现像《平凡的荣耀》《理想之城》这样不谈恋爱的职场剧,豆瓣评分是能拉到 7.5 这样一个还算不错的分数,热度却又下去了,在云合的年度榜单中,这两部剧都没进入前二十。
《平凡的荣耀》《理想之城》(图源:豆瓣)
对现实恋爱的失望和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在虚拟产品上获得代偿的,所以观众对国产剧 " 恋爱腦 "" 性缘腦 " 的指责,并非不再对爱情戏感兴趣,而是需要更多走出套路的爱情戏才能产生兴趣。
怎么写好爱情戏?
过去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给了爱情剧较低的创作门槛,也给了爱情剧创作者维持路径依赖的空间。但时过境迁,再不好好写爱情戏,已经要跟不上市场步伐了。
曾经," 甜宠剧 " 的概念成为过影视市场的风口。据艺恩数据显示,从 2018 年到 2020 年,甜宠剧数量不断提升,2020 年达到了高峰的 95 部。
2020 年《传闻中的陈芊芊》(图源:豆瓣)
甜宠剧不论是创作门槛还是制作门槛都相对更低。
在剧情上,历史剧需要不断考究史实,职场剧需要大量走访调查,现实题材剧甚至还需要对社会变迁的哲学思辨,但甜宠剧只需要想想有什么很甜的场面和设定。
从制作上,由于颜值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观剧体验,因此演员的演技打些折扣,服化道、摄影等层面有些瑕疵,在当时也都被视作无伤大雅。
但从 2021 年开始,随着平台降本增效,大量腰部甜宠剧项目被取消,爱情戏的应用场景只能更多集中在头部剧里。这样的市场现状下,爱情戏很难再缩到分众化的细小角落里躲避大众审判,敷衍而粗糙的创作将更难过关。
2021 年《御赐小仵作》(图源:豆瓣)
所以,这更要求创作者们,在写爱情戏压力更大的当下,不要采取回避和抵抗的态度,缩到其他的安全区里,而是试图去写出更好的、更符合当下观众理念的爱情。
在前文提到的同一个调查中,年轻人想谈恋爱的最主要原因是 " 希望找个伴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理由。
图源:网易数读
这很符合今年硕果仅存的几部高口碑爱情剧的表达内核,即在恋爱的过程中收获个人成长。
在今年的几部相对高分的 " 爱情剧 " 里,这一主题都有呈现。《爱情而已》中," 羽转网 " 运动员宋三川收获到的是从小缺乏的自信,从总裁特助转型俱乐部经理人的梁友安重新找到了个人追求;《去有风的地方》里,谢之遥和许红豆经历的虽然不是事业步步高升,但相互救赎、自我和解,也是 " 成长 " 的另一种面向;《装腔启示录》中,两个 " 装腔 " 的高手,却第一次在爱情里学会真诚地面对彼此的脆弱与疲惫。
《爱情而已》《去有风的地方》剧照(图源:豆瓣)
没有因为恋爱耽误现实生活,反而是达到了 " 共同进步 " 的效果,这在过去甜宠剧的标尺里或许是糖度不够的,但在如今的观众审美中,或许才是正确答案。
而包裹在情感内核上的外衣,除了各种各样的职业之外,还有更多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比如在剧作结构上玩了花样的《古相思曲》,也是以小搏大的典范。
这种类型的创新或许还显得有些可遇不可求,但再跳出一下思维,比如像前些年的《想见你》《开端》乃至《一闪一闪亮星星》一样,在爱情的描写当中加入一些高概念的设定。尽管这一细分类型在剧集市场仍不算主流,但时空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能给爱情带来不同的化学反应,而这恰恰还是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爱情模版。
《想见你》《开端》《一闪一闪亮星星》
(图源:豆瓣)
甚至在 " 禁忌感 " 的部分里,要有更多勇于跨出边界的尝试,才更有利于今后国产剧爱情样本的多样化,甚至给社会爱情观的形塑带来更积极的互动。比如还未开播的《我知道我爱你》,改编自韩剧《春夜》,原版的设定中,男女主是出轨的双方,且男主是 " 小三 "。这和一些还在坚持 " 双洁 " 的国产剧设定相比,可谓是 " 精神状态遥遥领先 "。
当然,真正好的剧作没有严密的模版。就像毛尖所说," 浪漫不可能有格式。浪漫是必须被创造的,而不是因袭。" 但在浪漫被创造出来之前,请相信它有能统一热度与口碑的能力,它值得国产剧创作者摆脱过去的路径依赖,从鄙视链的底端再爬上来。
【原文标题:国产剧正在失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