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MacBook蜂窝版终于来了!C1芯片是苹果转变态度的关键?,欢迎阅读。
再也不用手机开热点,再也不用带随身 Wi-Fi 了,支持 5G 蜂窝网络的 MacBook 即将问世。
日前,海外科技媒体 Patently Apple 报道称,美国专利局公布了两项苹果专利,均于蜂窝网络版 MacBook 相关。其中第一项专利的专利图中,天线的位置位于标注为 23 号的凹陷区網域,以避免用户使用触控板时,手掌和手臂影响设备信号。
(图源:Patently Apple)
第二项专利的专利图中,天线位于螢幕与键盘的接合处。
根据 Patently Apple 透露的消息,支持蜂窝网络的 MacBook 将于 2026 年— 2027 年发布。然而多年来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始终不温不火,MacBook 能改变这一局面吗?
放眼整个笔记本市场,支持蜂窝网络的产品虽然不多,但并不是没有。例如微软推出的 Surface Pro 第 11 版 5G 版,搭载骁龙 X Elite 处理器,支持 5G SIM 上网,联想的 ThinkPad 则有多款产品支持 4G 和 5G,最新一代翻转本 ThinkPad T14s 2-in-1 也加入了对 5G 的支持。
在 PC 厂商中,惠普可能是最热衷为筆記型電腦加入 5G 蜂窝网络的一家,在售的惠普战 99 Air 14 英寸、Dragonfly G4、战 X 14 英寸等产品,均提供 5G 版可选。
(图源:惠普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小雷关注的第一台蜂窝版筆記型電腦,就是 2022 款惠普战 X,该产品搭载锐龙 R5-6600U 和 R7-6800U 两种 CPU,提供 4G-LTE 版本可选,其中 R5-6600U+16GB+512GB+4G-LTE 版本首发价格 5999 元。
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销量,暂时查询不到具体数据,但从市场动向和蜂窝网络在 PC 市场的普及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应该不是太高。
到今天,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愈发高端化,如以上例举的几款在售产品,最便宜的惠普战 X 14 英寸 5G 版京东平台售价 8499 元,Dragonfly G4 和 Surface Pro 第 11 版 5G 版价格都超过了 1 万元。
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蜂窝网络的需求度较低。尤其是国内,公司、家里少不了 Wi-Fi,外出时机场、咖啡馆、奶茶店、酒店等场所,一般也会提供免费 Wi-Fi。在高铁、出租车等 Wi-Fi 信号差或不提供 Wi-Fi 的场所,我们则可以用手机开热点,为筆記型電腦提供网络。
(图源:豆包 AI 生成)
筆記型電腦的意义在于可以移动办公,但一般情况我们办公场所固定,商业场所国内免费 Wi-Fi 较为普及,不需要蜂窝网络,少数没有免费 Wi-Fi 的场景,则被手机热点填充,以至于蜂窝网络在筆記型電腦行业普及度不足。
但大多数场景和消费者不需要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不等同于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没有市场。对于小雷这种需要经常出差的文字工作者而言,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意义和作用重大。
出差时,小雷经常需要在出租车、大巴车、展会现场,甚至路边的垃圾桶上处理工作,手机开热点却通常伴随着严重发烫和续航时间锐减,令小雷颇为苦恼。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可以在此时解决小雷的燃眉之急。至于随身 Wi-Fi,便宜的信号差,信号好的价格又比较贵,而且会为出行增加负担。
另外,对于经常全国各地出差,与合作伙伴洽谈项目的商务人士,总是向对方询问公司的 Wi-Fi 密码未免过于繁琐,若能连接 5G 网络,则可以规避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更早一些的报道中,Patently Apple 提到苹果于 2010 年开始研发应用于 MacBook 的蜂窝网络技术。在 2010 年到 2017 年之间,苹果陆续公开了 18 份相关专利,但 2017 年之后再也没有新消息。
Patently Apple 编辑曾询问苹果一位高级员工,为何不在 MacBook 上提供蜂窝网络连接。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希望消费者同时购买 iPad 和 MacBook —— iPad 蜂窝版本负责无 WiFi 时上网。
现在苹果重新考虑为 MacBook 加入蜂窝网络,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 iPad 无法取代 MacBook 完成工作,iPadOS 的生态与 macOS 相差甚远,虽然能够实现文字、表格办公,但面对更复杂的任务有力不逮。即便用户有较多使用 Wi-Fi 不方便场景下办公的需求,也未必愿意购买蜂窝版 iPad。
二是自研基带 C1 的面世,给了苹果在更多设备上应用蜂窝网络的信心。2 月 20 日凌晨,苹果发布了新款平价机型 iPhone 16e,与苹果其他 5G 手机都不同的是,iPhone 16e 并未搭载高通基带,而是换上了 C1 基带。
(图源:雷科技設定)
C1 基带的出现,意味着苹果在网络连接方面实现了自主可控。将于明年发布的 iPhone 17 Air,预计也将搭载 C1 基带。作为第一款自研 5G 基带,苹果难免不太敢将其应用于定位较高的机型,iPhone 16e、iPhone 17Air 等定位较低的机型,是试验 C1 性能的最好选择,毕竟搭载 Intel 基带的 iPhone X 系列教训在前。
iPad、MacBook 等产品,大多数使用场景还是在 Wi-Fi 环境下,对于蜂窝网络的需求度不如 iPhone,也可以陆续用上 C1 或该基带的更新款。
MacBook 优势在于拥有 macOS 的应用生态和超长续航能力,适合出差较多的媒体工作者或商务人士,加入蜂窝网络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上网体验,告别频繁开热点或携带随身 Wi-Fi 设备的情况。
蜂窝网络也将提升 MacBook 的娱乐功能,让用户在不具备连接 Wi-Fi 条件的情况下,更便于使用 MacBook 的大螢幕刷视频。近两年越来越多 PC 厂商认识到了蜂窝网络的重要性,联想、惠普、戴尔等品牌均已推出了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但对于 Windows PC 厂商而言,5G 网络的功耗高于 Wi-Fi,使用 5G 网络上网办公,可能会降低筆記型電腦的续航。
(图源:苹果)
苹果则不需要考虑续航问题,基于 Arm 架构的 M 系列芯片功耗极低,以刚发布不久的 M4 MacBook Air 为例,官方宣称续航时间可达 18 小时,经过小雷实测,Wi-Fi 状态下写稿,续航大概率不止 18 小时。5G 蜂窝网络对于 MacBook 续航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 PC 厂商都可以为产品加入蜂窝网络功能,但少有筆記型電腦的续航可以媲美 MacBook。macOS、长续航、蜂窝网络结合,有望帮助苹果打造新的护城河。而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们需要考虑的则是多花钱购买蜂窝版 MacBook 是否值得。
MacBook 加入对蜂窝网络的支持后,相应的售价也会提高。以 iPad 为例,搭载 A16 芯片的新款 iPad,Wi-Fi 版和蜂窝版差价为 1300 元,而价格昂贵的 iPad Pro,Wi-Fi 版和蜂窝版差价来到了 1700 元。
MacBook 起售价与 iPad Pro 较为接近,如果推出了蜂窝版,价格可能比同配置的 Wi-Fi 版贵 1700 元左右。
搭载 M4 芯片的 MacBook Air 售价为 7999 元起,假设蜂窝版贵 1700 元,也仅为 9699 元起,与价格超万元的 Surface Pro 第 11 版 5G 版、ThinkPad T14s 2-in-1 相比,居然颇有性价比,只是内存和硬碟小了一些。
对比随身 Wi-Fi,1700 元为电腦加入 5G 蜂窝网络就略显贵了。尽管随身 Wi-Fi 也有中兴 U50 Pro 这种京东 PLUS 会员到手价 1441.26 元的高端产品,但低价的产品数不胜数,例如中兴 U50s、U30 Air 等。4G 随身 Wi-Fi 价格更便宜,最低数十元就能买到。
(图源:京东截图)
综合来看,随身 Wi-Fi 选项丰富,且覆盖了数十元到上千元价位,而且基本自带电池,不用担心发热和续航问题,是在无免费 Wi-Fi 场景下为 MacBook 提供网络的性价比最高选择。随身 Wi-Fi 的问题在于会为出行增加负担,尤其是大电池的高端随身 Wi-Fi,体积堪比移动电源。
蜂窝 MacBook 起售价可能在万元左右,但相较其他支持蜂窝网络的筆記型電腦,价格不算太贵。结合 M 系列芯片的性能和 macOS 生态,甚至具备一定的性价比。
近两年国内外已有不少 PC 厂商察觉到了蜂窝网络对于移动办公、娱乐体验的提升,陆续为旗下的部分产品加入蜂窝网络。就连相对小众的迷你 PC 厂商 GPD,也开始为产品提供 4G-LTE 模块可选。
如果蜂窝网络在 PC 领網域实现普及,支持 5G 上网的筆記型電腦价格恐怕会跌至 5000 元以内,但需要一家品牌起到带头作用,让消费者认识到蜂窝网络所带来的体验更新,从而将蛋糕做大。影响力大、人气高的苹果,无疑是最适合承担该任务的企业,在苹果打头阵后,联想、惠普等企业,或将逐步下放蜂窝网络,利用低价优势与苹果竞争。