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熒光、3D内窺鏡驅動業績狂飙,國產增速反超巨頭?,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vb 動脈網
低調的内窺鏡市場正處于迅猛增長中。
國内多家内窺鏡企業公布的 2022 年财報和 2023 年 Q1 季報中,多家企業增速超過 50%,這一增速超越了多個成熟細分賽道。
從業績表現上看,國内四家上市内窺鏡企業開立醫療、澳華内鏡、海泰新光、天松醫療内窺鏡業務營收之和達到 15.3 億元。多家企業的增長延續到第一季度,海泰新光第一季度營業收入 1.48 億,同比增長 58.76%;開立醫療 2023Q1 内窺鏡設備營收 ( 軟鏡 + 硬鏡 ) 同比增長 60%。
另一個層面,内窺鏡行業的增長也可以從上市公司年終獎上直觀感受,根據 Q1 季報和年報數據,開立醫療在 2022 年僅發放的年終獎金額就約共計 6000 萬。澳華内鏡 2022 年應付職工薪酬同比增長了 74.43%。
全球巨頭的内窺鏡業務表現同樣亮眼,奧林巴斯來自内窺鏡業務營收為 4615 億日元,約為 34.47 億美元,奧林巴斯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約為 50 億元,并在财報中着重列出對中國市場增長的看好。
國内内窺鏡市場在政策驅動和技術迭代的雙重驅動下正迎來市場變革的拐點。從年報數據來看,誰有機會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未來市場趨勢何在?動脈網進行了梳理。
熒光内窺鏡驅動硬鏡市場增長,海泰新光成最大赢家
内窺鏡分為硬管式内窺鏡(腹腔鏡、關節鏡等)和軟管式内窺鏡(胃鏡、腸鏡等)兩大類型。
先來看硬鏡市場,2024 年我國硬鏡市場規模将超百億元。國内硬鏡市場格局為日本奧林巴斯、德國卡爾史托斯及美國史賽克占據了超過 90% 的市場規模,國内企業開立醫療、天松醫療、沈陽沈大内窺鏡等企業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近年來,硬鏡市場湧入多家器械龍頭企業,例如生命監護領網域的邁瑞、微創外科器械領網域的康基醫療,國内硬鏡市場競争激烈。新進入者在基數較小的情況下普遍實現了高增長。根據邁瑞 2022 年年報,其硬鏡系統增長超過 90%。康基醫療 4K 醫用内窺鏡攝像系統,收入 2056 萬元,同比增長 233.4%。
然而,在硬鏡市場中,年報營收表現最好的國内企業并非是在終端市場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企業,而是在上遊為全球巨頭史賽克代工的企業:海泰新光。
2015 年史賽克推出熒光内窺鏡,可以對特定的組織進行成像,這一產品很快在北美市場實現了高速增長。史賽克憑借這一技術重回内窺鏡 C 位,占據了全球熒光内窺鏡市場超過 70% 的市場份額。
史賽克 2022 财年來自内窺鏡業務的營收為 24.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2%。
國内科創板上市企業海泰新光作為史賽克的熒光腹腔鏡核心供應商,同樣享受了熒光内窺鏡高速增長的紅利。
海泰新光 2022 年收入 4.8 億元,同比增長 53.97%,其中醫用内窺鏡的增速更高,收入 3.6 億元,相比上年度增長 60.78%,占主營業務收入 76.90%。高增長的态勢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海泰新光第一季度營業收入 1.48 億,同比增長 58.76%。
随着熒光内窺鏡由北美市場向新興市場擴張,熒光手術術式也逐漸從腹腔手術向泌尿科、婦科等其他科室發展。兩大驅動力之下熒光内窺鏡市場高速增長,為史賽克代工熒光内窺鏡的海泰新光也實現了增速高于史賽克。
在硬鏡市場,另一大商業化快速放量的技術是 3D 内窺鏡技術。這一技術背後的主導者則是奧林巴斯。根據奧林巴斯年報,奧林巴斯的腹腔鏡業務主要由 3D 影像系統 VISERA ELITE II 驅動。
3D 技術帶來的優勢則在于還原真實視覺中的三維立體手術視野,這一技術出現時間較早,但是缺乏在商業化表現上有待提升,随着 3D 内窺鏡的商業化表現得到驗證,3D 技術有望開始引領市場增長。
未來硬鏡市場增長點何在?
在市場結構上,巨頭看好中國基層醫院市場增長。奧林巴斯認為根據 2019 年衞健委發布的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二級醫院配備手術設備的需求将大大提升,根據這一趨勢,奧林巴斯将加大對中國 7900 家二級醫院的開發。對于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奧林巴斯認為最大的優勢是中國市場多年的信任。
奧林巴斯中國市場營收變化
從產品發展趨勢上看,内窺鏡影像影像越來越高清,影像越來越立體。同時,内窺鏡影像技術復合化成為趨勢。在傳統内窺鏡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成像技術(如超聲技術、光學相幹技術、熒光技術和共聚焦技術等)形成新型的復合内窺鏡產品成為發展趨勢。國内企業正加緊推出 3D、4K、熒光一體化内窺鏡產品。
消化内鏡邁入 4K 時代,國產企業有望打開高端市場
再來看軟鏡市場,随着消化道早癌篩查的普及和内窺鏡新術式的開展,以及分級診療、醫療新基建、加強基層醫院服務能力等政策的不斷出台,國内軟鏡市場一直保持着較高增速,增速高于硬鏡市場。
但軟鏡市場壁壘更高,醫生需要培訓後掌握軟鏡使用方法,經培訓後的醫生對于產品的粘性更高,且軟鏡系統中主機不能與其他品牌的鏡體配套使用,軟鏡市場的市場集中度更高。奧林巴斯、富士膠片和賓得醫療占據國内主要市場,國產軟鏡擁有一定市場份額主要參與者包括開立醫療、澳華内鏡。
在軟鏡領網域,4K 是競争關鍵詞。目前硬鏡市場雖然已大規模普及 4K,但是軟鏡市場正剛邁入 4K 時代。
由于軟鏡屬于腔内成像,相對于硬鏡而言,軟鏡對影像的分辨率要求沒那麼高,醫生更看重在手術過程中軟鏡的穩定性、可操控性、可插入性、靈活度、軟硬度等體驗,因此知道近兩年全球市場才開始出現 4K 軟鏡。軟鏡市場中,消化内鏡占比超過 65%。全球企業都把重點放在 4K 消化内鏡的商業化上。
4K 軟鏡在全球上市以來,目前已經得到商業化驗證。
4K 消化内鏡的主導企業是奧林巴斯。奧林巴斯 2020 年在美國市場推出的 4K 消化内鏡 EVIS X1,上市兩年後仍然是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奧林巴斯也在财報中強調,下一個财年的重點任務将是準備 EVIS X1 系統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
國内企業中,澳華内鏡 2022 年 11 月上市了全新一代 4K 超高清内鏡系統 AQ-300,成為國内首家推出 4K 軟性内窺鏡的企業。
這款產品雖然在 2022 年沒有為澳華内鏡帶來收入,但澳華内鏡認為這款產品将成為 2023 年增長亮點。2022 年澳華内鏡為 4K 消化内鏡推廣進高級醫院做了大量的推廣工作,報告期内費用大幅上升,這也導致了澳華内鏡淨利潤下降。
2023 年 Q1,澳華内鏡主打高端醫院的 AQ-300 已經貢獻了一定的比重訂單和出貨量。2023 年第一季度,澳華内鏡回歸高增長賽道,2023 年第一季度,實現收入 12,548.68 萬元,同比增長 53.7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1561.1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58.24%。
從奧林巴斯和澳華内鏡兩家企業的 4K 軟鏡表現來看,高端市場對于 4K 消化内鏡產品認可較高。未來,4K 消化内鏡将成為高端市場競争的關鍵。
在基層醫院市場,軟鏡的增長也同樣可觀。
開立醫療優勢市場主要是在二級醫院及以下市場,2023 年 Q1,開立醫療縣級醫院和基層醫院裝機量同比達 200% 和 300%,三級醫院裝機量同比增長 150%。開立醫療 2022 年來自内窺鏡行業的收入為 6.1 億元,同比增長 34.70%;2023 年 Q1 季度内窺鏡設備(軟鏡 + 硬鏡)同比增長 60%。
開立醫療驅動增長的主要產品是高清電子内窺鏡系統 HD-550 系列。在研發布局上,開立醫療的研發策略是橫向擴充鏡體(如支氣管鏡、細鏡、十二指腸鏡、超聲内鏡等)、縱向豐富内鏡的高端功能(如光學放大内鏡、可變硬度鏡體等)。
一次性内窺鏡海外市場放量,國内多家企業布局
在軟鏡市場,新的增長點是一次性内窺鏡市場。
在海外發達國家和地區,一次性内窺鏡用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尿道的疾病檢查發展迅猛。一次性内窺鏡化設備為耗材,讓行業空間大大擴容。
在一次性内窺鏡細分賽道,波士頓科學表現亮眼。2022 年波士頓科學的淨銷售額為 126.82 億美元,同比增長 6.7%。其中,内窺鏡業務的淨銷售額為 22.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7%。内窺鏡業務占據公司總業績的 17.5%。
驅動波士頓科學内窺鏡增長的主要產品是一次性十二指腸鏡 EXALT MODEL D。波士頓科學的一次性十二指腸鏡,應用場景為内鏡下逆行胰膽造影術(ERCP),十二指腸鏡避免了潛在性的醫源性感染。美國每年大約有 70 萬例 ERCP 手術,在全球範圍内 ERCP 每年手術量約為 150 萬例。
此前,全球内窺鏡企業推出一次性内窺鏡產品都集中在對于清晰度要求不高且操作難度不高的領網域,例如支氣管鏡、膀胱鏡。胃鏡和腸鏡對于清晰度的要求更高,兼具治療和診斷功能,醫生對于性能表現看中。
波士頓科學此前推出的一次性内窺鏡也以一次性支氣管鏡、一次性數字輸尿管鏡系統為主。波士頓科學的十二指腸鏡為什麼能夠在奧林巴斯、賓得這樣的巨頭夾擊下逆襲?讓行業從可重復内窺鏡轉移到一次性内窺鏡。
波科的十二指腸鏡 2019 年在美國上市,產品放量的關鍵在于波士頓科學在產品上市五年後解決了兩大難題。
首先是高昂的使用成本,充分的報銷是采用任何新技術的關鍵,一次性内窺鏡使用的單次使用成本較高,波士頓科學的十二指腸鏡定位高端市場,價格較高,這為醫生應用帶來了阻礙。
在十二指腸鏡這一產品中,波士頓科學和美國醫保管理機構 CMS 進行合作,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授予一次性十二指腸鏡新技術附加付款(NTAP),适用于 EXALT ™ D 型一次性十二指腸鏡。CMS 的決策增強了醫院和患者使用一次性内窺鏡的動力。
其次是在醫生端降低了采用一次性内窺鏡的障礙,波士頓科學的十二指腸内窺鏡對于醫生來説清晰度和操作都較為友好,不需要額外的培訓,產品性能也能達到醫生要求。
目前,一次性内窺鏡成為全球主要參與者關注的重點賽道,國内也有多家企業布局,從波士頓科學的發展來看,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是突出重圍的關鍵。
國產内窺鏡發展之路,道阻且長。從年報數據表現上看,無論是硬鏡、軟鏡國產企業都積極布局,表現可觀,有望重塑市場格局。但在進口替代大趨勢下,國產内窺鏡行業正迎來市場變革關鍵期,誰能突圍?誰能捍衞產業話語權?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