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下一代智能电动车该有的样子 从小鹏G6开始,欢迎阅读。
点击上方 "道哥说车" 关注
" 小鹏 G6 之于小鹏,就像 iPhone4 之于苹果,是积累到质变的临界点。"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小鹏 G6 上市发布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用一款当年颠覆智能手机认知的产品作为比喻,小鹏汽车对小鹏 G6 的信心可见一斑,而这也意味着小鹏 G6 可能承担着非同一般的责任。
作为小鹏汽车扶摇架构首款战略产品,小鹏 G6 以一种 " 没有死角 " 的产品力出道,要续航,这款车最高续航超过 700 公里;要补能,800V SiC 碳化硅高压平台带来的是行业尖端的 " 充电 10min 续航增加 300km";要智能,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足以刷新用户对智驾的认知;要机械素质,成长至今日的小鹏有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和 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带来的轻量化以及车身刚性优势……
而这款车的售价区间仅 20.99 万元 -27.69 万元,所以,当官方给出这款车 "25 万级最强智能电动 SUV" 的标签时,你会发现没有水分可言。当然,iPhone4 是苹果量变到质变的产物,小鹏 G6 同样也是,其之所以没有死角,不是因为这款车是小鹏汽车走出谷底的载体,更多是小鹏汽车技术积淀以及造车经验等到了成熟阶段的产物,而这其实也意味着,小鹏汽车有能力打造更多如小鹏 G6 一般优秀的车型。
除此之外,深究小鹏 G6 的产品特点,你会发现,这款车的两项核心亮点其实就是汽车产业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动力,800V SiC 碳化硅高压平台代表的是快充技术到达新的高度,背后是行业对电动汽车普及的希望,而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则是新时代汽车真正与传统汽车区隔的标志。
某种程度上来说,小鹏汽车正通过小鹏 G6 带给行业一个面向未来汽车产业的参照。
没死角的产品 从小鹏 G6 开始认识技术小鹏
对于造车新势力,我们习惯性从机械素质上去挑毛病,但对于小鹏 G6,做到这一点很难。毕竟,能让林志颖这样的 " 赛车手 " 愿意放弃特斯拉选择的车型,小鹏 G6 的机械素质其实已经赢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车型。
从产品来看,小鹏 G6 是典型的为驾控而生的车型,短前 / 后悬的设计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前纯铝双叉臂式和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架设定以及大量铝合金材质的应用也让小鹏 G6 的底盘素质成为了行业标杆,至于带给用户的体验,就是较强的车身稳定性以及更容易控制的车身姿态。
当然,能够提升车辆操控的远不止于此,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和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在机械素质方面的一个进步,特点在于极大程度上提高车辆的刚性,以用于提升车辆的支撑性以及抗性便能力,同时尽可能的保障车辆的轻量化,弥补电池重量给操控带来的不足。而在应用这些技术之后的小鹏 G6,车身扭转刚度高达 41600N · m,超越了保时捷 718 以及奔驰 S 这种名宿,麋鹿测试极速也达到了 82km/h,奥迪 A8 这样的豪车也只能饮恨。
除此之外,高性能、高度集成化的 800V XPower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也为小鹏 G6 带来了 3.9s 的最强百公里加速成绩,让小鹏 G6 足以笑看 25 万级别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实到这里就能够划一划重点了,我们知道量产车型的机械素质好坏很大程度上诞生于车型的平台以及架构,小鹏 G6 在机械素质上的表现其实就已经代表了小鹏汽车已经走向了造车的成熟阶段,而这背后正是小鹏汽车寄予众望的扶摇架构。
作为培育小鹏 G6 的技术架构,SEPA2.0 扶摇技术架构历时 5 年、研发投入超百亿,背后展现的正是小鹏汽车对技术的执拗追求,而从小鹏 G6 来看,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汽车产业,的确需要将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先进架构对于车企来来说往往意味着足够潜力,像丰田的 TNGA、大众的 MQB,小鹏 G6 展现出的强大产品力,也为小鹏汽车之后车型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实回顾小鹏汽车历代车型,几乎每一代车型都比较具有技术含量,小鹏 G3- 第一个实现视觉融合泊车、小鹏 P7- 第一个融合高精地图 SR 的高速领航辅助 & 实现智能语音、小鹏 G9- 第一个推出 800V 电子电气架构……至于为何小鹏汽车能做到这一点,坚持高额的研发投入大概是原因之一。
2022 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为 52.1 亿元,同比增长 26.76%,研发费率达到了 19.37%,2023 年第一季度小鹏的研发投入也达到了 13.0 亿元,同比增长 6.1%,研发费用率达到了 32.1%。当然,绝对值上讲,研发投入比小鹏汽车高的车企也有,但研发费率一直比较高且还在增长的车企却并不多见,而这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小鹏汽车对技术的重视。在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之下,小鹏汽车其实不仅从机械素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在智驾技术领網域有了引领行业的前兆。
给行业一个未来参照 用户感知能力也没落下
作为 SEPA2.0 扶摇技术架构的首款战略车型,小鹏 G6 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小鹏汽车造车的成熟,更展现了小鹏汽车带给行业的引领作用。在小鹏 G6 上,800V SiC 碳化硅高压平台所带来的补能体验是令人侧目的,与全系标配的 3C 电芯配合,小鹏 G6 在 S3/S4 超充桩上可实现充电 10 分钟续航增加 300km。
在补能速度方面,特斯拉也算是行业标杆,据了解,目前特斯拉超级充电网可在 15 分钟内提供相当于 321 公里里程的充电量,但即便如此,也比不上小鹏 G6。值得一提的是,小鹏 G6 还具有 " 不挑桩,在哪充都更快 ",按照官方的说法,即使在国家标准快充桩,用户也能享受到 G6 800V 超快充的普适性,对比友商 400V 车型充电快 1 倍以上。
众所周知,制约纯电动汽车普及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 " 补能焦虑 ",而快充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 充电 10 分钟续航增加 300km" 一旦成为风潮,那么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显然也会得到极大的推动。当然,小鹏不止在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同样也有意与传统汽车拉开身位。
传统汽车与新时代汽车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智能化水平的高低,这也是很多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市场反响一般的原因。而小鹏 G6 搭载了行业唯一量产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XNGP,基于 BEV+Transformer 技术架构,拥有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 31 个高性能智驾传感器、总算力高达 508TOPS 的双 Orin-X 芯片,代表了当前行业最高水平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更重要的是,小鹏 G6 的智能驾驶不是 PPT 产品而是真正可以上路的。目前,小鹏汽车已陆续开放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城市 NGP 功能,XNGP 的周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94.6%,城市 NGP 效率已接近人类司机 90% 的水平,高速 NGP 更是媲美老司机。小鹏 G6 更像是小鹏汽车为行业未来发展带来的参照物。
而除了这些,成熟了的小鹏汽车也没有放弃造车新势力成功的王牌——用户感知能力。在小鹏 G6 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为用户考虑的产品特点,比如,小鹏 G6 以 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巧妙的幻视悬浮车顶设计以及 2890mm 的长轴距和 60.8% 的轴长比为 G6 带来了同级领先的前后排头部空间和后排腿部空间,并提供了坐垫长度媲美奔驰 S 级的云感环抱座椅,极大其强化了车辆的后排乘坐体验,让小鹏 G6 变成了一台具有家庭温情的车辆。
再比如,小鹏 G6 全场景语音 2.0 系统以及高通骁龙 SA8155P 车规级座舱芯片的应用给新时代用户带来了更像数码产品的座舱体验,并通过电释放开门按钮、舒风感智能空调、大于 2㎡全景天幕让用户能够得到更为奢华的用车体验……在用户感知上,小鹏 G6 可谓展现了造车新势力的一贯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小鹏 G6 的产品配置明显更加合理,小鹏 G6 五款车型区别几乎只在电机电池、两驱四驱、智能驾驶和座椅材质上。这意味着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体验到小鹏最新的车机功能、车内设计、驾控体验(加速除外)等,即便是最低配的车型也足以拥有较好的使用体验,在做选择时也更加便利,只需要根据自身的使用场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当然,被称为集小鹏之大成者的小鹏 G6 表现也足够优秀,据官方最新统计数据,小鹏 G6 的累计预售订单已超过 3.5 万辆。而这份成绩背后是小鹏 G6 没有死角的产品力,更是小鹏汽车技术积累落地的写照。也许从这款车开始,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将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毕竟在补能、机械素质、智驾等方面,小鹏 G6 已经以 25 万级的身份拉到了天花板。
商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