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问界M7降价又增配!同配置比理想低7万,欢迎阅读。
Hello 大家早上好!
去年华为主导的问界系列上市后,销量表现一度很亮眼,M5、M7 去年年底的总计月销量一度突破万辆,但到今年势头明显减弱,7 月份问界 M7 上险量甚至跌破千辆。
于是,仅仅上市 1 年后,华为就推出了经过大改更新的新款 M7,新增 5 座版本的同时,整体售价区间大幅调整,价格门槛从此前的 28.98 万,下调到了 24.98 万起售,对标产品直接瞄准了当下火爆的理想 L7、L8。
新款问界 M7 都有哪些提升?在华为技术和品牌号召力的加持下,能否实现销量的逆转?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新款问界 M7 有哪些更新?
和现款车型相比,新款问界 M7 最大的一个调整,就是新增了 5 座版本,定价区间 24.98-30.98 万万元,相比只有 6 座版的 2022 款门槛降低了 4 万元。大五座的定位,加上更低的价格门槛,让新款 M7 的目标客户群体变得更广。
不过新款 M7 并不仅仅是依靠 5 座版来拉低售价,新款同样具备 6 座版本,价格区间 26.98-32.98 万,门槛相比现款也下调了 2 万元。顶配版相比现款的 37.98 万,更是足足低了 5 万元。对比最直接的对手理想 L8,顶配售价刚刚和后者的入门版持平,明显有些避开理想锋芒的感觉。
除了指导价的大幅调整外,10 月 7 日前订车的话,官方还提供了价值 3.3 万元的权益包:包括 6 千元的优惠,1.2 万元的内外饰选配金,和 1.5 万元的选配权益,涵盖了头枕、HUD、电吸门、后排桌板等等选项。
单论产品力的话,现款 M7 整体确实是不如理想 L8 的,降价错位竞争势在必行,但如果仅仅只是价格下探,很难成就爆款,新款问界 M7 的一系列更新,也是它能否成功的关键。
1、设计小改,细节优化
新款问界 M7 本质上是一次中期改款,整体的尺寸和设计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是做了不少提升体验的优化。
外观方面,新增了一套 21 英寸的轮毂,前脸采用了主动进气格栅。此外最明显的改动,就是高配版装上了一套顶置激光雷达,和蔚来的造型相似。
新、老款的内饰设计也基本一致,只是新款的方向盘采用了车身内饰同色,看起来更显高級一些。
以上是新款问界 M7 在视觉上能看到的差别,在看不到的地方,新款 M7 采用了华为新的 " 棉花糖 " 座椅,发泡厚度更厚,达到了 100mm,第三排坐垫的厚度也增加了 20mm,乘坐舒适性有了一定的提升。
新推出的 5 座版本,由于不用考虑第三排座椅,第二排相比 6 座版往后移动了大约 4 公分,腿部空间相比 6 座版的第二排要更宽裕一些。
2、提升安全性
智能驾驶能力大增
这次新款问界 M7,厂商花了不少成本投入到了肉眼感知不到的地方,比如安全方面,华为宣称投入了 2.8 亿元,分别提升新款 M7 的被动和主动安全。
此前问界 M7 在碰撞安全性上出现过争议,这次新款 M7 上大幅提升了高强度钢材的比例。车身的热成型钢占比达到了 24.4%,同价位车型则普遍在 20% 以内,同时也引入了 CBS 复合材料,用来提升车体的强度和刚性。
主动安全方面,新款 M7 最大的提升,是在高配上引入了激光雷达,全车的感知硬體数量达到了 27 个,能够应对的各种紧急状况更加广泛。
3、功能配置更丰富
价格区间大幅下调的同时,新款问界 M7 在功能配置上更加完善,同时此前价格门槛较高的配置,也部分下放到了中低配版本。
首先是新增配置,包括电动脚踏板和后排的小桌板,但都需要选装。此前 37.98 万顶配才出现的电动吸合门,如今在四驱版上实现了标配,价格门槛下调到了 26.98 万。
而和理想 L 系列相比,问界 M7 本身没有配备后排的信息娱乐屏,但是新款 M7 在前排座椅后方设计了 MagLink 接口,可以以磁吸方式连接两块华为的 Matepad 平板。连接车机后,后排平板也不仅仅只能看电视,类似后排的加热、通风、按摩、空调、天窗等等功能,都能通过平板来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平板连接并不仅仅是放在车上,而是能够和前排中控联动,驾驶员可以在前排对后排的平板进行操控,虽然尺寸不及理想的 " 大彩色電視機 ",但是使用灵活性反而是要更强的。且平板放置在磁吸支架上,能够直接实现无线充电。
4、动力不变、续航小涨
动力性能方面,新款问界 M7 相比现款没有变化,两驱、四驱版的 0-100km/h 成绩分别是7.8 秒和 4.8 秒,四驱版依然小幅领先理想 L7、L8 的 5.3 秒破百。
在纯电续航方面,新款 M7 的电池能量依然保持在了 40kWh,但是工况续航成绩有小幅提升,两驱版由现款的 230 公里提升到240 公里,四驱版从 200 公里提升到 210 公里,这主要得益于动力系统的效率提升。
理想的 L7、L8 都是标配双电机四驱,CLTC 工况的续航都是 210 公里,新款问界 M7 的四驱版等于是在这个数字上,做到了和理想竞品的完全持平。
5、操控表现有所提升
现款问界 M7 的优势是空间和配置,但受限于本身的平台,操控、舒适和机械素质在同价位都不算突出。新款 M7 在硬體规格上没有大的改变,但通过新的技术引入,让这些方面有所提升。
新款问界 M7 采用了华为 DATS 2.0 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官方称转向灵敏度提升了 35.9%,横向冲击感降低了 13.8%。
此外通过前后配备的 FSD 可变阻尼减震器,并邀请国外团队对底盘进行了重新调校,新款问界 M7 在铺装路面的舒适度提升了 38%,颠簸路面的舒适性提高了 35%。这些优化在实际体验中,也确实能让人感受得到。
以上就是新款问界 M7 主要的改变和更新,在售价大幅下调的前提下,更新确实算得上有诚意,那么放到市场中,这款车能否应对对手、尤其是理想 L 系列的竞争呢?
和竞品相比,实力如何?
从厂商角度讲,新款问界 M7 的核心对手,只有理想的 L7/L8。不过在价格调整之后,新款 M7 实际的打击范围,就覆盖到了很多其它品牌的车型。
还是先看和理想的 PK。和理想 L7/L8 相比,问界 M7 的一大优势是有价格低很多的两驱版,很多消费者对于四驱和 5 秒级破百的性能没有硬需求。对于这些潜在客户,问界 M7 五座版 24.98 万的入门版,功能配置基本就能看齐理想 L7 的入门版,两者价格差达到了 7 万元;6 座版 26.98 万的入门版,也能看齐理想 L8 33.98 万的入门版,价格差也是 7 万元。
而如果对四驱、强动力以及高阶驾驶辅助都有需求的话,问界 M7 五座 / 六座版的顶配,在这些领網域也能对标理想 L7/L8 的顶配,价格差同样是 7 万元整。不过在机械素质方面,问界 M7 本身不是新能源原生平台,且采用的是麦弗逊前悬,相比采用双叉臂前悬、且配备空气悬架的理想 L7/L8,在机械素质、动态舒适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至于空间、舒适性和实用性层面,问界 M7 和理想 L7/L8 已经非常接近,两者在细节层面各有优缺点。和现款相比,新款问界 M7 最大的意义,是彻底拉开了和理想 L 系列的价格差距,再配合华为目前的号召力,以及车机、智能驾驶层面的优势,确实有希望对理想造成更大的威胁。
不过真正难受的,还是 30 万元左右其它主打大五座或三排座的中型、中大型 SUV,例如魏牌的蓝山 PHEV,在新款问界 M7 上市后,其性价比层面的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丰田汉兰达、皇冠陆放两款 7 座 SUV,早已不复此前加价购车的强势,市场终端已经开始让价,但销量还是出现了滑落的迹象。对比之下,空间、配置、智能化优势强大很多的问界 M7,在汉兰达面前也具备价格优势。
与此同时,大众途昂、本田冠道、福特锐界 L 等本身已经逐渐边缘化的 7 座和大五座 SUV,在问界 M7 这类中国品牌车型的压力下,生存空间也会进一步被压缩。
新款问界 M7 的上市,会对市场上的很多车型造成影响,虽然它很难复制理想 L 系列月销万辆的成绩,但是想超越此前上市初期的销量高峰,还是很有希望的。
对于这款车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