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假人”侯佩岑,終于被識破了,歡迎閲讀。
從《再見愛人》到《乘風2025》,侯佩岑在内娛的路人緣,終于達到了一個從未抵達的頂峰。
坐在節目觀察室裏的她,是與嘉賓共情最深也是哭得最多的人。
一邊情緒起伏一邊不忘走心總結,説出"最愛的人其實不是最懂你的人"金句不斷。
站上公演舞台的她,不僅展示了自己"跨界"唱跳的能力;同時作為隊長出戰無敗績,成為了既拉好感又能拉票的門面擔當。
話題不斷火上熱搜,不斷有網友感慨:"愛上姐和呼吸一樣簡單。"
不過,甚至是不久之前,在不了解侯佩岑的人眼中,她依然被封閉在很多标籤裏——
周傑倫唯一承認的前女友、貌美的甜心主播、家庭狗血八卦的附屬物……
即使是在節目大熱的當下,仍有不少網友圍繞18年前的意難平展開了新一輪"文藝復興"。
而現在,大家調侃考古"周侯戀"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愛上侯主播。
無論是曾經那個行為舉止永遠挑不出毛病的"完美女孩",還是現在這個哭哭笑笑不吝袒露自己的"表情包大户"。
在47歲這年,侯佩岑靠自己反轉了口碑,正在被人們反復愛上。
擅長搞事情的《浪姐》播出到第6季,在公演選歌環節又刷了一波熱搜。
先是在節目裏播周傑倫的《珊瑚海》,然後在旋律放出時把特寫鏡頭對準了侯佩岑,任由螢幕前觀眾解讀。
雖然制造話題的手法流俗,但侯佩岑的表現讓人們再一次欣賞到了"真·體面女王"的超強定力——
面對修羅場BGM,她認真的神情随即露出笑意,眼角和嘴角一起彎了下來,轉動看向一邊的眼珠,流露出一絲面對戲谑時體面應對的俏皮。
還扭頭對身邊托腮盯住她的管樂説:"你想説什麼沒關系。"
沒有尴尬,更沒有狗血,有的只是坦然和落落大方,堪稱教科書級的應對。
很多觀眾被她在節目裏的表現折服,其中憑實力圈粉自不用説。
首場公演《愛的就是你》,以721分的高分拿下全場第一;
根據網傳的四公成績,她所在的《花田錯》組,拿到全場最高分893分,也是迄今為止整個《浪姐6》的最高分。
作為隊長,侯佩岑被網友誇上熱搜:"47歲的她站在舞台上,由内而外散發着優雅和自信。"
因為晚報户口,侯佩岑實際生日是1977年12月20日
台上人氣高漲,在台下她更是展現了許多人沒見過的另一面,收獲更多觀眾喜歡。
在首公拉票環節,豁出去的侯佩岑被管樂抱起來掄大錘,"用生命拉票"。
後續小組招人的時候,侯佩岑"故技重施",将"被管樂掄一下"作為加入隊伍的獎勵,優等生努力幽默的樣子可可愛愛。
即使在排練和宿舍日常裏,侯佩岑0幀起手的喜劇細胞也在蠢蠢欲動。
二公歌曲《思念是一種病》的排練現場,全隊突然開始大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管樂的調子一起,侯佩岑條件反射一般開始原地踏軍步,堪稱超絕配合。
網友:"今天也有被鋼鐵團魂燃到"
在宿舍日常的送藥互動中,侯佩岑更是和蔣一僑管樂戲瘾上身,三言兩語就能搭上一出後宮大戲,毫無創作瓶頸。
一來二去之間,觀眾們喜歡看侯佩岑組随地大小演的橋段,更喜歡侯佩岑處處有梗的超絕反應力和高情商表現。
節目裏關注度一路狂飙,也引來網友節目外的好奇考古。
但這一挖不要緊,有人翻到2018年侯佩岑在小紅書上曾因為分享口紅沒寫色号而挨網友罵。
為了平息網友怒火,她在評論區發出一長段回復,語氣裏沒有生氣甚至有些卑微。
本就是無關痛癢的小事,面對侯佩岑的下場解釋,不了解她的網友表示難評:
"侯佩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啊?"
也有網友替她鳴不平:沒有分享的義務。
這樣的疑問并非沒有來由。
從早期以"甜心主播"的形象出名到現在,從業二十多年來,侯佩岑給人的印象就是四個字:甜美周到。
來到浪姐6,侯佩岑在節目裏時刻高能量、每個鏡頭都給滿情緒價值的反應,究竟是真性情還是假表演,似乎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答案。
三公選人環節,陳德容多次被婉拒,最終自動歸到侯佩岑組。
侯佩岑、管樂、鄧萃雯的即時reaction(反應)更是被網友逐幀分析,尋找破綻——
三人先是沉默,侯佩岑驚訝地張着嘴,然後雙手開始不知所措地捂嘴,撩劉海,擦眼角。
在隊友完全愣住的氛圍中,侯佩岑終于頗具自我安慰式地發言:"吉人天相,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在互聯網顯微鏡之下,"疑似侯佩岑表情管理最失敗的一次出現了"。
曹穎在聊天時説随口提到,浪姐50歲以上的五個人可以組成團。
也在列的侯佩岑雖然解釋自己年齡還沒到,但也立即圓場表示:"我要(加入),四舍五入也可以了"。
"她太友好了,但真的不累麼?"
種種分析和調侃,有人只當作玩笑來看。
但也有不少人,依然覺得侯佩岑一直維持的這種狀态,是"裝的""假""看膩了"。
畢竟,就連小S笑談自己認識侯佩岑之前對她的印象時,也難免刻板覺得她會是個"雙面人"。
從新聞主播轉型到娛樂主持人,還兼任過歌手、演員,出道20多年來,"多重身份一副面孔"的表現讓人質疑——這樣的侯佩岑"究竟有真實的自我嗎"?
答案必須是肯定的。
一直以來,網友對侯佩岑的評價,説好聽叫高情商,不好聽就是説她喜歡迎合。
侯佩岑微博下,曾經的惡評
其實正如小S後來的評價:"侯佩岑總是能夠不露痕迹地俘獲所有人的心"。
回望侯佩岑的成長之路,這種不露痕迹的能力,細細來看皆是有迹可循。
不僅是從小母親對她的嚴格要求,也是她自己的主動塑造。
在2009年做客的《魯豫有約》裏,她曾講述自己的蜕變,從年少讀書時到選擇專業、走入職場,事無巨細。
或許和大眾認知相反的是,侯佩岑的主見和事事力争上遊的個性,其實一以貫之。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侯佩岑,因為追求學業獨自赴美讀書。起初專業選擇了心理學,那時候她的想法是:
"我選心理學不是為了要懂别人,我是想要多了解自己一點。"
那時候,就有熟悉的老師評價她是"很有禮貌,即使很緊張臉上也總帶着微笑"的女生。
于是專門給她布置了一個大學四年的任務,那就是懂得和别人説NO。
因為學的是診所心理學,随着課程實踐深入,她發現自己由于太過高共情,在看病歷時病人哭她也哭,學業很難進行。
考慮到自己喜歡講話、表達,侯佩岑及時調整了專業方向,把心理學當輔修,主修大眾傳播。
事實證明,正是因為這個決定,侯佩岑身上的高共情特質在後來做節目時反而成為優勢,被觀眾喜歡。
在《再見愛人》的觀察室裏,侯佩岑經常哭得情難自禁,不管嘉賓做出什麼表現,她始終能帶着善意去理解。
哪怕在放狠話環節,也能一邊反思一邊精準總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像麥琳的地方,也一定遇過類似麥琳的狀況和處境,像麥琳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不能像麥琳?"
事實上,即使不考慮這份共情能力的加持,她超高的職業素養,也足以讓她得到觀眾的青睐。
在成為藝人之前,侯佩岑是一名新聞主播。大學畢業後,她本在台視做實習記者,打算結束實習就繼續深造讀研。
但在前往中天電視台參觀時,被看中做了英語新聞節目的主播。在此期間,她自己寫稿,還因為提詞器太小會提前把稿子背下來。
後來轉做中文主播,播報6點的早間新聞,她得3點就起床;因為害怕把大人物的頭銜念錯,每天看8份報紙。
就這樣,此前從未有過做幕前工作打算的侯佩岑不僅誤打誤撞進入公眾視野,還憑努力在業内拔得頭籌。
她常説,自己沒有什麼事業心。多次想要辭職卻留下來,只是因為想要給看不上她的人一個證明。
直到自己不再相信自己播報的新聞,她才決心從主播台上離開。
那時便能看出,侯佩岑有一套非常堅固的自我評價體系。
在她看來,他人的關注和誇獎并不會反哺為一種認可,收獲很多人的喜歡也不會讓她自己覺得自己做得很好,而是會讓她覺得"你們人真好"。
魯豫誇獎她:"我當時一看你做娛樂新聞,我覺得這個人将來會做主持人,(看起來就)我們叫特别靠譜。"
對于她的過度謙虛,魯豫也一針見血:"你對自己的評價和别人對你的評價是有很大落差的。"
将這樣的行事風格内化為性格的侯佩岑,就這樣一路走來,從未變過。
即使是她後來多次經歷轉型,哪怕進入内娛發展,依然保持着這種一絲不苟的狀态。
在papi醬的視頻裏,papi就贊嘆,侯佩岑長時間錄節目依然能保持坐姿端正。
對此侯佩岑很自然地解釋道,"以前播新聞的時候腰就要挺直。"
回看《再見愛人》的錄制過程,她也在不斷反思:
是不是和嘉賓講話太長不夠簡潔?才導致對方會聽不懂。
這次參加浪姐,和很多退隐多年復出的藝人不同,出道這麼多年,侯佩岑持續有工作和曝光。
節目中的隊友吳宣儀當初選秀成團時,侯佩岑就在場
或許,正是她經過不斷自我訓練所形成的禮貌、周到和舒适,讓她一步步走到今天,也把她打造成了天然的話題體質。
在2020年一則争議事件後,侯佩岑的體面收到很多褒獎。芒果順勢邀請處在話題風口浪尖的侯佩岑上了綜藝《婆婆和媽媽第二季》。
這檔節目裏,她難得展現了自己有安全感的,不那麼"高情商"的一面——
一個被頗多讨論的片段是,丈夫黃柏俊在家開電話會議時,侯佩岑為了問清楚早餐吃什麼,哪怕黃柏俊説了"你幫我決定就好了",她還是陸陸續續進房間打斷了五次。
絮絮叨叨到有點煩人,但完全不用小心翼翼。
這樣的時刻不多,但狹小的縫隙足以讓人們了解到,侯佩岑始終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擁有自主性。
侯佩岑一家合照
只不過在她的内心秩序裏,照顧他人感受,始終被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回看侯佩岑的待人接物,她被評價"假"的問題,大概在于沒有流露出太多大眾期待下,和藝人形象的"強反差"。
侯佩岑第一次與小S和家人見面是這樣的——
侯佩岑從椅子上彈跳起來驚呼:"S,你真的好棒,我真的好愛你",緊接着拉着小S公婆的手説:"你們真的娶到好媳婦耶,好幸運,小S也一直誇你們"。
一番熱情招呼下來,把所有人照顧地服服帖帖。
第一次見魯豫是這樣——
在台北101大廈走廊裏,迎面走來的侯佩岑張開雙手,又欣喜又參雜擔憂地對魯豫説:"你真的太瘦了,喜歡死你了,你是吃不胖的那種嗎?"
侯佩岑熱情洋溢的問候,将初次見面的尴尬化解得無影無蹤。
早年做"台灣第一甜心主播"期間,她的标志性微笑更是常常挂在臉上。
無論是男女老少普通大眾,還是認識不認識的藝人朋友,都公開表達過對侯佩岑的喜歡。
而能如此長久地保持完美人設,這顯然和人們的一貫認知不符。
在如今的互聯網上,人們對于公眾人物個性的審美雖看似多樣卻有一個大致模板:
TA要周到,但不能太圓滑;要禮貌,但不能沒脾氣;要酷,也要温柔;要貼心,也要灑脱……
模板之外,滴水不漏的人不免讓人猜測:"她背後一定有一個别的人格。"
但這顯然不能"證偽"。
在成為朋友之後,嘴損如小S也不掩對侯佩岑的欣賞。
Ego(自我)放得很小的她,總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關心他人和思考人生上。
相比于説這是"讨好型人格",更像是"時刻準備着"的職業素養使然。
在采訪中侯佩岑談起管樂和小婉十八般武藝樣樣行時,并非沒有感情的誇誇機器,她都能舉出具體的細節。
當提到"她還會冰上溜冰,沒有事情難得倒她"時,管樂自己都震驚了,"這你都看了!"
而對于自己的人生,她的态度向來順其自然:"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過程就是你要去享受開心,也要感受痛;活着嘛,痛一下也沒關系。"
"好與不好都要接受,才完整地過了一個生活。"
侯佩岑《字言字語》
直到在《再見愛人》中,侯佩岑才受到葛夕啓發,在四十幾歲年紀打了第三個耳洞。
正如老粉評價,"温暖又貼心,智慧又美好,言語間的善意,行動中的得體,都是修養。"
強心髒,高共情,不松弛的侯佩岑,已經全然接受了這樣的自己。
反而是她,用始終如一的知行向所有觀眾抛出了新的課題:不松弛,又何妨?
對于未來可能的蜕變與突破,她也從未拒絕。
在這次浪姐6的節目開頭,她就坦言了自己的目的是"希望觀眾看到一個有故事、有歷練、長大了的侯佩岑"。
2025年,當大眾再一次愛上侯佩岑,終于不只因為她的甜美,而在于我們又能欣賞她鑽石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