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假人”侯佩岑,终于被识破了,欢迎阅读。
从《再见爱人》到《乘风2025》,侯佩岑在内娱的路人缘,终于达到了一个从未抵达的顶峰。
坐在节目观察室里的她,是与嘉宾共情最深也是哭得最多的人。
一边情绪起伏一边不忘走心总结,说出"最爱的人其实不是最懂你的人"金句不断。
站上公演舞台的她,不仅展示了自己"跨界"唱跳的能力;同时作为队长出战无败绩,成为了既拉好感又能拉票的门面担当。
话题不断火上热搜,不断有网友感慨:"爱上姐和呼吸一样简单。"
不过,甚至是不久之前,在不了解侯佩岑的人眼中,她依然被封闭在很多标签里——
周杰伦唯一承认的前女友、貌美的甜心主播、家庭狗血八卦的附属物……
即使是在节目大热的当下,仍有不少网友围绕18年前的意难平展开了新一轮"文艺复兴"。
而现在,大家调侃考古"周侯恋"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爱上侯主播。
无论是曾经那个行为举止永远挑不出毛病的"完美女孩",还是现在这个哭哭笑笑不吝袒露自己的"表情包大户"。
在47岁这年,侯佩岑靠自己反转了口碑,正在被人们反复爱上。
擅长搞事情的《浪姐》播出到第6季,在公演选歌环节又刷了一波热搜。
先是在节目里播周杰伦的《珊瑚海》,然后在旋律放出时把特写镜头对准了侯佩岑,任由螢幕前观众解读。
虽然制造话题的手法流俗,但侯佩岑的表现让人们再一次欣赏到了"真·体面女王"的超强定力——
面对修罗场BGM,她认真的神情随即露出笑意,眼角和嘴角一起弯了下来,转动看向一边的眼珠,流露出一丝面对戏谑时体面应对的俏皮。
还扭头对身边托腮盯住她的管乐说:"你想说什么没关系。"
没有尴尬,更没有狗血,有的只是坦然和落落大方,堪称教科书级的应对。
很多观众被她在节目里的表现折服,其中凭实力圈粉自不用说。
首场公演《爱的就是你》,以721分的高分拿下全场第一;
根据网传的四公成绩,她所在的《花田错》组,拿到全场最高分893分,也是迄今为止整个《浪姐6》的最高分。
作为队长,侯佩岑被网友夸上热搜:"47岁的她站在舞台上,由内而外散发着优雅和自信。"
因为晚报户口,侯佩岑实际生日是1977年12月20日
台上人气高涨,在台下她更是展现了许多人没见过的另一面,收获更多观众喜欢。
在首公拉票环节,豁出去的侯佩岑被管乐抱起来抡大锤,"用生命拉票"。
后续小组招人的时候,侯佩岑"故技重施",将"被管乐抡一下"作为加入队伍的奖励,优等生努力幽默的样子可可爱爱。
即使在排练和宿舍日常里,侯佩岑0帧起手的喜剧细胞也在蠢蠢欲动。
二公歌曲《思念是一种病》的排练现场,全队突然开始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管乐的调子一起,侯佩岑条件反射一般开始原地踏军步,堪称超绝配合。
网友:"今天也有被钢铁团魂燃到"
在宿舍日常的送药互动中,侯佩岑更是和蒋一侨管乐戏瘾上身,三言两语就能搭上一出后宫大戏,毫无创作瓶颈。
一来二去之间,观众们喜欢看侯佩岑组随地大小演的桥段,更喜欢侯佩岑处处有梗的超绝反应力和高情商表现。
节目里关注度一路狂飙,也引来网友节目外的好奇考古。
但这一挖不要紧,有人翻到2018年侯佩岑在小红书上曾因为分享口红没写色号而挨网友骂。
为了平息网友怒火,她在评论区发出一长段回复,语气里没有生气甚至有些卑微。
本就是无关痛痒的小事,面对侯佩岑的下场解释,不了解她的网友表示难评:
"侯佩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啊?"
也有网友替她鸣不平:没有分享的义务。
这样的疑问并非没有来由。
从早期以"甜心主播"的形象出名到现在,从业二十多年来,侯佩岑给人的印象就是四个字:甜美周到。
来到浪姐6,侯佩岑在节目里时刻高能量、每个镜头都给满情绪价值的反应,究竟是真性情还是假表演,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三公选人环节,陈德容多次被婉拒,最终自动归到侯佩岑组。
侯佩岑、管乐、邓萃雯的即时reaction(反应)更是被网友逐帧分析,寻找破绽——
三人先是沉默,侯佩岑惊讶地张着嘴,然后双手开始不知所措地捂嘴,撩刘海,擦眼角。
在队友完全愣住的氛围中,侯佩岑终于颇具自我安慰式地发言:"吉人天相,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在互联网显微镜之下,"疑似侯佩岑表情管理最失败的一次出现了"。
曹颖在聊天时说随口提到,浪姐50岁以上的五个人可以组成团。
也在列的侯佩岑虽然解释自己年龄还没到,但也立即圆场表示:"我要(加入),四舍五入也可以了"。
"她太友好了,但真的不累么?"
种种分析和调侃,有人只当作玩笑来看。
但也有不少人,依然觉得侯佩岑一直维持的这种状态,是"装的""假""看腻了"。
毕竟,就连小S笑谈自己认识侯佩岑之前对她的印象时,也难免刻板觉得她会是个"双面人"。
从新闻主播转型到娱乐主持人,还兼任过歌手、演员,出道20多年来,"多重身份一副面孔"的表现让人质疑——这样的侯佩岑"究竟有真实的自我吗"?
答案必须是肯定的。
一直以来,网友对侯佩岑的评价,说好听叫高情商,不好听就是说她喜欢迎合。
侯佩岑微博下,曾经的恶评
其实正如小S后来的评价:"侯佩岑总是能够不露痕迹地俘获所有人的心"。
回望侯佩岑的成长之路,这种不露痕迹的能力,细细来看皆是有迹可循。
不仅是从小母亲对她的严格要求,也是她自己的主动塑造。
在2009年做客的《鲁豫有约》里,她曾讲述自己的蜕变,从年少读书时到选择专业、走入职场,事无巨细。
或许和大众认知相反的是,侯佩岑的主见和事事力争上游的个性,其实一以贯之。
从小在台湾长大的侯佩岑,因为追求学业独自赴美读书。起初专业选择了心理学,那时候她的想法是:
"我选心理学不是为了要懂别人,我是想要多了解自己一点。"
那时候,就有熟悉的老师评价她是"很有礼貌,即使很紧张脸上也总带着微笑"的女生。
于是专门给她布置了一个大学四年的任务,那就是懂得和别人说NO。
因为学的是诊所心理学,随着课程实践深入,她发现自己由于太过高共情,在看病历时病人哭她也哭,学业很难进行。
考虑到自己喜欢讲话、表达,侯佩岑及时调整了专业方向,把心理学当辅修,主修大众传播。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侯佩岑身上的高共情特质在后来做节目时反而成为优势,被观众喜欢。
在《再见爱人》的观察室里,侯佩岑经常哭得情难自禁,不管嘉宾做出什么表现,她始终能带着善意去理解。
哪怕在放狠话环节,也能一边反思一边精准总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像麦琳的地方,也一定遇过类似麦琳的状况和处境,像麦琳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不能像麦琳?"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这份共情能力的加持,她超高的职业素养,也足以让她得到观众的青睐。
在成为艺人之前,侯佩岑是一名新闻主播。大学毕业后,她本在台视做实习记者,打算结束实习就继续深造读研。
但在前往中天电视台参观时,被看中做了英语新闻节目的主播。在此期间,她自己写稿,还因为提词器太小会提前把稿子背下来。
后来转做中文主播,播报6点的早间新闻,她得3点就起床;因为害怕把大人物的头衔念错,每天看8份报纸。
就这样,此前从未有过做幕前工作打算的侯佩岑不仅误打误撞进入公众视野,还凭努力在业内拔得头筹。
她常说,自己没有什么事业心。多次想要辞职却留下来,只是因为想要给看不上她的人一个证明。
直到自己不再相信自己播报的新闻,她才决心从主播台上离开。
那时便能看出,侯佩岑有一套非常坚固的自我评价体系。
在她看来,他人的关注和夸奖并不会反哺为一种认可,收获很多人的喜欢也不会让她自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而是会让她觉得"你们人真好"。
鲁豫夸奖她:"我当时一看你做娱乐新闻,我觉得这个人将来会做主持人,(看起来就)我们叫特别靠谱。"
对于她的过度谦虚,鲁豫也一针见血:"你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对你的评价是有很大落差的。"
将这样的行事风格内化为性格的侯佩岑,就这样一路走来,从未变过。
即使是她后来多次经历转型,哪怕进入内娱发展,依然保持着这种一丝不苟的状态。
在papi酱的视频里,papi就赞叹,侯佩岑长时间录节目依然能保持坐姿端正。
对此侯佩岑很自然地解释道,"以前播新闻的时候腰就要挺直。"
回看《再见爱人》的录制过程,她也在不断反思:
是不是和嘉宾讲话太长不够简洁?才导致对方会听不懂。
这次参加浪姐,和很多退隐多年复出的艺人不同,出道这么多年,侯佩岑持续有工作和曝光。
节目中的队友吴宣仪当初选秀成团时,侯佩岑就在场
或许,正是她经过不断自我训练所形成的礼貌、周到和舒适,让她一步步走到今天,也把她打造成了天然的话题体质。
在2020年一则争议事件后,侯佩岑的体面收到很多褒奖。芒果顺势邀请处在话题风口浪尖的侯佩岑上了综艺《婆婆和妈妈第二季》。
这档节目里,她难得展现了自己有安全感的,不那么"高情商"的一面——
一个被颇多讨论的片段是,丈夫黄柏俊在家开电话会议时,侯佩岑为了问清楚早餐吃什么,哪怕黄柏俊说了"你帮我决定就好了",她还是陆陆续续进房间打断了五次。
絮絮叨叨到有点烦人,但完全不用小心翼翼。
这样的时刻不多,但狭小的缝隙足以让人们了解到,侯佩岑始终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拥有自主性。
侯佩岑一家合照
只不过在她的内心秩序里,照顾他人感受,始终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回看侯佩岑的待人接物,她被评价"假"的问题,大概在于没有流露出太多大众期待下,和艺人形象的"强反差"。
侯佩岑第一次与小S和家人见面是这样的——
侯佩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惊呼:"S,你真的好棒,我真的好爱你",紧接着拉着小S公婆的手说:"你们真的娶到好媳妇耶,好幸运,小S也一直夸你们"。
一番热情招呼下来,把所有人照顾地服服帖帖。
第一次见鲁豫是这样——
在台北101大厦走廊里,迎面走来的侯佩岑张开双手,又欣喜又参杂担忧地对鲁豫说:"你真的太瘦了,喜欢死你了,你是吃不胖的那种吗?"
侯佩岑热情洋溢的问候,将初次见面的尴尬化解得无影无踪。
早年做"台湾第一甜心主播"期间,她的标志性微笑更是常常挂在脸上。
无论是男女老少普通大众,还是认识不认识的艺人朋友,都公开表达过对侯佩岑的喜欢。
而能如此长久地保持完美人设,这显然和人们的一贯认知不符。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人们对于公众人物个性的审美虽看似多样却有一个大致模板:
TA要周到,但不能太圆滑;要礼貌,但不能没脾气;要酷,也要温柔;要贴心,也要洒脱……
模板之外,滴水不漏的人不免让人猜测:"她背后一定有一个别的人格。"
但这显然不能"证伪"。
在成为朋友之后,嘴损如小S也不掩对侯佩岑的欣赏。
Ego(自我)放得很小的她,总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关心他人和思考人生上。
相比于说这是"讨好型人格",更像是"时刻准备着"的职业素养使然。
在采访中侯佩岑谈起管乐和小婉十八般武艺样样行时,并非没有感情的夸夸机器,她都能举出具体的细节。
当提到"她还会冰上溜冰,没有事情难得倒她"时,管乐自己都震惊了,"这你都看了!"
而对于自己的人生,她的态度向来顺其自然:"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你要去享受开心,也要感受痛;活着嘛,痛一下也没关系。"
"好与不好都要接受,才完整地过了一个生活。"
侯佩岑《字言字语》
直到在《再见爱人》中,侯佩岑才受到葛夕启发,在四十几岁年纪打了第三个耳洞。
正如老粉评价,"温暖又贴心,智慧又美好,言语间的善意,行动中的得体,都是修养。"
强心脏,高共情,不松弛的侯佩岑,已经全然接受了这样的自己。
反而是她,用始终如一的知行向所有观众抛出了新的课题:不松弛,又何妨?
对于未来可能的蜕变与突破,她也从未拒绝。
在这次浪姐6的节目开头,她就坦言了自己的目的是"希望观众看到一个有故事、有历练、长大了的侯佩岑"。
2025年,当大众再一次爱上侯佩岑,终于不只因为她的甜美,而在于我们又能欣赏她钻石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