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新式茶饮狂欢,台式奶茶撤退,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氢消费(ID:HQingXiaoFei),作者 | 文林,编辑 | 杨博丞,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快乐柠檬母公司雅茗天地宣布,已将中国大陆的业务 70% 股权出售,通过子公司上海仙踪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交易。未来,快乐柠檬在大陆将以品牌授权模式发展,由代理人负责品牌经营及业务拓展。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 感觉‘一点点’慢慢退出奶茶界了 "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一些网友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吐槽,不少城市繁华地带的 " 一点点 " 奶茶店,都慢慢倒闭了。
以快乐柠檬、一点点为代表的初代的台式奶茶,在中国市场曾是推动奶茶认知 " 由 0 到 1" 的存在,如今却在新式中国茶饮的激烈攻势下节节败退,甚至不得已要放弃经营许久的大陆市场。
两代网红的引领创新
作为 2006 年在上海创立的奶茶品牌," 快乐柠檬 " 堪称奶茶界的 " 初代网红 "。
彼时,国内各个城市的校园周边、商业步行街里,散布着的都是简陋的档口式奶茶店,奶茶大都是由各色的奶茶粉末冲调,配料也只能选择加珍珠或是椰果,价格在 3~5 元一杯。
台湾人吴伯超看到了传统奶茶之外的商业机会,创立快乐柠檬品牌,以柠檬为主轴,制作手摇饮品,并将茶饮的制作与运营进行标准化:
·在生产制作上,快乐柠檬参与研发并引了煮茶泡茶一体化的机器,保证了茶饮的标准化制作;
·在门店运营上,快乐柠檬的门店均非常迷你,并在店内开辟出明档水吧,使用的水和冰块都能让消费者看见。同时,凭借直营与特许经营并行的模式,快乐柠檬迅速在全球拓店。
·在产品创新上,除了柠檬茶之外,快乐柠檬还推出蛋糕奶茶、盆栽奶茶,以及将 " 咸香 " 芝士奶盖融入到茶中的 " 岩盐芝士 " 系列等新品。
这一系列标准化的制定和创新,成为快乐柠檬在当时实现降维打击式发展的基础,也为后面奶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诸多启发。
2014 年,快乐柠檬母公司雅茗天地在台湾证交所上市。据雅茗天地财报显示,在巅峰时期的 2019 年,快乐柠檬营业收入达 22.2 亿新台币(约合 5 亿人民币),税后净利润 1.29 亿元新台币(约合 2900 万人民币)。到了 2020 年,快乐柠檬全球门店数量则达到了 1105 家的高峰。
而与此同时,来自台湾地区的贡茶、一点点、CoCo 都可等品牌也都开始在大陆生根发芽。在他们之中,一点点可谓是成功接棒快乐柠檬,成为推动台式奶茶进一步发展的 " 顶流网红 "。
一点点的前身是 "50 岚 ",于上世纪 90 年代在台湾创立,2012 年年底才正式进军内地,在上海开出首店,并更名为 " 一点点 "。彼时,中国的奶茶连锁品牌还没有太多,一点点的起步是有市场优势的,并且靠 " 堆料 " 和 " 爆款 " 迅速站稳脚跟。
在上海开第一家店的一点点,率先使出 " 杀手锏 ":珍珠、波霸、仙草、红豆 ... 免费加料,还提供消费者 DIY,也就是所谓的 " 隐藏菜单 " 玩法。用量大管饱和个性化定制,成功拿捏了胃口刁钻的年轻人。同时,一点点也成功盘活了红茶玛奇朵、冰淇淋红茶等爆品,成了当年的微博刷屏利器。
可以说,凭借多款经典产品、免费小料、高性价比以及 " 隐藏菜单 " 的玩法,一点点就此掀起了台式奶茶风潮,也开启了茶饮品牌的 " 把奶茶做得像粥 " 的先例以及 " 卷新品 " 时代。
台式奶茶的 " 中年危机 "
据零售数据监测平台 " 极海品牌监测 " 的数据显示,快乐柠檬中国门店由 2022 年的约 690 家,已减少到目前的 246 家,较高峰时期 2020 年的 1105 家缩减了近 80%。目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各有约 30 家和 37 家门店,而在广州、深圳已经彻底退出。
一点点这边的门店数量也是 " 关多增少 "。极海品牌监测 11 月初的数据显示,近 90 天内,一点点新开 82 家门店,新关 108 家门店。而从窄门餐眼的数据来看,2021 年 2 月,一点点门店数超过 4000 家,2022 年 6 月还有 3600 多家,2023 年 11 月 2 日就已经降至 3018 家。两年多时间里门店减少了近 1000 家,缩减比例约达 25%。
(图源:窄门餐眼)
作为推动台式奶茶乃至整个奶茶行业迅速发展的两代 " 网红 ",相似的命运之下是相似的经营问题。
首先,多年不变的主打产品。
时至今日,快乐柠檬的官网仍将柠檬系列、岩盐芝士、经典奶茶与鸡蛋仔列为招牌产品。这几款奶茶放 7、8 年前是很能打,但是现在就有点不太行了。而一点点虽然添加了果茶品类,奶茶新品,但目前主打的熱賣产品还是十年前的四季奶青、波霸奶茶、红茶玛奇朵那一些。
要知道,2019 年后,掀起了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中国本土 " 果茶 " 风潮,对台式奶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而后,以霸王茶姬、茶颜悦色为代表的奶油顶、不加小料、讲究茶底的 " 鲜奶茶 " 也开始受到追捧,来势汹汹。
《2022 年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中提到,2021 年茶饮店保持着极快的上新速度,共推出 930 款新品。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为了进一步拉开差距,甚至不到两周就推出一款新品。
没有什么新鲜能打的新品,快乐柠檬在市场的声量越来越弱,人们对一点点的印象也逐步停留在 " 好喝量大廉价 " 的奶茶。但很不幸," 量大实惠 " 是 " 雪王 "(蜜雪冰城)的 " 舒适区 "。
其次,供应链与体系优势不再。
2015 到 2021 年期间,国内餐饮产业的基础够大、体量扩容,消费的需求也足够,客单价还不错,进而形成了一段特殊时期,促进了优质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共同和品牌造就了行业的新繁荣。
而随着奶茶行业优质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快乐柠檬、一点点等品牌在吸引加盟上没什么价格优势,运营成本也相对比较高。据了解,一点点一家店在 40 到 45 万,而喜茶的加盟费最低约 38.8 万元,蜜雪冰城和古茗约 35 万元,茶百道和沪上阿姨更少。
此外,奶茶行业内卷更新。
雅茗天地发布的财报声称,除疫情影响外,近年中国大陆餐饮市场过度竞争 " 内卷 ",消费环境变化,产业竞争态势恶化导致营运成本大增,严重侵蚀获利表现。
在该公司整体营收中,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占比,从 2020 年的 83.7%,直接下滑到了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49.5% 占比;而在 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占比已经跌到了 35%。
的确,如今的新茶饮赛道可谓是 " 卷出天际 ":
·卷营销:拍照打卡、汉服试穿、场景布局、盲盒周边以及各种跨界联名,不仅要线下营销,线上营销同样不能丢。
·卷规模:从坚持直营到开放加盟,大家都在朝着 " 万店 " 连锁 " 狂飙 "。同时,据公开报道,市场上再传至少 6 家茶饮品牌考虑上市。
·卷原料:柠檬茶、鸭屎香、燕麦奶 ...... 除了令人瞠目的新品迭代速度,茶饮品牌在卷原料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不久前,喜茶甚至主动了公布配方原料,将每一款产品的配方、环节透明到 "DAN" 层面。
(" 喜茶 GO" 微信小程式上的 " 配方揭秘 " 板块)
新茶饮们如此之卷,也难怪快乐柠檬直呼 " 卷不过、卷不过 "。
总之,台式奶茶在中国市场曾是推动奶茶认知 " 由 0 到 1" 的存在,只是时迁事移,随着行业增速不断放缓,竞争愈发激烈。快乐柠檬、一点点等台式奶茶虽然在大陆市场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在实际运营中却低估了市场节奏,创新力和服务力没有跟上,致使自己在越发激烈的茶饮赛道中逐渐处于劣势。
毕竟,无论是哪个行业,市场与潮流都在不断变换成长,一些没能跟上市场创新节奏的品牌注定会老去。
新茶饮们的集体出海
尽管一点点等台式奶茶陷入 " 闭店潮 ",但就目前看来,也远不到 " 退出奶茶界 " 的地步,而是会像 " 同乡 " 都可 CoCo 一样回落到一个门店数量平衡点,因为品牌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性价比、体量也足够支撑。
而雅茗天地的公告则提到,未来,快乐柠檬在大陆将以品牌授权模式发展,由代理人负责品牌经营及业务拓展,集团的精力将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其他的海外市场。据了解,截至 2022 年 9 月份,快乐柠檬在美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为 86 家,其他海外市场为 86 家。
尽管在中国市场选择 " 摆烂 " 了,但快乐柠檬依然期待在海外 " 翻身 "。而其他茶饮品牌也是这么想的。
今年 8 月,喜茶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在英国的首家门店 " 喜茶伦敦 SOHO 店 " 开业,当时火爆到排队要七小时,单日销售最高超 1.2 万英镑(超人民币 11 万元)。不久后,喜茶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加拿大本拿比开出首店,墨尔本店开业后,单日最高销量近 3000 杯,单日销售最高超 3 万澳元(超人民币 14 万元)。
10 月,茶百道海外首店落地韩国首尔江南区,迈出了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步。茶理宜世近日也宣布启动出海,海外首店即将开业,门店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
而据公开数据显示,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数量已超过 80 家,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其中马来西亚市场超过 50 家门店;蜜雪冰城在海外的门店已经接近 4000 家,在全世界范围则共有 3.2 万家门店,门店遍布了 11 个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快乐柠檬、CoCo 等台式奶茶在欧美有较多门店,内地的新茶饮品牌们布局海外市场时更聚焦东南亚市场,如蜜雪冰城的门店主要在越南和印尼,霸王茶姬主要在马来西亚,喜茶则主要在新加坡,而茶百道最新透露,其计划开拓东南亚地区市场。
当下国内的新茶饮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不少新茶饮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内卷更新,还纷纷瞄准海外,一边通过加盟加速在国内跑马圈地,一边则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寻找更多的增量。
不过,尽管出海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可要想有所成绩,出海的品牌在规模、产品质量、供应链建设、运营体系等各方面,其实都将面临不输于国内的挑战难度。在新茶饮出海的新阶段,就要看各家如何面对新形势了。但至少,看着已经 " 卷出天际 " 的国内市场,走出国门让众多茶饮品牌有了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